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练习41.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练习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练习4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练习41
8* 美丽的颜色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chì)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2)每逢骤雨cù(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3)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窒)息。
(4)有时候我们来回踱(duó)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
2.根据拼音将相应的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jiǎn
lòu
简
陋
zhòu
yǔ
骤
雨
wēi
miào
微
妙
lún
kuò
轮
廓
yíng
guāng
荧
光
3.这篇人物传记的语言非常优美,请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内涵与意义是不可言尽的。
(2)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只身前往巴黎大学求学。
②后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运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
③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
④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力,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⑤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1)第①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删掉“的女孩”。
(2)第③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在句末加上“的名字”。
5.本文在叙事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有什么作用?
①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居里夫人的内心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变换了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6.班级拟开展一次“走近居里夫人”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获诺贝尔奖外,玛丽·居里的各种荣誉称号有:
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
爱因斯坦曾说:
“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
”
材料二: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玛丽·居里)
材料三:
我把你们的奖金当作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
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玛丽·居里)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走近玛丽·居里,感受大家风采
(2)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示例】玛丽·居里一生获得很多荣誉,但她淡泊名利。
(3)居里夫人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请你为她写一段赞美词。
【示例】她用尽一生的时间,去发现美丽的“镭”;她获得过无数荣誉,却视名利如粪土;她从一个漂亮的姑娘,变成物理学的一个计量单位“居里”,成为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就是——玛丽·居里。
(4)请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
天道酬勤,荣膺夫妻母女三诺奖
下联:
【示例】厚德载物,勇攀物理化学两高峰
说说黄胄先生
韩天衡
①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
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
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之外,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
无论是朋友,还是他的长辈、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
“你好啊!
来啦!
”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
②20世纪60年代初,黄胄先生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当时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的作品中,没有一件作品的价格可以与他的比肩。
齐白石先生的扇面5元一张,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5角一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60元一张,而黄胄先生的人物画则标价在60元至90元。
③即便当时在画坛有如此地位和声誉,黄胄先生依旧不自负、不自矜,没有一点儿架子,对我这个晚辈也是尽心指导和提携。
每每跟先生去荣宝斋,他总会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供我观摩。
我拿个放大镜,一方一方地仔细研究,做好笔记。
能看到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印章和比拳头还大的田黄石对章,在当时,实属福从天降,难得!
但我往往得寸进尺,询问能不能让我打一套印蜕,以供我日后研究,黄胄先生的一句话就使我如愿以偿,现在想起依旧铭感肺腑。
黄胄先生还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我如小民暴富,倏地提升了对高妙书画艺术的认知,我一生受用。
④画,是画家精神世界的一种外溢。
黄胄先生的画风,大气、豪迈,充满激情,笔墨好、色彩好,造型也好,这其实都是他人格的反映。
黄胄先生长相朴实,皮肤黝黑,身板宽厚,也不注重修饰,两条宽宽的眉毛似两锭乾隆墨贴在眼睛上方,眼睛炯炯有神,像个打铁匠。
一次从故宫读画出来,黄胄先生拉我到北京西单的一家饭馆,那是家夫妻店,店堂很简陋,我们找了个长板凳坐下吃饺子。
这时,老板娘扯着嗓子喊:
“门口的大板车是谁的?
挪个位置,好让人家的车走。
”黄胄先生便接口道:
“我的,等我吃完饺子再说。
”那女店主信以为真,又拉又扯地要黄胄帮个忙。
黄胄先生是个朴实且幽默的人,他平易近人,不会让人感到和他有距离,对上对下、对权贵对小民都一视同仁,言行合一。
这种天生的质朴,这种不染缁尘的平民气质是很少有人学得到、做得到的。
⑤黄胄先生的一生惊险跌宕,像坐过山车一般,但他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朴质之心。
听朋友说起,曾有陌生人来找黄胄先生,进门就跪下,说:
“请您无论如何帮帮忙,家里老人死了,买不起棺材。
”先生二话不说,就给了对方两幅画:
“到荣宝斋去换钱吧。
”
(原文有删改)
7.第③段写了哪几件事?
有什么作用?
