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6840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我所欲也Word格式.docx

检查方式:

同桌互改。

二、重点词

请同学用10分钟的时间,根据课下小注熟练背诵以下重点词

一段:

欲 

得 

舍 

苟 

患 

避 

如使 

由是 

生 

是故 

非独 

贤者 

勿丧

二段:

豆 

呼尔 

蹴 

尔 

不屑

三段:

万钟 

何加 

向 

是 

已 

本心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注意区分“苟”和“生”的翻译,同时注意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重点词。

(1)同桌互检 

(2)快速反应

三、重点句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6、所识穷乏者得我?

◆7、是亦不可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四、内容分析

请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译出重点词,同时注意评议的表述。

(1)组长检查;

(2)同桌一题。

1、《鱼所欲也》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名______字______,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后世常以“_______________”并称。

(写)

2、本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它出现的位置一般在标题,开头、结尾。

3、本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的,请举例说明。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作用:

举例论证:

列举了____________事例,证明______________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引用_______________的言论,证明____________具有权威性,论证有________力。

对比论证:

证明________________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比喻论证:

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_______________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

(1)举出能证明选文观点的两个具体事例;

(2)举出能证明选文观点的相关言论。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温馨寄语

背诵

译词

译句

内容

比喻论证

鱼 

熊掌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二段 

正面

三段 

反面

对比论证

向…今…

请同学们脚踏实地走好复习之路。

《鱼我所欲也》复习教案

实验中学 

史红萍

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2、识记重点实词、虚词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4、现实意义的理解

重点难点:

实词、虚词的识记。

论证方法的辨析

复习时间:

复习流程:

一、学生齐背课文

二、学生识记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三、学生识记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箪(dān) 

蹴(cù

)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教师重点强调、学生重点识记

四、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

五、一词多义

1、为

(1)今为(为了)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

(4)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

六、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祸患,灾难 

4、一箪食, 

箪:

竹筐 

5、一豆羹 

豆:

碗 

6、蹴尔而与之 

蹴:

用脚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好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厌恶。

9、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

正义或仁义。

10、贤者能勿丧耳 

贤者:

有道德的人。

勿丧:

不丢掉,不遗失。

丧:

遗失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

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钟:

古代的一种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

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苟且取得,本文指:

“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4、妻妾之奉 

奉:

侍奉。

15、呼尔而与之 

呼尔:

没礼貌的吆喝。

与 

给 

16: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

贫穷。

17、有是心也 

心:

本性

教师重点检查

七、理解性默写

1、中心论点:

是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

为妻妾之奉受之;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八、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

比如“恶、患、甚、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教师重点强调 

九、课文内容理解及写法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

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

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3、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节):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

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2节 

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3节 

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批评见利忘义)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5、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

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义)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

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

”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心”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掌握方法

十、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

求。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

(40字内) 

3分

*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

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

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

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

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舍生取义 

诗句: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10、《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11、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2分)

论据一:

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12、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3分)

我的观点:

(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如: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通榆四中:

陈志新

1、背诵课文。

2、熟练掌握重点实词、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4、领会文章寓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词、句子的掌握。

理解作者思想。

一课时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来复习《鱼我所欲也》。

这篇文章出自《孟子》。

复习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下2012年中考题涉及到的《孟子》中的另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

通过这些中考试题,你感觉学习本课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二、出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

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12、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13、两千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通过这份中考试题,你感觉复习本课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

学生谈,师生一起归纳。

列一列:

1、熟练掌握重点实词、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2、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3、领会文章寓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齐读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了,这节课就看我们哪些同学能全部完成。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 

复习过程

(一)我们首先共同走近作者,检测一下大家的识记功夫。

走近作者,识记检测。

记一记:

孟子,名——,字——,——时期著名的——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与孔子并称为“——”。

对照检查,注意字的写法。

(二)检查背诵课文

具体要求:

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快速背诵课文,注意以下重点句。

1、生,——,义,——,——,——。

2、非独——,——,——,——。

3、是亦——?

——。

考察背诵。

同桌互检。

写一写:

(三)熟记重点词,练一练;

根据课下注释熟练背诵以下重点词。

所欲得兼苟得有甚于患辟如使由是

是故非独贤者是心勿丧

二段:

豆弗呼尔蹴尔不屑

三段:

万钟何加得乡是已本心

小组内解决问题,师傅检查徒弟,师徒共同展示,补充,快速反应。

共三组展示。

在导学案上修正,注意工整书写。

(三)翻译重点句。

译一译:

1、生,亦我所欲也;

欲我所欲也。

2、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提示:

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译出重点词,同时注意表达。

小组内翻译,组长检查。

小组间译、评。

(五)为进一步感受孟子的思想,领会文章寓意,请梳理作者的思路,以文字或图表的方式展示,并说给大家听。

理一理:

自己先梳理,后小组交流、补充,请两名同学写到黑板上,小组其他成员解说。

(六)孟子的思想对生活在今天的你有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说一说:

学生写下自己的理解,教师提示思路:

孟子的思想是什么,今天是怎样的生活状况,我们该遵循孟子怎样的思想做人做事。

学生展示。

(七)学以致用。

用一用:

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

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

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四、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后反思:

学和习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但在平时的

学习中,学生恰恰忽视了可以温故知新的“习”,或者说不知怎样具体的去

“习”。

初三面临着中考,文言文的复习怎样能扎实有效的进行复习就显得更

为重要。

巩固、温习旧的知识,形成规律和体系,又能高屋建瓴的把握,从

而形成能力,这是我这节复习课的出发点和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复习目标的确立很重要,它关系到对课文主要内

容把握的成败。

为提高学生的中考意识,又能正确的确立自己的复习目标,

我把《孟子》中的另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2012年吉林省中考的试题

拿出来,让学生感受明确复习本课应掌握内容的几个方面。

这样确立的复习

目标就真正成为了学生复习的方向。

对基础知识如文学常识、词语、句子、翻译、背诵默写等侧重强调熟练、

准确及书写的正确、工整、美观,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以此养成良好的习

惯,提高复习的效率。

这篇文章的内容对初中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怎样能快速把

握全篇的内容?

我设置了理一理思路的环节。

在小组的交流修正中,自然涉

及到论点、论证及方法的运用等问题,以一线串起全篇,又在讲解中使思路

清晰、流畅。

这一环节学生互动、质疑,还拎起了很多问题。

再联系前面要

求在书上勾画、默写的三个句子,学生明白了理清思路要抓关键句子的方法。

联系实际谈启示,提示学生思路、语言的运用及书写的注意事项。

最后以

文天祥被杀害前的一段话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并训练学生

对课外文言文的把握。

教育的目的是为达到学生终生自我教育做准备,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自我

学习。

通过这节课,学生如果能学会在复习中确立目标,并为达到目标而努

力寻找途径,这就是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吧。

一节课上下来,回想整个过程,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怎样加强

小组建设,怎样使小组的探讨更深入,怎样使复习的角度更恰切都是我今后

要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思考总结的。

复习是永远要伴随我们学习的全过程的。

这一次学习,让我对复习的重要

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完整的学习过程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