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896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F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4.“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5.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

6.《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7.1776年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

“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

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亚当·

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8.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9.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10.《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

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11.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

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

12.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3.《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14.某学者曾提及:

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

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

15.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仿效。

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16.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17.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黩者不理”。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1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19.张謇说:

“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

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20.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据此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21.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

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

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

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

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22.右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23.毛泽东认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51页)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4.据统计:

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

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南京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5.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

“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

此段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西风东渐中存在着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在近代中国往往开风气之先

C.近代以来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内地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与近代工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中西交流有关,也和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26.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

”称延安是“思想工厂”。

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

C.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27.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张明明同学搜集到1947年至1948年部分时间里,国民党统治区黄金、美元、物价上涨的情况。

这表明

时间

黄金价格上涨

美元价格上涨

物价上涨

1947年2月到12月

13倍多

11倍多

7倍多

1948年头8个月

62倍多

78倍

A.战略决战国民党失败恶化了国统区经济环境B.中共战略反攻导致国民政府的经济完全崩溃

C.国统区的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投机活动盛行D.美国对华经济渗透,使国统区经济发展困难

28.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A.九一八事变前B.西安事变前C.洛川会议后D.重庆谈判后

28.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

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29.“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

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

岂国家数百年条教所颁以及吾人胜衣就傅数十年朝斯夕斯者,全属虚伪无物乎”。

这种观点没有

A.表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不满 

B.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C.会受到当时主流文化的排斥 

D.说明作者的思想顽固守旧

30.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l-3量增加了27%。

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出现这一局面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C.传播了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D.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

31.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

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32.《邓小平年谱》指出: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

”这里的“绝非偶然”主要是指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B.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C.实现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D.打破我国对外完全封闭状况的需要

33.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

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A.发起组建东盟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C.参与创建联合国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4.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35.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6.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37.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A.贸易是否有自主权B国家是否独立C.贸易是否对等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38.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

特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

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

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39.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惊人一致。

他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

40.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地域决定政治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4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42.苏格拉底曾说:

“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据此理解,苏格拉底

A.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

C.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D.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

43.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权利法案》C.《美国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

44.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

45.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46.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

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47.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48.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

“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B.否定等级制度C.维护共和政体D.维护私有财产

49.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C.城市化的进程D.社会生活的变迁

5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突出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D.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51.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52.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降至118人(萨维尔:

《黄梅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的减少》,第212页)。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B.人口流动的频繁

C.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53.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54.1869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

“合众国或任何一个州对于合众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为奴隶,拒绝或剥夺之。

”这法案获得通过的原因是

A.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巴黎公社的影响D.1787年宪法的施行

55.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B.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C.与对外掠夺无关D.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56.某宣言称:

“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把那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今后本市唯一的武装部队国民自卫军将及时加以改组。

”这一宣言发表于

A.1688年的伦敦B.1787年的费城C.1871年的巴黎D.1917年的彼得格勒

57.某西方学者评论说:

“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58.《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

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

”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

A.第一国际的瓦解B.修正主义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59.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

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