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实施控制
各级病媒生物应急控制队伍在接到指令后应在2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根据分工同时实施控制。
虫情侦查组,调查病媒生物侵害的范围与孳生场所,确定实施控制的范围;
孳生地控制组、超低容量喷洒组、滞留性喷洒组或者室内投放毒饵组、室内投放毒饵组及鼠体寄生虫控制组按照各自的控制方案及操作程序实施现场应急控制。
具体方法见附件1、2、3。
七、评估
根据不同控制方案的要求,病媒生物应急控制队伍在实施控制后应定期开展控制效果的评价,将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安全的指标范围内。
八、总结
通过对病媒生物性疾病传播媒介的监测与控制,疫情得到控制或活动保障工作完成后,应于10日内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现场处理的经过及措施。
2.各部门参与及协作情况。
3.现场处理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附件
1.上海市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应急处置方案
2.上海市鼠源性疾病宿主与传播媒介应急处置方案
3.上海市蝇类应急处置方案
附件1
上海市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应急处置方案
蚊媒传染病是指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西尼罗河热等一组由蚊虫叮咬人体而传播的疾病,为了在本市发生蚊媒病病例后,能够规范、及时、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保障广大市民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适用于本市出现蚊媒传染病或发生暴发流行时,开展蚊虫应急控制。
2.适用于蚊虫密度异常增高影响市民工作和生活时,开展蚊虫应急控制。
3.适用于大型活动保障工作中的蚊虫控制。
二、人员准备
组建应急控制队伍,配备通讯工具和联络方式,每年组织一次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三、物资准备
1.防护用品
16层棉纱口罩、长袖工作服、工作帽、防护镜、橡胶手套、长筒胶鞋、雨衣、防蚊驱避剂。
2.监测器械
CO2捕蚊器、电动吸蚊器、诱蚊诱卵器、500ml采样勺、手电筒、体视显微镜、采样箱(冷藏箱)、镊子、螺口采样瓶、采样用吸管、纱布、脱脂棉、乙醚、可封口密实袋、工作记录表、标签纸、记录笔、记号笔、GPS定位系统、数码相机、对讲机等。
3.控制药物
速灭灵、灭得优、卫得、安备、球状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水性列喜镇、灭孓块、漂白粉等。
4.控制器械
车载式喷雾与烟雾机、手推式喷雾机、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手持式烟雾机、背负式常量喷雾器等。
5.药物配制器具
塑料桶、长镊子、天平、量筒、量杯等。
四、健康教育宣传
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配合病媒生物应急控制队伍实施病媒生物控制。
1.宣传疾病传播媒介的孳生特点、栖息特性,清除蚊虫孳生地的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
2.告知实施专业性控制措施的方法、时间、范围及市民应当配合与注意的事项。
3.跨地域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
五、现场控制
(一)疫点和警戒区
以病人住所为中心,半径100m的范围为疫点,疫点以外半径400m的范围为警戒区。
大型活动以活动场所为中心向外延伸500m范围为控制区。
(二)调查
1.蚊虫孳生状况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调查疫点和警戒区内的所有蚊虫孳生场所,记录积水的位置、数量和阳性数。
登革热疫点以查找小型积水为主,乙脑和疟疾疫点以查找稻田、池塘等清水型孳生地为主。
2.成蚊密度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用人工小时法在疫点内调查3间房屋、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内调查5间房屋的蚊虫密度,记录调查时间、地点及蚊虫数量。
登革热疫点可在周围绿地中设置3个CO2诱捕器诱捕蚊虫,记录诱捕的起止时间、地点和蚊虫数量。
3.灭蚊效果评估
(1)幼虫调查
①白纹伊蚊孳生地:
在实施控制后,调查疫区或活动控制区内50—100户居民(在外环境或单位检查路径上按每10m折算为一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
