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方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翘散加减:
银花12g、连翘12g、山栀12g、薄荷5g、荆芥3g、竹叶10g、芦根10g、牛蒡子10g、桔梗6g、甘草6g;
(3)暑湿型
微恶风、发热、汗少、头昏重胀痛、肢体酸重、咳嗽、咯黄痰、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脘痞满、腹胀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银花12g、连翘12g、鲜芦根12g、香薷5g、厚朴6g、扁豆6g。
2、其他疗法:
(1)中成药:
①银翘片;
②银黄片;
③藿香正气丸
(2)单方:
①须葱白5根、生姜5片、煎水代茶;
②羌
活10g、防风10g、紫苏10g、生姜3片、苍白子10g、煎水代茶;
③大青叶30g、淡竹叶10g煎水代茶
(3)食疗:
①葱白5根、生姜5片、粳米50g煮粥热食;
②鲜藿香叶20g、白糖适量、粳米100g煮粥热食。
(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
其主要病变为细胞变性坏死及肝间质炎性浸润。
临床特点由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肿大及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等。
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及黄疸。
病情大多能恢复,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及少数呈重症经过。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湿血邪为患,属黄疸、胁痛的范畴。
1、急性黄疸肝炎
(1)热重型(阳黄以热为主)
巩膜及皮肤色泽鲜明如橘子色,右胁胀痛,口干而苦,喜饮,恶心,厌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秘结,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清热利湿,佐以通便。
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30g、栀子10g、黄芩10g、板蓝根15g、泽泻10g、郁金10g、虎杖10g、金钱草20g
(2)湿重型(阳黄以湿为主)
巩膜及皮肤黄染不如热重者鲜明,精神疲乏,胸闷,恶心,厌油腻,食欲减退,口干口苦,大便溏稀,舌苔腻或微黄或厚腻,脉濡或滑。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30g、茯苓15g、猪苓10g、栀子10g、白术10g、薏苡仁20g、白蔻仁6g、厚朴10g
(3)急黄型(热毒内陷)
起病急骤,黄疸速度加深,巩膜及皮肤呈深黄色,口干口渴,发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小便深黄如浓茶,或鼻衄、齿衄、呕血或皮肤出现斑疹,舌苔黄燥,舌质红,脉弦数。
清热凉血,泄火解毒。
犀角散加减:
犀角5g(研末冲服)、黄连10g、栀子10g、赤芍12g、大黄10g、金银花20g、大青叶10g、茵陈30g、丹皮10g、玄参10g、金钱草30g
神昏谵语者,加牛黄清心丸或至宝丹以化痰开窍。
(4)阴黄型
黄疸晦暗不泽,如烟熏样,脘腹胀闷,食欲减退,大便稀,小便不利,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厚腻,脉沉细弱
健脾利湿,疏肝利胆
方法:
茵陈胃苓汤加减:
茵陈3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法夏10g、茯苓15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6g、生姜3g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右侧为甚,脘腹胀满,胸闷,口干口苦,厌油腻,食欲不振,头昏目眩,舌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疏肝理气,佐以健脾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枳壳6g、川子10g、木香6g、板蓝根12g、龙胆草6g、香附10g、神曲10g、白芍10g、郁金10g
(2)脾胃不和
上腹部胀闷不适,右胁发胀,恶心厌油腻,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无力,大便稀,舌苔白厚而腻,脉弦或弦滑。
健脾和胃,佐以利湿
和胃汤加减:
陈皮10g、法夏10g、砂仁6g、苍术10g、厚朴10g、藿香8g、香附10g、甘草6g、山楂10g、神曲10g、板蓝根12g
3、慢性肝炎
(1)气滞血淤型
肝区胀痛或刺痛,肝脾肿大,脘腹胀满,面色晦暗,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白厚而腻,脉弦而有力。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2)脾虚型
肝区胀痛,脘腹胀闷,面色恍白,精神疲乏无力,纳差,大便稀溏,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无力。
补脾健胃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2g、白术10g、猪苓10g、陈皮10g、法夏10g、砂仁5g、木香6g、麦芽12g、甘草6g
(3)肝阴亏虚
右胁隐痛,上腹部发胀,消化不良,心烦易怒,五心燥热,午后潮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
滋阴清热,养血柔肝
一贯煎加减:
沙参12g、生地10g、板蓝根12g、栀子6g、丹参15g、白芍12g
4、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黄疸型)
①茵陈30g板蓝根15g山栀10g煎水代茶
②大青叶30g山栀l0g黄芩10g煎水代茶
(2)食疗:
①玉米须30g菌陈30g车前草30g白糖适量煎浓汁去渣饮
②菌陈30g大枣30g水煎取汁饮用
(三)风疹
风疹是由外感风热时邪所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又名“风痧”、“风瘾”。
临床特点是病程急,麻疹样皮疹,颈、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本病多见于冬春两季,5岁以内小儿较易发病,成年人也偶尔发生。
孕妇患风疹后能引起胎儿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l邪郁肺卫型:
症状:
