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6659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文档格式.docx

1、明确而富有特色的办学宗旨

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之所以能造就优秀管理者,为自己赢得世界声誉,首先得益于它们有明确并富有特色的办学宗旨。

在使命感驱使下,师生以创造卓越为共同价值观,教师深信其教育有益于社会的发展,期待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能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努力改善企业界的经营管理,推进企业的革新。

2、优质且特色鲜明的教学

一流商学院的教学能够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既能使学习者获得管理理论知识,又能使学习者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而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方式,全方位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拥有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并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商学院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的一流商学院集中了大部分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知名教授,十分注重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选拔、晋升条件极为严格,确保了队伍整体水平。

4、高素质的生源

优秀生源是建设一流商学院的先决条件。

一流的商学院是商业精英的摇篮,无一例外都是众多优秀学子激烈竞争的场所。

学生的入学条件也极为严格,淘汰率十分高。

商学院往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视。

5、良好的社会声誉

这最集中体现在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上。

商学院的产品主要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经济管理人才,学生质量的高低是一所商学院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

只有培养出一流经营管理人才的商学院,才能称得上是一流的商学院。

6、一流的办学条件

一流的办学条件(如教学场所、教学实验设备、图书与信息资源等),是创造一流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和物质保障。

三、新华都商学院的办学理念

1、使命与愿景

新华都商学院的使命是:

第一,创造新的管理知识,使企业界有更好的理论作为指导,更优的管理技能去改进效率;

第二,培养立足本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第三,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向大中华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企业(特别是中国民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新华都商学院的愿景是:

立志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和研究中国民族企业(特别是闽商企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2、发展战略

(1)以人为本、公益为先战略。

坚持以学习者和教师为主体,构建彰显人文精神的大学文化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心全意为学习者提供满意的教学和服务。

注重培养人文精神与业务素养并重、深谙全球化与本土化管理精髓的优秀企业家和经理人。

强调把诚信、自强、奉献、责任、爱心、感恩等中国传统美德的养成作为人生和职业发展的根基,具备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现代工商企业组织管理所需的广博的理论素养、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视教师和员工的专业发展。

(2)跨越式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与境内外顶尖商学院和企业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质性合作,借鉴先进的办学成果和经验,获得独特的社会资源,缩短学科自然生长的时间,充分地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世界的尊敬,扩大影响并形成良性循环。

(3)差异化战略。

一方面力求打破学院和商界之间的界限,与知名企业建立稳定、长效的互动机制。

坚持改革和完善以企业(特别是中国民族企业)管理实践和现实需求为导向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要保持大学的独立性和学术的前瞻性,超越市场“传声筒”模式,通过原创的研究和教学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最大程度地规避过度市场化的风险。

(4)国际化战略。

增强自身办学的全球化意识,逐步实现教师来源国际化、学生来源国际化、课程开设国际化和科研成果国际化,成为国际化校园。

3、发展目标

2010-2015年:

跻身国内知名商学院行列。

办学硬件条件达到国内一流;

教学与管理团队国际化特点显著,整体水平迅速提升;

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非学位教育品牌,争取1至3个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EMBA或MBA教育项目通过国际权威认证;

面向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在服务福建本土企业发展方面有一定特色。

2016-2020年:

整体通过一个国际权威认证,跻身国内先进商学院行列,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

形成产学研协同互动发展的局面;

自身形成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国际化、多元化的教学与管理团队;

形成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非学位教育品牌,开始举办博士研究生教育;

面向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积极为民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

2021-2030年:

整体通过3个以上国际权威认证,跻身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办学模式实现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无缝对接,形成由世界顶尖商科人才领衔的一流教学与管理团队;

提供独具特色的学位教育与非学位教育,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成为新世纪民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支柱。

四、管理与运行模式

1、探索新华都商学院的办学模式改革

新华都商学院在闽江学院范围内享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更大的办学空间,性质为公立。

加强商学院发展的战略研究。

积极鼓励其借鉴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与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商学院在走近社会、面向产业、积极推进国际化等方面,彰显特色,提升发展空间,经受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实现办学的“高投入、高质量、高回报”。

