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线性思维训练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线性思维训练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线性思维训练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可用排除法。
宋朝时打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故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项,选D项。
5.(xx·
广东六校联考)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 [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
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中提到税收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D项。
6.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
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答案】C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特权,争相对华倾销商品,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从1846年起,英国对华输入总额开始下降,以后10年间也没有太大的改变,故选C项。
7.晚清实业家张謇认为:
“发展实业重点应当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
”但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一筹莫展。
当时中国钢铁业没有进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投资多、周期长、利润少,私人不愿意投资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答案】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就受到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力量相对薄弱,而外资企业凭借着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加上较强的实力,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很难与它们竞争。
8.(xx·
中山期末考试·
24)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
万两),请根据此表判断,X至Y这段时间应该是( )
项目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X年输入总值
90000
3500
9600
520
2800
Y年输入总值
240000000
110000000
4900
150
A.1895—1912B.1914—1919
C.1927—1937D.1945—1949
【答案】B [从材料中看,英法德三国输入中国的商品较少,而美日两国商品数量激增,该情况出现应该是一战期间(1914—1918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两国加紧侵略中国,故选B项。
9.邓小平的重要谈话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民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其内容不包括( )
A.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B.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
C.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答案】D [此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一是南方谈话前困扰人民的认识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就是邓小平谈话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涉及哪些问题。
根据南方谈话的背景和内容可以看出谈话解决了A、B、C三方面的思想问题,因此排除A、B、C项,选D项。
10.(xx·
惠州调研)1961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通过法国转口,从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商——美国进口粮食”。
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B.国家经济困难粮食短缺
C.社会主义工业取得初步成果
D.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显著
【答案】B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故排除A项;
“1961”“进口粮食”反映了受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粮食问题,没有涉及工业,故C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的失误,不适合“成效显著”,而且它的危害主要是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且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1.“人民公社”为什么会消亡?
有一个顺口溜评价公社体制是“瞎指挥的班子,吃大锅饭的架子,一平二调的路子”。
如果从以下诗句中选用一个能够说明人民公社消亡的理由,它应是( )
A.“鞋合脚,政策好。
人出力,地献宝!
”
B.“实行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放权力,按劳分配唱主角,多种方式并一体。
C.“出工慢腾腾,下班一窝蜂,成天磨洋工,吹个哨子敲个钟。
D.“商店关门改了行,农民背矿不收粮。
矿石烧红就是钢,炼出民众‘好思想’。
【答案】C [A项是群众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赞誉;
B项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描述;
D项是指“大跃进”运动;
C项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故选C项。
12.(xx·
韶关摸底)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
A.开展土地改革B.实施“一五”计划
C.“大跃进”鼓干劲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答案】D [据“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可知所描述现象为人民公社化运动下的生产状态。
在土地改革结束时及“一五”计划期间,人民公社尚未建立,故A、B项错误;
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是同时期的产物,且“大跃进”不久就结束,并未改变后来公社体制下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故C项错误;
人民公社存在于1958—1980年间,改变这一生产状态的是农村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
时人指出:
“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
”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
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
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
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
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1)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变化: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近代商品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经济的近代化)。
(3)变化:
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三大改造的完成;
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第二次变化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中共十四大”召开)。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
“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
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
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
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
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1987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强调: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
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
材料四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
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归纳指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材料三从什么角度告诉了我们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四,简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8分)
(1)原因:
国外出访,世界现代科技的发达和各国利用外资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取国外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
邓小平对有关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多次论述,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2)必要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从世界角度看,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3)必要性:
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
重大意义:
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性思维训练6
1.(xx·
锦州期末)从这一活动开始,西方的地理范围扩展了。
因此,今天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哪怕是最偏远的地方发现西方的思想和技术。
它的负面影响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已经灭绝的奴隶制死灰复燃,给被奴役的非西方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这一活动”指( )
A.新航路开辟B.圈地运动
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
【答案】A [根据“从这一活动开始,西方的地理范围扩展了”可以判断,这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加强各地联系,故A项正确;
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雇佣劳动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宣扬人文主义,故C项错误;
工业革命虽然也推动西方的地理范围扩展了,但不是最早,故排除D项。
2.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答案】C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的出现带动了工业革命。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显然是在强调市场对于技术提高的要求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故选C项。
3.据统计,英国出口商品额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
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为3/5。
这组数据主要说明( )
A.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英国经济的对外扩张性日益明显
【答案】D [A项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与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故排除A项;
B、C两项与题意不符合,故选D项。
4.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 )
A.殖民活动的开展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D.交通运输的发展
【答案】C [世界市场指的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A、B、D三项都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没有联系,故C项符合题意。
5.为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各自的战后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战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压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
这充分说明( )
A.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B.美国与英国共同分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C.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中心
D.英国顾全大局,与美国结成货币联盟
【答案】A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英国由于经济实力的下降,被迫接受美国的方案。
故选A项。
6.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
A.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
B.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
C.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D.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
【答案】A [文艺复兴时期金融中心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7世纪金融中心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世纪金融中心在英国的伦敦,20世纪以来金融中心在美国的纽约。
7.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
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
其目的是( )
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B.发展卢森堡经济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
【答案】A [解题时注意题干内容都与货币有关,因此应选A项。
广东六校联考)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
【答案】C [工人运动的兴起属于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与人口向城市集中这种经济现象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都不属于精密仪器,故B项错误;
“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新型工厂制度产生”——“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符合史实和逻辑,故C项正确;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指导思想,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9.1989年,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答案】B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都是区域性经济集团。
故选B项。
潍坊期中)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
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
题中空格处依次是( )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世界银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答案】A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之一是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对用于生产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鼓励较不发达国家生产与资源的开发,故选A项,排除B、C、D项。
11.右面是一幅“中医”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号脉”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出( )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推动者
B.中国是世界金融风暴中的受益国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
D.世界金融风暴对经济全球化毫无用处
【答案】C [漫画中中国正在为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号脉”,体现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故选C项。
其余三项中“唯一”“受益”“毫无用处”的表述均有误,故均排除。
茂名模拟)据下表指出,造成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原则
重大措施
经互会
社会主义国际原则
协调国民经济计划、国际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共同投资建设联合项目、对外贸易
欧共体
市场原则
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市场
C.一体化程度的不同D.苏联的霸权主义
【答案】B [由表格可知,在原则上,经互会强调“社会主义”,欧共体强调“市场”;
在措施上,经互会强调计划经济、协作、联合,欧共体强调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共同市场。
政策不同只符合表格“重大措施”一项,故A项不全面;
经互会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欧共体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故B项正确;
两个机构一体化的程度都比较高,故排除C项;
苏联的霸权主义与欧共体无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0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见下表: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
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
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19世纪下半叶,英镑之所以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它的形成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过程,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有利条件:
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
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历史背景:
世界大战和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
影响:
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说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
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
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
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
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二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1)简要比较材料一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
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1)相似之处:
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造了就业机会。
新特点:
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以摆脱危机(或科教兴国);
注重节能。
(2)策略:
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
原因:
吸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