初起咳嗽流涕,发热恶风,l—2天后全身出现疹点,始见于头面,继则躯体、四肢,皮疹于1天内遍及全身,唯手足心无皮疹,疹色淡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可有痒感,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指纹鲜红。
治则:
疏风清热,解毒透疹。
银花、连翘、赤芍、牛蒡子、大青叶、薄荷、桔梗、甘草、蝉蜕、僵蚕。
加减:
若皮疹痒甚,加防风、白藓皮以祛风止痒;
若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川贝母宣肺止咳;
若头痛加白蔟藜、菊花疏风清热止痛;
若烦躁不安,尤其是夜寐不安者,加白芍、钩藤、竹叶清心安神。
2、邪热炽盛型:
周身散在斑丘疹,疹色鲜红或暗紫,壮热口渴,烦躁易惊,小便短赤,唇干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浮,指纹紫。
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透疹凉解汤加减:
桑叶、薄荷、银花、连翘、大青叶、牛蒡子、蝉蜕、紫草、赤芍、丹皮、生地。
若壮热日渴较甚者,加生石膏、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大便秘结者,加木黄泄热通便;
头痛较著,加白芷、钩藤祛风止痛;
枕部淋巴结肿痛者,加元参、浙贝母、夏枯草散结止痛;
若邪热内舍心营,伤及气阴,咳嗽胸闷、乏力、心悸、烦躁不宁、舌红脉细者,加用紫雪散、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等。
验方单方:
风疹轻症:
1、板兰根10g,水煎分3次服。
2、芦根30—60g,竹叶心30g,煎水代茶,频服。
3、银花10g,甘草3g,板兰根30g,僵蚕10g,煎汤代茶饮。
4、菊花15g,蝉蜕、甘草各5g,煎水代茶饮。
5、风疹初起发热恶寒:
散疹茶:
土地9g,苍术3—6g,茶叶13g。
将苍术、生
地加水煎,并以沸药汤冲泡茶叶于杯内,不拘时慢慢饮服。
至全身汗出为止。
6、风疹皮疹作痒,烦躁不宁,银蝉散:
金银花3g,蝉蜕3g,甘草1g,竹叶1g。
为散,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饮服。
7、外治法
取枯矾适量,研为细末,投入热酒中和匀,用棉球蘸酒搽患处。
适用于小儿风疹作痒。
鲜地肤子、鲜苍耳子适量。
加水煎汤,擦洗患处。
适用于风疹作痒。
8、针灸疗法:
体针:
取穴:
肺俞、列缺、曲池、合谷、大椎
操作:
肺俞向脊柱斜刺1寸,施捻转泻法;
列缺逆经斜刺0.5-0.8寸;
合谷、曲池直刺1寸;
大椎直刺0.5寸,均用捻转提插泻法。
耳针:
神门、肺、枕,屏间、下屏尖。
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强刺激,留外40分钟,每10分钟行刺1次,每日或隔日1次。
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穴位。
预防:
最重要的是预防孕妇患风疹,以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妊娠4个月以内若患风疹应终止妊娠。
小儿尤其是女孩1岁以后及易感育龄妇女应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四)水痘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行邪毒,多出口鼻而入,蕴郁肺脾。
肺合皮毛,主肃降,外邪袭肺,宣降失常,早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
若肠胃伏有湿热,或病毒深入时,则可出现气分症状。
脾主肌肉,邪毒与内湿相搏,外发肌表,故有水痘布露。
本病多属于风热轻症,时行邪毒清透即解。
因本病邪热一般只伤及卫、气分,窜入营血的甚少,故病情较天花、麻疹为轻,预后良好,变症险症也少。
少数患儿也有毒热炽盛,内犯气营,甚或营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热、烦躁、面赤、痘点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1、风热型:
无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泡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
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2g,薄荷10g,桔梗10g,荆芥6g,竹叶6g,鲜茅根20g,紫花地丁15g,板蓝根15g,甘草6g。
水煎服,1日1剂。
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
疹密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
皮肤搔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2、毒热型:
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
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降,舌苔黄燥而少津。
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
水牛角10g,生地15g,丹参10g,玄参10g,麦冬12g,黄连6g,银花15g,连翘12g,当归、丹皮15g。
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
阴津耗伤甚,口干咽干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
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芒硝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便。
单方验方:
1、银花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2、芦根60g,野菊花10g,水煎连服2-3天。
3、黄芩5g,木通2.5g,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
口服。
若服散剂,其量减半。
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
4、三豆汤:
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g(生用),甘草90g。
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
逐日取豆任意食用。
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
5、水痘方:
柴胡3g,茯苓6g,桔梗3g,生甘草1.5g,黄芩1.5g,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
适用于水痘轻症。
