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精品行业分析报告康复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
《完美版精品行业分析报告康复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版精品行业分析报告康复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美版精品行业分析报告康复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康复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一、康复医疗:
6大要素共振,促爆发增长
1、康复医疗:
四大医学之一
2、康复医疗产业链:
上中下游
3、我国建立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4、中国康复医疗:
6大要素共振,促进爆发增长
(1)我国康复医疗市场需求巨大
(2)供给不足,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是发展方向
(3)与综合性医院上下游协同
(4)助力医保控费
(5)符合国家“新医改”方向
(6)高度关注康复智能
二、中国康复医疗:
需求巨大、供给不足
1、2016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进入黄金爆发期
2、中国康复医疗:
千亿级市场,需求巨大
3、中国康复医疗:
供给不足
(1)专业康复人才缺乏
(2)康复机构及床位数量不足
4、国家政策破冰:
大力支持康复医疗发展
5、中国康复医疗:
与综合医院的上下游协同
6、中国康复医疗:
助力医保控费
三、中国康复医疗发展之路
1、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2、增量思维,建立新医院
3、存量思维,盘活现有资源
四、智能康复:
高度关注康复机器人+康复信息化
五、他山之石:
美国康复医疗发展之路
1、医保支付变革促进康复医疗产业发展
3、美国康复医疗龙头HealthSouth
六、相关企业简况
1、澳洋科技
2、湖南发展
3、和佳股份
4、华邦健康
(1)莱茵医院
(2)瑞士生物
5、万方发展
6、汉森制药
康复医疗:
四大医学之一,我国目标建立完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康复治疗与临床、保健、预防合称为“四大医学”,其通过理疗、作业、运动等疗法减轻、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障碍。
按病种分,康复医疗包括: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脑卒中等)、骨关节肌肉疾病和伤残康复(截肢骨折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老年康复、儿童疾病康复、精神残疾康复等六大类。
2011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则明确提出我国将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即:
(1)急性期:
综合医院
(2)康复期:
康复医院(3)长期随访期:
社区医院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六大要素共振,促进康复医疗产业爆发性增长。
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方兴未艾,处于发展初期,即将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中国康复医疗体系中的六大要素协同共振,促进产业爆发性增长:
(1)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康复市场规模现今为200亿元,据我们预测未来整个市场规模至少上千亿元。
(2)供给不足:
我国康复医护人员、康复医疗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不足。
(3)与综合性医院上下游协同:
康复医疗机构与综合医院是合作非竞争竞争关系,综合性医院的康复患者通过转诊至合作康复医疗机构,可以帮助综合医院提升营收与病床周转率,促进双方收益率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4)助力医保控费:
康复医院的每日费用支出远低于综合性医院,而其提供的康复服务更加专业;专业的康复服务使患者更好、更快康复,从而减少了后期的医疗支出,从而从根本上助力国家医保控费。
另外,我国需要进一步制
定、完善、执行更加标准化、精细化的康复评定、诊疗、报销制度。
5)符合国家“新医改”方向:
大力发展康复医疗,可促进分级诊疗,急性期大病到大型综合医院,康复期到专业的康复医院,解决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6)高度关注康复智能:
未来康复机器人、康复机械化、康复信息化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对康复医疗产业产生大的促进作用,需要高度关注。
中国康复产业发展之路:
新建增量,盘活存量。
未来康复医院扩容可通过:
新建康复医院;或与综合医院合建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转型康复医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我国,康复医院的净利润同样有望达到10%-15%。
(1)如澳洋科技,其旗下顺康医院,2014年康复医疗业务收入1300万,净利润195万,净利率在15%以上,公司2.59亿建设新的康复医疗项目,包括新建一所港城康复医院和合建30家连锁康复科室,预计建设周期三年,建成后项目年均销售收入1.78亿,年均税后利润4522万。
(2)湖南发展旗下的湘雅博爱康复医院,2012年正式投入运营,14年收入1亿元,达到盈亏平衡,2015年预期收入1.5亿,净利润约1600万元,净利润率约10%。
他山之石:
美国康复产业发展之路。
美国康复医疗行业经历了四大发展时期,医保支付变革促进康复医疗产业发展。
急性期康复周期缩短直接导致患者对急性后康复治疗需求猛增,使康复专科医院得到迅猛发展。
HealthSouth是全美最大的住院康复连锁医疗机构,旗下拥有22000雇员,运营着107家康复医院、29家康复诊所、165家家庭康复机构,7095张床位。
公司1984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建
