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406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酒行业基本状况 补充材料Word下载.docx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农业、发展改革和商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

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家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3、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

(1)“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3月,《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该规划纲要提出: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2)产业政策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将“白酒生产线”列入“限制类”。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对此类项目,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

近年来,各省相继出台了针对白酒行业的振兴计划,参见下表:

省份

时间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山西省

2010年

《全省酿酒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以汾酒为核心,确保清香型白酒全国最大生产基地的地位,壮大山西白酒集群;

使汾酒重返中国名酒前三甲,到2011年,汾酒集团产销量达到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

四川省

《四川省工业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2010年度计划》

加快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步伐,推进名酒名镇建设,巩固竞争优势,提升川酒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着力培育千亿白酒产业。

河南省

《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以宋河、杜康、金星等知名品牌为重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丰富产品品种,扩大优势中高端白酒、啤酒生产规模。

山东省

2009年

《山东省白酒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到2011年全省白酒产量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家,提升鲁酒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

贵州省

《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

2009年至2015年,年投资6.5亿元以上,实施年新增2,000千升茅台酒技改扩能项目;

实施大曲酱香白酒扩能技改专项,重点实施8个项目,总投资30亿元以上。

湖北省

《湖北省轻工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

强力推进酒业振兴计划的实施,鼓励和支持枝江、稻花香、白云边、霸王醉、劲牌等品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提升产品品质,壮大产出规模。

吉林省

2008年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

积极发展“大酒精、小固体”的新工艺白酒,打造优质、特色白酒品牌。

到2011年,白酒产量发展到20万吨,集中形成3-5个国内知名品牌。

江苏省

2005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苏酒”的意见》

努力营造“振兴苏酒”的社会氛围;

对洋河集团和双沟集团采取适度倾斜政策;

提倡各接待部门、旅游宾馆在对外公务接待中使用苏酒。

(3)行业税收法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1]第084号),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粮食白酒、薯类白酒计税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实行从价定率计算应纳税额的办法,调整为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纳税额的复合计税办法。

其中,定额税率:

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均为每斤(500克)0.50元;

比例税率:

粮食白酒25%,薯类白酒1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号),规定从2006年4月1日起,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调整为20%;

定额税率为0.5元/斤(500克)或0.5元/500毫升;

从量定额税的计量单位按实际销售商品重量确定,如果实际销售商品是按体积标注计量单位的,应按500毫升为1斤换算,不得按酒度折算。

2009年8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正式实施。

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的,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至70%范围内自行核定。

其中生产规模较大,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至70%范围内。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9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如果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

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与修订前相比,组成计税价格公式的分子增加了“委托加工数量×

定额税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起施行。

该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根据该法同时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原税率为33%。

(4)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

为了控制白酒行业盲目发展,遏制假冒伪劣泛滥,保障酒类消费者安全,整顿白酒生产秩序,提高全行业经济效益,国家质监总局在全国开展白酒产品生产许可工作,实行生产准入管理。

2002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设立“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办公室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部”,开始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技术审查工作。

目前,规模以上(即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由国家质检总局依据《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审查发放白酒生产许可证,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5)酒类流通管理政策

为了加大酒类流通渠道管理、清理酒类无证经营、打击制售假酒等违法行为,国家商务部于2005年主持制订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商务部2005年第25号令)。

两个规范对酒类批发、零售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资质、质量控制等做了明确规定,提高了准入门槛。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

要求凡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

酒类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同时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

(二)白酒行业发展概况

1、白酒简介

中国白酒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以含有丰富淀粉的农产品为原料(如高梁、小麦等粮食作物),以自然微生物接种制曲,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酿制而成,具有自然微生物发酵而伴随产生的多种微量呈香呈味成份的蒸馏白酒。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又称金酒)、龙舌兰酒等并列为世界七大蒸馏酒。

中国白酒消费不但是中国人日常餐饮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与社会的商务、政务活动密不可分。

