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760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Word下载.docx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

这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

②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

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答案】B

【考点定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名师点睛】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题中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说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而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增就业人数的增加,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

选择题的排除法,基本的包括排误法和排异法,就本题而言,题目选项中“服务业成为主导”的措辞明显错误,题目选项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显然题干中没有相关信息,是主观臆造的说明,可以加以排除。

4.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出台《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社会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期待的重大问题,每年安排1至2位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

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制定法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②积极履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③与时俱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④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答案】C

【考点定位】全国人大的权力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的工作报告,审议并询问,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意见,要求每年都这样做,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政治生活的题目,行为主体判断筛选是选择题经常运用的方法,题目设问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而选项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显然是政府的行为,可排除;

题干中“完善专题询问”,显然不是在制定法律。

5.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

这说明

A.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答案】D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发展

【名师点睛】选择题的排除法,基本的包括排误法和排异法,就本题而言,题目选项中“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目的”的措辞明显错误,题目选项中“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显然与题干所强调的信息不符,题中强调“态度、企业精神对公司成功的影响”,而不是科技进步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可以加以排除。

6.观察图2.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考点定位】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意识的内容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漫画内容显示站在不同立场角度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题差异性,但无论哪一种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哲学的题目,选项本身说法错误的较少,通常是与题目所给信息不符,本题漫画内容,很明显是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没有涉及到“建立新的联系”和“通过实践获取认识”。

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

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定位】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系统优化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国家”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

回答以下问题。

8.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政府

①推进简政放权,促使农业发展符合经济规律

②坚持科学决策,提高服务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③组织文化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④实施经济调节,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

即教育培育、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

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10.某省对经过培训和考核、懂技术、会

经营的农民进行“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并对他们所带领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融资贷款、项目扶持等政策倾斜。

这样做能够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③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④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答案】

8C

9B

10B

【考点定位】政府科学决策、政府职能、辩证否定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名师点睛】上述三题都是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题材背景,一个政治,一个哲学,一个经济。

其中,第8题,部分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题干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没有涉及政府简政放权,也没有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第9题,选择题的排除法,基本的包括排误法和排异法,就本题而言,题目选项中“创造性思维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措辞明显错误,题目选项中“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显然与题干所强调的信息不符,题中强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加以排除;

第10题,选择题的排除法,基本的包括排误法和排异法,就本题而言,题目选项中“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措辞明显错误,题目选项中“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显然与题干所强调的信息不符,题中强调农村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变革,而不是农村产权制度的创新,可以加以排除

1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反映各经济思想自身逻辑的是

A.斯密国民财富增长理论:

分工-市场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国民财富增长

B.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

相同产品生产-各国成本不同-依据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C.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生产相对过剩-企业倒闭-经济危机

D.凯恩斯失业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等心理规律-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失业

【考点定位】凯恩斯的失业理论

【名师点睛】本题的技巧性不是很强,就是对选修内容的直接考查,只需对选修内容中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的基本理论内容足够熟练,应该很容易发现其中部分选项的说法存在明显错误,市场规模扩大,导致分工发展,而不是分工发展,导致市场规模扩大;

比较成本低的,通过对外贸易,获取所需,获得好处,而不是参与国际分工;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市场经济内在矛盾不同。

12.S国是政府主导特征明显的市场经济模式国家,其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低效、社会不公问题突出,改革转型的呼声很高。

如果借鉴其他市场经济模式,该国实施改革的可能取向是

①着力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稳定增长

②扩大市场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③完善分配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④增强政府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考点定位】市场的

作用、社会公平的实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处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之间的关系,题干信息明显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府的干预,而题目中部分选项明显与题干的意思相悖,可排除。

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题中强调借鉴其他市场经济模式,显然是要扩大市场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题中社会不公问题的解决,显然是要完善分配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一带一

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6分)

材料二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沟

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拥有通往欧洲的快铁大通

道,国际航线数量居中国西部第一。

四川电力设备、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农机农资、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特色,但钢铁、水

