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060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营养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提高植物根系间矿质养分的循环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维持物种的多样性

6根边缘细胞及其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

将根尖浸入水几秒钟后即从根尖分离下来并悬浮在水中的细胞群.这类细胞能在包括蒸馏水在内的很大渗透势范围内存活较长时间而不发生解体或可见的细胞伤害.这些不寻常的细胞称为根边缘细胞

根边缘细胞的作用:

植物根尖程序性释放根边缘细胞及边缘细胞分泌物形成粘胶层,可能是植物影响微生物生长和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限定根系微生态。

如对土著性微生物的识别和反应。

吸引孢子;

形成真菌防御性结构;

排斥或约束致病性细菌;

控制共生固氮细菌的生长和基因表达。

边缘细胞及其粘胶层在根表和土壤环境之间创造了一个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界面。

能够中和根际周围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抵抗各种环境胁迫造成的根尖伤害中起着多种防御和保护功能。

减少根系机械阻力,保护根尖免受物理的和化学的伤害,如铝毒。

可能影响根际养分和离子的形态和有效性,如粘胶与铝形成粘胶-铝复合物。

第三章运输

根系吸收的养分有如下途径:

在细胞中被同化,或累积在液泡中;

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中;

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的各器官中;

随分泌物一起排到介质中。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移过程称为运输(Transport)

1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转移过程短距离运输(Short-distanceTransport)

2器官水平上的转移过程长距离运输(Long-distanceTransport)

1细胞水平上的运输

1.1离子的分隔作用

养分根据细胞生理生化需要而运输分配到不同室内的现象,称为compartmentation或Ioncompartmentation离子的分隔作用

包括小范围(细胞器之间)和大范围(细胞质和液泡之间)两种。

1.2离子分隔的基本模式

1.2.1三室模式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1.2.2四室模式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液泡

1.2.3胞间模式

1.3离子分隔的定量描述

1.3.1直接测定法

•膜片钳技术(patchclamprecordingtechnique);

•X—射线电子探子微分析技术(X-rayelectronicmicroscopeprobe,XEMP);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自动扫描电极技术(Automatedscanningelectrodetechnique,ASET)。

1.3.2间接分析法通常用放射性核素交换动力学分析法:

2养分在组织水平上的运输

2.1养分经外皮层—皮层—内皮层—中柱薄壁细胞—木质部导管,叫养分的横(经)向运输(radialtransport)。

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路线

(1):

质外体(Apoplast)被凯氏带阻止在内皮层

(2):

共质体(Symplast)细胞与细胞间胞间连丝

受沿根部木质部导管的成熟度影响。

存在与根细胞液泡累积之间的竞争

质外体和共质体上液相通道的大小决定能运输的养分分子的大小。

离子进入木质部的机理

(1)渗漏假说养分从中柱的内皮层细胞进入

(2)双泵模型主动运输在根皮和皮层共质体的外表面和中柱中共质体-木质部的界面上

2.2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部的运输过程叫养分的纵向运输。

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

2.1木质部运输单向的受根压和蒸腾作用控制

2.1.1交换吸附降低运输速度

木质部的离子运输靠:

离子化合价;

离子浓度;

离子活性;

竞争性离子;

负离子的电荷密度

木质部器官的直径;

木质部汁液的pH

2.1.2再吸收Solutesareresortedfromthexylem(apoplast)intolivingcell(cytoplasmorvacuole)alongthepathwayofthexylemsapfromtheroottotheleaves.

