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356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因时令疫疬之邪侵及肺卫所致。

以急性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流行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是否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等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肺证、湿热外感证、暑热外感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呼吸道隔离。

(2)发热时卧床休息,多饮水。

(3)做好口腔护理,唇干裂及口唇疱疹,局部可涂少量硼酸甘油或1%龙胆紫;

汗出多者,用干毛巾擦干后及时更换床单和湿衣,勿当风受凉。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体温、汗出、咳嗽、咯痰、舌脉及服药后的反应,汗出过多时注意血压变化。

(2)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服解热药后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头身疼痛加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神昏躁动、高热、项强、头痛如劈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

(2)服中药汤剂后,给予热粥或热姜汤、糖水饮服,以助药力。

(3)服药后,若汗出遍身、肢体酸痛减轻、热退身凉时,表示表证已解;

若汗出热不退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半流质为宜。

(2)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

素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

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腥等物。

(3)风寒束表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品。

(4)出现发热、汗出不解、身重倦卧、舌苔黄腻、脉濡数时,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促邪排泄。

5、情志护理

高热者,做好情志护理,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降温,亦可采用中药煎液擦浴、灌肠等方法降温。

(2)头身疼痛,可用刮痧法,或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

(3)风寒引起的鼻塞、涕多、头痛者,可用热毛巾热敷鼻额部;

风热引起的鼻塞灼热、涕黄者,不宜热敷,可遵医嘱针刺。

三、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流行期间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机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选用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饮食仍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宜,可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少食煎炸之品。

【肺痨】

因正气不足,痨虫侵袭肺叶所致。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

肺结核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1、流行病学史。

2、病程长短及用药情况。

3、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4、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社会状况。

5、痰培养、X线和CT检查。

6、辨证:

肺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

(1)按中医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

(3)阴虚火旺者,居室宜凉爽、湿润,防止对流风。

阴阳两虚者注意避风保暖。

(4)潮热或咯血者,应静卧休息。

症状不明显、病情稳定者,可适当活动,但不宜过劳。

(1)观察患者潮热的时间和热势、盗汗的多少、咳嗽胸痛的程度和咯血的量与色、消瘦的情况,以及舌脉的变化等。

(2)出现胸闷、咽痒、伴血腥味等咯血先兆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咯血量多、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气随血脱者,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1)遵医嘱及时、准确、足量、全程抗痨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

(2)服用滋阴降火、润肺补肾中药时,宜早、晚空腹温服。

(3)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但阴阳两虚者宜热服。

(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注意增加补益肺阴及健脾之品,忌食辛辣、烟酒等温燥动火之品。

(2)肺肾虚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忌食油腻、煎炸、伤阴之品,戒烟酒。

(3)肺脾虚者,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宜细软而清,定时进餐,可配食药膳。

(1)活动期心理安慰、消除恐惧或忧虑情志为主,积极治疗。

(2)恢复期以逸情悦志、丰富休养生活为主,培养乐观情绪。

(1)大咯血时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2)肺阴亏虚、痰少质黏、咳吐不爽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咯血者,侧卧位,防止窒息发生。

(3)阴虚潮热、盗汗者,衣被不宜过厚。

汗后用干毛巾擦洗,及时更换湿衣,避免受凉。

1、介绍肺痨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使患者自觉遵守呼吸道隔离制度,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

2、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起居有节,如避风寒、勿过劳、禁烟酒、少房事、息恼怒。

3、饮食宜易消化、富营养,忌食辛辣、煎炸、油腻之品。

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太极拳等强身健体的运动。

5、出院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痨药物,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到医院复查。

6、接触患者的儿童应预防接种卡介苗。

 

【痢疾】

因感受疫毒,积滞肠腑,脂膜血络受伤所致。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肠,涉及脾、胃。

细菌性痢疾或肠阿米巴痢疾可参照本病护理。

1、有无不洁饮食、疫疬患者接触等流行病学史。

2、详细询问饮食及卫生习惯。

3、排便状况、粪便性状及伴随症状。

4、疾病认知程度、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5、辨证:

