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245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306采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机电队长

监控主任

打钻队长

调度主任

110306采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

一、工作面概况

1、110306采面走向长度416m,倾向长度为150m,工作面标高为1607.3m~1649.0m,对应地表标高为1780m~1870m,埋深为172.7m~221m。

2、110306采面位于井田的东北面,沿煤层倾斜向上为原10302采空区,采面的东面为20m矿界保护煤柱,西面为110303采面外段,该面尚未回采,上腹为山体,下腹为110510采面,该面尚未回采。

3、110306采面回采煤层为3#煤层,该区域煤层稳定,煤层厚度2.0m,煤层中部含一层0.1m厚的夹矸,煤层平均倾角为9°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RQD值为93.5%,完整;

底板为泥质粉砂岩,RQD值为71.0%,中等完整。

附110306采面井上下对照图。

二、区域地层

根据盘县煤田地层出露情况,该区域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下第三系;

三叠系上统二桥组、中统法郎组、关岭组、下统永宁镇组、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玄武岩组;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下统栖霞组、梁山组;

石炭系上统龙呤组、马平组、达拉组、滑石板组、下统摆左组、大塘组、岩关组;

泥盆系上统代化组、响水洞组、下统火烘组、罐子窑组。

地层分布区见区域地层简表。

表盘县煤田地层简表

厚度(米)

地层区划

第四系(Q)

0~41

下第三系(E)

0~900

三叠系(T)

上统(T3)

二桥组(T3e)

166

扬子区黔西—黔北分区水城小区

中统(T2)

法郎组(T2f)

下段(T2f1)

299

关岭组(T2g)

上段(T2g3)

>

100

中段(T2g2)

192~352

下段(T2g1)

118~182

下统(T1)

永宁镇组(T1yn)

第四段(T1yn4)

57~203

第三段(T1yn3)

88~325

第二段(T1yn2)

135~160

第一段(T1yn1)

101~211

飞仙关组(T1f)

上段(T1f2)

354~590

下段(T1f1)

97~190

二叠系(P)

上统

龙潭组(P3l)

185~465

贵州乌蒙山区与三岔河区的过渡带

玄武岩组(P3β)

200~732

中统

茅口组(P2m)

上段(P2m2)

74~285

贵州黔南区—六枝分区

下段(P2m1)

270~600

下统

栖霞组(P1q)

70~237

梁山组(P1l)

30~122

石炭系

龙呤组(C2l)

53~55

华南区普安—麻尾分区盘县—普安小区

马平组(C2m)

170~270

达拉组(C2d)

121~130

滑石板组(C2hs)

35~545

摆左组(C1b)

283~529

大塘组(C1d)

219~416

岩关组(C1y)

91~203

泥盆系

代化组(D3d)

90~292

扬子区安顺—盘县分区普安小区

响水洞组(D3x)

74~136

火烘组(D2h)

260~716

罐子窑组(D2g)

D2g2

67~312

D2g1

110~293

三、矿井地层

井田内及其邻近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

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出露于煤矿西部外围。

主要岩性为灰绿色拉斑玄武岩及玄武岩、暗灰色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

井田内无出露,区域厚度250米左右。

与上覆龙潭组地层假整合接触。

2、龙潭组(P3l)

为区域内含煤地层,属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岩性主要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234~299米,平均248.77米。

含煤20~35层,一般25层左右,可采及局部可采8层。

产大羽羊齿、栉羊齿、细羊齿等植物化石和腕足类、腹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

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下统(T1)

(1)飞仙关组(T1f)

出露于井田大部及南部边界外围。

分上、下两段。

下段(T1f1)厚度121~190米,一般170米。

从下至上岩性中细、粗、细的变化规律。

下部50米左右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及绿色泥质粉砂岩,夹泥质灰岩薄层、条带及透镜体,含少量植物碎屑。

中部40米左右以绿色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含黄铜矿细晶及球状钙质结核。

上部45米左右以绿紫及紫绿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中、下部分界处见不稳定的鲕粒状灰岩或生物屑灰岩,厚度1.0米左右。

