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434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7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盲人实用人体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步骤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

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

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

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

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

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

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类:

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源于医用人体解剖学,但与医用人体解剖学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

  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

  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

近头者下(尾侧):

近足者

  2、前(腹侧):

近腹者后(背侧):

近背者

  3、内侧:

近正中面者外侧:

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

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

  系。

  5、浅、深:

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

  浅,远者为深。

  6、四肢近侧:

靠近肢体附着者

  远侧:

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

  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右两半,

  (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

  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器官:

纵切面-与长轴平行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第二讲授课教师梁娜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第一节细胞

第二节基本组织

第三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细胞的化学组成和成分;

2.熟悉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种组织;

3.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基本组织如上皮,结缔,肌,神经组织。

细胞基本成分和上皮,结缔,肌,神经组织。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1、何谓奇经八脉?

2、简述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的作用。

2015年9月10日

2015年9月12日

(签字)

1.化学组成:

不同生物的细胞,其分子组成大体是相同的,即都含有核酸、蛋白质、脂类、糖、无机盐离子和水,但这些物质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相对含量可能相差很大。

其中最多的是水和无机盐。

需要特备注意的是成分中的核苷酸和核酸。

核酸是生物大分子中最重要的一类,它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两大类。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RNA在细胞核内产生,然后进入细胞质中,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2.基本结构和功能:

a.细胞壁--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细胞膜--紧贴细胞壁的一层极薄的膜(在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也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c.细胞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d.液泡--在细胞质里面,含有细胞液。

溶解着多种物质。

e.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a.细胞膜--细胞表面的一层膜,主要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第2节基本组织

第l节上皮组织

教学目标:

1.说出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简述各类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3.解释内皮、间皮和外分泌腺的概念

4.比较微绒毛与纤毛的异同

概述

特点:

⏹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无血管,有极性,游离两面

⏹有神经,位不同,功能各异

类型:

⏹被覆上皮

⏹腺上皮

⏹特殊上皮(肌上皮、感觉上皮、生精上皮等)

一、被覆上皮

(一)被覆上皮的类型、结构及分布

上皮类型

主要分布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

心、血管、淋巴管

间皮:

胸膜、腹膜、心包膜、

其它:

肺泡、肾小囊等

单层立方上皮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

胃肠、胆囊、子宫内膜等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管道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型:

皮肤表皮

非角化型:

口腔、食管、阴道

复层柱状上皮

睑结膜、男性尿道等

变移上皮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二、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

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gland):

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

腺细胞分泌物:

酶、糖蛋白、激素等

外分泌腺:

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

内分泌腺:

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如甲状腺

外分泌腺

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

导管可有分支,分泌部呈管状、泡状或管泡状,据此进行外分泌腺的形态分类

泡状和管泡状的分泌部称为腺泡

第2节结蹄组织

第2节结缔组织

1.说出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概述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细胞的形态构特点和纤维的特点

3.比较3种软骨的异同

4.解释骨单位和同源细胞群的概念

特点

⏹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排列松散

⏹细胞间质多,有血管,形态多样

⏹细胞无极性,分布广,功能复杂

来源

⏹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结缔组织的类型

固有结缔组织

(也称纤维性~,狭义的概念)

疏松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致密结缔组织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分布于皮下网膜系膜

网状组织

造血组织、淋巴组织

液态的结缔组织

(广义的概念)

血液

心血管内

淋巴

淋巴管内的液体

坚硬的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软骨分类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骨组织

参与骨的构成

第3节肌组织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第4节神经组织

1.说出神经元的神态结构和分类

2.解释尼氏体、突触和神经纤维的概念

3.简述突触、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的分类

概述

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它们都是具有突起的细胞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绝缘等作用

一、神经元

1.细胞体

尼氏体—光镜下,为嗜碱性的颗粒或小块状物质,电镜下,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聚集而成

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除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外,还参与物质运输

2.突起

树突----内部结构与胞质基本相似,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

轴突----无尼氏体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的数量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2.根据功能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二、突触

1.突触的概念

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2.突触的分类

电突触----实际上是缝隙连接

化学突触----轴-树突触、轴-棘突触或轴-体突触

3.突触的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构成

三、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超过神经元10~50倍

(一)中枢神经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血-脑屏障的构成

2.少突胶质细胞-------参与构成CNS的神经纤维

3.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来源于单核细胞

4.室管膜细胞--分布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施万细胞(Schwanncell)

又称神经膜细胞,包裹轴突,参与构成PNS的神经纤维。

形态特殊,细胞外有基膜。

2.卫星细胞

又称被囊细胞,包裹神经元胞体。

扁平或立方形,细胞外有基膜。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一)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nervefiber)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外包胶质细胞所组成。

