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411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docx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人教部编版

(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卢玲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

3.感受诗人苏轼豁达开朗的胸怀与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以西湖为话题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西湖(课件展示西湖美景图。

是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

在这些文人墨客中,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当属北宋诗人苏轼。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们知道吗?

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他的诗词也赋予了西湖别样的魅力。

除了这些,同学们对苏轼还有哪些了解?

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对苏轼的了解,引导学生注意资料的整理与概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苏轼写的一首有关西湖的诗。

板书:

北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解题目意思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出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是一年中天气最闷热、雷雨最多的时候,这儿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即九百多年前的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西湖边,傍湖而建,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课件展示望湖楼图可宴乐也可以住宿。

2、“醉书”喝醉酒写的?

被美景陶醉了写的?

诗人究竟为何而醉?

学完这首诗,这个问题肯定就能迎刃而解。

 

三、交流学习

(一)出示交流提示

1.互读,评价能够达到哪一重境界。

2.交流、补充对整首诗大体意思的理解。

3.交流疑问,把仍解决不了的疑问汇总。

(二)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质疑解疑。

(四)检查朗读

1.看准读对,主要是正字音。

2.读出节奏,主要是指导读出节奏。

(五)理解大体意思

过渡:

经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这首诗肯定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

能说说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吗?

五、感、悟、读,感受古诗意境。

(一)体会雨来得急,下得大。

1.创设情境:

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东坡先生在望湖楼宴请朋友,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夏日景色,突然,天气有了变化。

播放《渔舟唱晚》音乐,师读“黑云翻墨未遮山”,透过诗句,你看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理解当时的情境并适时指导朗读,学生说到雷声或雨点时再出示图片和雷雨声。

预设:

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

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翻转。

有没有见过黑云翻滚的样子?

是这样吗?

出示黑云翻滚图,你读出黑云翻滚的样子。

——

谁还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

带着你的想象读读——

我听到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你不仅看到了乌云,还听到了雷声,你能听到什么?

带着你的想象读出这四个字——

电闪雷鸣中,漫天的乌云翻卷着,向山头涌去

请你读读整句话——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一场大雨就要来到。

风雨欲来风满楼

2.出示“白雨跳珠乱入船”图片与雷雨声音。

一场大雨真的来了!

此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进船里。

白花花的雨,雨怎么样?

——大!

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

白花花的雨,哗哗地下着,西湖茫茫一片。

你是放眼远方,雨很大,很密!

——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

还从哪里看出雨很大?

“乱”入船,雨大了,才乱

对!

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落在船上,啪啪直响,溅起了水珠。

你是聚焦近处,雨很猛!

——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点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直往船里乱滚。

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溅起水花,纷纷溅入船舱里。

对!

雨点不只是落进船里,更多的是落在湖面上,溅起无数朵水花,很美!

震撼人心的美,令人激动的美!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播放雷雨声音配白雨图,感受雨大、雨密、雨急、雨猛。

  

2.谁来将这场又急又大的雨,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

指名读。

3.师生对读,体会雨的急和大。

句中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分句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未遮山——乱入船

未遮山——乱入船

未遮山——乱入船

小结(承上启下):

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

它让我们感到——震撼!

激动!

振奋!

惊叹!

……把静止的文字通过想象变为灵动的画面,这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当我们正被眼前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为之惊叹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天地间又是别一番洞天。

(二)体会雨去得快和雨后西湖美景。

1.出示“卷地风来忽吹散”

出示一场大风卷地风而来,它吹散了____,吹走了____,吹来了____。

2.望湖楼下水如天

(1)此时的水怎样?

天怎样?

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样的景象吗?

预设:

 

水如天一样的——开阔无边

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读出你的开阔——

水如天一样的——蔚蓝

水蓝蓝,天蓝蓝,水天一色。

读出你的水天一色——

水如天一样——明亮

雨过天晴,一切都像刚洗过的一样,读——

水如天一样的——平静

碧空如洗,水平如镜,读出你的想象与感觉——

湖面上比天空还要漂亮,荷叶、荷花……;湖边……

(2)播放古筝曲,出示水如天图数幅。

让我们也到雨后的西湖去看看这“水如天”的美妙景色吧!

雨后的西湖,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读——

雨后的西湖,天空更加湛蓝,水面更加明亮,湖面和天空都像刚洗过一样,读——

雨后的西湖,天蓝蓝,水蓝蓝,天映水,水映天,水天一色,读——

雨后的西湖,水平如镜,碧空如洗,水如天一样明净,读——

雨后的西湖,荷叶摇得更欢,荷花开得更艳,柳浪阵阵,鸟鸣声声。

读——

小结:

这样的景色,让人——喜悦!

舒畅!

兴奋!

……

(三)总结,感受全诗意境。

过渡:

短短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骤雨,从下雨前的“黑云翻墨未遮山”,到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到“风吹雨散,水天一色”谁能把刚才的景象说给大家听?

1.播放古筝曲,先自己准备一下,可以在预习卡上古诗大体意思的基础上添写、补充。

2.指名说。

多么酣畅淋漓的大雨!

多美令人心旷神怡的雨后美景!