2.1.3释放木质部汁液的合成物也可以被周围细胞溶液的释放所改变

2.2韧皮部运输双向的

韧皮部运输的方向是由作物器官或者组织对养分的需求来决定的。

性质:

pH高;

固体浓度高;

有机酸和有机N浓度高;

没有硝酸盐;

运输速率K>

P>

Mg>

S

Ca在韧皮部的运输比木质部少

2.3养分的再运转

某一器官中的养分根据新生器官的需要而再次转移称为养分的再运转。

实质是养分的重新分配过程,包括:

韧皮部(老叶到茎)和木质部(茎到新生器官)两部分

3养分的再活化Remobilization

可移动的NPKClMgMo

中间的FeSMnCuZn

不怎么移动的CaB

4养分运输的调节

养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各个过程存在一个相互联系整体调节的系统。

1运输物质本身的反馈调节;

2能量状态的反馈调节;

包括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两种方式

3高灵敏信号系统的反馈调节。

1.1根部的反馈调节

根部是养分运输调节的关键部位,分两个过程:

A离子进入原生膜(吸收)的速率;

B离子释放到中柱(运转)的速率。

(1)载体浓度的调节

(2)载体变构调节

1.2地上部的反馈调节

2.1长期效应

因植物生长而引起糖生成的数量,从而间接地影响养分离子的吸收与运输,这种调控方式称为长期效应。

生长速率的提高,糖的供应增加,离子吸收或运输的速率上升!

2.2短期效应

能量供应的突然中断(或突然补给)而使养分的吸收和运输迅速受到影响的现象。

3某一器官的养分饥饿状况可以调控另一器官,从而调动养分的运输。

如根系分层试验。

反馈调控能在较长的距离(如叶-根,新器官-老器官)起作用。

如激素

第四章NPK

含量:

0.3-5%玉米>

小麦>

水稻谷粒>

叶片>

茎秆

状态:

NH4+、NO3-低分子有机氮高分子有机氮

组分:

蛋白质DNARNA叶绿素酶植物激素

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转化NO3-

尿素可以被直接吸收两个观点:

(1)尿素被尿酶水解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再被根或地上部吸收

(2)以尿素形式直接吸收同化

缺氮症状谷类作物症状

A植株生长矮小分蘖减少

B茎秆细长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谷粒数减少

C叶片较小老叶提前掉落谷粒小

D根系受阻,特别是分支减少产量降低但蛋白质含量增加

1.NO3-的活性

大部分植物吸收NH4+、NO3-

土豆的最佳生长NO3-/NH4+为3:

1NH4+过高影响根生长

在含氧多的土壤NO3-是主要形式

液泡中NO3-浓度可以达到100mM细胞质中NO3-浓度不变可能是由于流入、流出的竞争,木质部和液泡的装载和NH4+的减少

2根部NO3-去向

转化为氨基酸流出细胞储存在液泡中进入木质部运到茎中

3个运输系统

(1)基本的高亲和力运输系统(cHATS)特点:

低的Km和Vmax

(2)高亲和力运输系统(iHATS)特点:

高的Km和Vmax

(3)基本的低亲和力运输系统(LATS)浓度>

250µ

M才能吸收

热力学估算LATS总是有效的

A高亲和力系统的硝酸盐吸收表现为米氏动力学特征

B低亲和力系统的硝酸盐吸收表现为非饱和的动力学特征

硝酸根主动运输的能力来自于质子梯度和质子动力势。

3NH4+的吸收双向的HATS和LATS(只有NH4+>

1mM时)

P

0.2-1.1%有机P85%在磷脂质、RNA、DNA细胞质中无机15%磷酸CaMgK液泡中油料作物>

豆类作物>

谷类谷粒>

根>

茎土壤中0.02-0.15%.

P可耐干旱、耐冻、耐盐

1.P的吸收含量很低时也可吸收木质部中0.4µ

M土壤中0.0005~0.002µ

M

吸收形式H2PO4-和HPO42-缺磷叶片发红是因为花青苷的形成

磷的吸收主要由根毛来完成,是由液泡膜上的质子泵的驱动下进行的。

影响P利用的因素

植物的性质土壤溶液中P的形态菌根环境因素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P的利用率最低10-25%,因为P容易被固定并扩散很慢

2.磷肥的种类

可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枸溶性磷肥我国磷肥产量仅次于美国,但高浓度磷肥却很少40%

