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2634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预设:

(1)一共有多少朵花?

(2)一共有多少条鱼?

(3)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

4、我们先来研究“一共有多少朵花?

”这一问题吧。

设计意图: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用“一组几个,有几组”这样的语言描述。

然后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根据上课需要板书问题。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题意之后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有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后面的学习目的明确,学生的思路清晰。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1:

一共有多少朵花?

(1)找出数学信息:

每次变2朵,变了3次

(2)这个过程你是怎样理解的?

能不能用你的学具摆出了呢?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摆一摆

(3)根据你的理解,你能列出算式吗?

2+2+2=6(朵)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

我们刚才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你能选出你喜欢的问题,根据我们刚才的思路,和同住一起解决

(1)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4+4+4+4=16(条)

每串有3个灯笼,有5串。

3+3+3+3+3=15(个)

每盏聚光灯有6个灯泡,有4盏聚光灯,6+6+6+6=24(个)

(3)师总结:

同学们真厉害,问题都解决了,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数相同

师顺势引导,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有几个:

2+2+2=6(朵),加数都是2,3个2相加

4+4+4+4=16(条),加数都是4,4个4相加

3+3+3+3+3=15(个),加数都是3,5个3相加

6+6+6+6=24(个),加数都是6,4个6相加

3、及时巩固

你会出这样的算式吗?

试一下吧!

7+7+7=21,3个7相加

5+5+5+5=20,4个5相加

(对于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的同学进行表扬)

4、你能在练习本上,帮老师写一写20串灯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1)仔细观察20串灯笼的算式怎样?

太长了,

生:

都写不开了

我指导用乘法比较简单

师总结:

相同的数相加碰到麻烦了,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下面我们一起再去看一下生活中的这样的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有扶有放,先让学生学会方法,然后独立解决。

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相同的数相加,通过进一步的类比练习,深刻体会“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知识基础。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1: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算法:

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

每组有2个同学,有这样的4组,因此是4个2相加得8。

2+2+2+2=8(个)

2、自主练习2:

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

练习时,同桌合作,变换学具的个数反复进行。

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一)数一数,算一算。

(二)小鸡种禾苗。

小鸡有多少只?

禾苗有多少棵?

(三)找规律、涂颜色。

 

答案:

(一)菠萝图:

4+4+4=12或3+3+3+3=12玉米图:

5+5+5=15或3+3+3+3+3=15

(二)小鸡:

2+2=4(只)或1+1+1+1=4(只)禾苗:

3+3+3+3=12(棵)或6+6=12(棵)

(三)橙色的规律是:

3,6,9(12)(15)(18)蓝色的规律是:

5,10(15)(2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我学会相同的数相加,就是几个几相加。

我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一样的加法算式。

在说一说,操作学具时,我操作是最快的。

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2+2+2=63个2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4+4+4+4=164个4相加

相同加数连加

1.2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5‾7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课学生用加法解决同数相加的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中首先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有上节课同数相加的基础,都能用加法解决。

交流连加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数个数列算式,可以故意多写或少写一个数,让学生发现老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深刻体会“几个几连加”的意义,接在学生感觉麻烦时,出示乘法算式,告诉学生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然后绿点问题则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算式的关系。

最后通过大量的同数相加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加法和乘法来解决,并体会加法和乘法转化的过程。

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对于红点问题,充分放手,尝试解决问题,在部分学生感觉8个5相加书写麻烦时,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适时讲解,学习乘法算式及读写法。

对于绿点问题,适当放手,重视交流。

最后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理解乘法意义。

要经历乘法和加法算式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乘法算式一般意义下的双重性和在具体意义下的唯一性。

同时把握好教学要求:

乘法算式的结果由对应的加法算式获得。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经历乘号的产生,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1、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看了变花魔术,这节课我们继续看魔术变葫芦(板书生活课题)

2、观察情境图,找出信息

(1)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描述一下变葫芦的过程

每次变一串,一串有5个,变了8串,

一串5个,变了8串

(2)图上还有哪些数学信息?

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有3个笼子

每盏灯有6个灯泡,有4盏灯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2)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个问题

延续魔术表演,观看魔术变葫芦,找到信息,提出问题。

魔术表演通过课件演示变魔术的过程,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描述变葫芦的过程也会非常流利的。

1、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1)读相应的数学信息,列式计算

5+5+5+5+5+5+5+5=40(个)

(2)说说这个算式的特点

加数都是5,有8个

8个5相加

(3)学生自主体验20串这样的葫芦一共有多少个?

教师巡视指导

(4)说说你的列式感受

这个算式太长了

写起来很麻烦

害怕写错了

(5)那我试一下,你们给老师帮忙好吗?

师生一起完成20串葫芦有多少个,体验连加算式的繁琐

(6)看来真不容易,有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你能想到办法吗?

用乘法表示

我知道妈妈教给我了,可以写成20×

5

(7)其实,数学家一开始也没有想到用乘法计算,是想到这样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5+5+……+5

20个

评价一下怎么样?

