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769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文言文阅读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文言文阅读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

(一)【2014·成都一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

祖父龛,后将军。

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

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

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

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

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

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

「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

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

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

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

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

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

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

诏征博士,又不起。

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

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

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

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恆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

年八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

【注】默,通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事母孜孜,朝夕色养

孜孜:

勤勉

B.常患甘鲜不赡

赡:

赡养

C.服阕,乃慨然叹日

阕:

完结

D.不营产业

营:

谋求

8.B【解析】文言实词可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

即将解释代入句子看看是否说得通。

多数情况下,按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的,是错误的。

B.赡:

富足。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匍匐抚棺号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便为购赎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D.率意而动

怠而欲出者

9.C【解析】四川卷文言虚词的考查,对照句出自中学教材。

可根据对相对熟悉的教材中的句子的理解,先判断出对照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再代入选文中的对应句,看看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C.均为介词,可译为替、给;A.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介词,因为;D.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

10.把第1卷中文言文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

(4分)

译文:

(2)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

(4分)

译文:

10.(8分)

(1)(4分)(我)一下子孤独一人,不再有父母孝养(或可以依靠的人),怎么能够再拿腐朽鲁钝之身去玷污清明的朝廷呢?

(2)(4分)凡是有人赠送(东西),(何琦)也不随便推让,只要对自己来讲有剩余,就又随即把它们散发出去。

【解析】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翻译时要特别留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它们往往是采分点。

(1)译出大意2分,落实茕怙各1分。

(2)译出大意2分,落实遗苟各1分。

11.第1卷文言文中何琦高尚的德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11、(5分)事母至孝(重视亲情);节俭寡欲;乐善好施;修身养性;淡泊名利。

(答出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属于定向筛选。

回答时要根据传主的言行概括。

传主何琦孝敬母亲,节俭,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注重修身养性,都是其品德高尚的表现。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琦,字王伦,司空何充的堂兄,祖父何龛,是后将军,父亲何阜,是淮南内史。

何琦,十四岁丧父,悲伤哀痛,超过了应有的礼节。

性情沉稳敏捷,有见识,好古而博学,居住在宣城阳谷县,侍奉母亲孜孜不倦,早晚都是和颜悦色地伺候。

常常担心甘鲜的食物匮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举荐孝廉,授予郎中,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

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不就任。

等到遭遇母亲去世,居丧期间无声流泪,拄着拐杖才能起身,棺材停放在灵堂里,邻居遭遇火灾,烟火蔓延过来,家中无人可使,实在没有办法,就只有爬到棺材前嚎啕大哭。

一会儿,风停火息,只有一间堂屋免于火灾,她他的精诚所至就是这样。

服丧期间,感慨叹息说:

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我之所以去做官,不是说我有一点微末的才能来逞献智谋力量,其实是图微薄的俸禄,来供养(母亲)。

一旦(我)孑然一身,没有了父母,怎么还可用愚钝之身来玷污清明的朝代呢?

于是在简陋的屋子里修养心志,不与外人交往,玩弄典籍,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愉悦自己。

不经营产业,节俭寡欲,与乡邻共享丰俭。

乡里遭遇动乱,姐姐沦落他家,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就以她赎取其姊。

然而不做小的谦让,凡是有人赠送东西,也不随便推让,只要对于自己来说有剩余,又随即把他们散发出去。

随心做事,任意举动,不占卜,也不从事什么职业。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都争招聘命,都不就任。

诏书征召他做博士,又不出任。

简文帝时担任抚军,敬佩他的名望德行,又召任参军,以病为由,坚决推辞。

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肯动身。

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没有人能使他屈从。

桓温曾经登上何琦县界是的山,叹息道:

此山南面有人啊,何公真可谓知足知足的人。

何琦善于养生,到老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一直以著述立说为事,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

死年八十二岁。

12.【2014·成都一诊】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8处)(4分)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乙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尽心上》)

12.(4分)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答对两处给1分,共4分)

【解析】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标志词辅助断句。

如曰矣哉等后可断开;并列结构中间可断开。

此题曰后断开;两个与前断开;闻见对举,断开。

[参考译文]

孟子说:

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猪相处,他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的。

(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种善行,(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得住。

(二)【2014·绵阳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

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

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

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

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

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

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

此公以为:

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

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

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

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

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

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

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

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

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

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

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

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

此公曰:

如是,不如其遂盲也!

会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

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遂不复见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

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

子当不长贫贱。

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

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

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

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

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乃使掾往慰盛母。

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

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

嗟夫天乎!

