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337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表达上“但凡人,皆友爱。

天地覆,地同载”比“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气度,令人感到胸襟广博,时至昔日它依然有理想意义。

作家曾讲:

“有了爱就有一切。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一切崇高质量和美妙品德的中心。

人只要懂得爱,懂得感谢,懂得体恤,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辞让,世界上才不会有充实和孤单。

爱在哪里?

爱在一个淡淡的浅笑里;

爱在一个曾经被家人传递了许屡次的苹果里;

爱在一床暖暖的被子里……爱是生活的主旋律。

都讲父母的爱比山高,似海深。

在亲情的世界里,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开出玫瑰,清泉会酿成美酒,眼泪会闪出浅笑。

  《弟子规》实真实在地通知俺们如何做人,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处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会时辰照射着俺们行进的步伐,丰厚俺们的思想。

让俺们冲向传统文明知识的陆地,学会做人的道理。

  “入那么孝、出那么悌、谨而信、泛爱众、行缺乏力,那么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需俺们仔细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原那么,在生活任务中就会有正确的判别,及时纠正本人错误的言行。

  经过学习《弟子规》,在下深深地看法到本人做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还要好好努力。

去年在下的爸爸患直肠癌,需求在下的协助和照顾,在下却借口任务忙,单位不准假。

如今回想起来,真是不应该。

父母对在下那么好,在下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在需求在下的时分使他们绝望呢?

在下也生过病,他们是那样的细心照料,无微不至,而在下呢?

既缺乏细心,又缺乏耐烦。

学习《弟子规》,在下想不只是一个进步团体修养的进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进程。

对一团体的生长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爱四周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要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调和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调和的世界。

  《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以学规、学那么的方式,三言成语的体例,稀释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识的教育范本。

其浅显易懂“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践”,不管从任务到生活,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个字,就把人类社会所倡导的、支持的,遵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外延丰厚。

《弟子规》自身就是“道”是“德”。

所以要牢记《弟子规》,并用它来要求本人、反省本人、反省本人,做到敦伦尽分。

少量的现实证明,能按《弟子规》的要求来标准本人言行的人,相对在家庭中是一个好儿女、好夫妇、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单位是一个好员工、好同事、好冤家、好指导,在社会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圣贤之人。

  《弟子规》自身就是一种标准,一种品德质量的标准;

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事必躬亲、自在下管理的行为标准。

它不是拿来要求别人的,而是经过本人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同学习,一同力行,逐渐提升本人的素质,进步家庭生活质量,改善任务、生活环境以及社会习尚,从而到达构建调和家园、调和社会的目的。

  一次偶然的时机,我通读了《弟子规》,承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对长辈有礼有敬、对兄弟恭敬友爱。

对个人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

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有时在详细工作中还是免不了有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情绪在里面,想一想骄傲自满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于别人一大截。

读完《弟子规》后,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弟子规》标准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它给了

  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

作为党员,我们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缺乏,认真改正和弥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最后,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阅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效劳,作为一名党员,要多倾听群众呼声、承受群众监视、尊重群众意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细节决定成败。

《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提高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阅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

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

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随着自己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

孩子越来越懂事,家庭气氛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夫妻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务活、带孩子根本是我自己做。

而我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轻松。

丈夫回来,往往就是一堆脏衣服、臭袜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摆,坐吃等喝。

尽管我为家庭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领情,而且甭说你对他发脾气了,态度言辞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计较。

所以,我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总有种「忍辱负重」之感,两人之间也时常疙疙瘩瘩的。

  随着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来问题的根本就在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态不对,虽然为家庭为对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为对方好,而是时常在用得失心衡量:

我为他做了多少,他又为我做了多少,总觉付出多回报少,故心含委屈。

对方感受到这种不正的思想,必然反响回来的也是态度。

  《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

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正,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而且变成了我的「大恩人」。

因为是丈夫在社会上遮风挡雨,维护着我们这个家,治家理财也是多亏了丈夫;

更主要的,正因为有了他的磨炼,我原来焦躁的性情才变得温和、沉静,狭小的心量也变得更加宽阔,是丈夫成就了我。

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感恩心一出来,恭敬心、真诚心都出来了。

我也把这种心态传递给孩子,所以每当丈夫上班走时,我和孩子都送到大门口:

「爸爸再见,您慢走。

」下班回来,孩子赶紧迎上去:

「爸爸辛苦了!

」我那么拿过毛巾给他擦汗。

睡前孩子还要问安:

「爸爸,祝您做个好梦!

  丈夫出差时,我会打问候,在生活上也尽量体贴丈夫。

假设自己在家吃就简单对付,他回来时我就用心做一道菜;

看到丈夫劳累,我自己再疲劳也要给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脚水帮他洗脚。

而且现在做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

平时我还常用给他发条短信,对他的优点或善行进展赞扬,因为《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对他的缺点,尽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尽量考虑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学习圣贤文化的好时机,开始丈夫容许了,结果临走前一天晚上,他又变卦了,尽管我非常渴望并珍惜这次时机,但为他我忍痛放弃了。

我对他说:

「我们学习圣贤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社会更加美好和谐,不能反而引发矛盾。

我知道你也是为了我好,我也为了你,不去了!