疫点每3—5天进行1次,警戒区每15天进行1次。
②库蚊、按蚊孳生地:
用500ml采样勺采集水样,计算采样数和阳性勺数,计算阳性率。
(2)成蚊调查
①人工小时法:
日落后1h,在疫点或活动控制区内选择3间房屋、警戒区内选择5间房屋,用电动吸蚊器捕捉15min,分类鉴定,计算蚊虫密度。
②诱蚊诱卵器法(登革热媒介调查):
在疫区或活动控制区共布放50—100只诱蚊诱卵器,每3—5户或每25—50m距离布放一个。
主要布放在居民的庭院、阳台、天台的花草树荫下,或室外的树木、花草、绿化带、灌木丛下,连续布放4天。
第4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蚊及蚊卵,并分类鉴定。
如需要检测蚊虫带毒率,将成蚊收集到螺口采样管,置于液氮罐内或-20℃冰环境,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蚊虫携带病毒情况。
(三)控制
1.空间喷洒
(1)范围:
疫点和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
(2)药物及推荐剂量:
在居民区及人群密集的场所选择低毒的杀虫剂,如速灭灵、水性列喜镇。
一般外环境可选择灭得优、甲基嘧啶磷。
常用推荐剂量见表1。
表1适用于空间喷洒防制蚊虫的杀虫剂及用量
(3)器械:
背负式、车载式超低容量喷雾器(机)、热烟雾器(机)。
(4)施药方式:
将药物按稀释比例稀释,在疫点及警戒区域内,超低容量喷洒按0.05—0.1ml/m2、热烟雾喷洒按0.5—1ml/m2进行喷洒,喷洒时间一般在早上6—9时和下午4—7时进行。
(5)处理周期:
疫点连续处理3天,每天1次;
以后每3天处理1次,直至应急程序结束。
警戒区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进行处理。
2.滞留性喷洒
疫点范围内重要的蚊虫孳生与栖息场所,如病家周围绿化带、社区卫生死角、牲畜棚(疟疾、乙脑)、收治病人医院病房的纱门、纱窗以及周围环境等。
高效氯氟氰菊酯20a.i.g/m2、氟氯氰菊酯40—80a.i.g/m2、高效氯氰菊酯40—80a.i.g/m2、顺式氯氰菊酯20—40a.i.g/m2、溴氰菊酯20a.i.g/m2的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等。
背负式常量喷雾器。
将杀虫剂按比例稀释后,均匀地喷洒于重点部位的蚊虫栖息场所。
3.孳生地处理
在疫点和警戒区内广泛开展清理蚊虫孳生地的群众性运动。
(1)翻缸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容器。
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置。
(2)清除卫生死角和散在垃圾。
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内的垃圾,尤其是塑料薄膜、饭盒、纸杯等积水容器。
(3)管理好各类容器。
对于储水池或缸等具有使用功能的积水容器应当加盖,或者5—7天更换一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植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盆景,每5—7天换水一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冲刷容器内壁;
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也可投放双硫磷等有机磷缓释剂。
(5)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必要时使用双硫磷、倍硫磷等杀幼剂(常用化学灭幼剂种类和推荐剂量见表2)。
(6)治理轮胎。
轮胎应当整齐叠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堆放在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双硫磷、倍硫磷等杀幼虫剂。
(7)竹筒、树洞的治理。
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8)稻田、池塘等的管理。
利用包括水位波动、稻田间隙灌溉、植被控制和水闸冲刷等各种定期处理措施,造成暂时的、不利于蚊虫孳生的条件治理防止稻田、莲塘、苇塘、茭白田、秧田、河流、灌溉渠、排水沟等水体孳生蚊虫;
或放养食蚊鱼、投放球形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双硫磷等防制蚊虫。
表2适用于杀蚊幼的杀虫剂及用量
六、评估与总结
(一)评估
疫点或活动控制区每3天监测1次,警戒区每7天监测1次。
未达到蚊虫控制的要求,建议继续进行杀灭成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的控制。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最长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以及蚊虫控制达到控制指标值时,可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