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

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

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固不出与人见也

固:

本来

B.

遂为广陵儿所绐

绐:

欺骗

C.

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讽:

劝说

D.

他日拥节江上

拥:

执持

8.A【解析】此题用代入法,即将加点字的解释代入句子中,放到选文中,看看是否讲得通。

A.固:

坚决。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则不如不与人见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B.若不复与予见者

若知我不降明

C.予墓在焉

则耻师焉

D.赎其田之易人者

亦犹今之视昔

9.

A【解析】此题对照句出自教材。

可先判断对照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再代入选项另一个句子中进行比对。

A.则:

连词,用于假设复句后分句,表结果,那么。

B.若:

动词,好像/代词,你。

C..焉:

代词,相当于之,那里/语气词,无意义。

D.之: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连接主谓,取消独立性。

10.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5分)

(2)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5分)

10.

(1)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5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

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非常动荡,又最终没有去成。

(5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先通读全文,初步弄懂大意后,再精读划线句子前后内容,重点研读划线的句子,在弄懂大意后,抓住关键字词,准确翻译。

两个小题的得分点分别是:

(1)声、肆力、中、尺度;

(2)即、比、省、不果行。

11.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说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3分)

答:

11.(3分)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盛此公为广陵儿所绐。

(3分,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干引句在选文开头,作为一篇书序,开头大多先对进行概括或评价。

选文开头总领全文,紧随其后对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借助分号,可筛选出两个答案要点。

第二段写了盛此公被广陵人所骗,对应了第一段分号后的观点,是事实论据。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士君子交友难道不应该谨慎吗?

得几个道德学问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够帮助弥补不足、纠正过错;得一个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辈子的德行事业就全完了。

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分辨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贤,那么就不如不跟这个人相见。

但天下没有孤独一生不与人相交往的人,按这样的情势,那么又不能不出家门而与其他的人相见。

士君子面对这样的境况,真是难啊!

南陵盛此公家特别富有,祖上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田。

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合于(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但这个时候,盛此公只是闭门读书,坚决不出门与人交往。

后离开南陵到了秣陵,想与所有的东南名士结交,东南的名士们也愿意与盛此公结交。

盛此公认为:

世道将乱,我应该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

那些专学一经的书生哪里值得跟他们交流,我一定会从下层社会中寻到豪杰人物。

因此盛此公越发散发钱财,交结豪侠之人,竟然被一个广陵人欺骗。

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

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

盛此公非常沮丧,因为与世俗不合,于是就退回乡里,乡里的人又嗤笑他。

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来越没落,所写的文章更加跟官吏的标准不相合。

失意无聊,没过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

辛未年,我从大梁来到秣陵探望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喜欢盛此公的诗,对我说:

这个地方的盛此公诗写得很好,你去结识他。

我于是因父亲的话去与盛此公结交。

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

我暗地里为此感到担忧,劝他不要读书喝酒。

盛此公说:

如果不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

恰恰盛此公这时候眼疾很严重,又惦记他的老母亲,于是告别我回南陵去,神情凄惨,好像不再与我相见的样子。

我自以为我应该会再次见到盛此公,谁想到最后竟然真的不能再见啊!

盛此公因为眼睛一直不好,越发愤激,家境越发困窘,没钱请医生买药,于是就瞎了。

他曾经给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长达几千个字。

信中说到:

您应该不会一直贫贱下去,有朝一日持节江上,从南陵路过,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边,我的坟墓就在那里。

你要替我在墓碑上写'盛此公埋骨处’。

我的心愿就满足了!

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

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

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

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

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动荡不安,又最终没有去成。

于是派遣下属去看望盛此公的母亲。

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他的妻子非常孝顺。

有一个老仆人,靠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几间破房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

唉!

苍天啊!

是谁让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

我拿出自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帮衬盛家的衣食。

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写了盛此公埋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限8处)(4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

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12.(4分)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

(2处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需先通读几遍,读懂大意后,再借助标志词辅助断句。

此题中的曰也矣后需断开;吾则前需断开。

对举的句子如通……明……和问……访……需断开。

参考译文:

孔子对南宫敬叔说:

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

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国。

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三)【2014年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上闻之,乃叹曰:

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

何者?