立,1986年纳斯达克IPO,公司采取大举扩张、连锁经营的模式。
使HealthSouth真正进入高速发展的是世纪90年代一系列总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大型并购活动,期间公司收入盈利水平不断增强,同时股价也随之攀升。
一、康复医疗:
6大要素共振,促爆发增长
1、康复医疗:
四大医学之一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
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康复治疗按病种可分为6大类: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脑卒中等)、骨关节肌肉疾病和伤残康复(截肢骨折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老年康复、儿童疾病康复、精神残疾康复等。
康复治疗按治疗方法可分为6大种:
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中医疗法等。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残疾并不是注定要发生的,也并不是不可控制的。
利用现有的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
在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70%疗效在临床、30%疗效在康复。
据统计,发达国家“中风”的残疾率为30%左右,而在中国,残疾率则高达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缺少康复治疗环节。
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
若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
在儿童先天残障领域,如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运动障碍等,尽早接受康复治疗,有极大可能得到治愈,获得正常生活。
康复治疗机构可分为:
康复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康复科(综合医院中的康复科)、康复门诊(康复诊所)、康复医疗院、准康复医疗机构(如长期留治机构、病残护理院等)等。
2、康复医疗产业链:
上中下游
康复医疗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上游是康复器械、药物生产商;中游是包括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等在内的康复医疗机构,以及部分出售康复药物及器械的零售药店等机构;终端则是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3、我国建立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的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中央不断推出政策,拉开康复医疗发展大幕。
2010年颁布的《关于将部分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首次将九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标志着康复医疗正式得到政府支持;2011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则明确提出我国将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1)急性期:
综合医院
(2)康复期:
康复医院(3)长期随访期:
社区医院,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4、中国康复医疗:
6大要素共振,促进爆发增长
康复医疗产业是医疗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康复医疗已经历了高速发展,非常成熟,在其全民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中重要作用。
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方兴未艾,处于发展初期,即将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中国康复医疗体系中的六大要素协同共振,促进产业爆发性增长:
(1)我国康复医疗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康复市场规模现今为200亿元,据我们预测未来整个市场规模至少上千亿元。
我国的康复患者需要更好的康复服务,更好的康复疗效,以及减轻自己的医疗负担。
(2)供给不足,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是发展方向
我国康复医护人员、康复医疗机构严重不足,每10万人口1.2名康复医师和1.1名康复治疗师,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每10万人口30至70人相比严重不足。
未来提升供给可通过:
新建康复医院;或与综合医院合建康复中心及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转型康复医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与综合性医院上下游协同
康复医疗机构与综合医院是合作非竞争关系,二者分处于医疗服务产业链的上下游;综合性医院的康复患者通过转诊至合作康复医疗机构,可以帮助综合医院提升营收与病床周转率,促进双方收益率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4)助力医保控费
康复医院的每日费用支出远低于综合性医院,而其提供的康复服务更加专业;专业的康复服务使患者更好、更快康复,从而减少了后期的医疗支出,从而从根本上助力国家医保控费。
另外,我国需要进
一步制定、完善、执行更加标准化、精细化的康复评定、诊疗、报销制度。
(5)符合国家“新医改”方向
大力发展康复医疗,可促进分级诊疗,急性期大病到大型综合医院,康复期到专业的康复医院,解决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专业分工,提升国家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6)高度关注康复智能