蚊虫控制指标为:
1.乙脑、疟疾媒介:
人工小时法,城镇成蚊密度平均≤4只/人工小时,农村成蚊密度平均≤6只/人工小时;
蚊虫孳生地阳性率≤1%。
2.登革热媒介:
布雷图指数与诱蚊诱卵器指数≤5。
3.其他蚊媒病媒介:
参照上述指标。
(二)总结
通过对蚊媒病媒介的监测与控制,疫情得到控制后,应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附件2
上海市鼠源性传染病宿主与传播媒介应急处置方案
鼠源性传染病是指鼠类作为病源宿主,通过其排泄物和寄生虫传播的鼠疫、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为了在本市发生鼠源性疾病时,能够规范、及时、迅速地控制鼠及蚤、虱等媒介生物,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疾病流行,保障广大市民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适用于本市出现鼠源性传染病或发生暴发流行时,开展鼠类及其寄生虫的应急控制。
2.适用于鼠密度异常增高影响市民工作和生活时,开展鼠类及其寄生虫的应急控制。
3.适用于大型活动保障工作中的鼠类控制。
鼠夹、手电筒、体视显微镜、采样箱(冷藏箱)、镊子、螺口采样瓶、采样用吸管、纱布、脱脂棉、乙醚、可封口密实袋、工作记录表、标签纸、记录笔、记号笔、GPS定位系统、数码相机、对讲机等。
磷化锌、大隆、卫得、漂白粉等。
背负式常量喷雾器等。
1.宣传疾病传播媒介的生活习性、孳生特点和栖息特性,鼠类及其寄生虫控制的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
以病人住所为中心,半径200m的范围为疫点,疫点以外半径300m的范围为警戒区。
或按照有关部门确定的大、小隔离圈作为疫点范围。
了解疾病和媒介的基本情况。
主要了解处理范围内的鼠类可能存在和活动的场所、处理范围内居民、单位数量和分布的情况,外环境河道、绿化、农田等分布情况。
(三)控制
1.灭鼠
按照不同疾病确定控制重点,如出血热为室内、农田、宅周,钩端螺旋体为河道两侧等,鼠疫要进行全方位灭鼠、灭蚤。
灭鼠药物以1%磷化锌为主,配制方法见附录A。
第二代抗凝血剂杀鼠剂商品毒饵或自配毒饵(配制方法见DB31330.1-2005)。
(3)投放鼠药:
第1—3天投放磷化锌毒饵,第4日起投放第二代抗凝血剂杀鼠剂商品毒饵或自配毒饵。
投放鼠药按照DB31330.1-2005《鼠害与卫生虫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
鼠害防制》进行。
①室内灭鼠将毒饵投放在鼠道和鼠的活动区域,离开墙或物体2-3cm,每15m2投放2-3点,每点投放毒饵3-5g。
②外环境灭鼠应在重点行业四周、垃圾房、破损的下水道、有鼠洞的附近投放毒饵;
农田灭鼠应重点在鼠洞周围和鼠道附近投放毒饵。
每点投放10-20g,间距10-20m。
③窨井及居民区下水道灭鼠应在重点行业、食源附近、垃圾房、垃圾堆处用竹片法投放毒饵。
④室内外毒饵都应当以容器投放,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2.灭蚤、虱等鼠体寄生虫
投放毒饵后,每日巡视,发现死鼠后,先在死鼠周围5m范围喷洒有机磷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药物使用方法见表3)。
在投放急性鼠药结束后,对投药现场全面喷洒杀虫剂控制鼠蚤,控制重点在蚤类的繁殖和栖息场所,如宿主洞穴和活动频繁的场所。
表3常用地面灭蚤杀虫剂
3.个人防护。
进行控制处理的人员应穿工作服、口罩、帽子和戴橡胶手套,进行鼠疫疫点疫区控制的要穿防鼠疫服(五紧服)、防护口罩和眼镜,穿长筒胶鞋,戴橡胶手套。
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消毒。
4.鼠尸处理
发现死鼠应先喷洒杀虫剂灭鼠体寄生虫,再用镊子将其放在密封塑料袋中,禁止裸手操作。
死鼠统一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1.评估方法
(1)在采取控制措施10天后,随机选择居民和各类型单位,采用鼠夹法、中型鼠夹、新鲜油条为诱饵,晚布晨收。
室外在鼠活动的通道上每5-10m布放1夹,呈1条直线或2条平行线布放,间距不小于50m。
室内每15m2布放1夹,超过100m2沿墙根每5m布放1夹。
(2)鼠疫控制区进行灭蚤评估,室内每间房布粘纸法5张。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最长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以及鼠密度和鼠体寄生虫控制达到控制指标值时,可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
