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447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在2011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品牌颁奖盛典上,我市获得了“国际最佳投资环境城市”和“中国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称号。

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24:

33:

43调整到2010年的16:

52:

32。

现代农业迅速发展,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5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蚕桑、麻竹笋、茶叶等10大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由2006年的8家发展到34家,共带动农户8.5万户,户均年增收3600元。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72家发展到134家,初步形成了水泥、水电、矿产、彩印包装、茧丝绸、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水泥工业迅速壮大,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以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精细化工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2010年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2%,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奇洞温泉、天门沟、中华英石园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营业,宝晶宫生态旅游度假区、奇洞温泉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螺国际大酒店、仁鑫大酒店等创建为国家四星级酒店,我市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旅游强市;

房地产、金融、物流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沃尔玛、国美、苏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级农家店覆盖全部镇(街),村(居)覆盖率达52%,城乡消费市场日益繁荣。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推进。

完成了市政府机构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在连江口、黄花两个镇先行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和园区发展思路,与顺德区成功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共建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

按照“快事快办、特事特办”的要求畅通园区规划建设“绿色通道”,积极为投资商和企业提供全程跟踪代办服务,强化帮助企业、服务发展“四不”承诺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园区建设实现明显突破。

加快推进清远华侨工业园和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园建设,园区路网、供水、供电及员工生活区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承接项目能力明显增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佛山顺德(英德)省级产业转移园成功落户清远华侨工业园,并被列入全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

全力配合顺德区加快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迅速实现与顺德区的“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清远华侨工业园共引进项目146个,合同投资金额221亿元,全园已建成投产项目35个,试产17个,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9亿元;

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园共引进项目47个,合同投资金额158.6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7个,试产2个,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9亿元;

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启动以来,已有60多个项目有入园意向,其中,万家乐、容声电器、德美生物等12个项目准备入驻启动区,投资总额超过29亿元。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全市共签约项目合计627宗,合同投资金额达1270亿元,实际投入205亿元,成功引进了广晟生态城、人民电器、飞来峡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大型项目,经济后发优势愈发明显。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和定期通报制度,以倒逼机制促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好重点项目攻坚战,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新英东钢铁、实益长丰、鸿泰玻璃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仙湖温泉、市综合福利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三)着力加快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市区人口40-50万、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目标,将英城、大站、英红和望埠四个镇(街)纳入市区统筹规划建设,“一江两岸”城市格局逐渐形成,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中心城区面积发展到2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5万。

浈阳湖、月桂湖等市区“五湖”改建和新建工程即将完成或顺利推进,相继建成了滨江公园、龙山公园、人民广场等大型广场和城市公园。

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适合不同收入水平市民需求的住宅小区。

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为契机,加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基本实现市区道路黑底化,先后荣获省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称号。

此外,东华、浛洸、连江口等中心镇、重点镇的城镇化步伐全面加快,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连江口、黎溪等镇率先实现了镇级街道黑底化。

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推行以农民为建设主体、政府引导扶持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扶持新农村建设,带动全社会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成新农村示范(试点)村130个。

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镇村“公园化”战略和农村泥砖房拆建工作,共建成镇级公园30个、村级公园48个,拆除农村泥砖房3085间。

全市300个村(居)全面实现了行政村村通公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站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有线电视,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39.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31.3亿元,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246.3公里,公路密度增加到92.5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长71.3%。

完成省道347线英城至大湾段、省道348线浛洸至九龙段等5条省道共269.3公里的路面大修工程;

大站东环线、马山公路、英红产业大道、银英公路扩建、省道252线英东大桥危桥改造等重点路桥项目顺利完工或即将完成,武广高铁英德客运站场建设顺利推进,广乐高速公路英德段已全面进入路基施工阶段,交通“瓶颈”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共投入资金25.28亿元,建设电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14宗,500千伏库湾、220千伏月亮湾、110千伏九龙等一批大型输变电工程如期建成,用电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圆满完成了秀才山、上空、空子等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城区北江西岸、东岸、西岸北堤堤防工程建设。