植物的磷转运子包括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两种不同的系统。

3.缺磷对根的影响

增加根冠比增加根毛的长度增加根毛密度侧根的增殖增加质子酸和有机酸的分泌

释放磷酸酶和核酸酶改变转运者的丰度和对无机磷的亲和力

4磷酸盐的转运

通过提高磷酸酶和核酸酶来应对P饥饿

无机磷酸盐的缺乏诱导植物中核糖核酸酶的产生

5植物根形态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变化

(1)低磷胁迫下,植物主根生长减弱,侧根和根毛生长增加,单位根重的根表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了根系与土壤接触的有效面积,增加对土壤有限磷的吸收。

(2)低磷胁迫下,植物形成排根,从而增加了根系与土壤接触的有效面积,增加对土壤有限磷的吸收。

(3)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可以与菌根真菌形成共生体,从而通过菌根菌丝来扩大对土壤磷的吸收。

(4)植物在低磷胁迫下,能分泌大量的有机酸,使被土壤固定下来的磷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

同时,植物也能通过分泌磷酸酶,植酸酶等分解土壤中有机磷为植物利用。

(5)增加转运子的丰度,提高对磷的亲和力

K

植物含量:

0.3-0.5%茎秆>

籽粒烟草叶>

土壤含量:

0.5-2.5%有效钾占总钾的1-2%形态:

矿物钾固定态钾可交换性钾水溶性钾

1K的营养功能

激活酶的活性K是许多酶的活化剂有60多种酶依靠钾离子或受钾离子激活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钾通过对酶的活化作用从多方面影响氮素代谢。

钾是氨基酰-tRNA合成酶和多肽合成酶的活化剂。

缺钾是局部组织中出现大量含氮化合物,产生毒害。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还表现在能促进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促进光合作用增强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结构增加CO2固定增强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作用K+是主要的渗透物质细胞的伸展是K+积累的结果

调控气孔运动随着K+浓度增加,保卫细胞从周围细胞中吸收更对水分以及增加其膨胀随后气孔张开

促进有机酸代谢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高温干旱冻害疾病倒伏盐害

另外提高作物品质增强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提高糖类和淀粉的含量增加蔬菜的维生素延迟贮藏期提高商品品质

2缺素症状

植株生长缓慢,矮化;

下部老叶叶缘先发黄,然后变褐、焦枯;

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

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

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

早衰。

水稻:

叶片披散,下部老叶沿叶尖、叶缘焦枯并逐渐扩散呈“V”型,老叶片上有棕褐色斑点。

严重时叶缘呈灼烧状

3植物中存在两种类型的K+通道:

内流型通道(inwardrectifyK进)和外流型通道(outwardrectifyK出)

内流型通道(K进)在Em(<

-50~-150mV)超极化时打开促使吸收K+。

而外流型通道(K出)在Em去极化时打开并将K+运出细胞。

植物中内流型通道(K进)不易失活,可以长时间保持开放。

研究表明低亲和性钾吸收的1个主要成分是内向整流通道(K进)。

内流型通道和外流型通道均具有较高的K+/Na+选择性,受TEA和Ba2+的抑制。

在根部,可能存在一种或几种髙亲和力K+转运蛋白,它们由H+—ATP酶提供能量,以K+/H+同向共运转的形式发挥功能。

同样,也可能存在一种或几种K+通道,主导着低亲和力的K+吸收。

第五章中量元素

Ca

0.1-0.5%双子叶>

单子叶茎>

根茎和叶(老)>

果实和籽粒

大部分在细胞壁中少部分在液泡中

1Ca的营养功能

稳固细胞壁细胞壁中有丰富的Ca2+结合位点苹果果实的贮藏组织中,结合在细胞壁上的Ca可高达总Ca量得90%

促进细胞伸长在无Ca2+的介质中,根系的伸长在数小时内停止

稳定细胞膜Ca优先在细胞膜上通过构建磷酸盐和磷脂的羟基化合物来稳定细胞

信息传递植物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细胞质中Ca2+浓度的改变实现的,Ca2+对钙调蛋白(CAM)的亲和性实现

CAM与细胞的分裂,细胞的运动,细胞中的信息传递,光合作用,激素调节有关

2缺乏症状

植株矮小,组织软化(细胞壁溶解),茎、根的生长点出现凋萎或坏死;