2.控制指标
(1)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室内外鼠类密度小于或等于1%。
(2)鼠疫控制区控制家鼠密度小于或等于0.5%。
(3)室内粘纸法检测游离蚤为0。
(4)大型活动控制区鼠密度小于或等于1%。
通过对鼠源性传染病媒介的监测与控制,疫情得到控制后,应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附录A:
毒饵配制技术
配制毒饵所用的基饵要新鲜,不要用陈仓谷物、变质食物、酸败的动植物油等;
所用的灭鼠剂要符合规格,不含影响适口性的杂质。
严格按配方要求,浓度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质量。
拌制要均匀,一般毒饵在2kg以内,可以在容器内手工混合,超过2kg的必须使用机械搅拌器。
下面是拌制2kg的1%磷化锌毒饵的配法。
1)油条块 196份 (1960g)
磷化锌 2份 (20g)
面粉或滑石粉 2份 (20g)
2)玉米面粉 186份 (1860g)
食糖 10份 (100g)
3)鲜红薯或鲜胡萝卜块 196份(1960g)
磷化锌 2份 (20g)
面粉或滑石粉 2份 (20g)
注意:
磷化锌先与等量的滑石粉或面粉稀释,然后再与基饵拌,最好现用现配。
配制需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
附件3
上海市蝇类应急处置方案
蝇类是肠道传染病传播媒介之一,同时也是反映环境卫生状况的指标之一,为了在本市发生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及蚊媒病病例后,能够规范、及时、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保障广大市民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适用于本市出现肠道传染病或发生暴发流行时,开展蝇类应急控制。
2.适用于蝇密度异常增高影响市民工作和生活时,开展蝇类应急控制。
3.适用于大型活动保障工作中的蝇类控制。
捕蝇笼、长镊子、园艺铲、手电筒、体视显微镜、采样箱(冷藏箱)、螺口采样瓶、纱布、脱脂棉、乙醚、可封口密实袋、工作记录表、标签纸、记录笔、记号笔、GPS定位系统、数码相机、对讲机等。
速灭灵、灭得优、卫得、水性列喜镇、灭孓块、环卫乐、漂白粉等。
1.宣传疾病传播媒介的孳生特点、栖息特性,清除蝇类孳生地的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
1.蝇类孳生状况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调查疫点和警戒区内的所有蝇类孳生场所,记录孳生物的位置、数量和阳性数。
2.成蝇密度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检查疫点内所有房屋及疫点与警戒区室外成蝇活动的场所,确定重点控制的范围。
3.灭蝇效果评估
检查疫点和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内所有蝇类孳生地(物),记录检查孳生地(物)数和言行孳生物数,计算阳性率。
(2)成蝇调查
①笼诱法:
在疫点范围内设置3只捕蝇笼,在警戒区内或活动控制区设置5只捕蝇笼,或活动控制区设置5只捕蝇笼,饵料采用50g糖、50ml醋、50ml水,每3天监测1次,监测时间为9:
00—15:
00,记录蝇密度和种类。
②目测法:
在疫点范围内检查5间房屋,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范围内检查10间房屋,每天检查1次,记录阳性间数和蝇数。
常用推荐剂量见到表1。
警戒区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蝇密度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疫点范围内重要的蝇类孳生与栖息场所,如病家周围绿化带、社区卫生死角、牲畜棚、收治病人医院病房的纱门、纱窗以及周围环境等。
将杀虫剂按比例稀释后,均匀地喷洒于重点部位的蝇类栖息场所。
在疫点和警戒区内广泛开展清理蝇类孳生地的群众性运动。
对于暂时不能清除的蝇类孳生地可以喷洒甲基嘧啶磷、环卫乐等杀虫剂。
未达到蝇类控制的要求,建议继续进行杀灭成蝇和清除蝇类孳生地的控制。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最长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以及蝇类控制达到控制指标值时,可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
蝇类控制指标为:
1.笼诱法:
蝇密度≤1只/笼·
小时。
2.目测法:
室内蝇数≤3只;
蝇类孳生地阳性数为0。
通过对蝇类的监测与控制,疫情得到控制后,应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