世界七大蒸馏酒

品种

简介

白酒

一般以小麦、高梁等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制成。

白兰地

特指以葡萄为原材料制成的蒸馏酒。

威士忌

用预处理过的大麦、玉米、黑麦、小麦等谷物为主制造的蒸馏酒。

伏特加

可以用任何可发酵的原料酿造,如马铃薯、大麦、黑麦、小麦、玉米、甜菜、葡萄甚至甘蔗。

朗姆酒

主要以甘蔗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

杜松子酒

又称金酒,用杜松子果浸于酒精中制成。

龙舌兰

以植物龙舌兰为原料酿制的蒸馏酒。

2、白酒分类

白酒的分类有很多,按酒精含量来划分,白酒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

按香型来分,主要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等香型,目前浓香型白酒约占全部白酒市场份额的70%。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古井贡等为代表,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其他还有兼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少数类型。

白酒的分类(按酒精度数)

品种

酒精度数

高度酒

酒精含量在40-68度之间的酒

低度酒

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下的酒

高度酒目前仍然是白酒的主流消费品种,约占市场份额的70%-80%;

低度酒的市场份额在20%-30%之间。

香型

香型特点

代表酒种

酱香型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茅台酒、郎酒

浓香型

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酒味全面。

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水井坊、沱牌曲酒、洋河大曲、双沟

清香型

清、正、甜、净、长,清字当头,清香优雅口味纯净。

山西汾酒、二锅头、老白干

其他

其特有的风格突出

口子窖、酒鬼酒、西凤酒等

3、行业格局

酒的产生与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我国逐渐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淮流域两条白酒名酒带。

以四川产区为代表和核心的长江上游地区,以生产“浓郁型”浓香型白酒见长;

临近四川的贵州省茅台镇,则因地理气候环境特殊,以生产酱香型白酒为主;

而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黄淮流域则生产“淡雅型”浓香型白酒。

而华北平原受限于土壤因素,则生产以地缸发酵的清香型白酒。

目前四川产区是国内最大的白酒产区,约贡献了全国产量的25%,并集中了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水井坊、沱牌曲酒等知名酒企;

贵州拥有茅台;

江苏、安徽、湖北等华中省份有洋河、古井贡、口子窖、稻花香等知名酒企;

山西、陕西有汾酒、西凤酒两大名酒;

山东白酒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但全国性知名品牌较为稀缺;

河南白酒产量第三,销售主要集中在本省。

我国白酒前十大产区

资料来源:

Wind数据

4、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的白酒历史悠久,至少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白酒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始于近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白酒发展主要分为5个阶段:

(1)1949-1978年起步阶段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对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白酒十分重视,政府推动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发展。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管酒类的轻工业部专门从全国各地抽调力量来加强白酒生产的科技攻关与研究。

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由轻工业部提出的将酒精改制白酒项目被列入该纲要。

国家科委在《1963-1972年酿酒工业及其装备技术政策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

“今后十年内,白酒的生产工艺,应以液态和固态发酵相结合为发展方向”。

1949中国的白酒产量10.8万吨,到1978年产量达143.74万吨,增长近15倍。

(2)1979-1988年发展步伐加快

1978年改革开放后,各地方政府放宽了白酒专卖限制,甚至取消了酒类专卖管理,致使各地争相建设白酒酿造厂,小酒厂遍地开花,白酒产量增长步伐加快,“六五”期间增长57%,“七五”期间增长了52%,虽然政府放松管制短时间刺激了白酒行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行业混乱的局面,白酒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正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形成的,直至持续到1990年代初才有所改善。

(3)1989-1996年发展高峰期

19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社会迅速解决温饱问题,由温饱开始走向小康社会,白酒从过去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导致整个白酒市场全面扩容。

同时1988年价格管制放开,白酒价格大幅提升,这一时期出现了白酒行业量价齐升的局面。

1996年,即“九五”初期,中国白酒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总量达到801.30万吨,是建国初期的80倍左右。

(4)1997-2003年宏观调控阶段

从1997年开始,中国白酒产量开始了长达连续8年的负增长,其中国家对白酒行业的宏观调控是主要原因。

“九五”期间,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

“十五”规划期间,又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粮、满足消费为目标”,走“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道路,实行“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的方针政策。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速下降,从而社会消费需求出现萎缩。

