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2196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音乐曲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月光曲》音乐、画面。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想不想听?

现在就

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段优美的乐曲。

(播放《月光曲》。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月光曲》,一同去感受月光曲的美。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⑴文章写了他与穷兄俩的一件什么事?

⑵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⑶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⑷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⑸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1、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读都可以,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

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

还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2、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谈感受,质疑:

三、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

1、刚才老师朗诵的那段话是课文第九自然段的部分内容,也是月光

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2、出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自由朗读,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交流板书: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5、多美的意境啊,(媒体出示三幅画面)那么你能不能听着音乐,借着画面通过你的朗读把大海的变化表现出来呢?

自己准备。

6、请三个同学分别读三幅画面表现的内容,大家听听他们读的有没有变化,像不像微波粼粼、风卷巨浪、波涛汹涌。

7、还有谁愿意再来读,你可以任选其中的一层,读完后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向你挑战。

8、全班配乐朗读。

四、学习《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1、这么优美动听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这其中还有

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接着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想

一想贝多芬共弹了几首曲子?

哪首是《月光曲》?

2、交流。

3、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四人小组读读课文,讨论:

⑴对穷兄妹的同情:

1板书:

散步(听)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

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想(太可怜了,太感人了,我要为他们弹

一首曲子。

3小结:

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于是,贝多芬决定走进茅屋为姑娘弹曲子。

板书:

感动走进(弹)

⑵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①是什么原因促使贝多芬又为盲姑娘弹奏了一曲呢?

重点理解: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姑娘说“多纯熟啊!

”“多深哪!

”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出示:

听了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他心想(这穷苦的盲姑娘,不但

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能从琴声中分辩出弹琴的人是我,我遇到知音了。

②小结:

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

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

⑶当时的环境促发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①正当贝多芬准备再为姑娘弹奏一曲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生:

一阵风把……格外清幽;师:

贝多芬……琴键来。

板书:

月光清幽

小结:

这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

这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

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这个动人的传说本身也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

板书:

创作

五、再现《月光曲》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屏幕出现画面,再配以朗读,美妙的旋律,优美的语句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大海边,他们仿佛也看到了明月和明月照耀下的大海。

2、让学生当配音演员,给《月光曲》配上文字。

3、再次借助媒体(动态的画面、《月光曲》旋律的伴奏)背诵课文。

六、课外拓展

1、学到这儿,老师相信同学们对《月光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曲名为《步步高》,

它是广东音乐中描绘喜庆气氛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这首音乐可是和月光曲的曲调截然不同的哦!

想听吗?

2、生欣赏音乐——《步步高》。

3、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

6、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板书】

月光曲

散步(听)(感动)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贝多芬走进(弹)(激动)创作《月光曲》月亮升高风卷浪涌

月光清幽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

芬、券、盲、纯、汹。

2.新词:

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微波粼粼。

3.重点段:

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后设计的思考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

(三)观察幻灯片,发挥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

第一课时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放录音《月光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

(对,《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

板书课题。

什么叫传说呢?

“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

(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

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

(1)总起。

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段(2-10)传说。

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

(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

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

(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齐读课文,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

(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

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

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

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他会怎样想?

怎样做?

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

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2出示幻灯片:

阅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

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

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讨论、交流、点拨提高:

a.贝多芬看到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

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还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

这些都是他看到的实在事物。

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月光曲》。

他弹的是由他看到的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因为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

他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

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些都是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产生的联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是皮鞋匠从妹妹的表情中产生的联想。

因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

3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三)课堂练习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

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

分别用“〜〜”“一一”标在书上。

2.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

(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动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1.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齐读指名读)

(2)说说文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际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

生的联想。

2.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

(1)齐读第10自然段。

(2)默读、思考:

1穷兄妹俩完全被音乐陶醉了,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学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话把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表达出来。

2此时的贝多芬又怎样?

情感有了什么变化?

(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从“飞奔”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异常激动,他要把《月光曲》记录下来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要把兄妹俩被琴声陶醉、贝多芬异常激动的语气读出来。

(3)回归全文,归纳中心。

(让学生依据板书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讨论、交流。

)本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放演奏带,让学生边听边进入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

(1)整篇课文应该用徐缓、抒情的基调读。

2)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内容:

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用逐渐增强、有曲折的语气读;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了,这时用高昂激越的语气读。

可以齐读、指名读,反复练习,把握好语气、感情。

必要时教师示范读,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4.指导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师引读:

一阵风……。

月光……,茅屋里的一切……,显得……。

贝多芬望了望……,借着……,按起……。

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边观察边练习背诵。

(教师引读:

皮鞋匠……。

他好像……,月亮……。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忽然,海面上……,……C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

照着她……。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

学生闭目想象画面,想象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展开的联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产生的联想,达到背诵。

(教师引读: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

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

他……,花了……,把刚才弹的曲子一一……。

这段主要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怎样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去干什么了?

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达到背诵。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是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读出文中哪些是由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波涛

汹涌的大海。

这样写就把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对大自然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

(例文见作业三)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