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施工组织方案Word格式.docx
《测量放线施工组织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施工组织方案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此外,定位依据点的具体位置,也必须是明确的(如墙面、勒脚、台阶、……)。
必要时应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在现场用红白漆标出,以防出现差错。
如以规划红线或场地平面控制网为定位依据,则必须经校测无误后,方可使用。
当以规划红线定位时,应选择沿主要街道的红线为主要依据;
当以场地平面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高的长边为主要依据。
②定位条件应以给定的定位依据为准,能唯一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几何条件,最基本的是能确定建筑物的一个点位和一个边的方向。
若其中缺少一个条件,则无法定位。
若在一个点和一个边的方向定位条件之外,还有其他给定条件,则会出现定位中的矛盾情况。
测量控制的总体思路如下:
以城市导线(规划局所给出的红线)为依据,遵循整体控制局部的原则,对该工程采用一级导线并逐级控制,用高精度来控制低精度,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
测量时,对基础异形结构等重点,难点部位作为重点考虑。
2、准备工作㈠选择测量仪器、校对测量仪器:
将本工程使用的经纬仪(TDJ-6)、水准仪(DS320)、钢尺等测量仪器及工具经国家计量单位检验校准,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㈡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图纸。
首先审核总平面图,校对点位坐标、距离是否对应,定位依据、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建筑物的几何位置关系是否符合要求和满足规划用地的要求;
其次审核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主要校核平、立、剖面图是否对应一致,轴线间距、高程、结构尺寸和装修细部尺寸是否相符。
㈢对施工现场内影响施测的障碍进行处理。
3、校核规划红线桩和水准点多数高层建筑是根据规划红线和给定的水准点进行定位和定标高的。
因此,校测红线桩的桩位和水准点的标高,是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正确的基础。
㈠校测红线桩桩位红线桩位是城市规划勘测部门按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测定的,其精度一般均较高,但常因种种原因桩位有误或被碰动。
为了保证其正确性,应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对红线桩进行实地校测。
当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时,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校测的方法常有以下三种:
①相邻的红线桩互相通视、且能量距时,就实测各边边长及各点的左夹角,用实测植与设计的数值对比,检查桩位是否有误。
②若相邻的红线桩间不通视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间接测法。
③根据附近的城市测量导线点或三角点,用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形式测定红线桩的坐标值,以作校核。
㈡校测水准点由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或标高依据点)是向现场引测标高控制点的依据。
若点位有误或标高数据有误,均直接影响引测标高控制点的正确性。
这样,会使整个场地和建筑物降低或提高,因而造成积水或浪费挖填土方量。
因此,校测所给水准点,是保证标高原始依据正确性的基本方法,若校测中发现问题,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一般设计单位至少应提供两个水准点,这样就要用往返测法测定其高差,实测中要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保证精度,若所测高差平均值已知高差值之差小于±
6mmn时(n为测站数),则可认为所给水准点及其标高正确。
若设计单位只提供一个水准点(或标高依据点),则必须请设计单位确认其正确性。
四、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就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建(构)筑物的水平距离、水平角、标高、直线、坡度、坡面、点位和曲线等,按设计和施工的需要,测设到施工现场并给出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
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
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工程较多,基础开挖范围大,开挖区内的各种中线或轴线桩均会被挖掉,而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又需准确、迅速地恢复轴线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直面内。
故在建筑物定位放线中,要首先考虑主要中线或轴线桩的准确测设和长期稳定的保留问题。
为此,在建筑物定位放线中,首先根据定位条件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它是测设在距基槽外1~5m(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平行于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网。
㈠确认和检测定位依据当定位依据是原有建(构)筑物时,就要会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建(构)筑物的边、角、中线、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指定和确认,必要时应在现场拍照,以便备查和存档。
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在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校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个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高层建筑在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定位之前,应实地校测所用控制桩点的定位,以防误用有碰动和沉降变形的桩位。
㈡根据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场地平面控制网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直角坐标法;
②极坐标法;
③交会法;
④综合法。
㈢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测设与放线①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建筑物定位条件和矩形网距建筑物四廊轴线关系以及现场情况,来决定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
②轴线控制桩的测定在建筑物矩形网的四边上,测设建筑物个大角的中线或轴线控制桩(也叫引桩),测设时要以各边的两端控制桩为准,量通尺测定该边上个轴线控制桩后,再校核各桩间距。
③大角桩和轴线桩的测定根据各种线、轴线的控制桩测定建筑物各大角桩和中线、轴线桩,在校测各桩间距和方格后,若高层竖向使用外控制法施测时,还要将主要轴线准确地延到距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稳固保留桩位的地方,或附近现有建筑物的墙面上。
高层建筑物基础开挖较均较深,基槽四周多设护坡桩,桩顶砌矮墙以防雨水。
这样,即可使现场整齐,又可在此墙顶面上测设出各中线、轴线的位置,用以作为基槽内测设中线、轴线的依据。
④基槽灰线的撒设根据建筑物各轴线桩或控制桩,按基础图撒好基灰线。
这道工序精度要求不高,但很容易出错。
因此,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
⑤验线验线时首先要检查定位依据的正确性和定位条件的几何尺寸,再检查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和建筑四廊尺寸及轴线间距,这是保证建筑物定位条件和本身尺寸正确性的重要措施。
验线时决不可只检查建筑物的自身四廓尺寸,而不检查建筑物的定位情况,这样可能会造成建筑物位置的漏检,致使整个建筑物不正确。
此外,验线时不仅要检查建筑物矩形网和各大角桩位、槽线情况,还要检查各轴线、尤其是主要轴线的控制桩(引桩)桩位是否准确和稳定,因为它是挖槽后,各施工层放线和高层竖向控制的基本依据。