此时此刻,诗人仅仅是因酒而醉吗?

不,诗人已不仅仅因酒而醉,而是因雨而醉,因景而醉。

这可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苏轼,就站在望湖楼上,凭栏远眺,感受那震撼人心的疾风骤雨,观赏那水天一色的西湖风光,齐读——

3.苏东坡先生被眼前的景象所陶醉,也被自己的诗句所陶醉,这一幕深深地记在他的记忆里。

十五年后,50岁时的苏东坡先生再次来到西湖,与他同榜进士莫君陈在湖上宴请时正好又遇上下雨,他回首望湖楼,想起当年在这儿写诗的事,无比感慨地又写下一首诗。

出示《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自读,师问:

从哪里看出苏东坡先生是被当时的景象所陶醉,而且一直念念不忘?

师生对读。

当年,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令苏东坡先生陶醉其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十五年后,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仍令东坡先生念念不忘——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939年之后的今天,东坡先生早已不在,但他留给我们的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雨,那场大雨带给我们的激动与舒畅仍令我们深深陶醉。

——背诵。

同学们,这就是经典文化的魅力,她可以穿越时间,跨越空间,她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她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华文化的人!

六、体会诗人的情感。

1.你知道东坡先生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

出示诗人写此诗背景。

在熙宁五年,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持不同政见,受官场挤压,无奈乎,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

师讲述:

这段文字,读起来有点费劲。

通俗一点讲,因为苏轼在治理国家方面,与王安石有不同看法,至于他当时的政治观点正不正确,我们这节课暂且不去管它。

反正,这个时候,别周围的人看他不顺眼,就处处排挤他,他没有办法,就辞职不干了,离开京城,来到杭州。

这种时候,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

那隐藏在急雨背后的是诗人怎样的心境呢?

你从暴风雨中读到了怎样一位诗人?

(乐观平静开阔豁达善于排解自己的情绪)

2.走进诗人的心境去读诗,你会读出另一种味道的,试试。

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先生喜欢西湖,陶醉于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他还写过一首诗,与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相映成趣。

(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自己读读。

2、指名读

3、指明大致讲解诗意。

5.总结拓展

1.西湖的美景让我们向往,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西湖边,你会受想到——望湖楼;站在望湖楼上,你会想起哪一个人?

——苏轼——想起苏轼,你就会想起哪一首诗——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西湖风光之中吧。

2.那就让我们记住乐观豁达的苏轼,记住他留给我们望湖楼醉书,在课后继续我们的诗词之旅。

作业设计:

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手抄板的形式表达出来,选取佳作并在班级中展示。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云山

雨景

雨珠

晴天

楼天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人教部编版

(2)

巧家县新华小学导学案(修改稿)

课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1课时

时间:

课型:

新授

教研组:

五年级语文

主备教师:

何荣果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大意,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3.我能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走进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默写古诗。

学习难点

1.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西湖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查阅关于苏轼的资料,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课本上;

2.收集自己熟悉的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3.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4.请你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思维要独特,说法要新颖,言之有理即可)

5.你能想象出诗人当时的神态、动作吗?

上台演一演诗人作诗的过程吧!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

展示

1.我来说说自己对苏轼的了解;

2.分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诗;

3.指名朗读诗句。

1.要把“预习展示”融合在“导入”、“探究”和“知识拓展”部分;2.在学生介绍作者时,教师相继进行强化;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合作

探究

引导

点拨

质疑

对抗

 

交流

展示

一、我能解标题〔学习方式:

独学〕

说出具体的时间、地点,再说说“望湖楼”的具体位置,指名说出自己对标题的理解。

二、学诗大闯关

第一关:

我会读〔学习方式:

独学〕

1.用斜线标出诗歌的节奏,并重点把握字形较繁琐的字;2.师范读;3.诗歌朗读欣赏;4.学生自行尝试朗读;5.小组朗读;(选1—3个小组)6.小组间开火车式的朗读;(一组一行诗)7.指名学生朗诵。

第二关:

我会悟〔学习方式:

群学〕

1.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四个问题(以问题生成单的形式下发,答案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之有理即可)。

①1-3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一行诗——“黑云翻墨未遮山”,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你们觉得云怎样,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②4-6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二行诗——“白雨跳珠乱入船”,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你们觉得雨怎样,可以说给我们听一下吗?

③7-9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三行诗——“卷地风来忽吹散”,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风怎样,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④10-12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四行诗——“望湖楼下水如天”,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水怎样,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小组展示交流成果。

第三关:

我会品〔学习方式:

独学与群学相结合〕

欣赏着美丽的图片,伴随着和谐的旋律,背诵着优美的诗句,在脑海中再现诗句描绘的绚丽画卷。

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第四关:

我会演〔学习方式:

对学〕

现在,我们一起穿越,穿越到1072年的6月27日,这一天,我和苏轼在望湖楼喝大酒,突然……(简要描绘诗的情景);于是,他起身踱着方步、放眼西湖、遥指远山,口中吟道。

三、谁能帮我解疑惑

1.认真反思,再现课堂学习情景,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搞清楚;

2.带着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如果你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那就委托小组发言人把你的问题说出来吧!

