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216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番禺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34亿元,增长18.5%;

实际利用外资3.35亿美元,增长5.2%;

国、地税收入124.64亿元,增长9.6%;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92亿元,增长16%;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2元,增长10.1%;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2988元,增长13%,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五个一批”确保增长质量。

选择引进广州中船船舶钢构有限公司、广州华创动漫产业园、广州柴油机厂、广州机床厂和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项目,投资额超134.77亿元。

加快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力骨干项目,广日工业园7家企业同时投产,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梯配套及关联产业生产基地。

广汽自主品牌项目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试车跑道基本完工,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8月份整车出厂。

重点支持万宝电器、长隆商旅、英辉造船等一批龙头型、成长型、骨干型企业的发展。

积极扶持港钜电子等一批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采取“北上西进”、“家电下乡”、“跨洋拓市”等多项举措,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用足用好用活各级优惠政策,全区共减免、缓收、补贴企业各类费用8亿多元。

大力宣传一批企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做法。

举办以“创经济强区、迎亚运盛会”为主题的百亿经济项目庆典活动。

区属国有企业发展良好,国资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九大企业集团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7.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26亿元,增长41%,缴纳税金2.73亿元,增长27%。

  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67个超亿元项目先后上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03亿元,增长25.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0.65亿元,增长99.3%。

重点打造南部50平方公里的大型装备产业基地和东北部3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基地。

中船低速柴油机项目征地拆迁、吹填工程和安置区建设如期推进。

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挂牌,番禺10万户数字电视高清互动试点工程和云浮市“三网融合”应用示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研发园、商务园、制造园启动规划建设。

清华科技园一期工程投入运营。

广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番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完成一期吹填工程。

荣获“广东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称号,星力动漫游戏产业园一、二期顺利开业,90多家知名企业进驻并设立营销总部。

岭南鞋城、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广州总部旗舰店、大润发超市等建成营业。

荣获“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长隆旅游度假区新酒店投入运营,南粤苑开放迎客。

全区接待游客1373.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15亿元,分别增长13.7%和14.8%。

  “腾笼换鸟”转变发展方式。

简易厂房、商铺升级改造进展顺利,去年共5批39个项目获得批准,涉及用地面积约2467亩,新增投资约70亿元。

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中心、中颐创意产业园、祺瑞家居博览中心已招商营业。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开展“百名科技专家进驻企业”活动,扎实开展产学研合作。

全区经济户口总量首次突破10万大关,增长17.4%。

技改投资53.33亿元,增长55.1%。

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0.53亿元,增长12.3%。

  企业融资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完善《关于推动企业上市等直接融资工作实施细则》,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去年我区新增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番禺明珠星钟表有限公司、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广州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上市公司,其中,广州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外区迁入,在上级和我区相关单位的积极努力下,实现破产重整共削减债务2亿多元,由负资产变为正资产,并于今年初成功股改。

广州番禺银达科技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增资5000万元,公司总股本达2亿元,扩大担保能力3.5亿元,去年新增担保额2.6亿元,市、区两级财政为企业减轻担保费400多万元。

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全区金融机构增加公司类贷款128.1亿元,增长39.6%。

番禺村镇银行试点获得批准,并成功召开发起人大会。

  

(二)着力推进亚运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亚运工程建设全速推进。

截止2月底,我区174项重点亚运工程中,58项已完工,108项正在施工,8项处于前期阶段。

需扩建改造的18个区属亚运场馆中,英东体育馆、10所学校训练场馆完成工程总量的70%。

汉溪大道主干道全线贯通,番禺大道工程完成合同价的68%,清河东路工程完成工程量的80%。

亚运交通干线和节点的绿化美化全面铺开,市桥城区绿化升级工程基本完工,初步实现“出门见绿、百米有景、500米有园”。

亚运城、大学城、中心城区、广州南站、莲花山旅游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各镇街穿衣戴帽整饰工程全力推进。

“惠民一号”河涌综合整治工程中43宗河涌整治任务进度为74%,18宗亚运配套重点治水工程进度为77%,“五大”重点治水工程进度为56%,整治河涌45.96公里。

化龙、中部、大岗污水处理厂项目厂区建设工程完工,污水主管网建设现已建成140公里,进度为82%。

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工程15项。

环保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关停污染企业249家,对重点排污单位实行在线监控。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全力做好属地配套建设,确保亚洲最大铁路客运站-广州南站于今年1月30日顺利开通,番禺从此进入高铁时代。