1.有髓神经纤维

2.无髓神经纤维

两种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有髓神经纤维:

跳跃式,故速度快。

无髓神经纤维:

无髓鞘和郎飞结,故其传导为非跳跃式,速度慢。

(二)神经(nerve)

由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

五、神经末梢

(一)感觉神经末梢

(二)运动神经末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第三讲授课教师梁娜

第三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总论

一、骨的分类

二、骨的构造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掌握骨的基本作用分类

2.熟悉骨的构造及临床的指导意义

3.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骨的构造及化学成分

讲授、启发、讨论归纳法

1.简述经络的作用

2.举例说明分经辩证

2015年9月17日

2015年9月19日

第三讲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

成人全身骨有206块,

根据部位分为躯干骨、颅骨、四肢骨;

根据外形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骨

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

骨密质:

位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

位于长骨的两端和其他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

骨膜:

对骨的营养、生长和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红骨髓具造血功能;

黄骨髓不具备造血功能

在长骨的两侧、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临床上用这些部位作骨髓穿刺

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一定的弹性;

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盐,使骨具有一定的坚硬度和脆性

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连接的结构,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结

关节:

关节面:

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作用

关节囊:

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能分泌少量滑液,具营养和润滑作用

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骨盆以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联合上缘依次连接而成

上肢骨:

1)锁骨2)肩胛骨:

外侧角为关节盂、、肩胛骨上角,平对第2肋。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计数肋的标志3)肱骨4)桡骨和尺骨5)手骨:

8块腕骨,5块掌骨,14指骨

下肢骨:

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肩关节:

肩关节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

(由于下部最为薄弱,故肩关节易向下方脱位)

a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b关节囊薄而松弛,是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c运动幅度大

可做屈、伸、内收、外展、旋转、旋外、环转

肘关节:

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的上端连接形成符合复合关节;

屈、伸运动

桡腕关节:

桡骨下端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和3块腕骨共同构成;

屈、伸、内收、外展、环转

髋关节:

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具较强的稳固性,运动幅度小;

可做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环转

膝关节: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可做屈伸运动,当关节处于半屈位时,还可做轻度的旋转运动

踝关节:

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构成;

背屈(伸)和屈(伸)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第四讲授课教师梁娜

第四讲躯干骨、颅骨、附肢骨骼

一、躯干骨的分类

二、颅骨的命名分类

三、脊柱的定位方法

四、脊柱的作用

五、附肢骨骼

1.躯干骨的分类及作用

2.熟悉颅骨的特点

3.了解特殊椎体的的命名及结构

脊柱的定位方法

脊柱的作用

附肢骨骼

讲授、演示、归纳法

播放音频资料

课件;

骨骼模型等

1.简述脊柱的数量,分类

椎体的结构,作用

2.定位椎体的方法有哪些?

3.椎体有何作用?

2015年9月25日

2015年9月26日

第四讲躯干骨,颅骨,附肢骨骼

躯干骨:

椎骨、肋和胸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脊柱:

26块椎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

(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

脊柱具有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

胸廓具有支持、保护胸腹腔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等功能

<

第7颈椎又称隆椎,是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第3~4腰椎棘突间,临床上常利用此间隙进行腰椎穿刺

骶管向下开口于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4个生理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颈、腰凸向前,胸、骶凸向后)>

椎孔:

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的孔;

所有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管内容纳脊髓

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具有连结、缓冲的作用

胸骨自上而下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与肋间隙序数的重要标志。

第7~10肋软骨的前段彼此相连,形成肋弓>

颅:

脑颅:

8块颅骨构成;

面颅:

15块颅骨构成

位于两顶骨和额骨之间呈菱形的是前卤,于1岁半左右闭合;

位于两顶骨与枕骨之间呈三角形的是后卤,生后不久即闭合

后部正中有一大孔,为枕骨大孔

翼点:

在颞窝内有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

颞下颌关节:

为仅脑颅内的滑膜关节,由颞骨和下颌骨组成

骨性标志:

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腰椎棘突、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

颅骨:

枕外隆凸、乳突、翼点、下颌角

四肢骨:

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外上髁ke,内上髁,桡骨茎突、尺骨茎突、髂前上棘、髂结节、髂嵴,耻骨结节、坐骨结节、骨头大转子、髌骨、内踝、外踝

附肢骨骼

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

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

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

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

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

外侧角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

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

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

肩胛骨、锁骨和肱骨构成肩关节。

肩胛骨位于北部的外上方。

肩胛骨前面微凹,后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嵴,称为肩甲冈,其外侧端称肩峰,是肩部最高点。