未来康复机器人、康复机械化、康复信息化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对康复医疗产业产生大的促进作用,需要高度关注。
二、中国康复医疗:
需求巨大、供给不足
1、2016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进入黄金爆发期
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方兴未艾,处于发展初期,市场需求巨大,而供给严重缺乏。
康复医疗符合国家医改的大方向:
促进分级诊疗,促进医保控费,提高专业康复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从康复医疗的角度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促进,民营资本加大力度介入医疗服务(特别是康复医疗行业),新建增量,盘活存量,合作共建,合作共赢,2016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进入到黄金发展的爆发期。
相较发达国家已经极为成熟的康复医疗体系,我国康复医疗行业需求巨大,供给严重不足,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2、中国康复医疗:
千亿级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康复医疗:
千亿级市场。
数据显示到2013年,目前美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人均80美元),若包括长期护理在内则有2000亿美元;而同期我国国内康复医疗市场规模仅有200亿人民币(人均15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基本满足我国康复需求的水平测算,则市场规模将会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而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则市场规模会在6000亿人民币以上。
据预测,至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8%。
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我国自2010年起拥有超过8500万残障人士,涉及2.6亿家庭,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士占总残障人数的70%以上,超过5950万。
同时,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整体发病率逐步提高。
据民政部统计:
至201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94亿,其中大约50%,即接近1亿的老年人口有康复需求。
而目前需要康复治疗的人群中超过4/5都没能及时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
社会认知不足。
我国绝大部分患者依旧持有“以药养病”
的观念,
怀疑康复治疗的效果,甚至一部分人群根本不知道康复医疗的存在。
而医生在患者脱离急性期之后也往往只是提出康复训练的建议,并不会为患者安排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以我国地方情况为例,广东术后接受康复治疗病人的比例约为7%—8%,而在苏州,这一比例低于5%。
根据一份山东中医药大学于2014年对山东省社区居民的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有24.1%的居民不知道康复治疗,9.2%的居民仅仅是听说过康复治疗,40.1%的居民简单的把康复治疗当做护理或者理疗。
在知道康复治疗的337人中,只有13.6%的居民是从通过医生介绍知道的,这也导致了社会大众对于康复治疗作用的认识偏差,其中超过10%的居民不知道康复治疗可以用治疗哪些疾病。
需求持续增加。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我国目前有5950万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士,同时,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整体发病率逐步提高,以脑卒中为例,我国脑卒中致残率、死亡率居高不下,且康复意识缺失导致的反复发病现象尤为严重。
另外根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会在2020年达到2.45亿,其中大约50%的老年人口有康复需求。
3、中国康复医疗:
供给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大众的普遍重视,康复医疗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康复领域缺少投入,供给严重不足,呈现出专业人才稀缺、康复机构少、治疗水平落后、配套设备不足的状况。
在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康复专科机构数为3800家,占比28.4%;康复床位数98992,占比2.2%,康复医护人员数39833占比0.72%,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
(1)专业康复人才缺乏
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结果,目前在职康复医师大约有16000名、康复治疗师14000名,即每10万人口1.2名康复医师和
1.1名康复治疗师,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则要求这一比例达到每10万人口30至70人。
目前中国需要大约12万康复治疗师才能基本满足需求,而如果按照国际水平测算,则缺口在20万人以上。
目前我国开设康复治疗学的本科院校不到100所,每年康复科(包含医生和治疗师)毕业生在1万名左右,按这个培养速度需要十年才能基本达到基本满足的标准。
相比综合医院医师,康复治疗师培训周期短,随着行业发展将会有更多人才加入。
而康复医师这一核心人才则培养时间较长,现存的康复医师大都供职于综合医院康复科,且收入水平只有国外从业人员的六分之一。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专业化、市场化并以康复人才为中心的康复医院的建立,将会给国内康复从业者一个更大的平台,满足其提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迫切需求。