湿热痢、疫毒痢、虚寒痢、休息痢、阴虚痢、寒湿痢。

(2)执行消化道隔离。

(3)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

(4)患者的食具、呕吐物、剩余食物、便盆以及粪便做好消毒处理。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呕吐、腹痛以及大便次数、性状、颜色等。

(2)若突然出现高热、冷汗、手足厥逆、脉微而数、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湿热痢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恶心呕吐者宜少量多次频服。

(2)寒湿痢中药汤剂宜饭前热服。

(3)服清热凉血解毒药,宜饭前凉服。

(1)饮食宜清淡、细软、少渣、易消化,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煎炸之品。

(2)热毒炽盛呕吐者暂禁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

(3)久痢体虚者,少食纤维食物,加强营养,多进健脾益气之品。

劝慰患者,保持乐观、开朗、平静心境,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因不良情绪而加重病情。

(1)湿热蕴结证,用鲜马齿苋做菜食用以止痢。

(2)热毒炽盛证,遵医嘱刮痧,或用三梭针针刺穴位放血,以清利热毒。

(3)脾阳亏虚证,久痢脱肛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熏洗。

(4)湿热痢和疫毒痢之热毒内闭者,下痢减少,甚或无大便,可遵医嘱清洁灌肠,以排大便,减轻中毒症状。

(5)高热时,卧床休息,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降温。

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本病防护知识,注意饮食卫生。

生吃瓜果要洗烫干净,食物要煮熟煮透,食具要定期消毒。

2、加强预防宣传,消灭苍蝇。

在夏秋痢疾好发季节,可服用大蒜,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起居有时,劳作有度,顺应气候变化,纳凉避暑皆应适宜。

4、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发现大便异常或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6、慢性患者应坚持治疗,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湿温】

因湿热病邪,阻遏脾胃,壅滞肠道所致。

以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胸痞腹胀、苔腻脉缓等主要临床表现。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属感染等疾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1、流行病学史及疫苗接种史。

2、生命体征,热程、热型。

3、腹泻次数、量及腹泻物性状。

4、神志精神状态。

有无皮疹,皮疹性状、颜色、大小、出疹日数。

5、疾病认知程度、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湿遏卫表证、气分湿热证、热入营血证。

(3)病室内温湿度宜偏低。

(4)高热期,宜卧床休息;

神昏、抽搐者,遵医嘱实施保护性约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皮肤、汗出、腹痛、二便及舌脉等变化。

(2)出现大便隐血、腹痛加剧、腹壁紧张、硬满拒按时,提示肠穿孔可能,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皮肤斑疹色紫黑、稠厚而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者,立即报告医师。

3、给药护理

(1)湿温在卫者,汤药宜温服,药后以微汗为宜。

(2)湿热气分者,服药时应严密观察患者舌苔变化。

(3)热入营血者,服用时宜偏凉服,以防助热动血。

(4)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血象变化。

4、饮食护理

(1)严格执行饮食管理制度,食物以精、细、软、无渣为原则。

饮食宜清淡,以素食为主,富营养及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纤维、多渣、辛辣、油腻、过甜等物。

(2)高热期,宜多饮水;

恢复期,可逐渐增加食量,少食多餐。

5、情志护理

(1)调节情志,消除紧张心理,以减轻心理压力。

在实施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其合作。

(2)对卧床患者,协助其做好生活护理,使患者感到温暖,安心住院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不退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十宣放血等。

(2)便血者,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3)腹胀时,停食牛奶及糖类食物,或遵医嘱针刺。

(4)热入营血、神昏、谵语者,遵医嘱急救。

1、湿温恢复期,素体未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生冷瓜果,保护胃肠运化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湿温知识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教育。

3、重点宣教并发症知识及饮食管理的重要性,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出院后定期复查,做大便培养,以早期发现慢性伤寒带菌者。

5、根据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以增强体质。

【肝热病】

因湿热疫毒之邪侵及中焦,郁蒸肝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致。

以腹胀纳差、恶心厌油、右肋疼痛、肝肿大,或有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1、流行病学史。

