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
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
如龙瑞先生所言:
‚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
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B.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超越,是因为它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C.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进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D.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C.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画家和大众对于中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
D.“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镌刻的信仰
徐涟
①从窗户望出去,是垂杨柳,李广桃树和近在眼前的沙丘。
那么切近,仿佛伸手就能抓到灼热滚烫的沙子。
柔和的沙丘曲线,向两边绵延伸展,白色的天空,向上再向上,才呈现出蓝色。
窗外的风景就这样入眼入心,没有远近纵深,分明中国画的景致,寂寥无声,凝固在时空的永恒当中。
瞬间,我迷失了自己。
②这是在敦煌。
沙丘就是鸣沙山。
我们住在鸣沙山脚下。
③从飞机上俯瞰,连绵不绝的灰白色沙漠、灰褐色戈壁、道道伤痕似的雅丹地貌以及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
纵使在心中已经揣想过千百遍,你仍然会惊叹大自然不可思议的伟大神力造就了这沙漠中的神秘奇观。
祁连山的雪水切割开坚硬的岩石,冲刷出千沟万壑,顽强地奔流在干涸的大地上,带来了泥土,也带来了绿洲,也因此诞生了这个古称沙州、今名敦煌的城市。
④然而仅仅是自然的伟力还不能够造就敦煌。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叫乐僔的和尚行脚至此,看见了鸣沙山东麓那耀眼的佛光。
于是,他在坚硬的石壁上开凿,开始塑造心中的佛国形象——莫高窟。
自此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在这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谦卑地索取土地馈赠的人们,在极端艰险的生存环境中,创造出了极端丰富的精神财富。
敦煌,因为信仰的镌刻,才由此成为敦煌。
⑤自乐僔开窟造像以来,莫高窟经历了北凉、北魏、隋初、盛唐、大宋、西夏、元朝……莫高窟七百三十五个石窟中,有四百九十二个石窟有佛造像,布满彩绘壁画,既描绘出人们祈祷憧憬的天国,也把人世间的耕种织造等等一切美好留在了画面上。
而建造石窟的工匠、画师,却没有留下一个名字。
时光流转,峨冠博带的贵人尽管面目依然清晰,他们的名字却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深处;
而那些默默无名的工匠、画师,却因为彩塑壁画的存在而凸显自身,他们一笔一画地创造了敦煌的历史,也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
⑥敦煌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寒冷,冬天气温时常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那个叫乐僔的和尚,执意要在这样的荒郊野岭修行。
后来又有叫法良的禅师跟随,自此,僧侣们在石窟修行、居住、瘗埋。
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他们如何忍受着饥饿与寒冷,在万籁俱寂中挑战着身体的极限,更抗拒着怀疑、失望、幻觉、迷惘、否定?
是信仰,犹如那道道金光,显现出千佛的形象,引导着一代代苦修的僧侣一步步走向觉悟。
在昏暗的洞窟中,无数个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彩塑壁画,是如何被画师工匠从坚硬的岩石中一凿一斧、一笔一画地被创造出来的?
我想,那一定源于信仰,由信仰而生的光,早已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心灵。
⑦我参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加有关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开拓的讲座。
报告厅里坐满了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衣着素朴,神态安静。
我无意中发现一位瘦小而矍铄的老人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
她剪着短发,头发灰白。
我认出来了,她就是将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全部奉献给敦煌的樊锦诗!
她悄悄地来,听完又悄悄地离开。
我默默地想:
五十年的沉淀,她已抛开了功名利禄,抛开了得失计较,将事业和艺术的理想淬炼成信仰。
而如今,有多少人能够坚守这样的信仰,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事业?
⑧我坐在胡杨树下,于丝丝凉风中陷入沉思。
往莫高窟的路,本是一条朝圣的道路。
一千多年前,来往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千辛万苦赶赴这里,或是附近的居民,一步一步走来山里,表达无尽虔诚。
然而,我们今天到达石窟实在是太容易了些。
从北京直飞敦煌,不过2小时40分钟。
从敦煌城里一路坦途,直达莫高窟停车场,下车,站定,眼前就是举世闻名的九层楼!
这样的便捷,这样的容易,又如何奢望激动、震撼、深刻、独特的个体感受?