康复科从业人员在公立医疗系统得不到重视,虽有国家编制的保障,但收入极低。
民营资本市场化运作能力极强,能够通过康复专科
医院的身份提高接收病患的流量来提高医院整体收入,则具有以市场化薪资吸引人才的强大优势。
(2)康复机构及床位数量不足
由于起步较晚及社会认识不够导致的需求端被抑制,康复科室不能带来药品收入使其在综合医院始终得不到重视,康复专科医院也数量稀少。
面前所有综合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专科医院的床位数总共只有98992张,只占全国医疗机构床位的2.2%,而其中又有一部分床位并不被用于康复治疗。
发达国家的康复治疗体系分为三个等级:
综合大型医院康复科-专科康复医院-社区康复中心,并且三者之间具备流畅高效的转诊体系。
我国仅3500家设有康复科室的综合医院,322家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则基本不具备提供正规康复治疗的能力。
即使在近两年在陆续建立了一些康复专科医院,患者依然处于一床难求的局面;特
别是在在康复意识较强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等沿海地
区,部分度过急性期,或者无力承担三甲医院费用的患者选择转入费用较低的公立康复专科医院急需接受治疗,往往一床难求,甚至长达月余都等不到床位无法入住接受治疗。
我国康复医疗体系一直未充分完善建立,原因主要有:
1)综合大医院康复科室不受重视,众所周知,与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收入主要为患者对医生的知识、技术买单不同,我国的医疗机构主要收入药品,而康复治疗却并不能为医疗机构带来这些收入,综合医院的一个康复病床一天可以为医院带来300-500元收入,而如果将病床给外科,则一天收入在3000-5000元。
因而综合大医院并不重视康复科室,往往建立康复科室也只是满足政策要求,不但病床数极少,甚至有些医院设备也不齐全,无法提供有效治疗。
2)过去民营医院盈利难使社会资本止步不前。
过去一方面由于对康复医疗认识不足,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只有临床治疗是刚需,康复治疗则不是,再加上过去民营医院没有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又进一步抑制了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意愿;另一方面,
综合大医院为了增
加收入,再加上没有政策规定必须转诊,各科室往往等到患者痊愈或者失去治疗价值才会安排其离开,而不是主动安排患者前往康复医院接受治疗,这就进一步导致民营康复医院流量不足。
这种状况迫使大部分民营康复医院提高价格以弥补损失,走向“高端”路线而进一步抑制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长年亏损经营的风险与社会资本逐利的本质相违背,极大阻碍其投资意愿。
4、国家政策破冰:
大力支持康复医疗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的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中央不断推出政策,拉开康复医疗发展大幕。
2010年颁布的《关于将部分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首次将九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标志着康复医疗正式得到政府支持;2011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则明确提出我国将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5、中国康复医疗:
与综合医院的上下游协同
康复医疗机构助是综合性医院的好伙伴,双方非竞争关系,而是密切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其可帮助上游综合医院提升运营绩效。
参考发达国家情况,随着我国医保控费改革的推进,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将不再以药品收入为主,而是主要为医生的知识、医术买单的长期趋势不可逆转。
在一个病人的全部治疗过程中,急性期治疗带来的收入会大大提高,而稳定期为医院贡献的收入则大幅下降。
对于综合大医院来说,将稳定期的病人向下级医院转诊,降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ALOS)以提高病床周转率,为更多急性期病人(单位价值量更高的病人)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提高营收,做到术业有专攻。
目前中国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在11天左右,与发达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7.5天、美国5.6天还有较大差距,可提升空间在30%以上。
为了直观说明康复专科医院帮助综合大医院提高收入的实际效果,我们以湖南湘雅医院和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为例。
目前湘雅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已由11.4降至10.2
天。
湘雅医院重点专科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骨科及脊柱外科等科室占了10万人的出院病人的25%,若神经科和骨科将平均住院日降到9天,则可为湘雅医院提供9000个增量病人,假设单人收费为3万,基本可增加2.7亿收入。
6、中国康复医疗:
助力医保控费
病患难以承受康复治疗费用。
在我国的一些康复医院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接收“偏瘫肢体训练”、“平衡训练”、“运动训练”、“手功能训练”、“作业训练”等科目,再加上器械使用费、住院费、人工费等,日均花费在500-600元,月均在15000元-20000元,通常的康复治疗时间又需要一月至数月不等。
患者往往在临床治疗之后已经消耗大量家庭财富,无力支撑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直到2010年我国医保将9项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康复医疗无法进医保的难题。
但报销项目远少于实际需求,且对于治疗的次数和期限都有严格的限制,实际报销比例不到50%。