6、紫草0.3g,陈皮0.15g,为粗末,新汲水煎服。
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
外治法:
1、苦参30g,浮萍15g,芒硝30g,水煎外洗,1日2次。
2、止痒药方:
地肤子30g,僵蚕15g,白鲜皮15g,芥
穗15g,茵陈15g,败酱草15g,白矾9g,白芷9g,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3、青黛散:
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
适用于痘疹破溃,继感邪秽时。
针灸疗法:
1、体针:
治以清热疏风利湿
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
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2、耳针:
肺、脾、下屏穴、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
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1次。
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
推拿疗法:
手法:
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堆坎宫。
加减:
毒热重证,加清胃经、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指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
隔离患儿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尽量避免易感儿接触水痘,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后3日内接种仍然有效。
(五)肺结核中医药干预措施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血沉增速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具传染性,虽然感染后并非立即发病,但一旦感染,终生有发病危险。
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
精神心理治疗:
精神心理治疗是抗痨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调动病人本身抗痨能力,促使病情好转的积极措施。
要使病人掌握治病防病的基本知识,做到自我调治,主动配合治疗。
方法有疏导法、暗示法、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
营养治疗:
这是扶植正气的重要途径。
合理调配膳食,增强体质,以促使病情好转。
中医学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是有道理的。
体质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呼吸运动,有益于改善全身状况,促进肺脏功能恢复。
但不可过量,以防损害体质。
如简单的气功、呼吸操、散步等等。
结核病防治的根本在于治疗患者的同时,切断结核的蔓延传播。
为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应搞好预防接种,并加强社会性的宣传管理工作。
卡介苗(BCG)接种:
BCG是一种灭活的牛型结核疫苗。
接
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有效办法。
治疗原发病:
现已证明糖尿病、尘肺、肝硬化、病毒性疾病(麻疹、流感等)可促进肺结核发病。
肺动脉狭窄时,肺尖部动脉压低,局部抵抗力弱,也是结核的易发部位。
因此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结核病预防宣传:
健康人掌握预防感染的知识,病人学会不散布病菌,病人家属学会隔离,处理病人痰液等知识。
对易染人群的定期体格检查;
既往一向认为结核病好发于年轻人。
但近几十年的调查证明,青年人的发病率下降迅速,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地在上升,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功能减低,易发生再感染或静止病灶再燃有关。
吸烟、酗酒、营养减低等促使结核病发作。
老年人发病后,症状常不典型,OT皮试常呈阴性,胸片也可无阳性征象,易与衰老相混淆,尤其是有其它病变时(如肿瘤,贫血),更难发现,故作定期的体格检查更为重要,遇有干咳、潮热、盗汗者,可给以诊断性治疗,即给予抗结核治疗,如果症状次善,应全程治疗,以达治疗目的。
1、敷药法:
五灵脂、白芥子、白鸽粪、大蒜(去皮)各308g,甘草12g,白凤仙草1株,猪脊髓60g,麝香1g,醋适量,先将醋倒锅内加热,入麝香溶化,再将五灵脂、白芥子、鸽子粪、甘草共研细末,过筛,和猪脊髓、凤仙花全草、大蒜,放在醋内捣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肺俞、脾俞、膏盲俞,2日换药1次,15日为1疗程,中间休息3日,继续使用。
适用于肺痨阴虚肺热型。
2、敷脐法:
五倍子、辰砂各2g,共研细粉,水调成糊状,涂于塑料薄膜上,敷于脐窝,胶布固定,24小时1次。
适用于肺痨盗汗。
3、摩擦法:
凤仙根、姜、桂皮、樟脑。
姜、桂同捣,掺入樟脑,以凤仙根蘸药擦前胸、后背,日2-3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肺痨气喘、盗汗、咯血。
4、吸入法:
将紫皮大蒜50g捣烂,蒜泥摊于玻璃瓶内,瓶口置于口鼻,吸其挥发气,1-2小时,1日2次。
适用于肺痨形成空洞之症。
拔罐疗法:
肺俞、膏盲俞、结核穴、以闪火法拔罐,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推倒疗法:
处方:
肺俞、膏肓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施按、揉、推等法。
1、蒜白芨:
紫皮蒜20g,去皮捣烂,加白芨2g与米汁同服,每日2剂。
2、芩部丹:
黄芩9g,百部18g,丹参9g,共为细末,每日l剂。
3、白黄四味散(《千家妙方》):
适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
白芨12g,生大黄9g,儿茶6g,白矾3g,共为细末,分30包,每日3次,每次1包。
对肺结核有小量咯血者常有很好疗效。
4、铁包金、穿破石各30-60g,阿胶、白芨、瓜萎、杏仁、杷叶、紫苑、贝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下。
适用于各型肺痨。
5、冬虫夏草、麦冬、沙参各8g,瘦猪肉100g,加水共煮汤,每日1次,连服10-15天。
适用于肺痨肺阴亏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