构筑安全的资金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全日制招生要以学费平衡为主;

对于贫困且确实有才华的学生要设立高额的奖学金,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就学,提升生源质量。

非全日制商业教育项目应对学员进行严格的筛选,以保证其质量。

2、探索新华都商学院的组织架构改革

根据新华都商学院的公立性质,制订《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章程》,提出学院的决策、咨询和教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办法。

可以考虑成立商学院董事会、顾问委员会及教务委员会,分别作为学院的决策、咨询和教务管理机构。

日常管理实行专家治校;

学科运营按项目运营方式,以培养具有商业精英头脑的学生为中心,教学上以教授、学科带头人为中心。

设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和有效激励的薪酬制度。

3、造就一流的教学管理团队

聘请部分世界500强企业代表、著名闽商代表、国内外著名商学院代表、政府官员代表等组成办学咨询委员会;

聘请深谙国内外管理教育和公司培训项目的专业人士组成管理团队,采取以客户为本的管理模式。

建议敦聘新华都集团陈发树董事长为闽江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新华都商学院名誉院长。

五、学科专业设置

遵循现行政策,兼顾长远发展,形成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学位教育与非学位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多层次办学格局,构建管理、经济与法学学科专业群。

在校生规模初定32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规模500至800人左右)。

分为四个层次:

1、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快速提升现有相互关联的三大类11个本科专业的办学质量,重点发展其中3—5个专业:

(1)管理类:

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拟申报)等6个专业;

(2)经济类:

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等4个专业;

(3)法学类:

法学专业。

 

开展本科教学改革重大项目“闽商本科人才试点班”(本一提前批次),计划2010年秋季首次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等4个专业180人;

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开展更深层次的培养模式改革。

其余本科招生计划均按照本二批次录取。

2、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开办以下专业硕士项目:

工商管理硕士(MBA)。

以工商管理各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为支撑,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实践和发展趋势,培养满足职业能力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兼备、熟悉国情、了解国际惯例、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理念、创新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

下设金融与投资管理;

财务分析与管理;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

前期通过与国内知名大学商学院合作举办MBA教育,争取尽快招生;

条件成熟后适时开设金融MBA项目。

会计硕士(MPAcc)。

着重培养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适应多变商业环境能力和开拓创新型战略意识的理财专家和领导人才。

条件成熟后招生。

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

培养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2)独立招收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争取2012年起招生,2015年通过研究生学位评估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逐步形成财政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等5个水平较高、比较稳定、能够相互支撑的学科方向:

财政学学科重点建设与发展地方税费理论与政策、地方公共产品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核算与分析、地方主导产业的财政政策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学科着重建设与发展闽台共同市场构建、海峡西岸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东南沿海山地区域开发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金融学学科主要建设与发展货币理论与金融宏观调控、资本市场和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与保险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学科着力建设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政策、地方主导产业布局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学学科集中建设和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史、国际贸易摩擦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3、非学位教育项目

(1)开展高层管理培训(EDP)。

高层管理培训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企业和组织提供世界一流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

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独特、实用的高层管理教育课程,力求以差异化的课程为客户创造具有突破性的管理新思维。

该项目包括:

人文智慧与卓越领导高级研修班、高级金融研修课程、企业定制内训课程、中小企业接班人课程等。

首期争取与福建省经贸委、国资委等联合开展企业高层培训项目。

(2)开展大学生创业专项培训。

通过进行创业基本理论、创业案例分析、创业政策解析和创业实训等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4、博士学位教育项目

招收工商管理博士(DBA)。

培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卓越能力的高级商业管理人才,强调系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商战运营管理技能,提高学员经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把握企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增强学员宏观分析及战略决策能力;

启迪发展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激发创新意识与灵感,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和领导能力;

全面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

六、课程与教学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项目的学习者的差异性,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通过邀请商界精英、高等教育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设计,把企业作为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使推出的各项课程能始终结合市场和特定企业的需求,为客户带来全球最新的经营理念以及中国最佳管理实践。

