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69113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docx

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题廉政党课报告范文稿:

做最廉洁的组工干部(部长)

  同志们:

  经市委研究,确定今年x月份为我市党纪党规学习宣传月。

x月x日,市纪委下发了通知,其中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给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机构负责人上一堂党纪党规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党课。

今天,借部里开展“组工干部学习党纪党规活动”这个机会,我给大家上一节廉政党课。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调查结果,这个调查是2010年4月,人民论坛杂志针对官场岗位做的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局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

在很多人眼里,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是“官中之官”,组织部掌握着最为重要的选人用人的权力,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

现在不用说部长了,就是只要知道你是组织部的,都有可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围猎”的对象。

  为什么组工干部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

道理其实很简单,习总书记曾形象地谈到,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成为“围猎”对象,从实质上来说,“围猎”的不是人,而是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

当权力遇上利益,在各种诱惑之下,有人失去了定力,就成功被“围猎”。

权力越大,关注的人就越多,需要处理的关系就越复杂,工作的难度就越大,面临的各种诱惑也就更多。

作为组织部,对上要向党委负责,协助书记选好人才。

对下要同各个部门的领导协调好关系,了解掌握各级各部门官员的基本情况,为用人决策提供参考。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部是经受“糖衣炮弹”攻击最多的部门,不仅要抵制来自公共权力体系外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对体系内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侵扰。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认为组织部长这个岗位是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的主要原因。

  这种侵蚀无孔不入,有时简直难以抵挡。

这些年,全国组工干部队伍中也出了一些害群之马,有的买官卖官、收受贿赂被判刑,有的利用人事安排权收受钱财被收监,有的利用干部职务晋升、调整工作谋取私利被开除党籍。

据中央组织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人事部门查处违纪违法干部就有2438人。

白恩培、苏树林、吕锡文、梁滨、贺家铁等等,都曾担任过组织部长。

这些人是组织系统的“老鼠屎”,他们像“几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给组工干部抹了黑。

其他干部出问题,污染的是“水流”;组工干部出问题,污染的则是“源头”。

只有党性强、品行好的组工干部,才能选出好干部,腐败堕落的组工干部往往会选出差干部甚至坏干部。

选用一个好干部,可以造福一方百姓;选用一个差干部,就要耽误一方百姓;选用一个坏干部,还会祸害一方百姓。

所以组工干部搞腐败,干部群众最痛恨。

  作为组工干部,岗位风险可能比其他岗位要大,但是,却不代表我们的免疫能力就比其他岗位的干部要强。

打铁还需自身硬。

怎样才能防止成为被“围猎”的对象?

如何做一名最廉洁的组工干部?

我认为,关键是要坚持做到以下“四个对待”。

  一、要以平和之心对待“名”

  古往今来,“名”有三种,一是名声,二是名节,三是名利。

名声旨在声誉,名节贵在节操,名利重在利益。

俗话说: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爱惜名声、名节,追求名利,人皆有之。

对于普通人来说,名利心重些,无非世俗市侩一些。

但对党员干部而言,沉溺于追名逐利,醉心于沽名钓誉,就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盒子,万般恶事多因此而起。

不少落马者在追悔时就常常这样写道:

“贪图功名利禄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私心杂念太重,名利思想太强,贪婪私欲过度”。

  对于名利、地位、荣誉,古往今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境界:

一种是利欲熏心,唯利是图。

只顾个人、不顾他人和社会整体,信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人生信条,整日“争名于朝,逐利于市”。

这种道德境界历来为人们所不齿。

另一种就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我国著名的梵语文学专家、文学翻译家季羡林先生,被很多人誉为“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和“国宝”。

然而,季老生前却曾在其出版的《病榻杂记》中,以《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术)泰斗”》、《辞“国宝”》三节内容,昭告天下:

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季老如此视名利如浮云的精神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xx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辈子追求的“名”是“共产党员”这个光辉“名称”,追求的“利”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是为“大名利观”,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为之追求不息。

  一个人自走上从政的道路,总有为名利所困惑的时候。

有道是“名缰利锁如重枷,铜臭堆里逝韶华”。

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名利?

习总书记指出: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

”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会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要把自己当成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就不会被埋没”。

  对组工干部来说,名和利是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

个人的名利得失比之于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名利,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我们要想一想,有多少先烈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日,正是xx渣滓洞的烈士们赴难之时,和平的阳光已出现在眼前但他们却无法享用,只能以死报效祖国。

还有那些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们,经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能活下来实在不易,本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但国家一声号令,又奔赴异国他乡。

每念及此,我们就会感到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还有多少老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和奉献,还有我们的同学、同事中,有的自身基本条件不比我们差,水平不比我们低,但他们长期在基层,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为党工作,想想他们,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名利不可以舍弃的呢?