全段含腕足类舌形贝及瓣鳃类动物化石。

上段(T1f2)厚度460~500米,一般485米。

按岩性划分为三个亚段。

第一亚段(T1f2-1)厚度110~170米,一般140米。

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紫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夹细砂岩。

富含蠕虫状方解石,顶、底部含瓣鳃类动物化石。

第二亚段(T1f2-2)厚度:

210~290米,一般230米。

下部75米左右为紫色与绿色条带相间的泥质粉砂岩,夹生物灰岩条带。

中部30米以灰色泥质灰岩、紫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其中最下层泥质灰岩厚度较大且全区稳定,是本亚段岩层对比的主要标志。

上部125米以紫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泥质灰岩薄层。

全层含瓣鳃类动物化石。

第三亚段(T1f2-3)厚度:

105~125米,一般115米。

下部20米左右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紫色粉砂岩薄层,富含蠕虫状方解石。

中部30米左右以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薄层及条带,含瓣鳃类动物化石。

上部65米左右以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为主,夹绿色钙质泥岩及生物屑灰岩薄层,含生物遗迹及瓣鳃类动物化石。

4、第四系(Q)厚度0~15米。

为残积、坡积物,由砂土、粘土及碎石土组成,分布于缓坡、平台及地形低洼处。

四、区域构造

矿区属盘南背斜北东翼西段。

盘南背斜及下甘河断裂均属黔西南涡轮构造盘县煤田境内的外围成分之一。

盘南背斜为不对称的复式背斜,其总体轴向呈北东60°

左右,南北两端分别向南西北东偏转,呈反S形。

下甘河断裂构成盘南背斜的南东部边界,其走向与盘南背斜总体轴向一致。

中段数条呈透镜状分布的断层组成。

区域构造特征表明,盘县煤田内的构造面貌主要与燕山运动有关。

在燕山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南北向的正、反两次直扭运动的复合叠加,先期反时针直扭运动可能发生在燕山运动早期,后期反时针直扭运动可能发生在燕山运动中、晚期。

盘南背斜在先期反时针直扭运动形成的褶皱基础上又叠加了后期顺时针直扭运动,因此,在其南东翼西段形成次一级褶曲及次一级的小型帚状构造。

较大的褶曲主要分布在深部,由西向东有保田向斜、娃娃山背斜及嘿社向斜。

较大的帚状构造有雨谷~忠义压扭性帚状构造及马依~大河张扭性帚状构造,前者主要由一系列的北西西向压扭性断层组成的北北东及北东向断层组成,并向北东收敛、南西散开,其旋涡中心在嘿社向斜的中心部位。

5、采面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掘进地质情况及110306采面施工的抽放钻孔成果分析110306采面运输巷在SLy4#测点前11.5m处揭露一个断层落差为10m的F1断层,110306采面回风巷在SLh5#测点处揭露一个断层落差为13.2m的F2断层,F1、F2断层的走向一致、倾向一致、倾角相近,故判断为同一个断层,该断层走向上延伸到110308运输巷、倾向上延伸至M5-2煤层。

详见下表。

断层

名称

走向

(°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采面回采的影响程度

F1断层

201

111

24

正断层

10

影响较大

F2断层

29

13.2

六、矿井水文地质分析

矿区主要为构造剥蚀单面山地貌,以构造坡为主。

煤矿北部出露煤系上段地层,呈剥蚀坡地貌,煤矿内总体地势是中部高,西北—南东低,沟谷纵横。

北部为单面山呈东西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

南部地形相对陡峻。

最高点位于中部拐点6附近,标高2060.4m,最低点位于西部边界拐点11附近的剥蚀坡中,标高1654.0m左右,相对高差403.5m,属低中山地形。

矿区内断层不发育,构造简单,要注意采掘过程中遇其次生小褶~曲的影响,区内无出露地表构造,地层导水性较弱,对于矿井的开采影响较小。

矿区区域水系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的中、下游,井田内沟谷发育,沟水流量变化幅度较大,雨季暴涨,枯季变小或干涸,流量大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矿区范围内,有一条小溪(大河小溪)从井田北侧外围由西向东流,大河小溪旱季最小流量8L/S,雨季最大流量20L/S,正常流量13L/S。