确实变短了

把语文的省略号都用上了

他的缺点就是要想知道是多少,还是需要一个一个的写出来,所以数学家就又想到了用乘法计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乘法(板书数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8)认识乘法(出示电脑小博士的话)学生齐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8个5相加,可以写成8×

5或5×

8

我会读8×

5读作8乘5

我会读5×

8读作5乘8

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因数,因数,积

(9)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①因数8,在加法算式中表示8个

②因数5,在加法算式中表示相同的数是多少

③5+5+5+5+5+5+5+5=40可以写成8×

5=40或5×

8=40

④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在研究葫芦的过程中感受相同加数求和,通过对比发现不足,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借助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比较,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乘法的计算打下基础。

1、分组完成另外两个问题,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左边组和右边组,男生组和女生组等等)

(1)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交流:

4+4+4=12(只),3×

4=12(只)或4×

3=12(只)

6+6+6+6=24(个),4×

6=24(个)或6×

4=24(个)

2、填一填

3+3+3+3=×

2+2+2+2+2+2+2=×

7+7+7=×

6+6+6+6+6=×

(1)交流几个几相加

(2)改写乘法算式

4或4×

3;

2或2×

7;

7或7×

6或6×

5。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回到情境图,体验乘法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

()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读作:

()×

2.解决问题。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个2,2+2+2+2=8,4×

2=8读作:

4乘2等于8;

4=8读作2乘4等于8。

2、3×

5=15(个)或5×

3=15(个)答:

5辆三轮车一共有15个车轮。

4=8(元)或4×

2=8(元)答:

一共用了8元。

我知道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我知道几个几等于几乘几。

乘法的初步认识

连加乘法

5+5+5+5+5+5+5+5=408×

5=40读作:

8乘5等于40

8=40读作:

5乘8等于40

∶∶∶∶

因乘因积

数号数

1.3变鸽子——1和0的乘法

教材第9‾10页,1和0的乘法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教材创设的情境图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魔术师变鸽子的情景。

原来桌子上有三顶帽子,魔术师一变,每顶帽子里面有1只鸽子,过了一会儿,帽子里一只鸽子也没有了。

借此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1和0的乘法。

写出1的乘法算式后,进行进一步的引导,6个1,8个1,20个1……,在对比交流中发现“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同样的方法学习0的乘法引导学生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充分利用教材例题的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独立地列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然后进行交流,知道3个1连加,可以写成1×

3,也可以写成3×

1。

第二个红点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几个0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最后可补充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敢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

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话说对意思即可,不做统一要求。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探索并掌握和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经历有关1和0的乘法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意识。

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掌握1和0的乘法。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磁性小棒,彩色粉笔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还记得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乘法的有关知识,好吗?

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2、观察情境图,分析图意

每次变一只鸽子总共变了3次

每顶帽子里有一只鸽子,一共有三顶帽子,3只鸽子

过了一会,鸽子都飞走了,没有了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2)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继续以魔术导入,连环画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演示,学生喜欢,积极性特别高,对于里面数学信息,孩子们也是表达清楚流利,亲切自然,并且对这节课非常感兴趣,有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整节课的学习就不会按部就班了,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况下进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1、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你会列式解答吗

1+1+1=3(只)

3=3(只)或3×

1=3(只)

(2)3个1相加是3,那么老师这里还有和1有关的题目,看一下你会吗?

1+1=()×

()=()

1+1+1=()×

1+1+1+1=()×

1+1+1+1+1=()×

(3)汇报交流

1+1=1×

2=2

生1+1+1=3×

1=3

1+1+1+1=4×

1=4

1+1+1+1+1=5×

1=5

(4)你会继续往下说吗

1=6

1=7

1=8

100×

1=100

56×

1=56

(5)你发现规律了吗?

1和谁相乘最后的得数等于谁

几个1就是几

师小结:

1乘任何数得任何数。

2、现在帽子中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1)列式计算

0+0+0=0(只)

0=0(只)或0×

3=0(只)

(2)我们一起看一下和0有关的算式

0+0=()×

0+0+0+0=()×

0+0+0+0+0=()×

0+0+0+0+0+0=()×

0+0=2×

0=0

0+0+0+0=4×

0+0+0+0+0=5×

0=0

0+0+0+0+0+0=6×

(4)你发现了什么?

几个0相加都得0。

0乘几都得0

0乘任何数都得0。

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都不困难,困难的是他们对于1乘任何数的积、0乘任何数的积的规律。

通过体验,拓展,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1、看图列算式。

左边算式的单位是棵,就是要求图中一共有几棵树?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乘法算式的意义。

右边算式的单位是个,就是求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

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人)

×

=(人)

(1)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中,让学生多说、多做、进一步理解1和0的乘法。

1、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7×

3=()+()+()

(2)1×

5=()+()+()+()+()

(3)8×

6=()+()+()+()+()+()

(4)0×

4=()+()+()+()

2、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答案】1、

(1)7+7+7

(2)1+1+1+1+1(3)8+8+8+8+8+8(4)0+0+0+0

2、3,4,12,3×

4=12 

我知道1乘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我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

在刚才的发言中,我表达非常清楚。

1和0的乘法

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3(只)1×

3=3(只)3×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0(只)0×

3=0(只)或3×

0=0(只)

1.4我学会了吗

教材第11页,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

这一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理念,一方面整合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把评价融入教学过程;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意识。

同时,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问题口袋,把不属于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或难度较大,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入其中,是为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而设置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对小学阶段的运算部分的学习极具重要的意义。

教材创设了一个学生各种运动的场面,教材提出了两个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再去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在解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对所学的乘法的认识。

利用丰收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样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复习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深刻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感受乘法计算的优越性,理解乘法意义。

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有条理再现旧知,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

能熟练地列出乘法算式。

课件,实物展台

学习用品

1、师:

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2、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分析图意。

(展台出示主题图)

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

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

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

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复习知识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自己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小组派代表说算式,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1)做操的有多少人?

4=24(人)4×

6=24(人)

(2)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2=0(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