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合集7篇Word格式.docx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合集7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合集7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
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
马褂分为大襟。
对襟。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蓝。
棕等色的棉。
丝。
绸。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
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作文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篇2
“刀杆节”是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几声火枪响过之后,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
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而他们却毫不在意。
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
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
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
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定为僳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每年这天,练武者苦练本领,传授先进功法。
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
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僳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
在夜幕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
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
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
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
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
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
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
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
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
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
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僳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
僳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
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
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
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
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僳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篇3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中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分析例文】
八月十五摸秋
我的家乡──兴义,有一种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和小伙伴最喜欢这一天。
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盼望着……这一天终于到了。
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
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今夜是这般宁静,远远望去千盏灯笼闪闪发光,萤火虫也亮着小灯笼来凑热闹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为我们照亮。
不知不觉,已到了地里。
我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青莱。
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还很清白。
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甜。
走,去摘我家的。
”祝梅先发出邀请。
“我家的才好。
”小丽也不甘示弱。
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
“这好办,我们一家里摘点,吃着一比,不就行了吗”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蹿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
走出菜地,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
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
“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
”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
小丽和玲玲挖坑、剥,祝梅回家找锅、柴,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蚕豆很快就煮熟了。
我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
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中钻了出来。
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
“真好吃!
”小涛说。
“谁家的最好吃?
”小丽问。
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
“两家样好吃。
”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
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
摸到了欢乐。
5.阅读后交流讨论:
①__描述的是什么节日的风俗?
②用“~~”划出文中你认为是精彩的句子或细节描写,议一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分析一下__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
1.要想写好节日事情,要注意观察节日的活动。
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
2.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
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
要有条不紊地观察节日的场面。
3.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
4.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1.写节日风俗或节日活动的__,可以分为三段来写:
开头→节日事件→结尾
开头:
指的是在__的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即写什么节日,要在开头交待清楚明白。
开头→节日事件→结尾
节日事件:
又可称为节日活动过程。
这里是__的重点段了,要具体地来叙述了。
具体叙述节日的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2.写好节日的场面。
节日里欢快场面,在写节日的__里是少不了的。
写好节日的场面,不仅可以烘托热闹的气氛,而且可以推动事情情节的发展,还能很好地表达稳的主题。
你看下面的节日的场面: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
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震耳欲聋。
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
人们忘记了寒冷。
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这是东北的秧歌,这场面,只有在节日里才有。
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小作者家乡的大秧歌吧!
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看到这样的火把节的场面,你能不快乐吗?
3.选材要新颖,写过年,如果人人都写吃饺子,拜年,跳舞,唱歌,就不容易写出新意来。
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来选材,比如跟解放军一起过年,跟老师一块过年,到工厂里过年等等,这样写出来的内容,一定会十分新颖有趣的。
4.注意把节日的活动过程写完整,有详有略。
结尾:
这里是__的结尾了,可总结全文,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一下自己的幸福生活等等。
在写传统节日民俗的事情时,一般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因此还是注意场面的`描写,一是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二是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四是要把写人、写景、写事。
写物融为一体,使__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写节日民俗就要体验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就要描写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写节日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写好事情细节,写细节应该写出生活的情趣。
【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篇4
我们的祖国是不辞辛劳的园丁,他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栽下五十六朵娇艳又自强的鲜花,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我们的祖国是勤劳能干的少女,她用自己的双手,哺育了万千华夏儿女,却不求一点儿回报。
我们的祖国是智慧的工程师,他勾勒出了一张张无懈可击的蓝图,让一座座高楼从废墟中拔地而起,受灾的土地上又有了欢歌笑语。
我们的祖国是绿化环境的能手,她用温柔的手抚摸着祖国大地,灌木在公园安了家,杨树、柳树在路旁工作。
连胡杨也跑到沙漠旅行,白杨屹立在边疆守卫祖国!