我们一起帮你。

 

1.要先交代闯关规则,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2.读的方式应多样化;悟是自主研究的重点,是品的基础;品的关键是要营造氛围;

3.学生交流展示时,老师相继出示:

“云、雨、风、水;山、船、地、楼”体会“景物多”;

4.引导学生抓住“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等关键词来体会“变化快”的特点;

5.在小组交流展示时,应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质疑,质疑表现出色的小组,也将有机会获得“闯关王”称号;

6.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请1—2位同学扮演苏轼,升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目标

检测

1.让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朗读诗歌,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2.让基础知识处于一般水平的学生背诵、默写诗歌;

3.让基础知识相对较好的学生说出古诗的大意,走进诗歌意境。

总结

评价

西湖美景秀丽宜人,令人无比向往。

跟随诗人的镜头,我们今天犹如身临其境,领略了西湖的神奇,现在,你能说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吗?

自古以来,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人间的魅力在杭州,杭州的魅力在西湖。

那么,你还想用哪些诗句来描绘西湖呢?

作业布置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预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收获及课后反思

1.学生的发言展示不够充分。

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发言展示空间,存在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

2.小组交流不够深入。

小组建设的架子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了,但小组建设的内涵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表现在小组交流讨论没有全员参与。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人教部编版

(2)

巧家县新华小学导学案(修改稿)

课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1课时

时间:

课型:

新授

教研组:

五年级语文

主备教师:

何荣果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大意,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3.我能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走进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默写古诗。

学习难点

1.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西湖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查阅关于苏轼的资料,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课本上;

2.收集自己熟悉的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3.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4.请你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思维要独特,说法要新颖,言之有理即可)

5.你能想象出诗人当时的神态、动作吗?

上台演一演诗人作诗的过程吧!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

展示

1.我来说说自己对苏轼的了解;

2.分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诗;

3.指名朗读诗句。

1.要把“预习展示”融合在“导入”、“探究”和“知识拓展”部分;2.在学生介绍作者时,教师相继进行强化;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合作

探究

引导

点拨

质疑

对抗

 

交流

展示

一、我能解标题〔学习方式:

独学〕

说出具体的时间、地点,再说说“望湖楼”的具体位置,指名说出自己对标题的理解。

二、学诗大闯关

第一关:

我会读〔学习方式:

独学〕

1.用斜线标出诗歌的节奏,并重点把握字形较繁琐的字;2.师范读;3.诗歌朗读欣赏;4.学生自行尝试朗读;5.小组朗读;(选1—3个小组)6.小组间开火车式的朗读;(一组一行诗)7.指名学生朗诵。

第二关:

我会悟〔学习方式:

群学〕

1.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四个问题(以问题生成单的形式下发,答案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之有理即可)。

①1-3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一行诗——“黑云翻墨未遮山”,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你们觉得云怎样,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②4-6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二行诗——“白雨跳珠乱入船”,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你们觉得雨怎样,可以说给我们听一下吗?

③7-9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三行诗——“卷地风来忽吹散”,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风怎样,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④10-12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四行诗——“望湖楼下水如天”,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水怎样,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小组展示交流成果。

第三关:

我会品〔学习方式:

独学与群学相结合〕

欣赏着美丽的图片,伴随着和谐的旋律,背诵着优美的诗句,在脑海中再现诗句描绘的绚丽画卷。

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第四关:

我会演〔学习方式:

对学〕

现在,我们一起穿越,穿越到1072年的6月27日,这一天,我和苏轼在望湖楼喝大酒,突然……(简要描绘诗的情景);于是,他起身踱着方步、放眼西湖、遥指远山,口中吟道。

三、谁能帮我解疑惑

1.认真反思,再现课堂学习情景,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搞清楚;

2.带着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如果你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那就委托小组发言人把你的问题说出来吧!

我们一起帮你。

 

1.要先交代闯关规则,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2.读的方式应多样化;悟是自主研究的重点,是品的基础;品的关键是要营造氛围;

3.学生交流展示时,老师相继出示:

“云、雨、风、水;山、船、地、楼”体会“景物多”;

4.引导学生抓住“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等关键词来体会“变化快”的特点;

5.在小组交流展示时,应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质疑,质疑表现出色的小组,也将有机会获得“闯关王”称号;

6.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请1—2位同学扮演苏轼,升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目标

检测

1.让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朗读诗歌,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2.让基础知识处于一般水平的学生背诵、默写诗歌;

3.让基础知识相对较好的学生说出古诗的大意,走进诗歌意境。

总结

评价

西湖美景秀丽宜人,令人无比向往。

跟随诗人的镜头,我们今天犹如身临其境,领略了西湖的神奇,现在,你能说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吗?

自古以来,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人间的魅力在杭州,杭州的魅力在西湖。

那么,你还想用哪些诗句来描绘西湖呢?

作业布置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预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收获及课后反思

1.学生的发言展示不够充分。

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发言展示空间,存在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

2.小组交流不够深入。

小组建设的架子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了,但小组建设的内涵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表现在小组交流讨论没有全员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