江苏省扬州市届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江苏省扬州市届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届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
电解水得到氢气
水中有氢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
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6.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SO2、NO2、O3和CO6项指标,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物质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O3属于单质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
C.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D.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7.“加碘食盐”是指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l价B.+3价C.+5价D.+7价
8.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B.检查装置气密性C.稀释浓硫酸D.过滤
9.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
,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B.N2C.NO2D.N2O
10.“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
学式为C10H15N)。
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是82
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
15:
l
C.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1.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固体由黑色变成绿色
C.蚕丝和羊毛灼烧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溶液一定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和硝酸亚铁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镁D.滤渣中一定含有镁、铁和银
14.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
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
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
4
1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滴加水
B.向一定量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中不断地滴加稀盐酸
C.向等质量的锌、铁颗粒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D.向t℃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
16.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X
Y
Z
CO2
Na2CO3
CaCO3
CuO
Cu(NO3)2
Cu(OH)2
HCl
BaCl2
NaCl
Mg
MgO
MgCl2
1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CO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NaOH溶液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氧化钙
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b>c
B.t2℃时,将a物质50g(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升温可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9.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试验时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
bc段发生的反应为
20.以FeSO4为原料制备铁黑颜料Fe3O4(其中Fe既有+2价,也有+3价)的过程如下:
“转化”过程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
“分解”过程发生的反应为:
2Fe(OH)3+Fe(OH)2=
Fe3O4+4H2O。
若原料中含FeSO49.12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理论上与Fe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4.8t
B.理论上“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320kg
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t
D.若“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偏小
第Ⅱ卷(非择题,共60分)
21.(12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硅原子▲
2个氨分子▲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硫酸根离子▲
⑵现有H、O
、C、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用于人工降雨或灭火▲;
②制肥皂的碱▲;
③最清洁的燃料▲;
④治疗胃酸过多的盐▲。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事实:
①常温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
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冰洲石”(主要成分为CaCO3)制成的工艺品不能与盐酸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
因:
▲;
③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22.(13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2)用过的铁锅保护不当很容易生锈,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和▲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
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
(3)“豌豆黄”如图2是一道传统小吃,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品名
豌豆黄
主要原料
豌豆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等元素
①“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三类营养素。
②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填字母序号)。
A.贫血症
B.侏儒症
C、甲状腺肿大
D、佝偻病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字母序号,下同)。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5)“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6)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可作为柴油替代资源的清洁燃料,二甲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7)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
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0.9%。
若用该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配制500毫升(密度约为1g/ml)生理盐水,需要5%的氯化钠溶液▲克。
23.(7分)下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浓硫酸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选填字母序号),利用该装置判断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的依据是▲。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应选择的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序号)。
(4)F装置的用途很广。
下列关于该装置用法正确的是▲。
①当装置内盛满水,若收集氢气,气体从b通入;
若收集氧气,气体从a通入。
②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若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来,水从a通入。
③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率
,a端连氧气钢瓶。
24.(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
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
它由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
】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Fe(
OH)3;
④是Fe2O3、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1)氢氧化铁受热分解为氧化铁和水。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3)氧化铁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4)铜在黄色氯化铁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探究思路】:
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进行实验。
结果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____▲_____。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
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____▲_____的观点正确(填"
乙"
或"
丙"
)。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5.0g该粉末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
量,其数据如下表:
组别
反应前
反应后
Ⅰ组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总质量为37.3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总质量为36.1g
Ⅱ组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总质量为180.0g
洗气瓶和物质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
(2)应该选择____▲_____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
最终计算结果表明:
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____▲_____组(填序号)。
(3)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___▲___(填"
需要"
不需要"
),理由是____▲____。
【反思评价】:
从环保角度,图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5.(9分)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小资料】
I、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
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NH3+CO2+H2O=
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 ▲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过程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3)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 ▲ (填“NH3”或“CO2”),你的理由
是:
▲ 。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写一种即可)
26.(11分)白云石粉是一种生产高级玻璃器皿、医药用瓶、光学玻璃的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白云石粉极其好奇,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白云石属于碳酸盐矿物,白云石粉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MgCO3·
yCaCO3(
杂质是二氧化硅,其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受热不分解)
一、定性探究:
白云石粉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分析】
(1)由步骤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白云石粉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步骤③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④的反应现象是▲。
【结论】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可初步证明白云石由碳酸钙、碳酸镁组成。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
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导致沉淀B中除了氢氧化镁之外应该还混有氢氧化钙,对定量测定白云石粉的组成干扰较大,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兴趣小组采用热分解法进行定量探究。
二、定量探究:
白云石的组成
【查阅资料】碳酸钙开始分解的温度为898℃,1000℃时完全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与碳酸镁的化学性质相似;
碳酸镁开始分解的温度为540℃,700℃时完全分解。
【实验设计】为测定白云石中的含钙量及x:
y的值,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15.0g
白云石粉末放在A装置中,打开弹簧夹,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称量B、C、D、E装置的质量;
③关闭弹簧夹,打开控温电加热器,缓缓调升温度至700℃,持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④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准确称量B、C、D、E装置的质量;
⑤关闭弹簧夹,调升温度至1000℃,持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准确称量B、C、D、E装置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B中溶液质量/g
C中溶液质量/g
D中溶液质量/g
E的质量/g
50.0
100.0
120.5
700℃
102.1
50.1
1000℃
106.3
50.3
【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3)装置D的作用是▲。
(4)持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后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5)计算白云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分)
(6)设计实验证明白云石粉已完全分解的实验方法是▲(写出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7)白云石(xMgCO3·
yCaCO3)中的
x:
y=▲(最简整数比),若加热前没有鼓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将会导致
y的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D
+3
21、Si2NH3Al2O3SO42-
CO2NaOHH2NaHCO3
方程式略
22.
(1)CAD
(2)氧气水涂油等
(3)无机盐D(4)AD
(5)B(6)方程式略
(7)③②①④<90
23.
(1)试管锥形瓶
(2)2KMnO4
K2MnO3+MnO
2+O2↑C;
当集气瓶口有一个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
3)BFD(4)②③
24、实验探究
(1)346
(2)丙
交流讨论
(1)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爆炸。
(2)Ⅰ5
(3)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不需要实验结束后,一直在通一氧化碳
25、
(1)混合物;
78%;
(2)过滤;
漏斗(3)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4)NH3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
(5)CO2、NH3(合理即可).
26、
(1)
(2)
═
↓
产生白色沉淀
(3)吸收氮气带出的水蒸气,防止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
(4)使残留在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C装置吸收
(5)26.7%过程略
(6)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完全分解
(7)1:
2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