我们的祖国是运动能手,在奥运会屡屡夺金,将五星红旗频频升起。
我们的祖国是一根蜡烛,一根普通又渺小的蜡烛。
可它却有燃烧的勇气照亮他人的壮举!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篇5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
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各种各样的米与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
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
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
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
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
街上的商店打都关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
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
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
除夕快到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
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
除夕真是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清。
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
这天早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都夹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年里就最有福。
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
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
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
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与与美美。
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
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
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
学生又开始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
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永远也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篇6
“民以食为天”。
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
说起吃来,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家乡潮州的小吃,总是让我勾起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冬节里的一次次关于“吃”的往事。
冬节过小年在我们那里是个大节日,在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过了冬至就预示着旧年即将过去新年又要来临。
要办很多东西来庆祝,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吃“甜圆”。
“甜圆”可是冬节的主角,一年只此一次,家家户户必须吃,大人对小孩说:
吃过“冬节圆”,又长一岁了。
听爸爸说,以前家家户户自己做“圆”。
做“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作大概从几天前就开始了。
每家每户买来糯米,然后小城里的人就开始忙开了。
听说爸爸小时候巷子里只有一台“地臼”——这种臼使用脚踩着臼槌捶谷物的。
每当这个时候“地臼”发出的“咚咚”声就响个不停,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带着自家的糯米来到这里捶。
直到变成粉末之后,才能把它装回家。
在冬节的前一天晚上,这可是一个有意思的时刻,全家老少必须团聚在一起“搓甜圆”。
大家分工合作。
首先,大人们对糯米粉“加工处理”,将糯米粉加上温水形成一种粘粘的固体,用手不断的掺和,直到形成一个面团。
然后将面团带到餐桌上。
一家的老老少少已经围坐在餐桌边摩拳擦掌了。
之后一家子忙起来了:
首先将糯米团捏成一个个“圆”,做法有点像挤牛肉丸。
然后将它搓圆。
大家分工合作,像一条工厂流水线。
由于全家老少手大小不一,所以搓出来的“圆”大小也不一样,我们对这方面可有讲究,越是搓的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越好,这叫“父子公孙圆”。
一个个做好的白白胖胖的小家伙被均匀地放在铺着糯米粉的筐里。
一锅热腾腾的开水已经在等着它们了。
最大的几个圆成为“落汤钱”,是拿来祭祖的,一个个肥肥胖胖的,很可爱。
“探完了汤”之后,将它们捞起来,装入另一个锅,边煮边加入白糖,白芝麻和粉红色的爆米。
之后就可以装入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碗了。
大家肯定等不及他们的劳动成果了,纷纷抢着碗围坐在一起吃起来,小孩子最占便宜了。
不一会儿,所有的“甜圆”都被吃个精光,连汤汁都一滴不剩。
只有那几个有福气的“落汤钱”还稳端端地屹立在那里。
它们先要在冬节里给祖先“吃个饱”,但最终的归宿还是那些子孙们。
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大饱口福”啊!
如今冬节里潮州城内到处都有大摊小摊的买“圆”店,我们不需要自己做就能吃到“圆”了。
可是当年的那些老老少少团聚在搓“圆”吃“圆”的时光还残留在老一辈的心中。
像北方人团聚包饺子吃饺子守岁一样,我们这边过小年做“圆”吃“圆”像是在“守小岁”,其实就是一段团聚的时光和一段美好的记忆。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篇7
老人们说,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为这位菩萨插地香就成了一种民间的庆祝方式,也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习俗。
传说地藏王是一个肩负大地的神佛。
他若一转肩,大地就会发生地震;
他若生气,那更了不得,会发生天摇地动、天崩地裂的大事。
你想,人们怎么会不对他充满敬畏之情呢?
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个金黄闪亮的好柚子。
到了晚上,人们会把这柚子插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然后在柚子上插满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阳台、门前或顶楼上,一家人双手合十对着像刺猬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
这可是礼拜地藏菩萨的庄严仪式哦!
没有准备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门前的士里或者墙壁上插上香,心诚则灵嘛。
夜里,从路上走过,路旁点燃的香头闪闪烁烁,恍若天上的星星。
再加上空气里飘来的淡淡的香味和袅袅娜娜的薄烟,行路人会觉得自己也仿佛成了天上的神仙。
这一晚上,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挥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
几个人聚集一起,比比谁的柚子大,谁的香插得多,或者几个人聚集在一起舞动,让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条龙、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恋恋不舍回屋睡觉。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灭,大家一一拔出残余的香棒,喜气洋洋地掰开祭拜过的柚子,你一块、我一口地争着吃得一千二净。
看来,地藏菩萨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给我们饱口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