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833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东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政治家复习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不仅研究政治,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2.评价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雅典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

(2)虽然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其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为大家所公认。

三、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1.治学态度及成就

(1)态度:

治学严谨。

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既有吸收,又有批判。

(2)名言: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成就

(1)总结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的最高成就,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其批判和发展的精神,使其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3)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到最高水平。

(4)其基本哲学是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

(5)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其著作中时时体现出这一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四、“千古一帝”秦始皇

1.功绩

(1)统一全国:

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

2.重大过失

(1)滥用民力:

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阿房宫,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修长城等徭役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2)秦的暴政:

刑罚严酷使秦朝很快灭亡。

(3)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政治

(2)经济:

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奠定了唐初经济逐步复苏的基础。

(3)教育:

发展隋代的科举制,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4)民族: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对外: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造就出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为唐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等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贡献

(1)平定“三藩”:

扫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对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统治。

(2)收复台湾:

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3)抗击沙俄

(4)平定准噶尔部:

1690年,清军取得乌兰布通战役胜利;

次年康熙帝与漠南、漠北蒙古各部首领举行会盟仪式,最终平叛成功。

2.评价:

康熙帝虽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其处在巨变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机,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祸根。

   东西方的先哲

主题1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所处时代

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1)政治形势:

都是社会秩序不安定;

(2)主张:

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等级秩序;

(3)文化教育:

创立思想,创办学校;

(4)历史影响:

在东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柏拉图

古希腊奴隶制盛行之际

开创理想国

“理念”重理性

孔子

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恢复周礼旧制

“仁”重伦理

主题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1)哲学思想:

①柏拉图:

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②亚里士多德:

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2)政治主张:

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以法治国;

②亚里士多德:

法治优于人治。

主题3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1)相同点: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点: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主题4 东西方的先哲们对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与合格的君主的描述

1.孔子和柏拉图的理想社会及所针对的当时的社会环境:

孔子针对春秋后期奴隶社会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的现状,提出了恢复周礼、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理想社会。

柏拉图针对雅典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了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各守其位的理想社会。

2.孔子和柏拉图对统治者的不同要求及其对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1)要求:

孔子从道德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遵循礼数,推行仁政;

柏拉图从知识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拥有智慧,掌握知识。

(2)借鉴:

提高执政者的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执政能力;

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而不能依靠“人治”等。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主题1 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

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与执著。

但在他的性格与举止中也有刚愎、偏执、暴虐的一面。

他从事的征战和兴建的工程多数具有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却征调太急,赋税过重,刑法严酷,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他相信人终有一死,却又耗费巨资寻药求仙。

这都是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功:

①国家统一:

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②政治: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文化:

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⑤民族融合:

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过:

①暴政:

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

②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主题2 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史料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史料表明康熙收复台湾后通过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等措施使台湾地区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主题3 如何评价康熙帝

(1)个性:

①有明确的立志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②善于学习创新、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精神;

③有实现理想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素养。

(2)贡献:

杰出的封建帝王。

①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主权;

②学识渊博,弘扬中国古代文化;

③重视农业,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拉开长达150多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3)局限性:

延误了中国历史进程,给近代中国留下沉重包袱。

①经济上固守农本经济,限制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

②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③文化上文字狱和八股取士;

④外交上闭关锁国,轻视西方,不了解世界发展趋势。

   如何认识封建盛世?

治世与盛世是不同的,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有名的盛世有:

武帝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盛世以治世为基础,治世是盛世出现的前提,盛世是治世的进一步发展和结果。

1.原因: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与民休息。

(3)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4)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对外交往的频繁。

(5)生产工具的革新和技术的推广。

2.表现:

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3.实质:

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

统治者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巩固“家天下”的统治。

4.结果:

背后都潜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

(1)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必然滋生腐败和暴政。

(3)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4)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

5.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对生产关系适当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保证。

(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二章)

材料二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

”孔子回答说:

“子张过分;

子夏不够。

”子贡问:

“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

”孔子说:

“过犹不及。

”——《论语·

先进》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

“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

”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

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t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

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

(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

体现了什么精神?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对侍臣们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征回答说:

“臣闻古语云,‘君,舟也。

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君主、国家和人民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他是怎样认识君主个人欲望所造成的影响的?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这一思想会导致他采取哪些措施?

(3)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们是通过什么得出上述结论的?

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材料二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

该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还有大量的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便得到很多观众的喜欢。

(1)材料一中的“捷音”指哪一事件?

康熙帝统治时期,阻碍国家统一的不利因素还有哪些?

举例说明。

(2)材料二能否作为史料来研究康熙帝?

请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历史题材作品的认识?

(3)从纵横联系的角度简要评价康熙皇帝。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金石萃编·

秦铎山刻石》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三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

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

“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

……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并绘图以进。

”……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

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

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

答案

课时训练

1.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亚里士多德。

两者均强调“恰倒好处”,反对两极;

两者都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并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3)①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2.

(1)柏拉图。

(2)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3)尊敬但不盲从;

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3.

(1)关系:

互相依存的关系。

认识:

君主为所欲为将危及国家的存亡。

(2)思想:

以民为本的思想。

措施:

戒奢从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误农时。

(3)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结论。

真正的“可畏”是不爱惜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4.

(1)“捷音”:

清军收复台湾。

不利因素:

外国入侵,如沙俄入侵东北,少数民族贵族分裂,如噶尔丹叛乱;

地方割据势力。

如三藩之乱

(2)不可以。

文艺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

历史题材作品涉及重大历史人物、事件时要尊重史实。

(3)康熙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但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5.

(1)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

(2)设置羁縻府州。

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措施:

决定在台湾设立统治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原因:

台湾国防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东南沿海的安全与稳定。

(4)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