不以私害公。

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

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

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立其三子:

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参分之。

东城侯良前薨,无后也。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

其相曰:

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

王乃属相兵。

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

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而往来使越。

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

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

南方卑湿。

徙衡山王王济北,所以褒之。

及薨,遂赐谥为贞王。

庐江王边越,数使使相交,故徙为衡山王,王江北。

淮南王如故。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

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

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

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

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

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

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

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

或说王曰:

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

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

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

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

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

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

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

王后生太子迁,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

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

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子终不近妃。

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去之。

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得爱幸王,擅国权,侵夺民田宅,妄致系人。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

徙:

谪戍,流放

B.王乃属相兵

属:

交付

C.乃逆王霸上

逆:

迎接

D.为中诇长安

诇(音xing):

侦察,刺探

答案:

A.徙:

调动官职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刘安有谋反之心的一项是(

)(3分)

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

厚遗武安侯金财物

愈益治器械攻战具

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

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

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

A.

B.

C.

D.

答案:

B解析:

是诸辩士为获得金钱而故意编造荒诞的邪说;太子刘迁娶修成君女为妃并不是为了方便谋反。

10.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淮南厉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失国早死,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被孝文帝封为侯,其中三个儿子后来又被封为王。

B.七国之乱时,淮南王刘安想起兵响应乱军,但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却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所以这两人后来都得到了褒奖。

C.淮南王刘安为人儒雅,喜欢读书弹琴,不喜欢骑马放狗打猎;还暗地里做了许多好事安抚百姓,因而仁义的美名传播于天下。

D.刘陵是淮南王心爱的女儿,常常从淮南王那里得到很多钱;但也因为受到宠爱而专横跋扈,侵占百姓的田宅,甚至造成多人死亡。

答案:

A

解析:

B原文:

庐江王刘赐往来使越,且褒之是对衡山王刘勃;C原文说刘安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没有暗地里做了许多好事的信息,且行仁义,天下莫不闻是他的好友武安侯田蚡的话;D造成多人死亡无根据。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何者?

不以私害公。

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

(3分)

译文:

(2)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

南方卑湿。

(3分)

译文:

(3)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

(3分)

译文:

答案:

(1)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

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

(前以后以贪各1分)

(2)皇上认为他忠贞守信,便慰劳他说:

南方之地低洼潮湿。

(以为劳苦卑各1分)

(3)假如有一天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

(即晏驾句意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孝文帝八年(前172),皇上怜悯淮南王,淮南王有儿子四人,年龄都是七、八岁,于是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其子刘勃为安阳侯,其子刘赐为阳周侯,其子刘良为东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厉王的遭遇说:

一尺麻布,尚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chng)。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皇上听到后,就叹息说:

尧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杀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称赞他们贤明。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

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

于是徙(x)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而谥(sh)封已故淮南王为厉王,并按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皇上迁淮南王刘喜复返城阳故地。

皇上哀怜淮南厉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自惹祸患失国早死,便封立他的三个儿子:

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都重获厉王时封地,三分共享。

东城侯刘良此前已死,没有后代。

孝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淮南王意欲发兵响应。

淮南国相说:

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

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

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淮南王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

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吴国使者来到庐江,庐江王不肯响应,而派人与越国联络。

吴国使者往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坚守城池毫无二心。

孝景帝四年(前153),吴楚叛军已被破败,衡山王入朝,皇上认为他忠贞守信,便慰劳他说:

南方之地低洼潮湿。

改任衡山王掌管济水以北的地区,以此作为褒奖。

他去世后便赐封为贞王。

庐江王的封地邻近越国,屡次派遣使臣与之结交,因此被北迁为衡山王,统管长江以北地区。

淮南王依然如故。

淮南王刘安的性情喜好读书弹琴,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来安抚百姓,流播美誉于天下。

他常常怨恨厉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没有机会。

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见皇上。

与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田蚡(fn),当时做太尉。

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诉他说:

现今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

假如有一天宫车晏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

淮南王大喜,厚赠武安侯金银钱财物品。

淮南王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慧星出现,淮南王心生怪异。

有人劝说淮南王道:

先前吴军起兵时,慧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

现在慧星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应当大兴。

淮南王心想皇上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说客和有奇才的人。

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淮南王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荒诞的邪说,阿谀逢迎淮南王。

淮南王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儿名刘陵,她聪敏,有口才。

淮南王喜爱刘陵,经常多给她钱财,让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皇上亲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皇上赏赐淮南王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

淮南王王后名荼(t),淮南王很宠幸她。

王后生太子刘迁,刘迁娶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的女儿做妃子。

淮南王策划制造谋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后向朝中泄露机密,就和太子策划,让他假装不爱妃子,三个月不和她同席共寝。

于是淮南王佯装恼怒太子,把他关起来,让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终不亲近她。

妃子请求离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

王后荼、太子刘迁和女儿刘陵受淮南王宠爱,专擅国权,侵夺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无辜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