全面推行导师制,鼓励导师对学生举行“一对一”的课外辅导。

2、优化课程设置  

(1)注重通识教育和经营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重。

强调管理学科与自然、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

课程设置既要涵盖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一般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法律等专业课程,又要依托闽江学院多科性大学的优势,开设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文化、写作与沟通、自然科学等课程。

(2)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要体现在选修课程资源增多,学生选课自由度提高,课程与课程内容紧扣时代性和实践需要。

结合复合应用型学校类型和定位等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关系,尤其加大选修课、实践课的资源、比例及选课的自由,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与自由发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的理论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基本目标。

(3)核心课程设置呈系统化。

把管理学科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支撑。

核心课程的整合不仅体现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本身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而且还体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上,从课程结构、教学环节、教材筛选与建设以及教学设施入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安排成一个整体性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将若干分离课程组合在一起。

3、改革教学方法

(1)引入教学新模式。

引进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教学理念,采取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建立本土企业案例库。

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案例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寻求解决方案。

(2)开展开放式国际化的双语教学改革。

引进国际权威原版教材。

通过2—3年时间的训练,在一定范围内营造国际化环境,让各类毕业生基本具备流利的英文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形成专业与课程的建设与评估体系。

实施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建设。

2015年前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区1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零的突破;

专业课程中,形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2—3门、80%以上的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七、师资队伍

造就一支卓越的师资团队。

卓越师资团队表现为: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战略高度与哲学高度,学缘多元化并体现国际化趋势,对处于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现状及相关知识有着广泛的了解,同时教师之间学科与专业跨度大,有很强的专业互补性。

优化新华都商学院师资的规模和结构。

2015年生师比达到23:

1(其中专业生师比达16:

1),力争逐步达到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标准。

45岁以下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达10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具有硕士学位的副教授占教师总数60%以上。

注重教师的国际背景和实践经历,引进或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

面向国际和台湾、香港地区知名大学,引进重量级知名专家来院执教。

面向社会开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采取全聘或柔聘方式引进经济、管理、法律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双师型”人才。

每个专业形成以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首的教学团队,实现国家级教学团队零的突破。

主要课程组都有1至3名教授作为课程带头人。

争取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闽江学者”等方面有所突破。

聘请国内外著名工商界成功人士为新华都商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根据办学规模和16:

1的专业生师比,商学院专任教师规模须达到200人左右,扣除现有专任教师93人外,3—5年内还需增加专任教师107人。

面向国内外引进各类别高层次人才,优先考虑有在国际知名商学院学习或工作经验者,具体如下:

(1)国际级知名专家(相当于“两院”院士级别)3人;

(2)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相当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级别)或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5人;

(3)特聘教授(相当于“闽江学者”级别)5人;

(4)“闽都学者”一级岗位(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1人;

(5)“闽都学者”二级岗位(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1人;

(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8人;

(7)博士10人;

(8)引进外籍教师30人;

(9)柔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50人。

八、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

1、力争成为闽商及其企业管理问题研究的中心

依托重点学科和研究平台,积极探索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有重大影响的新的研究领域或方向,整合培育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研究团队,其中1支学术研究团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通过制订和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力争在高级别项目立项及与企业横向联合攻关经营管理重大问题方面有重大突破,力争教师在国际SSCI源刊或者本领域的国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的影响方面有重大突破,力争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大幅增加。

2、为新华都集团战略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把新华都商学院办成新华都集团战略发展研究基地及其中高级管理人员稳定的培训基地。

建立闽江学院新华都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设立15—20个专职研究人员岗位,致力于为新华都集团提供战略管理研究与咨询服务。

建立闽江学院新华都集团人力资源培训中心,致力于为新华都集团中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各类个性化的职业培训课程。

协助新华都集团建立新华都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选拔国内外优秀博士进行商务领域理论、实践与应用研究,参与并完成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参与研究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等。

新华都商学院优先为新华都集团提供优秀毕业生。

九、资源与条件

1、科学规划建设商学院校园

在闽江学院校本部建设新华都商学院大楼,营造适应现代化大学教学科研需要的优雅环境。

邀请知名设计单位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校园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2、建设商学院大楼

