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区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他们虽然是孪生兄弟,但两人的为人处世风格迥然不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高靖朝的土鸡蛋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郭茂倩。
B.《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D.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二、古代诗文(27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12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
”平公“善哉!
”。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6.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2分)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
(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恐已暮矣()(4)盲臣安敢戏君乎()
8、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每空不超过五个字)(2分)
(二)诗词赏析(5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表现的画面。
(2分)
(2)请从诗句的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分)
(三)古诗文积累(10分)
11.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韩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
三、现代文(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5题。
(16分)
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
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
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
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
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
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
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
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②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
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
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
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
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
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了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
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
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
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
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
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
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
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本文有删改)
12.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小时候:
(2)后来:
(3)辗转城市多年后:
13.作者在第⑥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死信”的原因。
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1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19题。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
“天下老向着小”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而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
在我十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到卖冰棍的人。
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
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来,一进屋,便忙不迭地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
嘴里却喃喃说道:
“怎么会化了呢?
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
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找东找西,翻箱倒柜,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
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
“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
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片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
“爸这就不去了。
”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
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得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
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
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
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十七岁初入大学的那年。
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
我走了六十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
我要一只收录机。
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面,说:
“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
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事后才知道父亲是抽了五百毫升血给换来的。
④“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一个男人的伟岸。
⑤父亲没能活到六十岁便病逝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
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6.请以“父亲”为主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的三件事。
(1)
(2)
(3)
17.请简要赏析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
18.第⑤段结尾说:
“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9.作者从父亲身上究竟“读”到了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四、作文(50分)
20.写作(50分)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
带着___________出发
2020级语文参考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3分)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B)(3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6、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吴下阿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
(2)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3)恐已暮矣(晚)(4)盲臣安敢戏君乎(怎么,哪里)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年纪大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事务多_________。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不禁泪雨滂沱,打湿双袖。
诗人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能从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简要赏析就可给3分)
(三)古诗文积累(10分)11.默写(略)。
1)(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
(1分,只答出括号内容也可给分。
)
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
(1分)
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更深刻地返回南山。
①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找不到方向;
②内心感到空虚,没有归宿感;
②遗忘了南山,(忘记了精神的家园)(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满分。
未答出括号内容不扣分。
意思相近即可。
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答出两种手法即给2分)。
把南山比喻为祖先、哲人、先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沧桑、深沉(沉默)和崇高;
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对南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赋予南山人的情感,使南山人格化,更形象生动地写出南山的深沉(沉默)与睿智。
(分析两种手法作用即给2分。
结构上:
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
内容上:
①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
②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让我找到归宿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
(若答作者感悟到故乡才是精神寄托地,或又见南山感悟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等言之成理皆可。
)(2分)
16、请以“父亲”为主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的三件事。
(1)父亲在冬天为病中的儿子买冰棍。
(2)父亲躲在角落里注视颁奖大会。
(3)父亲为儿子买收录机并教育儿子如何做人。
17、请简要赏析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
这句话对父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写出了父亲细心呵护棒冰,生怕棒冰化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之情。
18、第⑤段结尾说:
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或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品德已渗透到儿子的生活中。
19、作者从父亲身上究竟“读”到了什么?
伟大、深沉、无私的父爱;
正视艰难生活的刚毅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