」他说:

「这样的话,以后我支持你学!

」随即,他出差去南方,回来时头一次给我捎回了衣服,而且还是两套;

平时非常节省的他,花60元钱为我买了一把精致的梳子,还让人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

  丈夫对我确实变了,大热天他会满头大汗地抢着炒菜;

衣服、碗筷有时也帮助洗;

看到我很累时他还会为我捶捶背;

甚至有时还帮我剪脚趾甲。

当然偶而丈夫脸上也会阴云密布,我就赶紧反省自己,一静下心肯定会发现自己心态或言行上有不好之处,只要纠正了,他也很快会「多云转晴」。

  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

同时我体会出遵循圣贤教导的两个原那么,肯定你的家庭会非常美满。

第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

第二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己身上。

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总之一句话:

只要念念为对方,家庭就可变天堂!

  自从参加了《弟子规》的学习,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周老师和林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弟子规》的内容,教会了我们要学会“凡出言、信为先”“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等很多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马上做。

我学会了自己吃饭前先帮长辈夹菜,有时候帮父母煮饭,晒衣服,倒垃圾,自己做点心饭,自己洗头洗袜子,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会了让别人先挑,前几天,我们在天一阁里买了《宁波谚语》和《宁波童谣》,我其实很喜欢《宁波童谣》,让表妹先挑,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最开始因为好奇走进《弟子规》的课堂,并且每次都可以得到一个不一样的小玩具,现在发现每次都能学到很多道理,现在也没以前那么爱发脾气了,有时也能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说话稍微幽默一点。

现在最喜欢《弟子规》的分享环节,可以看到别人力行弟子规的情况,这时候就会反省自己,还有哪些缺乏,需要向别人学习,因为“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那么改无加警”,自己心里暗暗下决心,下次要做得更好。

所以现在每次都期待着周五的《弟子规》课,期待上台分享,希望自己一直坚持学习,努力做得更好!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孝顺的人,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女儿。

《弟子规》开篇入那么孝头两句话“父母照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汗颜啊,哪一条也没做到。

以前在家时,早上妈妈叫我起床,经常装作听不见,直至第三遍听出妈妈要生气骂人了,才极不情愿的容许着起床;

妈妈让我刷碗,做家务也及其不愿意,经常推三阻四的'

认为父母没自己的见解高等,直至学了《弟子规》才发现原己有多么的不孝顺。

  弟子规里告诫我们对于亲人伤感情的话要忍住,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很有理,就硬是要去力争,现在想想就算是你再有理为此伤了亲情值得吗,赢了理又怎么样呢?

伤了我们最爱的人和最爱我们人的心,我们真的赢了吗?

家庭的和睦融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会幸福吗?

我们的最爱的家人会幸福吗?

  《孝经》里把孝顺父母分了三个等级,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而养父母之身只是最初级根本的层次,所以每个月不管给多少给父母,并不代表你真正孝顺父母,每月给父母钱,确经常指责顶撞父母也是大不孝。

  已经是为人父母的朋友们,建议先不要拿《弟子规》当做标准,看孩子哪哪都不对而指责孩子,学习《弟子规》不是让我们拿着《弟子规》的标准去批评指责别人,而是要学习力行《弟子规》让我们身边的人认同我们,使我们的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友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以身作那么。

“育者教子使做善也”,教孩子做善良的人。

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听话,想想我们时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的,还记得中央台早年的那那么公益广告吗?

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孩子看见了,也学者打盆水给妈妈洗脚。

这就是以身作那么的力量。

  还有不要太溺爱孩子,从小就宠着惯着什么家务也不让做,有一天你觉得孩子长大了,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帮你做家务时你觉得孩子会做吗?

那是谁养成孩子的习惯的呢?

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所警觉,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利于孩子一生。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弟子规》的活动。

“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古人写的《弟子规》压韵、好背,读上去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欢喜承受。

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老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这样做的人太少了,而我呢?

我的行为不正与这相反吗?

记得不久前的期中考试,数学我拿了个99分,我就快乐得不知天高地厚地骄傲起来。

  妈妈告诫我说:

“碗外有盆,盆外有缸,缸外有湖。

”原本满心期待妈妈能夸奖我几句,真扫兴。

我愤愤不平地说:

“好不容易考得这么好,只差一分就是总分值,也不晓得说几句好听的,哼!

”唉,现在,我懂了,我们的古人多么谦虚呀,他们竟然是“闻誉恐,闻过欣”,我是不是该为自己曾经的骄傲感到羞愧呀!