2、腹痛等腹部不适症状。

3、有无并发症。

湿热交阻证、热毒内陷证、肝郁气滞证、湿邪困脾证。

(3)急性期卧床休息。

(1)若黄疸加深,或皮肤出现瘀斑,属病情恶化之兆;

若脉微欲绝或散乱、神志恍惚、烦燥不安等,可为欲脱之象。

此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有黄疸、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时,做好抢救准备。

(3)注意生命体征、舌脉的监测。

若出现神志异常、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细弱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遵医嘱给药,按时、按量指导患者服药。

(2)中药宜饮前或饮后半小时温服。

(1)饮食宜进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

(2)食欲不振者,给予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忌食肥甘厚味,禁饮酒。

(3)腹水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

(4)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忌硬食;

肝昏迷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1)肝病多抑郁、易怒,且治疗时间长,故应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做好解释工作,适时给予疏导。

(2)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支持,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1)热重于湿者,注意体温变化;

高热者,适当采取降温措施;

渴者,遵医嘱中药泡水代茶饮。

(2)胸闷腹胀者,遵医嘱艾灸,或中药热熨脐周。

1、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肝病的知识。

2、保持情志乐观,情绪稳定。

3、注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不饮酒。

4、注意休息,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度劳累。

5、加强自身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家庭隔离。

6、肝功能正常者,可配以适度的体育活动,如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霍乱】

因饮食不洁、感受疫疬之邪,损伤胃肠,升降失司,清浊相干所致。

以骤起剧烈吐泻黄水样或米泔水样物、目眶凹陷、筋脉拘急、津气严重耗损,甚至因厥脱而亡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肠。

2、排便状况、粪便的性状及伴随症状。

3、疾病认知程度、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4、辨证:

中焦湿热证、寒湿困脾证、亡阴证、亡阳证。

(2)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按消化道传染病严密隔离。

(3)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

(4)便后宜用软纸擦拭,勿损伤肛周皮肤。

(1)密切观察呕吐、腹泻物的量、颜色和性状。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寒湿困脾者,汤剂宜热服;

中焦湿热者,汤剂宜凉服。

(2)遵医嘱静脉给药。

做到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等原则。

(1)饮食宜清淡、少渣,易于消化。

嘱患者饮淡盐水等补充水分。

(2)吐泻者,应禁食;

吐泻已止,应逐渐恢复饮食,不可过早过多进食。

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并给予言语和非言语性的安慰和鼓励,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1)寒湿困脾者,遵医嘱隔盐灸或艾灸。

(2)中焦湿热者,遵医嘱针刺或三棱针急刺放血。

(3)卧床患者若出现剧烈呕吐者,立即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肌肉痉挛者,局部可热敷、按摩,或遵医嘱针刺穴位。

(5)神识昏蒙、牙关紧闭、目闭不语者,遵医嘱用开窍中药或配合针刺急救。

(6)气息微弱、冷汗淋漓、脉微欲绝者,遵医嘱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7)肌肤松驰、指螺皱瘪、目眶凹陷、唇舌绛红而干者,给予淡盐水、西瓜汁、绿豆汤等,少量频饮。

1、霍乱是烈性肠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重症死亡率高。

若发现患者或带菌者时,按规定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隔日1次,连续3次阴性时,解除隔离。

对接触者隔离5天,同时进行医学观察,连续3次大便培养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

2、鼓励患者尽可能口服补液,以控制病情发展。

3、宣传霍乱的预防措施,改善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发病。

4、发现呕吐、腹泻及时就诊。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T4)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所致。

以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表现,如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死率高,病位在血。

2、免疫低下表现。

肺卫受邪证、肺肾阴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虚弱证、气虚血瘀证、窍闭痰蒙证。

(2)执行血液隔离。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小等。

(2)观察皮肤、口腔状况,面部表情的变化。

(3)每日排便、排尿次数及分泌物的情况。

(1)脾肾虚弱、气虚血瘀者,汤剂宜热服或温服。

(2)遵医嘱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1)鼓励患者按时进食,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

(2)避免生食海鲜及未煮熟的鸡蛋、肉类等。

(3)鼓励患者多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1)多与患者交谈,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激发其生活的勇气。

