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323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0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在一周内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答案】C

试题分析:

该处信号灯是太阳能信号灯,当晴天时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故温度较高,而阴天相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故温度低.所以信号灯的亮度会跟天气阴晴状况有关.晴天较亮,阴天较暗。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表示1960~2013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

完成下列各题。

4.图示信息表明

A.1988年以前,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提前

B.1988年以后,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滞后

C.总体上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量偏多

D.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5.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B.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C.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D.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答案】4.C5.A

【4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总体上来看,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量偏多,故C正确。

图形材料显示1960—2013年间,黑子数高值期时,降水距平小,说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变化基本同步,无提前或滞后现象,故A、B、D错误。

【5题详解】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当太阳黑子增多时,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会有耀斑等相伴出现,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故A正确。

地表温度变化、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水循环的动力增强等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关,故B、C、D错误。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降水距平的理解以及对图表内容的细心解读。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各点,与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A.4个B.3个C.2个D.1个

7.图中各点中,自转线速度为A点一半的有

8.随地球自转,图中D转至C点需要

A.24小时B.23小时C.2小时D.1小时

【答案】6.B7.C8.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6题详解】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读图可知,图中ACD和B位于不同的经线上,地方时不同,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60°

纬线处的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一半,图中EF位于60°

经线上,自转线速度为A点一半,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DC所在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15°

,由于D位于C东侧的经线上,所以D转至C点需要(24-1)小时,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时,地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叫“线速度”.即该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

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

下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甲

10.7月3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答案】9.A10.D

本题主要考查公转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掌握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及速度变化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

【9题详解】

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可知,当在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速度较慢;

由于图中甲→乙端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而公转所需时间最短,故选A。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地球所在位置是近日点,那么相对的位置为远日点(如下图所示);

根据远日点在7月初,那么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时间增加到7月31日,所以此时(7月31日)应该接近丁点,故选D。

2018年6月26日,小明从厦门(24°

43′N,118°

10′E)乘坐下图所示航班前往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56°

52′N,60°

35′E),观看当地时间19:

00开始的世界杯小组赛(比赛时间约2小时)。

飞机准点着陆时,距比赛开始还有9小时30分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飞机着陆后,小明应把手表

A.拨慢3小时B.拨慢4小时C.拨快3小时D.拨快4小时

12.观看该场比赛当日,小明可能遇到的现象有

A.前往赛场途中夜幕已降临B.正午赛场旗杆影子较厦门短

C.比赛结束时太阳还未落山D.该日北京日出的时间比厦门的日出时间晚

【答案】11.A12.C

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及公转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时间的转换能力,难度一般。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抵达时为北京时间12:

30,距离比赛开始还有9小时30分钟,说明当比赛开始时为北京时间22点,而当地时间为19点,说明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为了与当地时间一致,需要拨慢3小时,故选A。

【1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故使用的是东5区的区时,说明该地地方时比当地时间还要晚约1小时。

由材料可知,观看比赛时间为6月26日,该地昼长接近最长,且纬度较高,昼长接近18小时,日落时间大约在当地地方时的21点,即日落时当地时间约为的22点。

前往赛场应当在当地时间19点以前,离日落时间还早,A错。

已知比赛时间约2小时,比赛结束的当地时间是21:

00,也还未日落,C正确。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比厦门小,日影较厦门长,B错。

该日北京昼长长于厦门,日出时间早,D错。

故选C。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4.图中的X处为

A.莫霍面B.内核与外核交界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古登堡面

【答案】13.A14.D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分层,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A对。

读图可知,①深度在地表2900千米处,是地壳和地幔的部分,B错。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降低,C错。

乙波不能通过地核,D错。

故选A。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X位于地表2900千米深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面,故选D。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下图示意圣海伦斯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可能直接来自

A.岩石圈B.上地幔C.地核D.地壳

16.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壳表层可能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15.B16.C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意在考查学生对三大岩石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5题详解】

火山喷发物为岩浆,其物质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故选B。

【16题详解】

该岩石为喷出岩,如果在地表被外力风化侵蚀以后,会堆积形成沉积岩,故选C。

1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表示冬至日,则全球气

压带风带应向南移,故a根据盛行西风的风向判断为北半球,图示表示气压带风带向北移;

错误;

b根据纬度分布,表示南半球,则盛行西风的风向错误;

c表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正确。

D表示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为春秋分时;

错误。

故选

C项。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A.甲→丙→丁→乙→甲

B.乙→甲→丁→丙→甲

C.甲→乙→丙→丁→甲

D.乙→丁→丙→甲→乙

19.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答案】18.C19.D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和乙位于近地面,甲地是高压,乙地是低压;

丙和丁位于高空,丙地气压较高。

根据热力环流的过程,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

因此热力环流中空气的流向为甲→乙→丙→丁→甲,故C正确。

【19题详解】

在热力环流中,高温区近地面形成低压,低温区近地面形成高压。

读图可知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因此甲处气温低于乙处。

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甲为郊区,故D正确。

热力环流促进热量交换,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

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

故A、B、C错误。

【点睛】本题以热力环流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判读及特点。

下图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由图可知

A.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B.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

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

21.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A.乌鲁木齐B.拉萨

C.上海D.哈尔滨

【答案】20.A21.C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对气候特征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应位于北半球,乙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位于南半球,故选A。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乌鲁木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拉萨为高原山地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哈尔滨为温带季风气候,故选C。

读某种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2.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分别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

