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256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韶关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档格式.docx

A.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B.南极极点

C.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

D.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

4.已落成的南极昆仑站设计寿命只有10年,

主要是考虑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A.积雪B.缺氧

C.烈风D.严寒

5.当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时,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A.昆仑站的气温达到一天的最高温

B.长城站处于极昼期间

C.昆仑站“日不落”,太阳始终位于正北方

D.各国南极科考活动最频繁

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读图3,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B.河网密布,北高南低

C.地表起伏,千沟万壑

D.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7.河流MN段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西北向东南

C.西南向东北

D.东南向西北

8.关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区域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断隆升

②该区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明显

③该区域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④该区域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该区域人口稠密、人类活动频繁,森林破坏严重

该区域气候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如图4,大圆为晨昏线,P点线速度为0,M点的纬度为70°

,且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

完成9~10题。

9.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新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0°

N,20°

W)B.(30°

N,160°

E)

C.(20°

S,20°

W)D.(5°

S,160°

E)

10.若P为南极点,MQN为昏线,则北京此日的昼夜状况为

A.昼夜等长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D.以上都有可能

11.一飞行器由M到Q沿虚线飞行,则

A.虚线是两地的最短距离B.飞行方向保持不变

C.一定见到极昼现象D.可能飞越太平洋上空

读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的线路示意图(图5),完成12~14题。

12.奥运火炬在由A地向B地传递过程中,沿途主要植被有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13.图中①处是此次火炬珠峰传递的大本

营,珠峰自然带垂直分异中,南坡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其原因是

A.北坡较南坡相对高度大

B.南坡生物种类较多

C.北坡气温较低,雪线低

D.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14.在D地传递过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图6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7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5~17题。

15.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

17.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乙都是海洋

18.读“318国道”示意图(图8),有关318国道沿线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途径长江中下游段,可能呈现夏季南方的湿热景观

B.途径四川盆地段,可能呈现北方冬季的景观

C.途径青藏高原东段,可能呈现北方冬季的景观

D.途径青藏高原西段,可能呈现西北地区的半干旱景观

19.比例尺为1:

10000的地图,最适合于下列哪一种用途

A.车站周边的土地利用B.铁路网线路

C.工业城市的分布D.航空线路网

20.图9是我国某地某时的有关风的分布图。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示地区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区域在a处

图中地区可能有两个锋面

图中地区可能受反气旋控制

图示天气系统可能出现在我国北方的春季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某市制造业空间结构的主要要素分布图(图10),完成21~22题。

21.图中开发区的分布反映制造业的区位主要是

A.交通

B.信息

C.能源

D.环境

22.图中反映了工业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特征是

A.集聚

B.分散

C.郊区化

D.集约化

读我国某种矿产分布及其运输线路图(图11),完成23~24题

23.该图中的运输线路选择主要是

A.运量大B.机动灵活

C.运费低D.连续性强

24.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

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

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局面

C.加快资源产地的资源开发

D.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图12),回答25~27题。

25.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

A.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B.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C.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D.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26.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不同,其中

A.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C.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吸烟除尘、减少酸雨

D.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B.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C.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D.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强烈的地区

读蝗灾发生次数月份统计图(图13)和虫神庙分布图(图14),完成28~30题。

28.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

B.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

C.蝗灾长江中下游最为集中,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D.蝗灾的发生与气候关联不大,主要是因为植被破坏而引起的

29.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气候异常B.土地盐碱化C.生态环境恶化D.全球降水减少

30.关于治理蝗灾的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人工诱捕幼虫、成虫B.使用高效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D.投放天敌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8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共12分)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表

区域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核电(%)

CO2排放强度(t/t标准煤)

美国

22.6

40.3

22.4

14.7

1.78-1.80

欧盟

17.7

41.0

24.4

16.9

1.69-1.70

日本

22.9

45.2

14.6

17.4

1.76-1.78

世界

28.4

35.5

23.7

12.2

1.85-1.86

中国

69.4

20.4

3.0

7.2

2.28-2.31

材料二:

图15是中国出口商品内涵CO2的行业结构。

材料三:

图16是2000~2006年中美贸易顺差相关的CO2排放(a)及占本国排放的比重(b)图。

(1)材料一中,反映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材料二中,纺织服装鞋帽行业CO2占全国商品排放比重较低,原因是。

(3)材料三中说明

A.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中国本土CO2排放量不断增加

B.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美国本土CO2排放量不断减少

C.美国通过贸易顺差把碳排放区位向中国转移

D.中国CO2排放量不断增加主要是国内工业产品需求量增加引起

(4)根据以上分析,目前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主要行业是和

制造,具有的特点。

因此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32.阅读下列资料,完成问题。

下列两个表格表示从1973年到1983年和从2000年到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表格具体的读法如下:

如表1中的数字39.38,表示从1973年到1983年期间有39.38×

104hm2的林地转化为草地。

表格最下面一行的合计表示1973年的统计结果,例如13.62表示1973年时的耕地总量为13.62×

104hm2;

而表格右侧一列的合计表示1983年时统计的结果,例如18.65表示1983年时耕地总量为18.65×

104hm2。

表1塔里木河干流区1973-1983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

1973年

1983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湿地

居工地

合计

10.62

1.86

5.72

0.45

18.65

0.63

27.67

22.33

1.64

0.01

52.28

2.03

39.38

109.95

7.75

159.12

0.13

1.88

5.2

8.52

15.73

0.15

0.04

0.05

0.37

0.62

13.56

70.83

143.25

18.37

0.39

246.4

表2塔里木河干流区2000-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

2000年

2005年

23.63

3.17

11.3

0.44

38.54

31.69

12.95

1.73

46.74

0.55

11.29

140.18

5.08

157.1

0.2

1.59

3.78

7.44

13.02

0.17

0.03

0.68

0.89

24.92

47.75

168.24

14.69

0.69

256.29

2005年与1973年相比,塔里木河干流区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干流区总人口数增加了近1倍,农业人口增加了61.5%。

(1)以上表格显示从1973年到2005年该流域耕地总量的变化情况为:

,其中以转化而来的比例最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73年到1983年,草地转化为林地的总数大于林地转化为草地的总数

B.1973年到1983年,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草地和林地向其的转变

C.2000年到2005年湿地面积减少,主要转为草地、林地和居工地

D.2000年到2005年居工地的主要转变来源是耕地

E.1973年到2005年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3)描述从1973年到2005年该流域林地、草地、湿地、居工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耕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

33.图17为我国及周边地区大气环流图,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中纬度西风被分成南北两支。

读图回答问题。

(共10分)

(1)该图反应的是季的大气环流图。

A.东亚季风为日本、台湾的降雪提供水汽来源

B.图中靠海边的山地,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

C.冬季日本列岛西岸的雨水较多,气候特征与大陆相反

D.台湾山地一直只受东亚季风的控制

(3)图中低纬度高空中的风向及主要成因分别是

A.东风,水平气压梯度力B.南风,地转偏向力

C.西风,水平气压梯度力D.北风,摩擦力

(4)夏季,东亚的大气环流与(东亚季风或盛行西风)的活动最为密切,原因是。

3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共18分)

大企业的生产部门可分为两类:

核心生产部门和次要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是指技术含量高、技术专有性强、产品附加值高的生产部分,次要生产部门是指生产技术专有性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生产部门。

管理和研发部门的区位因素是高素质人才的数量、信息灵通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生活适宜度。

图18是不同区位下配置企业的土地和距离成本变化曲线。

图19是“中心城市→县城→乡镇”的梯度扩散模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大型企业的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次要生产部门和配套企业的理想区位应该是:

中心城市市中心;

中心城市工业园;

卫星镇和中心城市周边县城。

(2)材料三中的不断扩散的企业可能是生产部门,扩散的原因是什么?

其扩散有什么规律?