(2)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鼓励家属多陪护患者,让其感受亲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腹泻者做好肛门周围皮肤护理,以防止皮肤皲裂。

遵医嘱给予止泻药。

(2)频繁恶心呕吐者,暂禁食,或逐渐给予水和少量流质,勤濑口;

遵医嘱在饭前30分钟给予止吐药;

静脉补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必要时温水擦浴。

(4)合并卡氏肺囊虫型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者,应注意患者皮肤色泽,定时测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抬高床头或取坐位,使横隔下降,有利呼吸,减少耗氧量,同时给予氧气;

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

(5)全身瘙痒性皮炎者,衣着宽松、质地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并保持皮肤清洁。

卧床不起者,应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6)口腔溃疡者,每餐后遵医嘱用清热解毒中药液漱口。

1、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以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注意性安全。

3、在日常生活中,防止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如牙刷、牙签、剃刀、注射器等。

4、对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嘱其每3~6个月做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

出现症状,随时就诊,及早治疗。

5、指导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6、教给患者及家属预预防继发感染的措施。

【暑湿】

因感受暑湿毒邪所致。

以烦闷、胸痞、身重、苔腻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卫、气。

急性胃肠炎、夏季感冒、钩端螺旋体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2、有无出血、肌肉酸痛、黄疸等症状。

暑湿在卫证、邪干胃肠证、暑湿困阻中焦证、暑湿伤络证、暑湿伤气证、暑湿余邪未净证。

(2)病室内温湿度偏低为宜,有条件者可安排到空调病室。

(3)高热患者,宜卧床休息;

神昏者,可加保护性约束。

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汗多要及时擦干更衣,预防压疮。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出血等情况。

(2)出现心悸、突然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鼻衄、尿血、便血、咯血时,报告医师。

(1)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中药宜温服,少量频服。

如有吞咽困难或昏迷者,遵医嘱鼻饲。

(1)食物以精、细、软、无渣为原则,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2)高热期多饮水,或绿豆汤、西瓜汁或白茅根煎汤代茶饮。

(3)暑湿在卫者,应多食清暑解毒、利尿之品。

(4)暑湿余邪未净者,宜清淡半流质饮食。

适当进食新鲜水果,不宜过早进食肉类等不易消化食物,以免引起“食复”。

(1)因发病迅速,且需隔离治疗,故患者及家属均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

(2)耐心做好安慰工作,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保证水分的供给;

遵医嘱采取针刺或点刺十宣放血等。

(2)肌肉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用热敷减轻疼痛。

1、宣传预防发病的知识,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做好灭鼠防蚊工作。

2、进行本病的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此病的传播途径及可能出现的症状。

3、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劳。

4、饮食有节,食物营养丰富。

避免腻滞、生冷之品。

5、生活起居有常,注意季节时令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暑、防寒、防湿措施。

6、注意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炭疽】

因炭疽芽孢杆菌侵袭人畜共患所致。

以皮肤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偶可表现为肺部、肠道和脑部的急性感染症状及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于侵入途径的不同,主要有皮肤炭疽、吸入性肺炭疽和肠炭疽三型。

1、是否有与炭疽患者或牲畜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

2、病程长短、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

3、生命体征、神志状态;

淋巴结有无肿大、腹泻、发热、咳嗽等症状。

5、实验室、X线、病理学等检查。

毒壅肌肤证、肺热炽盛证、热毒蕴肠证、热入营血证。

(2)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隔离患者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连续2次阴性为止。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变化、神志、舌脉等情况。

(2)皮肤迅速形成大片坏死、全身出现中毒症状,甚至败血症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喘息样呼吸、紫绀、咳嗽、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谵妄、颈项强直,甚至昏迷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局部创口切忌挤压;

创口在四肢可用消毒纱布包扎;

有水疱时,可用一次性针管抽尽疱液;

有坏死组织及焦痂不宜剪除,以防感染扩散,待创面愈合后,可自行脱落。

(2)皮肤炭疽患部遵医嘱用清热解毒消炎中药膏外敷,严禁切开引流或切除,也不可挤压。

(1)鼓励患者多饮水,如金银花、菊花茶等。

(2)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清热解毒之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