抓紧实施广佛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05国道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南二环高速、东新高速、黄榄干线西段、海怡大桥进展较快。

组织实施区内地铁地面换乘枢纽建设,开通地铁接驳公交专线4条。

新增10876个公共停车位和1058个路内咪表停车泊位,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区四套班子发出《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致全体番禺市民的倡议书》,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初步建成覆盖全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完成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

禺山西路、南城路、洛溪路等22条道路排水设施建成,“水浸街”整治初见成效。

  “五大规划”全面展开。

制定《番禺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方案》。

《番禺区城乡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番禺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获省国土资源厅原则同意。

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和土地储备开发规划。

建成全区统一的规划编制管理平台和建设用地管理平台。

产业规划、市政交通和生态廊道等专项规划取得多项成果。

全年办理规划案件1.2万多宗,在全市各区中实现案件受理数量最多,办结数量最多,超期案件数量最少。

编制《番禺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指引》,完成沙墟二村、东沙村、南郊村和里仁洞村4个试点村改造方案。

  城乡管理力度切实加强。

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对主要道路、重点地区的市容环卫进行16小时巡查监管。

城管区长专线共受理案件14091宗,办结率99.3%。

城乡“六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查处违法建设2098宗,面积共494795平方米。

土地执法保持高压态势,“九卫”违法用地数量较“八卫”下降99.8%,市政府要求的四项刚性指标全部达标。

村(居)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站增至297个,整治出租屋31026套,拆除房中房684套。

  (三)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

  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

抓紧落实《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区财政安排“涉农”发展资金33.16亿元。

建立强农惠农机制,安排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区补偿资金3200多万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6.4万亩。

启动实施《番禺区内公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总体方案》,增设“村村通客车”线路6条,首个镇级公交枢纽榄核镇公交总站正式落成启用。

完成农村危破房改造783户,占登记在册的96%。

基本完成7米以上乡村道路的路灯建设,并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硬底化、生活排污暗渠化。

启动170项农城电网基建及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累计投资2.6亿元。

  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渔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

我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居广州市各区之首;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

申报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

全区拥有农机专业户2605户,增长12%。

成功举办第七届番禺旅游文化美食节暨首届番禺农产品博览会,评选出“番禺十大名特农产品”和“番禺特色旅游农产品”。

重点打造大稳村农业生态旅游博览园等乡村旅游景点。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积极开展“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194个村被评为“广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南村镇坑头村被评为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的“生态文化村”。

“两个牵手”活动深入开展,全年共创建1个国家卫生镇、1个广东省卫生先进镇、15个广东省卫生村和30个广州市卫生村。

区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130万元,带动镇街、村和社会投入6016万元,完成建设项目92个。

中心镇建设进一步推进,大岗镇被确定为广州市综合改革试点镇。

  (四)着力改善民生福利,和谐社会进一步稳固。

  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我区被确定为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区。

完成教育基建投资3.47亿元,179所学校创建为规范化学校,象贤中学、禺山高级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普通高中优质学位率95.29%,高考、中考成绩排名稳居广州市各区前列。

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

区财政增加1.23亿元用于提高现职和离退休教师收入。

完善房地产小区教育设施,新接收2所公办小区配套学校。

学前教育“公办示范、多元办学”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确立“文化引导、制度约束、人才支撑、服务保障、和谐发展”的思路,全面开展医院文化建设。

首期投资10亿元的区中心医院投入使用,运营良好。

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间、社区康复工作站23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8间,在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间。

区第二人民医院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桥牌超声胆囊镜等5套专利设备已进入临床实验。

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平均每3.37万人就拥有1间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市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提升到99.99%,筹资标准提高到220元/人·

年,年报销限额提高到6万元。

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进展较快,城镇老年居民参保人数达5877人,参加农村农民养老保险15.9万人。