1998年的山西“假酒”案负面影响严重,对居民的白酒消费偏好打击非常大,各大酒厂的应急处理又不到位,致使其影响时滞较长。

这两个因素对当时行业的发展也产生较大影响。

(5)2004年至今快速复苏阶段

2004年以后白酒行业自身加强了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粗放式经营,依靠数量的扩张向集约型经营、依靠品牌效应、质量效应等方式转变,名优白酒企业崭露头角,中国高端白酒基本形成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水井坊四家寡头垄断的格局。

在此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速踏入两位数增长,房地产、股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使得居民消费热情高涨,消费不断升级,对品牌认知不断提高,包括了对中高价位白酒的追捧,导致白酒行业再次出现量价齐升的格局。

2008年国内白酒产销量580万吨,工业总产值1,460亿元;

到2009年产销量已突破706万吨、产值超过2,000亿元。

2010年上半年,我国白酒累计销量408万吨,同比增长为32%,是最近几年的最大增速;

预计2010年产销量将达到830-850万吨,创历史新高。

从近年来的行业利润贡献来看,高端白酒对于企业的利润贡献度远远大于中低端白酒对于企业的贡献度,在总量增长保持平稳的情况下,白酒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高端白酒价格上涨的贡献。

2005年以来白酒行业历年销量的变化

资料来源: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统计数据

(三)市场发展前景

预计未来5-10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政策导向将确保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内需战略的提出,白酒行业高景气度仍将高企。

消费升级导致的中高档白酒占比提升和白酒吨酒价格上升仍将是白酒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名优白酒企业的总体收入将保持平均约15%的增长速度,总体利润将保持平均约20%左右的增长速度。

白酒行业生产、规模、品牌和效益将进一步向优势地域和企业集中,白酒品牌进一步向高端化、品位化方向发展,白酒市场进一步趋于规范和理性,白酒增长将由“总量增长”向“结构增长”转变。

1、消费升级引领白酒业继续向中高端发展

(1)从消费者需求角度

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当收入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餐饮、娱乐、品牌等非生活必需品消费将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

75%以上的白酒消费发生在商务消费、政务消费、聚会、婚庆等餐饮环节,消费升级对其白酒消费需求增长的贡献度很大。

中国历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统计局

我国酒类消费占食品收入比重长期稳定在5%附近,增速和人均收入水平同样呈现出加速的走势。

在2002年城镇人均收入水平突破1,000美元(国际公认的消费升级标准线)之后,城镇人均收入水平增速加快。

进而城镇人均收入的提高会增加人们在酒类方面的消费支出。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选择“喝好酒,少喝酒”,中高端酒成为白酒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为适应消费者对中高档白酒的需求,名优白酒生产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如茅台、五粮液的年份酒、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汾酒的“青花瓷汾酒”、古井贡酒的“年份原浆”系列、水井坊的“典藏水井坊”和洋河的“蓝色经典”系列等中高档产品均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白酒产品出现了中高档化的趋势。

我国历年城镇家庭人均酒类消费情况及占食品收入比重

白酒行业吨酒出厂价格变化趋势

(2)从供给角度

随着市场对中高档白酒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白酒生产企业均着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中高档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总体来看,中高档白酒产品供给增长较为缓慢,供需矛盾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继续存在,从而进一步刺激市场对中高端白酒的消费热情。

具体原因在于:

①白酒产品的很多生产环节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无法完全依赖定量指标,需要合格操作人员的全程参与和控制;

工艺技术的延续尚未完全抛弃师徒传授方式;

白酒生产需要经历糖化发酵、陈化老熟等特定周期。

因此,白酒很难作为工业化标准产品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快速批量生产,中高档白酒尤其如此。

②中高档白酒需要依赖名优品牌,而名优品牌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能够传承至今并且发扬光大难能可贵。

因此,中高档白酒增长受限于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的产能增长。

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白酒的品质,适宜酿造中高档白酒的自然资源逐渐稀缺,限制了中高档白酒供给快速增长。