泥、化工等行业存在富余产能。

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四川力争3年内对沿

线国家的贸易从200亿美元扩至300亿美元,集中突破20个对外投资项目;

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领

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

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

(10分)

材料三“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

某校高二

(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表1)。

(3)列出与表1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12分)

(1)(6分)

1.中国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比重较低;

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且总量大。

(4分)

(2)(10分)

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以下机遇:

1.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对外开放前沿。

(2分)

2.扩大对外贸易,转移富余产能。

3.扩大对外投资,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

展。

(3分)

4.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12分)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考点定位】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交流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第一问,是经济生活图表信息题,遵循图标题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的原则即可从容作答;

本题第二问,属于大角度题目,解答本题要注意深入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语言的总结,不能生搬硬套教材的现成理论;

本题第三问,需要对题目所给信息进行一一解读,对应出教材理论点即可,难度不是很大。

14.(

24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具体做法有:

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

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

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

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

(1)(12分)

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

2.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

4.加强法

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2)(12分)

1.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3.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考点定位】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的职能、依法行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第一问,政治生活的题目,关键是行为主体定位,在行为主体定位准确之后,再进一步确认主体的具体知识点;

本题第二问,属于知识切入较小的题目,小切口的题目,需要把理论分出层次,逐层分析,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范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特征以及与实践的关系,都应该加以考虑,要注意不能遗漏。

历史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中后期的融合·

荀子的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作为切入点,考向把握准确。

百家争鸣前期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

而儒法合流成为战国中后期(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此时期的总体特征)一个基本的思想融合趋势。

本题考向明确,题目简单,但涉及范围广(必修一、三与选修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兼顾考查),考点较细,具体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

平时在复习中要加强对春秋战国时期相关重要史实的把握,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

在东汉隶属少府。

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央官制的变迁·

中书与尚书令官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中央官制与中央官职。

本题考向明确,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历年高考重要考向,此题把握到了。

本题呈现“大考向,小视角”特征。

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中央官制与中央官职”,这是许多学生误选D项的症结所在。

因此,在平时复习和备考进程中,在注重重要大考向和考点的时候,还要注重加强对相关“历史专有名词”的补充和认识。

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宋词及其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从选材上看,从属于古代中国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重要脉络。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明显属于唐诗的特点,故,排除②项。

所以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对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包括科学技术,应该有一个总体认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对其脉络要熟练掌握。

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

“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

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

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

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人才的匮乏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

洋务运动·

洋务人才的匮乏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主题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作为考查素材。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高考重要内容,本题考向比较明确。

正确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即读懂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

材料“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这是关键句(中心句),即体现题干材料主旨。

所以,在平时的复习和备考进程中,要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西方列强的侵略·

《马关条约》的深远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素材,旨在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属于高考重要考向,此题考查到了。

审题时候抓住“美国国旗”,这是关键所在。

再结合“他国国旗”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实际上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总体认知能力。

着眼点在于把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

“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考点定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社会习俗·

传统婚俗;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阶段)·

新文化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作为素材,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及其特点”,实际上兼顾考查学生客观认识和解读历史事物的能力。

从中折射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

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及其特点的总体认识。

平时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梳理和宏观把握。

重点把握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进程脉络。

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

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

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名师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政策作为考查点。

此考向相对比较陌生,学生不易把握。

但从题目立意来看,应该是折射当今中国“深化改革,合理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立意,体现国家意志层面(寓意全国卷之风格)。

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过去即历史”,要让文科生养成适时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习惯。

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

“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国人的思想状况·

文革后初期国人的思想状况·

“左”倾错误的影响(课标外)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风格比较独特,以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作为切入点,此题选材内容比较新颖。

实际上旨在考查文革后思想领域的解放,但仍受到“左”倾(“两个凡是”)的影响。

在考查学生回归教材,把握重大历史史实脉络,并作出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

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先后脉络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