溪沟由西向东流经约2km进入铜厂河,铜厂河向东流入猪场河,历年来最高水位均低于主、副井口。

因此,地表水不构成对矿床充水的水源。

七、采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通过导水断层、裂隙进入矿井,大气降水的影响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而我矿矿区地表冲沟发育,所以大气降水是我矿的补给来源和影响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

根据本区2015年-2018年的降雨统计,本区大气降水多集中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矿井涌水量一般是正常涌水量的两倍,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降雨量出现峰值,矿井涌水量最大值可达正常涌水量的4-5倍,8月中旬-9月下旬大气降水明显减少,矿井涌水量恢复正常值,10月-次年5月上旬大气降水量大幅度减小,矿井涌水量出现最小值,为正常涌水的4分之一。

而110306采面在2019年4月中旬开始回采,于2019年9月回采结束,所以110306采面回采期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

2、承压含水层:

矿井煤系地层及顶部岩层均属隔水层和弱含水层,无强含水层,不存在承压水威胁。

煤系地层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隔水层(265m),茅口组中的灰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M26煤层离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隔水层)约34m,即煤系底部M26煤层距茅口组中的灰岩充水含水层约300m以上,所以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存在顶底板承压水的威胁。

3、老空水:

110306采面沿煤层倾斜向上为原10302采空区,在110306回风巷掘进期间施工有两组放水孔,所以该采空区不存在大量积水,对110306采面回采不构成威胁,但雨季期间会使110306采面的涌水量增大。

4、老窑水:

在110306切眼(K0+18m)处揭露一个老窑,在110306运输巷掘进时共计放出该老窑积水为3192.4m³

,通过在110306切眼施工的探放水钻孔成果分析该老窑积水已经放干,对110306采面回采构不成威胁,但老窑积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所以雨季期间,该老窑积水会得到补充,流入110306采面,致使采面涌水量增大。

5、断裂构造水:

110306采面运输巷有一个断层落差为10m的正断层,回风巷有一个断层落差为13.2m的正断层,根据物探成果、钻探成果及对该采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观测分析,该断层不存在导水现象,故110306采面回采期间不受断裂构造水的威胁。

6、顶板裂隙水:

110306采面上覆为山体,对应地表周围无河流沟渠、水库及大面积积水区域,但采面埋深为172.7m~221m,距离地表较近,雨季期间大气降水可通过地表渗透至工作面,或山洪水通过裂隙灌入工作面,所以110306回采期间受顶板裂隙水的威胁较大。

7、相邻巷道水患:

110306采面上覆为山体,地表周围为无河流沟渠、水库及大面积积水区域,故采面上覆无水患威胁;

下覆48m处为110510采面,对采面回采施工无影响;

110306采面沿煤层倾斜向上为原10302采空区,在110306回风巷掘进期间施工有两组放水孔,所以该采空区不存在大量积水,对110306采面回采不构成威胁;

沿煤层倾斜向下为M3煤层,该区域没有采掘活动,所以巷道掘进期间不受四邻巷道水患的威胁。

8、陷落柱:

根据矿井建井施工的勘探钻孔(地质钻孔、水文地质钻孔)分析:

小河边煤矿井田范围内不存在陷落柱。

结论:

该面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充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顶板淋水、老窑水、老空水,预计该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为70m³

/h(雨季期间),正常涌水量为8m³

/h。

八、综合防治措施

1、由于110306采面距离地表较近,回采期间加强对地表的巡查力度,发现裂缝及时充填,防治山洪水通过裂缝灌入井下。

2、在110306运输巷、回风巷循环水仓各配备两台电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确保积水能够及时抽出。

3、从110306回风巷开口处安装一趟8寸到110306回风巷的两个出水点,原10302采空积水通过两组出水孔经排水管排至M3煤运输上山(下段)。

4、雨季前,要对采面的水沟进行清理,对采面的排水设备要做一次检修。

5、雨季期间,要加强对110306采面的水文地质情况收集,建立好相关台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