高档白酒终端销售价格变化趋势

2、城镇化率的提高促进白酒需求总量增加

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率在45%左右,对比全球主要国家,我国城镇化率在未来10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对于我国白酒消费量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城镇化率的提升将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在饮用酒方面,农民将会从以前喝散装白酒向喝瓶装酒升级,特别是我国的白酒产量统计中一般不含散酒,因而,未来10年我国白酒总产量将主要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入而增长。

3、行业集中现象逐步显现

随着我国规范经济模式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区域封锁和地方保护政策被逐步打破,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形成。

而传统名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垄断地位正在逐步加强。

预计未来我国白酒行业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向优势企业高端产品集中,发展趋势必将是由分散走向集中,逐步由10至15家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占据白酒市场的主导地位,其销量也将达到全国市场份额的50%左右,而一些低档白酒将逐步退出市场。

4、优秀次高档白酒品牌面临快速增长机会

从2006年起,在市场对高档白酒需求高涨和厂家主动控量的双重因素推动下,高档白酒价格一涨再涨。

五粮液、贵州茅台、国窖1573、水井坊等高档白酒纷纷提价。

高档白酒提价后,次高档及中档产品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和价格空间,各档次产品依次升级。

2008年底至2009年初,白酒涨价势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减缓,但随着经济的恢复,2009年下半年以来,高档白酒涨价风潮更加剧烈,如贵州茅台终端价格开始突破1,000元,其它档次的白酒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以洋河、汾酒、古井贡酒为代表的次高档白酒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号召力,在本地市场拥有坚实的消费基础,在白酒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优秀次高档白酒的快速扩张将成为一种必然。

(四)市场竞争状况

白酒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整体竞争较为激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我国境内规模以上(即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白酒生产企业数量分别为1,172家、1,228家和1,434家。

其中具有省级及省级以上区域竞争实力的只有少数企业。

对于绝大多数白酒企业来说,产品、品牌、渠道、激励机制、(区域)市场潜力等五项要素决定了其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

产品主要指酒的品质、定价、结构,其中,品质和定价是白酒最基本的要素,产品结构反映了企业的产品体系和市场定位;

品牌主要包括底蕴,反映了消费者认知基础,诉求点则是对消费者情感层面需求的满足,即品牌决定了产品结构升级能力(品牌溢价);

渠道包括销售网点广度、深度,及对产品价格体系的管理能力;

激励机制是白酒企业执行力的根本保障;

区域市场潜力则决定了白酒企业发展空间。

影响白酒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因素

定义

产品

品质、定价、结构是三要素

品牌

品牌底蕴,品牌诉求点决定了产品结构升级能力

渠道

销售网点数量,销售人员数量,及产品价格体系、窜货管理能力

激励

包括组织结构、高管团队及销售团队的激励机制

区域市场潜力

包括两方面:

一是区域市场消费升级空间;

二是区域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空间

一般来说,白酒企业的竞争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一是竞争初级阶段。

此时企业在产地附近销售,品牌具有区域性,区域市场占有率很低,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为主。

在这个阶段,产品、渠道、区域市场潜力这三个因素所起的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在企业发展初期,产品从中低档向中档升级,定价很重要;

在营销渠道上需要与区域经销商紧密合作,密集铺货;

区域市场潜力越大则越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提升产品结构。

二是竞争中级阶段。

此时企业在区域市场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靠产品结构升级或者区域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实现进一步扩张,此时品牌、渠道、激励机制等因素更为关键。

原因是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后,面临着产品结构升级的问题,这将是对企业品牌溢价能力的考验,如果品牌能力不足,就难以让消费者接受高价位的产品;

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当产品价格越高,对其产品价格体系的管理能力要求也就越强;

当市场占有率提升空间变小的情况下,竞争变得激烈,对公司管理、销售团队的激励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是全国化竞争。

当白酒企业由地产酒向全国性酒转变时,竞争更加激烈,需要较好的激励机制,品牌、渠道的地位更显突出,要让更大销售区域的消费者接受企业的产品,必须要有足够的品牌拉力,而企业在更大区域销售,则对其渠道管理能力要求越强。

白酒企业的竞争要素差异

阶段

初级

定价适应本区域消费水平

在区域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