未来我国的医保支付的格局将会随着“分级医疗”的推进呈现不断下沉的趋势,即通过缩减综合大医院急性临床治疗之外的报销额度,提高下级康复医院的报销比例来不断引导病患向下导流的趋势。
2015年年初,长沙开展脑卒中等5个单病种两级康复治疗住院医疗费用单病种包干结算试点。
改革之下,医保对康复治疗的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95%。
从治疗效果的角度来说,以中风病人为例,我国中风病人每年住院次数3-4次,而如果没有及时接受康复治疗,第一次中风之后导致功能障碍迫使病人在综合医院接受住院治疗,会使医保基金花费更多的钱;而及时接受康复治疗,84%的病人可以恢复自理能力。
从住院费用的角度来说,同样以湘雅医院和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为例,湘雅医院作为三甲综合医院,平均床日收费在3000元左右,而博爱康复医院的平均床日收费尽在1000元左右。
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以治疗效果为评价标准的医保支付体系尤其对我国对康复治疗的次数和期限有严格限制的报销政策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改革试点地区(江苏、湖南)的康复医疗的医保改革可以看出,方向大致为垂直下沉、增加项目、纳入民营,即为在康复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提高实报比例;增加可报销的康复种类,取消次数和期限限制;并且未来会不断把符合规范的民营医院纳入医保支付体系。
三、中国康复医疗发展之路
1、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体系重构的风口浪尖。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往以药养医,医疗资源短缺、分配不均等矛盾日益凸显。
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推进“医保控费”、“分级医疗”的相关政策。
而康复医疗体系的发展符合现有医院、支付方、康复患者等多方利益。
过去虽然有不少社会资本看好医疗行业的投资机会,然而社会办医却面临着种种困难,其中最困难的莫过建立综合性民营医院。
多数医生只愿留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难以纳入医保体系,政府部门对土地、税收、人才流动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民办医院的发展。
根据已有资料显示,目前社会资本办医发展最好的地区,其床位数大概能够占到13%—15%的比例。
一些社会资本办医较为落后的地区,民营医院床位仅占4%左右。
政策密集出台,引领社会办医。
从2009年起,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发展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16日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明确规定,至2015年,民营医院床位数要占全国医疗机构的20%,至2020年,公立医院床位数与社会办医院床位数配比要达到3.3:
.5。
而人社部近日出台的《关于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2015年底前,各地要
全面取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施的两定资格审查项目,改为直接对其进行协议管理。
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为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医疗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医院凭借其独特优势将会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
不同于各要素要求极高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的建立要容易得多,具有的人才要求低、盈利周期短、易复制扩张的优点。
同时,康复医疗领域是目前公立医疗系统的痛点所在,给予社会资本介入的良机。
对于社会资本而言,无论是以PPP的模式与公立医院合作,还是建立纯民营医院,都是极好的选择。
对于公立医疗系统而言,民营资本具有市场化程度高、运作灵活高效的优势可以与其完美互补。
2、增量思维,建立新医院
新建康复医院。
以湘雅医院和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为例。
博爱康复的医疗体系由湘雅医院全面托管,学科带头人、医疗副院长、临床科室主任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均由湘雅医院本部骨干精英担任。
其余专业技术人员均由湘雅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临床规范化培训,并与湘雅医院共享科研教学资源;职称晋升体系纳入省级医疗机构统一管理,符合中南大学人才引进标准的可调入湘雅医院,然后再由湘雅医院委派到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工作。
顺应国家对公立医院控制平均住院天数的要求,湘雅医院平均住院日已由11.4天降至10.2天,湘雅医院重点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及脊柱外科等科室占了10万人的出院病人的25%,若神经科和骨科将平均住院日降到9天,则可为湘雅医院提供9000个增量病人,假设单人收费为3万,基本可增加2.7亿收入。
神经科和骨科为常见肢体功能障碍,
后期需要康复治疗患者
居多,博爱康复医院平均床日收费是一千块,为湘雅医院的1/3,预计转诊病人导流到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的数量将大幅提升。
博爱康复获得了初期快速发展的能力,湘雅医院提高了自身收入,形成双方共赢的稳定机制。
人才设备投入少,利润空间大。
我国综合医院的平均单床投资额在50万-100万人民币之间,而康复医院的平均单床投资额则只要30万-50万之间。
按照我国《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每床卫生技术人员应该达到1.4,高于三级综合医院的每床1.03,但实际上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