该楼定位为福州大学城标志性高层建筑。

根据国际一流商学院的硬件标准,在原规划的研究生教育预留地块建设集教学、科研、办公、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标志性高层建筑——商学院大楼(总面积3.8万平方米),定位为福州大学城“第一高度”,设有若干规模不等的国际学术报告厅以及一定数量可供小班化互动教学的多媒体互动教室;

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设计,由新华都集团命名。

大楼内所有教室、办公室和会议室均按照国际一流大学标准进行内部装修并装备现代化网络系统。

3、完善实验条件建设

建设商科实验教学中心。

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和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在整合现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ERP、金融财税、会计等实验室基础上,建设商科实验教学中心,新建物流管理(包括第三方物流、生产物流、商业连锁、国际物流等)、决策模拟、企业绩效管理、数据挖掘、模拟银行等实验室,全部涵盖商科领域中常用软件包,并逐步达到国际一流大学商学院的软硬件标准。

4、完善信息资源建设

(1)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建设闽江学院新华都图书馆工程。

该工程建成后面向闽江学院全校师生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之一。

通过图书馆网络,与境内外知名商学院实现课程、图书信息等资源远程共享。

(2)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建设闽江学院商科文献信息中心,拥有国内最完备的商科文献信息资源,收藏最新商科中外文献和必备文献、该领域国内外最权威纸质期刊,并通过校园网和因特网提供各种商科电子信息资源。

5、设立新华都专项教育公益基金

设立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奖学奖教基金、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教学与科研发展基金。

主要用于吸引、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取闽江学院并资助其完成学业;

支持闽江学院教师进修深造、潜心教学科研,表彰其在教学科研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为吸引考生报考,“闽商”本科人才试点班入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获得新华都商学院新生专项奖学金(每人奖励20000元人民币,分4年发放),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获得新华都商学院专项奖学金(每人每学年奖励3000—1000元人民币);

非试点本科学生综合成绩优秀的在可获得新华都商学院优秀本科学生奖学金(每人每学年奖励3000—1000元人民币);

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可获得新华都商学院专项助学金(每人每学年5000元人民币)。

鼓励教师申请教学与科研发展基金,用于教学与科研项目、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

6、积极获取社会资源。

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外培训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拓展。

理顺管理和激励机制,形成学位教育、非学位企业内训、非学位模块短训多方面的培训体系,创立有自身特色的培训品牌。

二是通过大力开展企业合作研究和咨询服务,把商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真正体现出来。

三是组建并开发商学院校友资源。

建立商学院学生就业分配跟踪调查档案。

成立闽江学院校友总会新华都商学院分会,维系校友与学校的情感纽带,使校友资源在提供财政支持、毕业安置服务、扩展教学科研思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为商学院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动力。

四是继续吸引政府、组织、华侨华人或其他个人资源支持新华都商学院建设与发展。

如与新华都集团以及其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

十、对外交流与合作

1、开展人员交流。

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商学院进修或到知名企业从事管理兼职。

积极开展国际生交换项目,接收一定数量合作院校的交换学生以及招收留学生来学院学习,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外国留学生比例。

鼓励毕业生考取海外名校研究生。

对考取国外知名大学研究生的优秀毕业生由新华都专项基金给予全程资助,并要求其学成回国为新华都集团服务。

2、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开设“新华都商学院国际论坛”,常年邀请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学者、政府机构决策者和产业界的行业领袖以及其他领域精英人士主讲。

借助此平台,与国内外知名商学院或学术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承办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或商界高峰论坛等,如举办世界闽商大会等。

公开出版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学术期刊,争取跻身国内权威商科类学术期刊行列。

十一、校园文化

提炼新华都商学院的办学理念等,逐步完善具有新华都商学院特点的CIS(企业形象系统)。

培育商学院师生对闽江学院和新华都商学院的高度认同感,推崇扶弱济困的爱心文化。

建立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严格要求、互相激励、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

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和高品位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活跃第二课堂,力争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取得较大突破。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将在激烈竞争中整合校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服务,解放思想、乘势而上,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建设进度、积聚特色优势、吸引更大更多的后续投入支持,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和研究中国民族企业(特别是闽商企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