(3)图中的中心地可以分为级。

与其他级别的中心地相比,中心城市对企业布局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35.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共16分)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年降雨量600~7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

县区北部群山起伏,地势较高,占全县面积的90%左右,县南部地形开阔,较为平坦,占全县面积的10%左右。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

土壤的厚与薄直接影响水分和养分贮存量的多寡,所以土壤厚度是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水平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耕层厚度的一般定义,表层土壤厚度小于20cm的土地不适宜农业耕作。

材料四:

密云县北部山地丘陵区土壤资料

(1)密云县土壤的厚度与植被的关系是。

(2)不同坡向的太阳辐射量、水分蒸发量和土壤水分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密云县土壤的厚度与阴阳坡的关系是。

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气候原因。

(3)土壤的厚度与坡度的关系是,这是因素影响的结果。

(4)根据材料分析密云县发展农业的优势、劣势与对策。

第36、37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作答前,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选做试题的题号。

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为:

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为冷,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为温暖,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为热.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

其特点为:

1.地带性突出。

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

2.局限于某些群体。

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

(1)材料三中世界适宜避寒区的范围,一月平均气温为。

(2)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正确的是

A.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造成的

B.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C.我国避寒带纬度较低,主要是季风造成的

D.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3)图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4)北欧各国,如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等,是高密度避寒产出地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度日是表征环境调节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某日的度日就是该日的平均温度与规定的舒适(或基础)温度的偏差,偏差越大环境调节的需求越强烈。

根据不同的目的可分为取暖度日和降温度日。

取暖度日是日平均气温低于基础温度的值,降温度日是日平均气温高于基础温度的值。

(1)未来我国各地区总度日的可能变化特征是。

(2)未来我国各地区气候耗能可能变化的情况是

A.南方沿海大部分地区气候耗能将呈上升趋势

B.北方各省区气候耗能都明显下降

C.人口密集地区气候耗能增多

D.气候较寒冷地区的气候耗能减少

(3)请分析未来我国各地区气候耗能可能变化和总度日可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4)影响我国各地区总度日和气候耗能可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理由是: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D

BC

AC

BD

AB

31.共12分

(1)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能源利用率低,排放的CO2强度大(2分)

(2)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耗量小(2分)

(3)AC(答对1个得1分,答错不得分,满分2分)

(4)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1分)电器器材(1分)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

高环境负荷(3分)发达国家(1分)

32.共12分

(1)增加(1分)草地(1分)

(2)BDE(答对1个得1分,答错不得分,满分3分)

(3)耕地增加,林地减少,草地略有减小,湿地减少,居工地增加。

(3分)

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剧增,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就以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来扩大耕地面积;

(2分)同时,人口增加,引起城镇扩张、道路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增加,造成居工地面积显著增加。

(2分)

33.共10分

(1)冬(2分)

(2)AC(2分)(3)C(2分)

(4)东亚季风(2分)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加强了印度低压(2分)

34.共18分

(1)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次要生产部门、配套企业(每空2分)

(2)次要生产部门原因:

为了谋求最大经济效益,逐渐向总成本最低的地方扩散。

扩散规律:

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每空2分)

(3)3(2分)有利:

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多、信息灵通度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高和生活适宜度好;

(2分)不利:

地价高,劳动力价格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35.共18分

(1)呈正相关(或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越厚)(2分)

(2)阴坡的土壤较阳坡的土壤厚(2分)原因:

影响该县阴阳坡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水分。

(2分)因该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量较少。

阴坡的太阳辐射量和水分蒸发量较阳坡少,土壤水分较充足,植物生长较阳坡茂盛(或植被覆盖率比阳坡高),因而土壤比阳坡的土壤厚。

(3)呈负相关(或坡度越大,土壤越薄)地形(每空2分)

(4)优势:

雨热同期;

临近水库,灌溉便利;

靠近北京(或市场)等劣势:

水资源不足;

山地多,平地少;

山区的水热资源不匹配;

土壤比较贫瘠等。

策略:

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等。

(6分)

36.共10分

(1)10℃~22℃(1分)

(2)ABC(3分)(3)D(2分)

(4)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日照短,阴天多(2分);

居民收入高,有较强的避寒出游愿望和支付能力(2分)

37.共10分

(1)有明显的地域性(或北方和西部地区减少,南方沿海地区增加)(2分)

(2)AD(2分)

(3)二者呈正相关。

(1分)总度日降低的北方和西部地区气候耗能也下降,总度日增多的南方地区气候耗能上升。

(4)(1分)未来气候变暖由于气候变暖,北方和西部地区冬季气温升高,取暖耗能减少;

南方夏季气温增高,降温耗能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