35岁以上农民参保率71.7%。

免费培训城镇失业人员1393人、农村劳动力9451人,培训后就业率分别为74.5%和76.9%。

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00元/月。

全面铺开居家养老工程,“平安通”呼援系统全覆盖。

扎实推进“视觉第一·

番禺光明行”活动,为45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

建成康园工疗站19个。

  精神文明建设渐显成效。

开展机关干部入户“大走访”、“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切实抓好“十万八进”文明创建专项活动,在去年全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稳居前列。

全区建成义工(志愿者)服务站66个,社会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

成功举办第六届星海艺术节、“祖国在我心中”万人齐唱爱国歌曲展演比赛、第十二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暨首届中国龙舟文化节、第六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

醒狮、广彩被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显著。

农家书屋和绿色网园实现社区(村)全覆盖,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市桥街荣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区档案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

  治安维稳形势持续好转。

18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全区建成视频监控点2.9万个,基本实现视频监控网络、小区管理网络、流管服务网络互联互控。

开展“剑锋09”、“红棉09”等专项整治行动,刑事发案总量下降14%。

区信访局协调、督办185宗重大信访案和上级督办信访案。

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2382件,上升16.5%,接待群众集访1302人次,下降5.8%。

  公共安全体系逐步健全。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整改各类安全隐患43110项,整改率100%,安全生产事故下降41.7%。

无线电通信秩序和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开展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活动,加强城市消防管理和灾害防治。

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举行群体性事件引发骚乱的应急处置综合演练,演练成绩名列广州市第一名。

食品安全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全程监控,食品安全检测车抽样检验合格率96.2%。

加强“三品一械”市场监管,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95.75%。

  计生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率先打造“数字计生”模式,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连续22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和计生目标任务,成功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完成140所村(居)计划生育服务室升级改造。

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分别为97.23%和93.02%。

市桥街康裕社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54个社区被命名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连续3次获得“省双拥模范区”和“市双拥标兵区”称号。

工青妇等组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外事、侨务、台务、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统计、气象、人防、文史、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五)着力发展民主法制,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进。

  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

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271项,办复率100%,满意率97.4%。

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

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率先在全市各区、县级市内推行法制员制度。

新建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

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

全年办结行政复议案218宗,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面启动政府机构改革。

根据《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优化整合部门体制机构,着力打造效能政府。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

加强招商办,改革审批办,成立四大服务中心。

设立镇(街)政务服务中心9个。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15项,精简56.05%,减少备案事项66项,精简41.51%,重点项目审批时间平均节省约70%。

  大力开展廉政建设活动。

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进一步推进具有番禺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

探索开展权力运行风险防范工作,认真开展对“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

深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流程改革,去年302个财政投资项目,中标总造价64.27亿元,比招标价下浮9.5亿元,平均下浮率达12.88%,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开展对政府部门服务窗口行政效能监察,加强对30个职能部门、371项审批事项的电子监察力度。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村民小组组务公开工作,对全区247个行政村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包括外来人员在内的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奋发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番禺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驻区部队官兵致以崇高敬意!

向关心和支持番禺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区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发生较大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二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与市民群众的要求仍有差距,历史遗留的农村留用地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三是国家、省、市、区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瓶颈多,与迎亚运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效预防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意见

  今年是亚运年,是实现城市环境“2010年一大变”目标的决战之年,又是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事关亚运,影响长远,意义十分重大。

  2010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筹办亚运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荣誉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上级和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全力确保亚运盛会成功举办,全力确保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确保民生福利稳步提高,加快建设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珠三角现代产业基地、岭南生态宜居水乡,努力争当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9%,农业总产值增长5%,万元GDP能耗下降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

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区要全力以赴抓好如下工作:

  

(一)当好东道主,办好亚运会。

  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于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预计将有45个国家和地区约1.3万名运动员、3000名裁判员、1万名媒体记者和1万名工作人员参加。

广州亚运会共设42个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将产生476枚金牌。

12月12日至19日还将举行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共设19个比赛项目。

广州亚运城设有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和亚运公园,这是亚运历史上第一次把七大功能集中在一起,并建设在城市郊区。