肩胛骨在体表可触及。

肩胛骨的运动可分为上提,下抑,外旋,内旋,外展及内收等6种运动。

肩胛骨(前面观)锁骨除在旋转运动时发生在肩锁关节外,大致都随肩胛骨一起运动。

向上旋转时,肩胛骨下角较上角更向外前,致关节盂朝上,向下旋转时相反,关节盂朝下正常时肩胛骨与肱骨一起运动,当上臂外展超过90度时,肩胛骨必须向上旋转。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第五讲授课教师梁娜

1、脊柱概述视频学习

2、脊柱构造实训

让学生掌握脊柱的特殊构造及组成。

了解如何在人体准确定位脊柱的顺序及病理状态。

脊柱的特殊构造及定位

教学软件、触摸模型

骨架模型

1.简述脊柱的特点。

2.椎体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3.脊柱有何作用?

2015年10月9日

2015年10月10日

1、让学生听教学录像:

人体骨骼中脊柱的概况

2、分组触摸教学模型

3、讲解实训室关于人体的模型即操作方法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第六讲授课教师梁娜

第二节骨连接

六、附肢骨骼及骨连接

1.熟悉各类附肢骨的定义、内容

2.了解附肢骨的临床应用

1.附肢骨的分类

2.附肢骨的内容、临床应用。

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互动触摸

课件骨骼模型

1.何谓附肢骨骼?

肩胛骨及上肢骨的组成

2015年10月15日

2015年10月17日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手骨(8块腕骨,5块掌骨,14节指骨)。

锁骨(clavicle)呈横置的S形,横于颈部和胸部交界

锁骨处,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中间部分是锁骨体;

内2/3凸向前,三棱形,粗大;

外1/3凸向后,上下扁;

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

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为胸骨端;

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肩峰端。

锁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与胸廓保持一定距离,利于上肢的灵活运动。

由于位置表浅,锁骨易骨折,并多见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

肩胛骨

肩胛骨(scapula)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

肩胛骨第2~7肋之间。

肩胛骨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

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

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上缘最短,在靠近外侧角处,有一弯向前外方的指状突起,称喙突。

肩脚冈、肩峰、喙突、肩肿骨下角及内侧缘都可在体表扪到。

肱骨

肱骨(humerus)分一体和上、下两端。

肪骨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肱骨头,

肱骨朝向上内,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

在肪骨头外侧和前方各有一隆起,分别是大、小结节,它们各向下延伸成一纵嵴,分别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

两结节之间有一条沟,称结节间沟。

肱骨头和大、小结节之间的环形沟,称解剖颈。

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是肱骨骨折的易发部位。

肱骨体中部的外侧面有一粗糙骨面,为三角肌粗隆;

后面有一条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sulcusforradialnerve),桡神经紧沿此沟经过。

因此,肱骨中段骨折时容易损伤桡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稍扁,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呈滑车状,称肱骨滑车;

外侧的呈圆形突起称肱骨小头。

下端的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内上髁后面的浅沟称尺神经沟(sulcusforulnarnerve),尺神经由此通过。

下端后面的深窝称鹰嘴窝,伸肘时接尺骨鹰嘴;

前面有一较浅的窝称为冠突窝,屈肘时接尺骨冠突。

桡骨

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

上端稍膨大称桡骨头,其上面的关节凹与肱

桡骨和尺骨骨小头相关节;

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

桡骨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

颈、体相连处的后内侧,有卵圆形隆突称桡骨粗隆。

桡骨下端外侧向下的突起称桡骨茎突,下端的内侧面有弧形凹陷的关节面称尺切迹。

尺骨

尺骨(ulna)位于前臂内侧,上端大,下端小。

上端有两个突起,前方较小的称冠突;

后方较大的称鹰嘴,冠突与鹰嘴之间的凹陷,称滑车切迹。

上端的外侧缘有一斜方形关节面,称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

冠突前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

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前、外、后三面有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骨切迹相关节。

头的后内侧向下伸出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在腕部内侧可扪及。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

腕骨(carpalbones)共8块,属短骨,排成两排,每排有4块。

手骨近侧从外向内依次为: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从外向内依次为: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8块腕骨不是排在一个平面,而是掌面凹陷,共同构成腕骨沟。

掌骨

掌骨(metacarpalbones)有5块,从外向内依次称为第1~5掌骨,分为底、体、头三部。

指骨

指骨(phala 

上肢骨ngesoffingers)属长骨,共14块。

除拇指为2节指骨外,其余各指均为3节。

分别称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第七讲授课教师梁娜

第三节附肢骨骼及下肢骨

1.了解附肢骨骼及下肢骨。

2.熟悉下肢骨骼组成及活动性质

下肢带骨的组成及活动范围

讲授、指导阅读

课件,骨骼模型

2015年10月23日

2015年10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