  “出必吿,反必面。

”这句话的意思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做得真好,反之有个别同学在同学家玩到七八点才回家,他父母可着急了,打问这个同学,问那个同学的。

过了一天,老师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了他。

那时我想到了“见人恶,即内省,有那么改,无加警”,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毛病,有时下午上一节课玩到五点才回家,我得赶紧改啊!

  《弟子规》里像以上这样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小”道理还有很多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去理解,才能慢慢运用它,实践它。

当我们把一些良好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我想这个世界就多一份和谐和文明。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比照古人,反思自己。

  弟子规这本书在老师没发下来之前,我认为只是一本普通的书,根本不把它当做是一回事。

可发下来没几天,我渐渐地觉得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也喜欢上了这本书,经过老师的介绍才知道这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人学习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

  弟子规这本书有着弘扬和建立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弟子规讲述了人们:

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

强调:

孝心,孝行,从而到达对父母孝敬的目的,对构建和谐家庭起到促进作用。

这本书让我们养成一种尊敬他人的良好习惯。

弟子规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

  而我特别喜欢一段,就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短短的24个字,就让我有非常大的感想,而我理解的意义就是:

父母呼唤,应及时答复,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承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所谓君子闻过那么喜,小人闻过那么怒。

这就是我得到的心得。

  脾气小一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做错了应该在自己身上找一下过失,要多为别人处地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要微笑面对人生。

忧愁,愤怒使人老,微笑可以让人变得轻松而有活力。

俗话说:

"

笑一笑,十年少"

最能笑者是安康的,人们通常用笑来随顺,尊重,供养一切群众,令人皆大欢喜。

肚量要大一些,做事不计较,心中没烦恼,任劳任怨,尽心行孝。

这就是我所得到的启发和体会。

  幸好我们有一本博海深文的书,让我们学会这么多做人的道理,使大家进一步和谐!

  最近公司每周一课的时间在播放《弟子规》。

说是近期很流行的培训课(不过在他们放映之前,我还真是一点都没听说)。

  刚开始确实有点不屑,因为讲课的教授自己也说,这是古人用来教育小孩子的训言。

我们根本都是可以有小孩的年龄了还看这个……

  不过,听了2次课以后,这种想法慢慢改变了

  其实详细的内容我也不见得都能背下来,但是那位教授讲的几个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次的触动是在那个警察局长给小朋友讲完课后,告诉他们:

“你们知道吗?

哪怕是死去很久的人,只要我们看到他的骨头,就能知道他是男是女。

“小学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询问是如何知道的。

警察局长说,“男生和女生的骨骼颜色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女性,骨骼略呈灰色,因为妈妈为了孕育孩子,把自己身体的养分都传给了孩子……”当时一听,顿时觉得头脑一阵胀痛,眼眶顿时红了,突然就想到妈妈头上花白的头发,就算染色,不时的还会褪去……心情异常沉重。

  今天的课我记住了那几句:

父母叫,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乍一看,都是小事,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不值一提,甚至有逆反情绪,我刚开始也觉得……父母的训话、要求也不见得都是对的,难道还都要承受啊。

不过再想想这些无非说的就是一个“孝”,“孝”——“老”在上,“子”在下,强调的就是长辈和晚辈间血脉相承的联系。

而“教”——孝之文也,乃是中国文化中一贯要求的做人的根本——孝为先,然后习文。

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重如山,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这视为做人的根本吗?

所以,至少不要太过忤逆,即便父母的想法、做法不对,至少也别正面冲突。

  说到“父母叫,应勿缓”,讲师还提到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子。

他是个著名的大孝子。

有一天在山上砍柴,刚好有个朋友到他家找他,曾子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怕言语上有什么不妥之处,既不敢与之交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妇人不能随便出门,曾子父亲早亡),于是用牙齿咬着手指,直至出血。

这时候,在山上的曾子顿觉得心口一紧,怕母亲有事,立刻下山来,跪问母亲是否有事。

母亲如实相告。

  讲师说完,很霸气地说:

“不要跟我讨论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我就坚信这是真的!

父母对儿女的呼唤,尤其是母亲对儿子的,有时候就是不需要言语。

”挺有魄力的一讲师。

  还有一个小故事,在网上看到的。

发生在一小公园,一个3、4岁的小男孩在草地上玩耍,他年轻的妈妈唤他回家,叫了他很久,他也不理会。

直到母亲拿出一条巧克力,在手中晃了晃,小孩立刻被吸引住了,妈妈问他想不想吃,他说想,妈妈说那要跟我回家吃。

小孩立刻就乖乖地跟妈妈回家了。

  教授说,这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奖励式教育。

仔细一想,这不是对孩子进展人的教育,而是动物的条件反射教育!

长此以往,就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物欲呼,应勿缓”了!

而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直到有一天,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将父母弃之不顾,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想想,这些都说的很有道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对父母,我们做的真的够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