幼叶变形,叶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

叶尖相互粘边呈弯钩状,新叶抽出困难;

早衰,结实少或不结实;

常伴随铝、铁、锰的毒害。

苹果、西瓜的脐腐病苹果的苦痘病和水心病

3Ca的运输系统

原生质游离Ca2+浓度的变化是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Ca2+流动系统:

I通过Ca2+通道(Ca2+channel)的流入(Ca2+influxsystem)系统

II通过Ca2+转运子(Ca2+transporter)的流出(Ca2+effluxsystem)系统

植物细胞内由3种类型的Ca2+通道,包括

电压门控室Ca2+通道(voltage-gatedCa2+channel)存在于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上。

接收体和第二信使调节式(receptorandsecondmessenger-regulatedCa2+channel)存在于液泡膜、内质网膜和核膜上。

延伸式Ca2+通道(stretchchannel)。

存在于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上,通过感受膜的张力变化来控制通道的开闭。

4钙的转运子

目前所发现的Ca2+转运子为拟南芥液泡膜上的H+/Ca2+反向转运子(H+/Ca2+antiporter),CAX1、CAX2和CAX3。

Mg

0.05-0.7%豆科>

谷类种子>

茎叶>

1营养功能

叶绿素的合成和细胞内pH的调控Mg是叶绿素的中心原子

蛋白质的合成作为核糖体亚单位联结的桥接元素。

活化RNA聚合酶也需要镁,因此镁参与细胞核中RNA的合成。

酶的活化一系列的酶反应都需要或被Mg所促进

Ø

在中下部叶片有较明显的症状

叶色褪淡,脉间失绿,呈清晰的绿色网状脉纹

单子叶植物叶脉上有间断串珠状绿色斑块,双子叶植物叶片上有紫红色斑块。

S(sulfur)

0.1-0.5%十字花科>

豆科>

谷类开花前在叶子中成熟后运输到其他部位

形态:

无机SO42-有机含硫氨基酸

S的吸收首先满足有机S的合成多余的贮存在液泡中

1S的营养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S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组分,因此也是蛋白质的组分

电子传递中的作用

植株发僵,新叶失绿黄化

双子叶植物较老的叶片出现紫红色斑块

开花和成熟期推迟,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

第六章微量元素

Fe(iron)

100-300mg/kg豆科>

谷类谷类中茎秆>

籽粒

主要吸收Fe2+螯合Fe也可木质部的长距离运输中主要是Fe3+,在根细胞中Fe2+被氧化成Fe3+再被柠檬酸螯合

1Fe的营养功能

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呼吸作用

铁缺乏

1顶端或幼叶失绿黄化;

2脉间失绿发展至全叶淡黄白色;

3根系发育差,豆科根瘤少。

铁过量叶色暗绿,叶尖及边缘焦枯,脉间有褐斑。

3亚铁的毒害

在排水不良的土壤和长期渍水的水稻土上经常会发生亚铁(Fe2+)中毒现象。

当水稻叶片中亚铁含量>

300mg/kg时,可能出现铁的毒害作用。

铁中毒的症状表现为老叶上有褐色斑点,根部呈灰黑色,易腐烂。

防治的方法是:

适量施用石灰,合理灌溉或适时排水晒田等。

也可选用优良品种。

B(Boron)

2-100mg/kg双子叶>

根生殖器官>

营养器官

1生理功能

细胞壁90%HBO3在细胞壁上交联细胞壁聚合物和稳定细胞壁结构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成和发育

植物生长激素,苯酚,木质素的新陈代谢

其他细胞的延长和分裂DNA和RNA的合成质膜的稳定根瘤固氮作用

2硼缺乏

1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

2叶片肥厚,粗糙,发皱卷曲,呈失水似的凋萎;

3茎基部肿胀;

4花而不实,蕾花脱落,花期延长;

5根发褐,豆科根瘤少

硼过量的症状叶尖及边缘发黄焦枯,叶片上出棕褐色坏死斑块。

Mn(Manganese)

