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反映商业环境的变动
D.扭转了北方经济颓势
5.元代纸币的流通数量,中统元年(1260年)发钞73352锭,平均每人为62文;
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时,发行数额猛增至5098285锭,每人合13134文;
再过20年左右,纸币流通数量又增长数十倍。
元代纸币
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削弱政权统治的基础
6.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
材料反映出当时
A.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D.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8.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
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
这一现象表明明代:
A.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B.民间铸造技术高于朝廷
C.生产技术进步税费低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9.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
洋船出入,严行盘验;
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澳门管理B.严控中外接触C.取消外交活动D.禁止海外贸易
10.读表2,苏州与松江两地市镇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表2苏州、松江市镇数量统计表
时间
苏州府
松江府
1551—1722年
128
113
1723—1861年
157
167
1862—1911年
264
369
——摘编自范毅军《明中叶以来江南市镇的成长趋势与扩张性质》
A.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
B.地缘经济因素的强大助力
C.经济重心南移的深远影响D.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
11.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
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
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B.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C.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12.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转移到上海。
“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
而在沪矣。
”江南经济重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苏州传统丝织业的衰落B.运河贸易已被海运取代
C.东南沿海走向对外开放D.农民运动破坏经济发展
13.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
这种变化表明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B.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14、“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通商)害者何哉?
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推其缘故,上在官而下在商。
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
……通商大埠及内地集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A.中国纺织市场已完全为外国厂商所占领
B.近代商务衰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政府不利影响
C.近代民族商业衰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商业人才
D.对外通商是官场腐败和人民生活困苦的主要原因
15.“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A.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B.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D.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16.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两幅图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A.棉纱进口增多导致棉布出现了滞销B.中国自自给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近代纺织业在逆境中无从发展D.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7.1906—1907年,清政府先后颁行了多个奖励实业的章程,规定对所办实业开办资金达到一定数量者赏赐子、男等爵位。
该政策
A.刺激传统理财方式的更新
B.使商人活动合法化
C.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D.导致资本高度集中
18.下表展示了1936年中国部分商埠在外贸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该表能够说明
口岸
输出
输入
上海
39.1
36.2
汉口
16.7
10.1
天津
4.9
9.3
胶州
8.1
2.6
广州
3.2
8.4
A.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平稳增长B.上海的外贸开始居于全国首位
C.通商口岸的贸易发展极不平衡D.南京国民政府扭转了贸易逆差
19.1937年8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
自8月16日起,支取银行、钱庄的活期存款,每户每星期只能提取5%,至多以提取法币150元为限。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为抗战筹措军费B.稳定全国金融秩序
C.集中资金发展工业D.为弥补财政赤字
20.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
“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
”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消极抗日贪婪敛财D.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21.读表1,为解决表格所示问题,中国政府( )
表1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17
154
(摘编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
A.全面推行土地改革B.加速发展工业建设
C.实行统购统销政策D.实行全民公私合营
22.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
规律》一文,提出“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
”这与同时期的思想家孙治方观点一致,但学术界对此反应不一。
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B.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C.左倾错误弥漫使双百方针开始遭到破坏D.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探索
23.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
“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
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这表明中央()
A.承认家庭副业公有属性B.开始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C.着力纠正“左”倾错误D.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4.中国某领导人在1957年初指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
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计划的办法,应及时纠正,并且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使个体经
营成为国家、集体经营的补充,使自由生产成为计划生产的补充,使自由市场成为国家
市场的补充。
这位领导人认为
A.单一生产关系不适应我国当时生产力实际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并没有全部完成
C.中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25.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6.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
“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
”这一措施: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B.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
C.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27.下表反映的是1952—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其他
1953—1957
7.1
6.4
36.2
50.3
1958—1962
11.3
54.0
28.3
1963—1965
17.6
3.9
45.9
32.6
1966—1970
10.7
4.4
51.1
33.8
A.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倾”思想影响
B.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影响
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
D.“文革”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
28.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该表反映出:
区域
收入
消费水平
农村
17.6%(家庭收入)
8.9%
城市
8.0%(职工货币工资)
4.5%
A.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29.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这反映了我国( )
A.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B.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政府职能管理范围逐步缩小D.积极融入全球化市场体系
30.下图认为,中国经济之树迅速长大、硕果累累,主要得益于
(注:
图中人物的话是“没想到短短几年它就长得这么大了”)
A.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B.引入市场机制
C.坚持独立自主发展
D.注重科技创新
31.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