城乡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投入1165.8万元,基本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

投入资金近10亿元开展“三边”整治,打造了观音山大道、金子山生态园、东岸滨江公园、浛洸鹿城公园等一大批市、镇整治亮点工程,城乡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舒适、靓丽。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64.3%提高到67.1%,绿化率达到69.4%。

积极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工程,成功创建为省林业生态县(市)。

坚持“保红线、保发展”,全市耕地面积实现占补平衡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连续五年获得清远市耕地保护先进单位。

(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教育进一步优先发展。

不断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年提高教师待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2个、清远市教育强镇7个,省、市一级优质学位7万多个,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2010年提前一年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劳动就业工作加快推进。

着力扩大劳动就业,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五年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6年增长56.5%和59.3%。

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至2010年共建设廉租住房122套、公共租赁住房30套,解决了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全市53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

2011年市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农村泥砖房拆建工程,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以及“两不具备”移民搬迁、幸福安居工程加快推进。

发动企业家和商会捐资528万元,为特困残疾人建设安居房88套。

扶贫“双到”工作成效突出。

抓好干部帮扶、企业帮扶、项目帮扶和产业帮扶,2010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同时近两年通过社会筹集善款约5000万元,有力地推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打造了碧桂园西牛镇花塘(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基地等一批优良的扶贫载体。

2008年以来共帮助贫困户21566户73602人实现了脱贫。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并轨运行。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全面覆盖,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殡葬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

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

同时,通过抓好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建成了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一批文化体育场馆,镇村基层文化、体育设施逐步改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利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英德英石文化节、全国滑水大赛等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文化、体育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

科技科普工作扎实开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1个(为清远市首个国家级高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得省、清远市立项的科技项目共100项,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发明显。

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完成医改各项任务,卫生资源总量逐年增加,医疗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人口计生工作奋力争先。

投入4500多万元完善计生服务阵地设施建设,通过创新管理、深化优质服务、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例会制度、开展“两无”活动等举措,2010年实现了“创省优、升一类”目标,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

综治信访形势保持平稳。

建成市、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实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排查例会制度,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坚持开展“三走”(走出大楼、走到基层、走进群众)、“四访”(基层接访、上门探访、带案下访、基层巡访)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法制宣传组深入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群众法制观念。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市、镇、村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力度,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政府职能明显转变。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由415项减少至191项。

积极推进“一网式”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提高了审批效率。

全市有32个行政单位、24个镇(街)公布了办事指南,29个部门的191项行政审批事项上网运行。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公安局等12个部门的服务大厅安装“电子眼”,实现了行政服务实时监控。

开通“网络咨询投诉”平台,及时答复群众来信,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畅通了政府与群众、企业沟通的渠道。

机关作风明显改善。

坚持开展一年两次的中层干部“民心风向标”民主评议活动,念好中层干部“紧箍咒”。

对全市1700多名中层干部开展以“提升效能,服务发展”为主题的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中层干部的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

针对镇村干部“走读”现象、“十条禁令”落实情况以及群众反映的机关作风问题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有效促进了干部职工作风的转变。

民主氛围更加浓厚。

发挥政府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特别是对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的联系,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列席制度。

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每年均获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较为满意的评价。

廉洁从政能力提升。

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积极开展强农惠农政策监督检查、医药购销和商业贿赂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国土资源交易,矿业权和经营性土地、工业用地全部实行公开“招拍挂”出让,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此外,审计、质监、工商、气象、水利移民、史志、档案、通讯、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消防、工会、老干、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其他社会事业和国防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呈现新面貌。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英部队、消防、政法干警,向省市驻英单位,向在英德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向关心、支持英德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二,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民生为本。

五年来,我们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民心、察民情、顺民意,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人民群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第三,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