能够经常这样辩证地比较比较,我们就不会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了一点,比同事提拔得慢了一点而心态不平,牢骚满腹;就会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誉所喜,不为失所悲,就能随时保持心情轻松愉快,不在名利面前失去平衡摔跟头。

  二、要以淡泊之心对待“位”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

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

一时得到满足,就会欲望膨胀、贪心不足;得不到满足,则心志消沉、心生邪念。

这些干部一门心思想着提升职务,主要是“官本位”意识太浓,其实质是党性不纯、从政观念不正,是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了问题。

他们认为提拔了是“该得”的,显然是没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干部的标准,把被提拔看作是个人凭本事挣得的;认为没有提拔是组织“亏欠”他的,显然是没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把为党工作当作升官晋级的筹码,把为民做事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

  人都有进取之心。

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

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能力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领导班子结构、职数是否空缺等等。

而且职务层次越高,职位就越少,提拔的几率也就越小。

不可能个人想提就提,也不可能够了“年限”就提,在职位空缺与干部等待提拔这对“供求矛盾”中,永远是“求”大于“供”。

  刚才,我们参观了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聆听了英雄烈士的事迹介绍,让我比较受感动的是李明瑞烈士对待官位的淡泊之心。

1929年反蒋失败后,李明瑞受邓小平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毅然投身革命。

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我现在不是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

这种不为官位、只为人民的的情怀与焦裕禄同志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如出一辙。

  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两个优秀组工干部对待职位的态度。

一个是我们中组部老部长张鼎丞。

1945年,党中央决定在苏皖地区建立华中军区,电令张鼎丞同志担任军区司令员。

他接到电报后,反复考虑,认为粟裕同志更能指挥打仗,当司令员比较合适,就向中央建议,由粟裕同志当司令员,他自己当副司令员。

1954年初,中央明确张鼎丞同志主持中组部工作。

他又向中央提出:

我从地方来,对各地干部不熟悉,请中央派个部长来,我做具体工作。

中央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邓小平同志兼任中组部部长,张鼎丞同志任副部长。

1964年,为了培养年轻同志,张鼎丞同志主动要求不再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他几次放弃、让掉升迁的机会,以模范行动诠释了党的干部对待职务问题的正确态度。

  另一个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xx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杜洪英。

她的事迹相信很多同志都听说过。

她自1979年7月从事组织人事档

  案工作以来,一干就是38年,并在这普通的岗位上干出了不普通的成绩。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

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处级或科级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

领导多次征求她的意见,是否愿意转岗,她都婉言谢绝了。

她说:

“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

  作为组工干部,对“千军万马”挤着过职务升迁这条“独木桥”的情景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更深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种考量因素。

因此,在对待个人职位的升迁上,我们更应有一颗“淡泊之心”,主动向李明瑞、张鼎丞和杜洪英这些先进典型对标看齐,不贪位、不恋位,开阔胸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尊重有进就有退、有上就有下的自然规律,正确看待“该得”和“不该得”之间的关系,不过分强调自己的资历和贡献,不过分褒贬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计较、不攀比,乐意接受组织安排,经受住名誉和地位的考验。

不断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千万不可因退位而伤心,为转位而烦恼,更不能为了位子而搞非法和非组织活动,违反党纪国法。

  三、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权”

  习总书记指出:

“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运用得不好,则会祸国殃民,害人害己。

”我觉得下面两个正反事例正好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

正面事例讲的是原中共xx省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他担任万源市委组织部长5年,始终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不让在基层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在他手中,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到市级部门,而没有一个想搞歪门邪道的人能走进他的家门。

在他任内,万源市干部工作风清气正,反映干部选任不公的告状信一封没有。

他是一个公道正派、干群信服的组织部长。

2011年7月31日,李林森同志因病去世,享年42岁。

2011年9月,中组部追授李林森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

  反面事例讲的是xx省开封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XX,与XX姓名仅仅一字顺序之差,却在对比的人生修辞中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差异。

XX在2003年11月至2011年6月担任南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开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利用其管理干部的职务便利,为相关人员在职务晋升、调整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人给予的人民币、美金、英镑、银行卡、购物卡、游戏卡、金条、苹果电脑、名表等各类物品,总价值超XX万元人民币。

2013年8月,李森林被驻马店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他的名言是:

“虽然不能提拔你,但可以让你不提拔”,短短一句话,龌龊小人的卑鄙形象跃然纸上。

  一边是正面典型光照青史,一边是反面典型万人唾弃。

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认识和对待权力的态度不同导致的。

有人通俗地说,权力是好东西,权力是坏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