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285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后作业下载版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从2015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年限平均法,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10万元改为4元。

该设备201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260

B.156

C.115

D.112

6.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变更采用的追溯调整法,是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  )。

A.当期损益

B.资本公积

C.期初留存收益

D.管理费用

7.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

2014年10月A公司以1000万元购入B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计价。

A公司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的规定,将上述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14年年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为800万元,A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该会计政策变更对A公司2015年的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A.-150   

B.-50   

C.-135   

D.-200

8.甲公司为某集团母公司,其与控股子公司(乙公司)会计处理存在差异的下列事项中,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作为会计政策予以统一的是(  )。

A.甲公司产品保修费用的计提比例为售价的3%,乙公司为售价的1%

B.甲公司对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按不少于10年确定,乙公司为不少于15年

C.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乙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D.甲公司对1年以内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期末余额的5%,乙公司为期末余额的10%

9.甲公司于2012年12月建造完工的写字楼直接对外出租,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并采用成本模式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原价为50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按照10年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税法与会计规定相同。

2015年1月1日,甲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其进行后续计量,该写字楼2013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2014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7000万元。

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  )万元。

A.1500 

B.1125

C.1000

D.900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A.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

B.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由直线法改为产量法

C.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总额计价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D.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费用由计入销售费用改为计入取得存货的成本

2.下列会计政策变更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有(  )。

A.由于当期财务费用过高,借款费用由费用化改为资本化

B.由于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过大,影响当期利润,由加速折旧法改为年限平均法

C.按照规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由成本市价孰低法计价改为公允价值计价

D.为简化核算,收入确认由完工百分比法改为完成合同法

3.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说法错误的有(  )。

A.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B.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即会涉及到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C.会计政策变更只能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D.会计政策变更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也可以采用追溯重述法

4.下列属于企业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A.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确定

C.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方法

D.债务重组中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5.下列会计事项中,可能会影响企业期初留存收益的有(  )。

A.发现上年度财务费用少计10万元

B.因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使当年折旧计提额比上年度增加150万元

C.研究开发项目总支出的200万元在上年度将费用化部分计入当期损益,本年度将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确认为无形资产

D.盘盈一项重置价值为10万元的固定资产

6.下列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中,不符合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有(  )。

A.对于当期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当期相关项目的金额

B.对于发现的以前年度影响损益的非重大差错,应当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C.前期重大差错的调整结束后,不需要调整发现年度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

D.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发现的报告年度的重大差错,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

7.下列各项,不需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

A.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发生变化而改变摊销年限

B.长期债券投资折价摊销由直线法改为实际利率法

C.固定资产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发生变化而改变折旧方法

D.长期股权投资因不再具有重大影响由权益法改为金融资产

8.甲公司2015年度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B.发现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C.预计负债的最佳估计数发生变动

D.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9.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

A.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由10%改为6%

B.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由直线法改为产量法

C.将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由5%降低至3%

D.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由10年变更为7年

10.下列属于会计差错的事项有(  )。

A.账户分类和计算错误

B.漏记已完成的交易

C.由于资产或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或义务发生了变化,因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D.因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变更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

三、判断题

1.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2.对价值为200元的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由分次摊销法改为一次摊销法,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  )

3.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的,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4.某企业原租入的设备均为经营租赁,本年度起租赁的设备均改为融资租赁,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5.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6.因新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应采用追溯调整法。

7.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8.未来适用法只影响变更当期及以后,不影响当期期初留存收益。

9.会计政策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四、计算分析题

1.甲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于2014年12月31日将一建筑物对外出租,租期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80万元。

出租时,该建筑物的成本为2800万元,已计提折旧700万元(已经使用5年,每年计提折旧140万元,与税法规定一致)。

该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原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甲公司对该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无残值。

2015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

2016年1月1日,甲公司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市场逐渐活跃和成熟,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决定对该项出租的建筑物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016年1月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14年将固定资产转为出租时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15年收取租金和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16年1月1日建筑物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账务处理。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根据2014年12月20日董事会决定,2014年会计核算针对固定资产存在如下变更:

(1)生产设备:

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自2014年1月1日起将一套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

同时将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该生产设备原价为900万元,已计提折旧3年,尚可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假定该设备生产的产品于年末均对外出售。

 

(2)管理用设备:

A公司2011年12月20日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初始价值为20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的改变和技术因素的原因,已不能继续按原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计提折旧。

A公司于2014年1月1日将设备的折旧方法改为年限平均法,将设备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0年改为8年,预计净残值仍为8万元。

上述两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1)判断上述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会计政策变更。

(2)计算生产设备2014年变更前和变更后应计提的年折旧额。

(3)计算管理用设备2012年、2013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以及2014年变更前和变更后应计提的年折旧额。

(4)计算上述会计变更对A公司2014年净利润的影响。

五、综合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201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甲公司于2014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乙公司于2013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5年12月31日,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

甲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011.6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

甲公司购入该债券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入债券的实际年利率为6%。

甲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0

         ——利息调整        31.67

   贷:

银行存款          1031.67(1011.67+20)

应收利息                   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1.90

投资收益          61.90(1031.67×

6%)

(2)甲公司于2014年1月1日取得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假定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时,丙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