广州亚运会84个比赛、训练场馆中有40个设立在番禺,42个比赛项目中有17个比赛、训练项目将在番禺举行。

  全面开展亚运筹办工作。

投入巨额资金,动员全区力量全方位开展迎亚运各项工程,这在我区是前所未有的。

17个专项工作组要紧紧围绕赛事组织的核心,全面推进场馆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安全防范、宣传推广等各项筹办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切实做到筹办工作任务清、目标明、分工细、措施实、督办勤、考核严,确保达到“平安亚运、万无一失”,“廉洁亚运、不留污点”。

  快速推进亚运工程建设。

以“大干”促“大变”,全力冲刺,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在今年6月底前高标准完成尚未完工的116项亚运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狠抓文明施工,特别注意交通疏导。

不断完善亚运城与各比赛训练场馆等重点地区之间的交通接驳,打造快捷“亚运通道”。

要优质高效推进经过我区的1、3、4号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把握好莲花山和大夫山两个重要的节点,组合串联分散的山林、园地、农田、水面等开敞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网络型的区域绿地生态系统,构建“区域绿网”,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抓紧完成“三城一站一景区”、亚运场馆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穿衣戴帽”工程,着力推进各大交通出入口景观绿化升级、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物外立面综合整饰、“三线下地”等工程。

继续推进“五小六乱”整治,改善城郊结合部和内街小巷“脏、乱、差”现象。

强化空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环境质量达到亚运要求。

  突出抓好亚运软件配套。

突出抓好全民筹办亚运。

广泛开展“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活动,动员全社会弘扬亚运精神,普及亚运知识,切实加强亚运城市志愿服务工作,营造众志成城、人人参与的亚运氛围,实现全民办亚运。

借助国内外各大媒体集中报道亚运之机,突出亮点积极推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投资环境,展示“星海故乡,广州新城”的城市魅力,提升番禺知名度和美誉度。

突出抓好亚运公共服务。

配合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餐饮、医疗、旅游、出入境、水电气供应、食品药品产品、城市公共交通、控烟与公共卫生、重大动物疫病监控等服务工作。

加强7间亚运会指定接待酒店和亚残运会总部酒店的管理,重视窗口行业人员文明举止教育培训。

突出抓好亚运安全保卫。

4月前全面完成所有亚运安保工作方案。

严格落实亚运场馆24小时安保措施,加强涉及亚运重点地区及连接路网的外围监控,落实所有场馆、接待酒店消防监督检查。

建立亚运期间联合值班制度,做好亚运应急保障工作。

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亚运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重点抓好赛时运行组织。

坚持“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的原则,完善赛时运行方案。

在赛时运行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面落实属地责任,抓好比赛训练场馆的外围保障工作,重点抓好生活保障、安保防控、生态环境等关键环节,确保与场馆运行团队的无缝对接。

按照赛事运行实战要求,系统检验区属亚运比赛训练场馆的场馆设施、技术系统、运行计划与流程等,配合做好模拟演练、赛事推进、新闻发布以及亚运会向亚残运会转换等工作。

  及时抓好赛后产业支撑。

亚运遗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科学谋划,及早部署,做到规划与宣传同步,开发与招商并举,将亚运效应发挥到最大,让番禺人民共享亚运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果。

要着眼广州新城建设规划、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借鉴北京奥运等赛后利用经验,围绕体育用途,兼顾经济效益,合理拓展场馆的体育竞赛、文化娱乐、商务会展、市民活动、大型演出等功能。

按照群众休闲体育的需求,对相关体育设施进行改造,供业余体校训练、竞赛和广大群众健身锻炼之用,推动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策划建设广州大学城体育之城、广州亚运会博物馆、亚运会历史展览馆、亚洲之路美食城等项目,推动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产业。

  总之,我们要以一流的组织管理、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社会风尚,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高水平体育文化盛会,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番禺改革发展的崭新形象。

  

(二)突出招商,优化结构,建设经济强区。

  “四位一体”建设现代产业。

要加快实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紧紧围绕汽车及配件、船舶及配套、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生物医药、动漫游戏、珠宝首饰、数控机床、输配变电、灯光音响和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主导产业,切实抓好“龙头企业+创新中心+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其中,汽车及配件产业要以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等为龙头企业,以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等为创新中心,以现代产业基地为产业园区,以汽车市场和汽车零配件市场为专业市场,形成“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加强自主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