23.该种天气系统出现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1月 地中海B.7月 夏威夷群岛

C.7月 蒙古D.1月 冰岛

【答案】22.A23.B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考查。

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是高压中心,B、D错。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位于北半球,A对。

C错。

故答案选A。

【23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是位于北半球的高压系统。

1月地中海受盛行西风控制,A错误;

7月海洋上为高压,因此形成夏威夷高压,B正确;

7月亚欧大陆上为低压天气系统,蒙古为低压控制,C错误;

1月冰岛受西风影响为主,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24.有关图中①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B.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因气压低、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25.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B.②地为亚欧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答案】24.B25.C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选B。

【25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A错。

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且1月气温高,应位于南半球大陆东岸的季风性湿润气候,B错。

③气候类型为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C对、D错。

下图区域由于积雪融化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

26.该地区这种洪水产生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7.受哪一种天气系统影响时,洪水最易出现“一日一峰”的特点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答案】26.A27.B

【26题详解】

该图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水量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夏季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多,可能出现洪水灾害;

夜晚气温低,冰雪融水少,洪峰消退。

【27题详解】

由于积雪融化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受暖锋天气系统影响时,洪水最易出现“一日一峰”的特点。

大气运动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洋流俯视图”,回答下列各题。

28.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B.西南

C.西北D.东南

29.影响途经乙地洋流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答案】28.C29.A

【28题详解】

读图,图中中低纬度环流是逆时针方向,说明位于南半球,极点是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从经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纬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所以是西北方向,C对。

【29题详解】

乙地位于中纬度,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所以影响乙地洋流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A对。

B、C、D错。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积雪融水B.冰川融水C.雾气D.雨水

31.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

A.山地冰雪B.海风C.下垫面状况D.洋流

【答案】30.C31.A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的掌握情况,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30题详解】

秘鲁受沿岸寒流影响,气候温和干燥,降水很少,但是大雾天气很多,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大雾天气,空气湿润。

为了解决淡水问题,当地居民用大网,使雾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收集淡水资源。

C项对。

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都不需要用网收集,A、B、D项错。

【31题详解】

该种水资源是雾气中的水汽,雾气中水汽多少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A项正确。

海风可以将海上的雾气吹到陆地上;

下垫面可能影响雾气的形成、移动速度;

洋流,秘鲁寒流是大雾形成的主要因素。

所以B、C、D与这种雾气中的水资源关系密切,B、C、D项错误。

目前,全世界有60%的地区供水不足,许多国家正在闹水荒。

特别是在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

用水量大大超过当地水源的供应能力,缺水问题更为突出。

回答下列各题。

32.新加坡四周临海,但却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A.新加坡年降水量少B.国土面积小,缺少河湖蓄水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工业发达,水污染严重

3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32.B33.C

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新加坡缺水原因的认知能力。

【32题详解】

新加坡地势低平,中部较高。

新加坡的总土地面积约为714.3平方公里。

目前大约有400万人口,人口密度大。

新加坡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总量丰富,季节分配均匀,但由于土地面积小,江河湖泊少,蓄水能力不足,且中高周低的地势不利于地表水储存,导致新加坡水资源紧张。

人口密度大增加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新加坡对水环境保护到位,并不存在严重水污染问题,故选B。

【33题详解】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主要考虑节约用水,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加大水量建设投入属于开源的措施,优先发展工业不利于节水,故选C。

3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下图,回答下题。

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D

考查山地的形成过程。

在图中阶段1可以知道它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它就是一座火山,火山的形成是岩浆的活动,不是地壳的水平运动,所以A不对;

B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也就是玄武岩,不可能是沉积岩,所以B不对;

C顶部形态,也就是平顶的形成,观察图Ⅱ,Ⅲ,可以看出平顶面积扩大,这应该是由外力作用形成,所以C不对;

D描述的过程和图示表达的过程相同,所以D正确。

故选D。

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有一块著名的“金刚宝石”,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

据考证该岩石是地质时期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

35.“金刚宝石”最可能属于

A.玄武岩B.石英岩C.花岗岩D.石灰岩

36.下列地质作用中,“金刚宝石”景观形成过程中没有受到的是

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

【答案】35.C36.D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岩石的形成及转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3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岩石是地质时期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的,岩浆没有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玄武岩为喷出岩,A错。

石英岩为变质岩,B错。

花岗岩为侵入岩,C对。

石灰岩为沉积岩,D错。

【36题详解】

该景观裸露地表,会受到风化作用及海浪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而变质作用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一般发生在地下,故选D。

【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读南、北半球及全球月平均气温与冰雪覆盖面积对应值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7.图中a点表示

A.南半球的7月份B.北半球的1月份

C.全球平均状况的1月份D.全球平均状况的7月份

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覆盖面积的影响因素是降水、纬度

B.由于冰雪的反射,大气温度明显上升

C.据估算,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20---30米

D.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答案】37.B38.D

本题主要考查气温与冰雪覆盖面积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7题详解】

读图可知,左侧虚线7月气温低,冰雪面积大,应为南半球,实线为2条虚线之和,所以应为全球冰雪面积,a点为北半球,且冰雪面积大,应为北半球的1月份,故选B。

【38题详解】

冰雪覆盖面积大小的因素是降水、气温、地形等均有影响,A错。

冰雪反射会使大气温度降低,B错。

全球冰雪融化后,海平面将上升66米,C错。

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D对。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39.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

关于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是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