⑨也许有一天,背一身简单的行囊,从敦煌数字展示中心出发,在炎炎烈日中,伴着尘土和沙砾前行,耗费几个小时,全身汗水湿透,穿过河水丰沛的大泉河,走过一排迎风摇曳的胡杨树。
我,追着信仰留下的光辉,又一次来到敦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作者的一次敦煌之行写起,却没有具体写行程,而是围绕“镌刻的信仰”选材为文,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B.文章第③段写飞机上的俯瞰之景,把沙漠戈壁的环境、敦煌的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敦煌美景的向往之情。
C.作者认为,敦煌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能在这里留下精美绝伦的佛造像和壁画,最主要是靠信仰的支撑。
D.在古代,人们到敦煌石窟朝拜都需要经历一番艰辛,而现在人们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很快就可以到达莫高窟。
5.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作者在第⑤段既说工匠、画师“没有留下一个名字”,又说他们“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内燃机之父‛史绍熙:
科教兴国梦拳拳赤子心
靳莹冯国梧
史绍熙原名史绍华,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
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1949到1951年他受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研究员,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
1951年史绍熙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谢绝各种挽留与劝阻,返回祖国并接受母校的邀请,到天津大学任教授。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高校中也没有内燃机专业。
然而内燃机却是国民经济与国防部门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
史绍熙回国后第二年便在天津大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等课程;
同时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成为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1987年,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亲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科学研究中,史绍熙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当时工业和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兼具传统燃烧方式长处的新型燃烧系统——复合式燃烧过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被列为新中国成立50年共和国科技丰碑与重大发明之一。
接着,他组织开发了当时国家急需的105系列柴油机、85系列柴油机等,并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
1978年,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积极支持创建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
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
1983年他创办了《内燃机学报》,1984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380多万字的《柴油机设计手册》。
1980年,史绍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的同时,还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史绍熙始终走在国际学术的前沿,连续多届在国际内燃机会议上主持会议、宣读论文。
他的成就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他相继担任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内燃机会议是世界公认的内燃机科学技术领域中最高的学术会议,在史绍熙的大力争取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在天津成功地举办了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
他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到国际顶级会议上作报告,史绍熙手携手地把一批批年轻的学者带上了国际内燃机的学术舞台。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史绍熙主张要培养‚专业素质做经线,道德素质做纬线‛的综合型人才,他自己更是做到率先垂范。
2000年4月份,84岁的史绍熙动了大手术,可他当时还带着7名博士生,其中两位要在6月份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为此,史绍熙坚持5月中旬就出院回家,由于伤口尚未长好,他一只手按住疼痛的伤口,一只手修改研究生论文;
还与学生们详细地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充分做好答辩准备。
两位博士生顺利地通过答辩,史绍熙很高兴,却精疲力尽地连说话都困难了。
香港理工大学于2000年9月18日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由于重病在身,史绍熙的论文尚未完成。
开会在即,理工大学来函敦请赴会。
他已自知不可能赴会,但仍要坚守信义,必须把论文寄去。
那时,他已是再次入院抢救了。
清晨,史绍熙悄悄起身,伏案写论文。
医生查房时发现他的输液管内充满红色,原来由于他起身写作,引起了血液倒流,医生们见状,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论文终于在8月末寄出了。
此时离辞世只有15天,他还对国外来的E-mail进行了回复。
史绍熙辞世时,家中的书桌上还放着一批未能回复的E-mail和信件。
(摘自2016年9月2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史绍熙虽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品学兼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在大学里从事内燃机专业的学习,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引发世界瞩目。
B.史绍熙总是以国家需要为先,在建国之初,他认识到内燃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改进或研制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内燃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C.史绍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谢绝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亲自授课,亲自翻译专著,他是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
D.史绍熙注重德育,在德行方面成为公认的楷模,他做了大手术后忍痛修改学生论文,还耐心地给学生讲课;
重病时仍不忘学术会议,坚持写完论文并寄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是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与使用条件,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B.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史绍熙参照苏联教材并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的。
C.搞科研工作不能故步自封,需要“走出去”,史绍熙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终于使自己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
D.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
他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E.在介绍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时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同时用了很多数据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9.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
祖裕,随州刺史,尚①同安大长公主。
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
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
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
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
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
‚栾布哭彭越,义也;
周文王掩骼,仁也。
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
‛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
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
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②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
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③,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
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
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
败之,斩首千级。
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
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
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
属牛疫,民废田作。
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
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
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
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
匹配,多指高攀婚姻。
②厮:
通“斯”。
分开。
③瘵:
困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B.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C.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D.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
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
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
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
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狄、西戎、南夷、北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方冀坚强乐观。
他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冀重情重义。
他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
王方冀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
C.王方冀骁勇善战。
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王方冀精明能干。
他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2)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
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宋·
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释:
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14.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15.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
(2)《孔子语录》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他所谓的“师”并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指那些能够传授人生道理和解答人生困惑的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年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蓬勃兴起,热衷国学的人也越来越多,好似过江之鲫,纷纷涌向研习传统文化的课堂,读起经典来了。
②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
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③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④他在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今年的能源经济形势所作的分析,使媒体记者一目了然,佩服得五体投地。
⑤只要我们十几亿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2017年下半年,文化圈发生了许许多多或让人耳目一新,或热议追捧,或痛心叹惋的事件。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作为自身的根本精神之一,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
B.悠久灿烂的中原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游牧文化、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C.微信启动页面的地球背景图发生变化,之前的名为“蓝色弹珠”的摄影图,被中国卫星“风云四号”拍摄的地球图像取代。
D.我们不得不承认,一部电影好不好不在于起用了多少知名演员,而在于它拥有对善良人生的基本关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为了祝贺王老师的令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