写了黄胄先生总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供“我”观摩,以及黄胄先生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两件事,表现了黄胄先生对“我”的尽心指导和提携。
8.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黄胄先生长相朴实的特点。
9.有人说第⑤段与本文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
请说说理由。
不能删。
这一段是通过朋友之口写黄胄先生的,侧面表现黄胄先生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质朴之心。
10.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对比;将黄胄先生的人物画与齐白石的扇面、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价格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黄胄先生是当时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黄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从黄胄先生的画与几位名家的画价格的对比,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画功了得的出色画家;②从他除了睡觉之外,从不放下画笔可以看出他的勤奋;③从他对“我”的尽心指导和提携可以看出他的平易近人和惜才;④从他二话不说给上门求助的陌生人两幅画换钱可以看出他的热心肠。
18 苏州园林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3.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感受园林文化的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
3.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2.背景资料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
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
后来图册因故未能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知识链接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
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丘壑(hè)
嶙峋(línxún)蔷薇(qiángwēi)镂空(lòu)
斟酌(zhēnzhuó)重峦叠嶂(zhàng)屈曲(qūqū)
鉴赏(jiàn)栏杆(lán)相间(jiàn)
依傍(bàng)单调(diào)
蔓
模
(2)词语释义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因,根据。
宜,适当。
自出心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
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
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方面的缺点和疏漏。
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重峦叠嶂:
重重叠叠的山峰。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阅历:
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也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
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俯仰生姿:
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嶙峋:
枯瘦的样子。
珠光宝气:
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蔓延:
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诸如此类:
与这相似的种种事物,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诸,众多,凡。
此,这,这样。
别具匠心: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答案示例:
第一部分(1-2):
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
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
总结全文。
2.从第1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答案示例:
标本。
“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
第2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4.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答案示例: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2段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答案示例:
不能调换。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追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是总括为了实现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遵循的总原则。
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
它们的次序也关系到下文段与段之间的排列。
随意颠倒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效果。
2.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除了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答案示例:
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第三至六自然段讲到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园林中各个角落的设计搭配,门和窗的设计雕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色彩搭配等。
3.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示例:
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
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
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符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4.分组讨论:
课文第3-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答案示例:
第2段是总说,第3-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5.课文第7-9段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四、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突出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示例:
图画美。
二、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现在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再进一步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答案示例: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
答案示例: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
答案示例:
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藤萝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
答案示例:
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5.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案示例:
①“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②“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③“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④“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教师点拨:
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和严密。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通读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案示例: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
举例子:
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作比较: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引资料: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怎样的好处?
试以第五自然段为例说明。
答案示例:
第一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二、三句是描写,描写了高处俯下的树枝和低处仰起的树枝交相呼应、错落有致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四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苏州园林这样栽种和修剪花木所获得的艺术效果。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请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比较其异同。
答案示例:
说明顺序: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逻辑顺序,不过《苏州园林》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顺序。
《中国石拱桥》则主要是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说明,文章除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之外,还结合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从建于公元282年的旅人桥,说到建于公元605年的赵州桥,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最后说到建于1961年的长虹大桥,体现了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说明方法:
两篇文章都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中这些说明方法没有哪一种居于突出地位。
《中国石拱桥》中举例子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通过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达到对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是作者的基本写作思路,其他说明方法或包含在举例子中,或用墨较少。
另外作引用的说明方法使用的频率也较高。
说明语言:
两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都具有多样性:
都以说明为主,同时融说明、描写、议论于一炉。
两篇文章的语言都具有准确性。
不同之处是《中国石拱桥》采用了较多的“模糊语言”,如“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桥宽约8米”,这些加点的词语,使得词语运用客观,更符合实际,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
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Unit4OurWorld[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句式精讲精练
【句式精讲】
Whatareyouthinkingabout?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1)thinkabout意为“考虑;就……思考”。
此时thinkabout与thinkof意思相近,可以互换。
例如:
Areyouthinkingaboutthequestion?
你在考虑那个问题吗?
Whatareyouthinkingabout?
你在想什么?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2)Whatdo/didsb.thinkof…?
这是询问某人对某事(人)的看法常用的句型,意为“……认为……怎么样?
”,答语往往是对某物(人)的评价。
例如:
—Whatdoyouthinkofthebookwrittenbyhim?
你认为他写的那本书怎么样?
—Itisverygood.很好。
(3)Whatdoyouthinkof…?
可以和Howdoyoulike…?
互换。
例如:
Whatdoyouthinkofthefilm?
=Howdoyoulikethefilm?
你认为这部电影怎么样?
1.Butnowtheyhavelessandlesslandtoliveon.
本句中less是little的比较级,lessandless意为“越来越少”。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and+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这种句型表示事物本身程度的逐渐增长,意思是“越来越……”。
例如:
longerandlonger越来越长; moreandmorebeautiful越来越漂亮。
Summeriscoming.Theweatherisgettinghotterandhotter.
夏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了。
【拓展】另两种表示比较的句型:
(1)“The+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主语+谓语,the+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主语+谓语”。
这个句型是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叠加用法,表示一方的程度随着另一方的程度平行增长,意思是“越……,(就)越……”。
例如:
Themorecarefulyouare,thefewermistakesyou’llmake.
你越小心,出现的问题就越少。
(2)as+形容词/副词的原级+as...这个句型表示同级比较,即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的,在as和as的中间用形容词或副词的原级。
在否定句中既可以用notas...as...,也可以用notso...as...,表示前者不如后者。
例如:
Heisastallasmybrother.他和我的弟弟一样高。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Itisnotas/sowarmasitwasyesterday.今天不如昨天暖和。
3.Becauseanimalsareourfriends.Theymakeushappy.
make+sb.+形容词,make是谓语动词,sb.是make的宾语,后面的形容词在此作宾语补足语。
例如:
Rainydaysmakemesad.雨天让我很悲伤。
What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