20-100g吸收Mn2+相当稳定几乎不转运

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酶的活性

锰缺乏症状从新叶开始,叶脉间失绿,出现褐色或灰色斑点,逐渐连成条状。

严重时叶片失绿坏死。

锰中毒老叶边缘和叶尖出现许多棕褐色焦枯的小斑,并逐渐扩大。

与缺锰不同的是,不出现失绿现象。

Cu(Copper)

5-25mg/kg基本全在新叶和籽粒中当Cu充足时移动反之不移动

氧化还原反应

构成铜蛋白并参与光合作用

参与N素代谢,影响固氮作用

花粉的形成和受精

2缺铜症状植物体内<

4mg/kg

禾本科作物植株丛生,顶端逐渐发白,通常从叶尖开始严重时不抽穗,或穗萎缩变形,结实率降低,或籽粒不饱满,甚至不结实。

果树缺铜,顶梢上的叶片呈叶簇状,叶和果实均褪色。

严重时顶梢枯死,并逐渐向下扩展。

还有,某些作物的花会褪色。

单子叶植物对缺铜敏感,燕麦和小麦是判断土壤是否缺铜的理想指示作物。

铜中毒症状表现为:

新叶失绿,老叶坏死,叶柄和叶的背面出现紫红色。

主根的伸长受阻,侧根变短。

Zn(zinc)

25-150mg/kg大部分在茎尖根>

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

吲哚乙酸(IAA)的合成

促进蛋白质代谢

2缺锌症状<

20mg/kg

植物缺锌时,生长素和赤酶素含量明显减少,叶绿素形成和生长受阻,尤其是节间生长严重受阻,并表现出叶片的脉间失绿或白化。

因而植物常出现叶脉间失率现象。

典型症状:

果树“小叶病”、“繁叶病”。

植物对缺锌的敏感程度因是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禾本科作物中玉米和水稻对锌最为敏感,通常可作为判断土壤有效锌丰缺的指示植物。

锌过量>

400mg/kg毒害新叶失绿发黄,甚至呈灰白色,皱卷曲。

Mo(Molybdenum)

叶片1µ

g/g禾本科0.33-1.5µ

g/g豆科0.73-2.3µ

g/g

吸收MoO42-andHMoO4-在木质部和韧皮部适当的长距离运输

硝酸还原酶的一个金属元素参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促进繁殖器官的建成

2缺Mo症状

1老叶脉间淡绿发黄,有褐色斑点;

2叶缘焦枯卷曲,叶片有畸形,生长不规则;

3豆科不结根瘤或结瘤少;

4十字花科叶片瘦长,螺旋状扭曲,老叶变厚焦枯。

花椰菜“鞭尾”现象,柑橘“黄斑病”

很少出现Mo中毒现象,在pH高的土壤植物可能积累足够的Mo导致反刍动物慢性钼中毒

第七章植物抗非生物环境

•Low/highpHpH

•Saline盐化

•Contaminated污染

1酸化

占地40%AlMn毒害

2盐碱化

植物不喜欢Na的原因:

非必须元素

诱导K、Ca缺乏

限制酶活

消减膨胀

怎样耐高Na

很好的区分Na和K

产生低的内部水势能:

更多K的吸收兼容的的渗透溶质的结合

Na的区室化

植物细胞溶质中K+/Na+比也是觉得植物耐盐的重要因素

3重金属污染和植物修复Metalpollutionandphytoremediation

超累积植物(superaccumulator):

对重金属有很高的富集能力,地上部累积的金属离子浓度比一般的植物髙10~1000倍。

超累积植物的共同特质

内部解毒有效的耐受性

根到茎的迁移有效的根到茎的运输

根的吸收有效地根吸收

土壤进程

具有植物修复的理想植物应具备:

生长快生物量大很深的根很容易丰收并能够耐受性和收集大量的重金属在地上部和收获部位香雪球蜈蚣草吸收砷

可供借鉴的细胞和生物学方法

☐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技术分子筛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

☐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显微放射自显影技术

☐跨膜电位测定技术

☐细胞化学成分测定技术

☐抑制剂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