五年来,我们顺应发展形势,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全力化解金融危机冲击、宏观调控变化和冰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效突破了资金、土地和环保等“瓶颈”,为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落地、加快城镇建设提供了要素保障,赢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第四,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全市上下合力攻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团结协作,听取各界意见,汇集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合力攻坚、甘于奉献的浓厚氛围,依靠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充分认识到,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必要前提,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理顺群众情绪。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仍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晋位升级压力较大。

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发展质量还不够高。

二是协调发展任务较重。

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三是制约发展因素较多。

资金、土地、环保以及交通、电力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是改善民生任务艰巨。

全市财力仍然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各项民生工作对资金投入的需求。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新的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加快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

能否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基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能否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能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新一届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英德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加快跨越赶超,推进强市富民,建设幸福美好新英德”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强市富民为中心任务,围绕“现代工业强市、山水宜居名城、旅游休闲胜地”发展定位,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深入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十年赶超增城,十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幸福美好新英德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89%,森林覆盖率达到69.8%,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人民群众更加幸福。

实现上述目标,要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一要坚持加快发展。

继续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较快的增长,坚持率先发展,在快速的发展中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要坚持转型发展。

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推进领导方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正确处理发展与转变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

三要坚持创新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之源,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要坚持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经济工作与民生工作协调推进,在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感逐年提升,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加快工业经济提速升档。

将省高度重视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和清远市将工业发展主战场放在我市的决策作为强劲动力,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把工业园区建成工业的集聚地、经济的增长极和创业的乐园。

一要着力打造一批骨干园区。

将建设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集全市之力支持、配合、办好合作区,主动做好与合作区在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对接,加强协调、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全方位为合作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将其打造成为“产城互动、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产业新城和促进全省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

全力支持、配合推进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宜工、宜商、宜居、宜乐”的现代产业新城和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精细化工、轻工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

全力加快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园及粤北产业新城、青塘-白沙陶瓷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并完善扶持园区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畅通园区规划建设“绿色通道”,不断提升园区开发和管理水平。

二要着力打造一批工业强镇。

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研究出台鼓励镇(街)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镇(街)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批工业经济规模大、核心产业竞争力强、大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的工业强镇,力争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以上的镇达到6个以上,200亿元以上的镇达到4个以上,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要着力抓好产业集聚。

以园区为重要载体,坚持走工业门类集中、空间布局集聚、发展模式集群之路,大力发展规模工业,力促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工业园区集聚,推动产业协作配套、前后延伸、循环利用。

做强做优水泥、电力、陶瓷、浮法玻璃等核心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新兴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矿产资源、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力争形成若干个集中度高、关联度紧、竞争力强的百亿产值产业集群。

加快农业经济提速升档。

一要大力建设农业产业基地。

进一步壮大10大农业产业基地,突出发展优质水稻和茶叶、蚕桑、麻竹笋、沙糖桔、蔬菜、苗木花卉等竞争力较强的特色经济作物。

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面向珠三角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大力扶持粮食种植、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创建省产粮大县、省养猪大县。

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特色经济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二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到2016年,全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5家以上,重点扶持锦源、德丰、得宝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0家以上,培育一批有带动能力的生产示范区、专业村和专业户,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加强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加大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申报工作力度,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优良的平台。

多渠道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知名度。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发展。

加快第三产业提速升档。

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

加快宝晶宫生态旅游度假区、仙湖温泉、宝墩湖温泉、广晟生态城、飞来峡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构建市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和西部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区、中部滨水旅游度假区、东部商务旅游休闲度假区“一心三区”格局,将我市打造成集商务、会议、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

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和提升旅游通达条件,构建公路铁路互补、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加大旅游产业配套建设,不断改善现有星级宾馆、特色餐馆等旅游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品牌连锁酒店和旅游娱乐休闲设施。

二要努力繁荣商贸物流业。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承南启北”的大通道优势,加快推进大站物流基地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城西、英红、望埠、东华、浛洸等地的物流中心。

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扶持现有物流运输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层次,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推进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鼓励和引导商贸企业深入集镇发展连锁经营、小型超市、专卖店、批发店等新型流通业态。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规范提升餐饮、商贸、市场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拓展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养老护理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向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