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
这表明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
C.市场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32.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
A.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33.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世界市场雏形出现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34.1651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宣布废除《航海条例》,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原因
A.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B.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C.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D.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35.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A.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B.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36.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37.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
这场“革命”( )
A.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推动了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38.1890年美国的约瑟夫•克普勒创作出漫画《参议院的老板们》(见下图),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托拉斯法》,明确规定:
凡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成立合同、联合或阴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
这表明
A.美国的分权体制防止了垄断组织对政治的干预
B.垄断组织已经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C.自由主义重新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潮
D.垄断组织的出现阻碍了美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39.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C.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40.对下列表格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2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
历史、趋势及中美关系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D.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41.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
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
“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
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42、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
A、有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Z。
xx。
B、直接促进了欧盟的建立
C、有助于德法合作,推动北约的建立
D、主要是指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43.奥巴马上台后,勉强通过了新医保法案,为中产阶级建立全国性的医疗保健系统,并试图通过对富人提高税收来筹集资金。
奥巴马的这一政策
A.体现了美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C.是罗斯福新政等社会福利政策的延续D.使奥巴马政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44.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B.客观上扩大了世界购买力
C.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D.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45.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当时美国:
A.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B.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46、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在近现代西方世界一直保持最大的影响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20世纪70年代以后,B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A理论在80年代复苏是因其理论自身不断完善
47.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860年
1870年
1900年
1970年
大不列颠
美国
法国
德国
苏联
日本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全球化使二战后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48.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抛出“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这是
A.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的结果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
C.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体现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弊端
49.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这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B.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C.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D.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50.“(此)政策是苏俄十月革命后的一种实验,是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的框架内并存的首次尝试。
”材料中的“政策”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建成D.促进了工业化建设完成
51.1926年苏共提出:
“合作社和国营商业的任何削弱,私人中间商、收购商和商人阵地的加强,都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关系的统治领域的扩大。
因此扶助合作社,发展国营商业,使它们通过竞争来夺取私人商业资本的阵地,并使它们在经济上利用私人商业资本,就是党的经济政策中的首要任务。
”这表明苏联( )
A.科学利用市场规律B.提倡多种经济并存
C.强化公有制主导地位D.兼顾计划与市场手段
52.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
由此可见
A.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53.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
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
这是因为上述“改革”()
A.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B.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
C.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D.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
54.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
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
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
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B.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5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孝通《中国商业史》记载: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进口税率为16%,出口税率为4%,比同时期实行自由税率的法国的税率低。
清《粤海关志》记载:
鸦片战争前,皇帝“子惠黎元”,“以柔远人”,对外国商船,尤其是朝贡商船,不仅废除了前朝的一些税种,而且持着“损之又损”的原则,在常额之外,又有优惠,甚至在一些时期实行贡船免税政策。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
战争前清朝海关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8分)
材料二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
“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
议定则例。
”……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
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
……辛亥革命后,列强担心在华利益受损,将海关收入暂时委托由英国人担任的总税务司存入汇丰、德华、道胜三个外国银行保管处理,以此保护“债权国”利益。
——薛平《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海关自主权丧失的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5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
中国总人口
(万人)
中国城镇人口
中国城镇
人口所占百分比
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
1950
55196
6169
11.2
28.8
1960
66207
13073
19.7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