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705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题库Word格式.docx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二、辨析题

1、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分)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2分)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

(1分)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

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事物。

(2分)只有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2分)

3、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此观点错误。

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

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

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阶段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2分)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又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4、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虽然空想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3分)。

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处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分)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

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

在供大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

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

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

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

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梳理、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

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

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1、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5分)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进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该企业具体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2、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

其根本原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

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

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

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

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

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到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

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

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

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

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请回答: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因是:

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

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第二,不存在“绝对的垄断”。

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独霸天下的局面;

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

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

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

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8分)

2)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7分)

 

07--08第三学期B卷

简答题

1.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答案及评分标准: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1分)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1分)。

其次,真理与谬误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没有真理。

(1分)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1分)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他们都是对生产资本的划分(2分)

(1)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划分c和v是为揭示m的真正来源,证明m是由v创造的;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则是为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m生产的影响。

(2)划分的标准(依据)不同,区分c和v的标准是资本各部分在m生产中所起作用不同;

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是生产资本各部分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3)划分的内容不同,c部分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属固定资本,而c中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v部分属于流动资本。

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矛盾双方中一方发展以另一方变化发展为条件(1分)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1分)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基本趋势。

(1分)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创造条件。

(1分)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1分)

4.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分)其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1分)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1分)其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分)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及评分标准

(1分)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1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2.有用即真理。

这种观点错误。

(1分)

这是实用主义者的真理观,是主观真理论。

(1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分)真理是客观的。

(1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分)真理必有用,但有用未必是真理。

论述题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5分)

答: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定义。

(2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共性是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任何事物的个性都比共性丰富。

(2分)其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2分)其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3)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

(可以举列说明)(4分)

(联系实际可看具体情况适当给分。

)(6分)

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来分析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1分)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成;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分)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根本规律。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始终地存在着矛盾,只是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

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就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这一规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人类社会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6分)

08--09第三学期B卷

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1分);

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2分)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是扬弃。

2.简述垄断产生的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分)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1分)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1分)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1分)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1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1分)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不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含义不以个人和阶级的不同而不同。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含义是:

第一,每以历史阶段的记忆体实践,都不能完全驳倒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

因而要随着时间段发展不断地检验好发展认识。

(1分)第二,即使是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2.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1分)垄断从竞争中形成,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1分)首先,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边规律。

垄断消除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不可能消除竞争。

(1分)其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维持。

(1分)最后,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不同的垄断组织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3、杰出人物的产生取决于个人的才能和智慧。

杰出人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发展起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历史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

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等。

(1分)杰出人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的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1分)谁能成为时代的伟大人物是和个人的才能、智慧分不开,有着偶然的因素,但这离不开历史必然性的制约作用。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分)因此,那种认为杰出人物的产生,只取决于个人的才能和智慧是错误的。

材料题

材料: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

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

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171页)

请根据材料回答:

(1)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是什么?

(2)解决资本流通公式矛盾的条件是什么?

为什么?

(3)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1)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流通与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流通中不可能产生价值的增殖。

但资本经过流通过程出现了价值的增殖。

价值规律内容。

(2分)

(2)剩余价值既不能产生于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这就是解决资本流通公式矛盾的条件。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因为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产生价值的增殖。

其次,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之间没有接触;

他们只有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价值的增殖同样不能产生。

5分(3)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在资本的运动过程(C—W—G′)中找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能力。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论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分)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有利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分)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最终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2分)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和现代信息技术给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能更多的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2分)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分)第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回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2分)首先,由于对自染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消极后果,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引起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2分)其次,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有关。

资本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维持着剩余价值的积累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制度设计中缺乏对科学技术的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使科学技术的控制本身成为对人自由、隐私的权利侵害,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失去自我和能动性,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导致资源环境文化以至国际关系中强权主义和霸权主义。

落后国家不科学的发展战略,在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上受制于人,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2、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分)其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4分)(3)理论联系实际。

(应该举列说明)(4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交替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分)从事物的发展过程看,两者又密切联系。

首先,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1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1分)其次,量变和质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转化构成事物的发展过程。

(1分)最后,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渗透着质变,即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和阶段性质变;

质变中渗透着量变,即在质变过程中存在着量的扩张,也就是新质要素在数量上急剧增加。

2、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怎样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