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0886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5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2-2)

上述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也称其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设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二)动态会计等式

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营利是其经营的目的。

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发生各种耗费,同时也会取得一定的收入。

将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即可获得该期间所获得的利润(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利得;

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等等损失。

所以,实际中的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在此,未考虑利得和损失)。

其公式可表达为:

收入—费用=利润(公式2-3)

该等式表明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营成果的形成过程,因此又称其为动态会计等式,它是设计和编制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三)扩展的会计等式

利润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作为所有者投资的回报,在未分配之前,全部归企业所有,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所以,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任一时点上,上述公式(2-3)又可转化为以下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即: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公式2-4)

公式(2-4)是动态会计等式,表示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增值的情况。

收入是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费用是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

如果企业的收入大于费用,企业就可获得净收益即利润,由此可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

如果企业发生的费用大于收入,企业就会发生经营亏损,从而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在会计期末结算时,将收入与费用配比,计算出利润,并进行利润分配,转入所有者权益中,上述关系式又恢复为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会计的六大要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即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客观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完整地表现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这种平衡关系,对于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及其类型

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目前习惯上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统称为经济业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外部经济业务,即因企业发生对外经济往来所产生的经济业务,如所有者投入资本、向银行借款、向供应单位购货、向客户销货、与其他单位进行款项结算等。

另一类为内部经济业务,即发生于企业内部的经济事项,如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要发生经济业务,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增减变化,但是无论企业发生多少经济业务,也不论资产和权益在量上如何发生增减变化,资产与权益之间永远保持平衡关系。

不过,无论企业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这些经济业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对会计等式“资产=权益”的影响不外乎为以下四种类型:

1.引起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的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引起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的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3.引起会计等式左边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4.引起会计等式右边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这四种类型可以用图2-1来直观地表示。

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资产增加

权益增加

总额不变

有增有减

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资产减少

权益减少

图2-1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示意图

另外,由于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从上述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来看,又可细分为九种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增加

2

3

减少

4

5

一增一减

6

7

8

9

以上我们根据经济业务对资产和权益或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对经济业务进行了分类,可以说,不论企业的经济业务多么复杂多变,企业的经济业务也不外乎这四种或九种类型,而不论是什么样的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应用举例

首先,我们通过下列举例来观察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例2-1】假设华威公司2008年11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如表2-2所示。

表2-2资产负债表(简表)

编制单位:

华威公司器件2007年11月30日单位:

资产

期末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50000

80000

250000

60000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利润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100000

40000

200000

合计

520000

根据表2-2所列示,华威公司2008年11月末亦即12月初拥有的资产总额为520000元,其中银行存款50000元,应收账款80000元,原材料80000元,固定资产250000元,无形资产60000元。

这些资产的来源分别是投资者实际投入200000元,资本公积80000元,从银行获得的短期借款100000元,应付供货单位的账款100000元,应付投资者利润40000元。

此时,资产总额(520000)=负债总额(240000)+所有者权益总额(280000)

假设华威公司在2008年12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外购原材料,但由于资金周转紧张,购料款60000元尚未支付(假设不考虑增值税,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上述业务的发生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60000)=负债(+60000)+所有者权益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资产项目的原材料增加了6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负债项目的应付账款增加了60000元,会计等式两边的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了60000元,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关系。

2.收到投资者追加投入的资本200000元,手续已办妥,款项已存入银行(假设全部为实收资本)。

资产(+200000)=负债+所有者权益(+200000)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资产项目的银行存款增加了20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实收资本增加了200000元。

会计等式两边的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了200000,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关系。

3.以银行存款归还于本月到期的银行短期借款50000元。

资产(-50000)=负债(-50000)+所有者权益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资产项目的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负债项目的短期借款减少了50000元。

会计等式两边的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50000元,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关系。

4.经批准减少资本100000元,以银行存款退还投资者。

资产(-100000)=负债+所有者权益(-100000)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资产项目的银行存款减少了10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实收资本减少100000元。

等式两边的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了100000元,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关系。

5.公司以银行存款30000元购入设备一台。

资产(+30000-30000)=负债+所有者权益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资产项目的固定资产增加了3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资产项目的银行存款减少30000元。

会计等式左边的资产项目内部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关系。

6.向银行申请取得短期借款60000元,直接偿还前欠的购料款。

资产=负债(+60000-60000)+所有者权益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负债项目的短期借款增加了6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负债项目的应付账款减少了60000元。

会计等式右边的权益项目内部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关系。

7.按法定程序将资本公积60000元转增资本金。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60000-60000)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实收资本增加了6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资本公积减少了60000元。

会计等式右边的权益项目内部一增有一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关系。

8.按法定程序将应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20000元转增资本金。

资产=负债(-20000)+所有者权益(+20000)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实收资本增加了2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负债项目的应付利润减少了20000元。

9.与新欣公司的联营合同到期,应向其归还投资款80000元,但款项尚未支付。

资产=负债(+80000)+所有者权益(-80000)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属于负债项目的其他应付账款增加了8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实收资本减少了80000元。

上述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过程和结果可用表2-3表示。

表2-3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单位:

资产

期初

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

权益

增加额

减少额

银行存款

50000

200000

180000

70000

100000

60000

110000

80000

140000

其他应付款

250000

30000

280000

40000

20000

300000

合计

520000

290000

630000

480000

370000

通过表2-3我们可以观察到经过一系列的经济业务后,华威公司的资产总额(630000元)=负债总额(31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20000元),由此可证明,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化的任何经济业务类型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

除此以外,企业还会发生影响动态要素变化的经济业务,比如收入和费用的发生。

下面我们同样通过举例来观察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影响。

【例2-2】假设华威公司2008年12月份还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以库存现金800元购买办公用品。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导致该公司属于资产项目的库存现金减少了8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费用项目的管理费用增加了800元,其他三项没有发生变化,上述业务在结账前用公式表示:

资产(-800)+费用(+800)=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上述等式的左边一增一减且增减的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结账后属于资产与权益同减业务类型,同样不会破坏其平衡关系。

2.销售产品一批,取得销售收入100000元的商品,货款尚未收到(假定不考虑增值税,材料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导致该公司属于资产项目的应收账款增加了10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收入项目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100000,其他三项没有发生变化,上述业务在结帐前用公式表示:

资产(+100000)+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100000)

上述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结帐后属于资产与权益同增业务类型,同样不会破坏其平衡关系。

3.向某供应商销售产品一批,价值150000元,全部款项用于抵偿应付的材料款(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导致该公司属于负债项目的应付账款减少了150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收入项目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150000,其他三项没有发生变化,上述业务在结帐前用公式表示:

资产+费用=负债(-150000)+所有者权益+收入(+150000)

上述等式的右边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4.本月应付水电费1000元(行政管理部门用),款项尚未支付。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导致该公司属于费用项目的管理费用增加了1000元,另一方面使属于负债项目的应付账款增加了1000,其他三项没有发生变化,上述业务在结帐前用公式表示:

资产+费用(+1000)=负债(+1000)+所有者权益+收入

5.月末,将上述管理费用1800元(第1笔业务与第4笔业务之和)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该项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导致该公司属于费用项目的管理费用减少了1800元,另一方面将“管理费用”1800元直接转入“本年利润”,导致本年利润减少1800元,从而使权益减少1000元,其他三项没有发生变化。

上述业务用公式表示:

资产+费用(-1800)=负债+所有者权益(-1800)+收入

上述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加入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之后,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会

计等式之间的平衡关系依然成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无论经济业务发生何种变化,资产总额总是恒等于权益总额的,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这种恒等关系。

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把握这个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复式记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及设置意义

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会引起各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

正因为如此,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也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如果仅仅是按照会计要素作为会计数据的归类标准,未免过于笼统,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这是因为,由于企业的经营业务错综复杂,即使涉及同一种会计要素,也往往反映的是具有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对象。

例如,企业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虽然都是企业的资产,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并在生产中经营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对于它们的增减变动情况,在会计核算时应分别加以反映和监督,对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等劳动资料设置“固定资产”科目进行反映和监督;

对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设置“原材料”科目加以反映和监督。

同理,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等会计要素,为了核算和监督它们各自的增减变动情况,需要设置“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

由此可见,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名称。

因此,所谓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它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核算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设置会计科目,是反映资金运动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会计科目反映一类相关的经济业务,所以各个会计科目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资金运动的总体状况。

其次,设置会计科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提供了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指引,具体如表2-4所示。

该应用指南提供了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

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就是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通过设置会计科目来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从而分别为会计核算主体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有关各方面提供所需要的一系列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较之于会计要素更为具体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况,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具体的会计信息,鉴于此,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实用,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应根据会计要素的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为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核算指标。

因此,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制造工业产品,因而就必须设置反映生产耗费、成本计算和经营成果的会计科目,如“制造费用”、、“生产成本”、“本年利润”等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不从事产品生产加工,其基本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因此必须设置反映和监督商品流通业务的会计科目,如“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等科目。

而行政事业单位既不从事产品加工生产,也不从事商品流通,其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国家拨付的预算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则应设置反映和监督经费收入和经费支出情况的会计科目,如“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等科目。

2.应根据会计目标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

会计的目标,是向国家、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职工、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等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利于国家进行宏观控制、管理者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投资者合理进行投资等。

因此,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例如,为了反映企业的盈亏情况,必须设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用以反映企业盈亏的形成和分配情况,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再如,为了反映企业与银行的债务情况,就需要设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

总之,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3.应根据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按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来设置,既要防止会计科目设置过多的繁琐性倾向,又要防止不顾实际情况随意简并会计科目的简单化做法。

所谓统一性,是指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在一个部门乃至全国范围内可以综合汇总、分析和利用。

所谓灵活性,是指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营管理的特点,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减。

例如,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中,未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科目,企业如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则可以增设“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科目。

再如,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中,设置有“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日,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预收、预付业务不多,就可以不单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将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合并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4.应按照简明实用与合理稳定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

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特定的核算内容。

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特定核算内容必须严格明确地界定,各科目之间不能相互混淆,不同的会计科目只能核算不同的核算内容,否则,相同的经济业务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会计科目运用,这样就会造成会计核算上的混乱。

同时,会计科目的名称应力求简明扼要,内容确切,通俗易懂,便于开设和运用账户,保证不至于使不同特性的资料混同记入同一科目。

另外,为了便于在不同时期比较分析会计核算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汇总核算指标,对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