2014年11月,甲公司将其成本为800万元的某商品以1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丙公司,丙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存货,至2014年12月31日,丙公司将上述内部交易存货对外销售40%。

丙公司2014年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影响。

甲公司确认投资收益=[5000-(1200-800)×

40%]×

20%=968(万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68

投资收益                  968

(3)2014年10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一项销售合同,将一台不需用的管理设备转让给丁公司。

合同约定转让价格为1100万元,不考虑销售税费,丁公司应于2015年1月10日支付上述款项并办理相关手续。

甲公司该设备于2011年10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成本为18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4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4年度甲公司对该设备全年计提折旧,共计180万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管理费用                  180

累计折旧                  180

(4)甲公司由于急需资金,于2014年12月30日将应收账款1170万元作价1100万元出售给工商银行。

该笔债权出售后,银行如到期无法收回该笔债权,有权向甲公司追偿。

甲公司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银行存款1100

营业外支出70

贷:

应收账款1170

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判断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有关会计差错按当期差错处理,不要求编制损益结转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选项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选项C属于前期差错;

选项D,属于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2.

【答案】C

【解析】企业可能由于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取得了新的信息,或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等原因而发生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但是,上述中没有迹象表明第1季度至第3季度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而企业却按销售额的10%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且在编制2015年年度财务报告时,又将第1季度至第3季度预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金额冲回,重新按2015年度销售额的1%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有调节损益的迹象,应视为重要会计差错更正予以调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所以选项C正确。

3.

【解析】甲公司更正该项前期重大差错,使在建工程减少1600万元,同时使固定资产增加1600万元,同时应补提折旧额=1600/8×

1.5=300(万元),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0万元,资产总额减少300万元。

4.

【答案】D

【解析】2013年应计提的折旧金额=300×

2/10×

3/12=15(万元);

2014年应计提的折旧金额=300×

9/12+(300-300×

2/10)×

3/12=57(万元);

因此,影响2015年年末未分配利润的金额=-(15+57)×

(1-25%)×

(1-10%)=-48.6(万元)。

5.

【解析】该事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核算。

至2014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净值为234万元[650-650×

2/5-(650-650×

2/5)×

2/5],该设备201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15万元[(234-4)÷

2]。

6.

7.

【答案】C

【解析】该会计政策变更对A公司2015年的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金额=(800-1000)×

(1-10%)=-135(万元),选项C正确。

8.

【解析】选项C正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属于会计政策,选项A、B和D属于会计估计。

9.

【答案】B

【解析】甲公司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6000-(5000-5000÷

10)]×

(1-25%)=1125(万元)。

1.

【答案】CD

【解析】选项A和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2.

【答案】AD

【答案】ABCD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选项A说法错误;

一般来说,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选项B说法错误;

会计政策变更可以采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选项C和D说法错误。

4.

5.

【解析】选项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不影响期初留存收益;

选项C,将资本化的部分确认为无形资产,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不影响期初留存收益。

【答案】BC

【解析】选项B,对于发现的以前年度影响损益的非重大差错,应当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不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选项C,前期重大差错的调整结束后,需要调整发现年度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

7.

【答案】ACD

【解析】选项A,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发生变化而改变摊销年限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追溯调整;

选项C,固定资产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发生变化而改变折旧方法也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核算,不进行追溯调整;

选项D,长期股权投资因不再具有重大影响由权益法改为金融资产属于新的事项,不是会计政策变更,不进行追溯调整。

8.

【答案】CD

【解析】选项C和D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9.

10.

【答案】AB

【解析】选项C和D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答案】√

【答案】×

【解析】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解析】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有着本质差别,因而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6.

【解析】因新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解析】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四、计算分析题

【答案】

(1)2014年12月31日

投资性房地产                2800

    累计折旧                  700

固定资产                  28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700

(2)2015年12月31日

银行存款                  180

其他业务收入                180

其他业务成本           140(2800/2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40

(3)2016年1月1日,已出租的建筑物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为会计政策变更,应进行追溯调整。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4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4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10[2400-(2800-2800/20×

6)]×

2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

盈余公积                   33

(1)以上两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2)变更前应计提折旧额=900/12=75(万元)

变更后应计提折旧额=(900-900/12×

3)×

2/5=270(万元)

(3)管理用设备2012年计提的折旧额=200×

20%=40(万元)

管理用设备2013年计提的折旧额=(200-40)×

2/10=32(万元)

2014年1月1日管理用设备的账面净值=200-40-32=128(万元)

变更前:

管理用设备2014年计提的折旧额=(200-40-32)×

2/10=25.6(万元)

变更后:

管理用设备2014年计提的折旧额=(128-8)÷

(8-2)=20(万元)

(4)上述会计估计变更使A公司2014年净利润减少=[(270-75)+(20-25.6)]×

(1-25%)=189.4×

(1-25%)=142.05(万元)。

事项

(1)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

因为债券是2013年1月1日发行的,且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利息,因此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将其单独作为应收项目,不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成本=1011.67+20-1000×

5%=981.67(万元)。

更正分录如下: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投资收益       3(1031.67×

6%-981.6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

事项

(2)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甲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5000-(1200-800)×

(1-40%)]×

20%=952(万元)。

投资收益              16(968-9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