另外,沿规划红线兴建的高层建筑,在放线后,还要由城市规划部门验线,经验线合格后,方可破土开工,以防新建高层建筑压、超红线。
2、建筑物的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后,在垫层上测定建筑物各轴线、边界线、墙宽线和桩位线等,称基础放线。
这是具体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关键。
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
㈠基础放线①轴线控制桩的检测根据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角桩,检测各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方可使用。
当建筑物轴线较复杂,如45。
柱网或任意角度的柱网,或测量放线使用平行借线时,都要特别注意防止用错轴线控制桩。
②四大角和主轴线的投测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③基础细部线位的投测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等。
㈡验线首先要检查各轴线控制桩有无错和位移,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
另外,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
基础验线时的允许偏差如下:
长度L≤30m30m<L≤60m允许偏差±
5mm允许偏差±
10mm
60m<L≤90m90m<L
允许偏差±
15mm允许偏差±
20mm
注:
验线允许偏差引自《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摞底线经有有关技术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㈠高层建筑标高精度要求①施工允许偏差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标高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施工中标高允许偏差值
结构类型结高偏差
现浇框架
框架-剪力墙
装配式框大模板施工架框架-剪力混凝土墙体
墙
滑模施工
每层(mm)全高(mm)
±
10±
30
5±
②测量允许偏差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30m<H≤60m60m<H≤90m±
10mm±
15mm
90m<H≤120m120m<H≤150m150m<H
20mm±
15mm±
30mm
㈡高层建筑标高测法和要点①±
0.000以下标高测法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
0.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高层建筑的基础一般均较深,有时又不在同一标高上,为控制基础和±
0.000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应在基坑四周的护坡钢板桩或混凝土桩(选其侧面竖直且规正者)上各涂一条宽10cm的竖向白漆带。
用水准仪根据附近栋号的水准点或±
0.000水平线,测出各白漆带上顶的标高;
然后用钢尺在白漆带上量出±
0.000以下,各负(-)整米数的水平线;
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桩上各白漆带底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当误差在±
5mm以内时,则认为合格。
在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条白漆带上的水平线以做校核。
②±
0.000以上标高测法±
0.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测量。
一般高层建筑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
引测步骤是:
a、先用水准仪根据二个栋号水准点或±
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m标高线)。
b、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c、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
6mm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③标高施测中的要点a、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测设水平线时,最好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实现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点,然后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画水平线。
这种测法比一般在木板上标记出视线再量反数的测法,能提高精度1~2mm,但只能测出各层在+1.300m或+1.400m处的标高线。
b、由±
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
c、为保证竣工时±
0.000和各层标高的正确性,应请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明确:
在测定±
0.000水平线和基础施工时,如何对待地基开挖后的回弹与整个建筑在施工期间的下沉影响;
不少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中将总下沉量在基础垫层的设计标高中预留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高层建筑竖向控制当高层建筑施工到±
0.000后,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其中,以建筑物外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
随着高层建筑物设计高度的增加,施工中对竖向偏差的控制要求越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就必须与其适应,以保证工程质量。
这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重点,也是难点。
㈠高层建筑竖向精度要求①施工允许偏差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竖向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施工中竖向允许偏差值
结构类型竖向偏差
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
装配式框架框架—剪力墙
大模板施工混凝土墙体
层层高<5m高
(mm)
810H/100
但不大于30mm
5510H/1000
但不大于20mm
层高>5m
5H/1000
但不大于50mm
全高(H)
H/1000
②测量允许偏差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mm,建筑全高(H)
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
30m<H≤60m60m<H≤90m90m<H≤120m120m<H≤150m150m<H㈡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和要点为了满足上述测量精度要求,常采用两类方法进行高层建筑轴线的竖向投测。
无论使用哪类方法向上投测轴线,都必须在基础工程完成后,根据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将建筑轮廓和各细部轴线精确地弹测到±
0.000首层平面上,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
①外控法当施工场地比较宽阔时,多使用此法。
施测时主要是将经纬仪安置在高层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故此法也叫经纬仪竖向投测法。
由于场地情况的不同,安置经纬仪的位置不同,又分为以下三种投测方法:
a、延长轴线法此法使用于场地四周宽阔,能将高层建筑轮廓轴线延长到建筑物的总高度以外,或附近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顶面上,并可在轴线的延长线上安置经纬仪,以首层轴线为准,向上逐层投测。
b、侧向借线法此法适用于场地四周较小,高层建筑四廓轴线无法±
25mm±
30mm延长,但可将轴线向建筑物外侧平行移出,俗称借线。
移出的尺寸应视外脚手架的情况而定,尽量不超过2m。
c、正倒镜挑直法此法适用于四廓轴线虽可延长,但不能在延长线上安置经纬仪的情况。
d、经纬仪竖向投测中的要点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的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②内控法当施工场地窄小,无法在建筑物之外的轴线上安置仪器施测时,多使用此法。
施测时在建筑物的首层测设室内控制网,用垂准线原理进行竖向投测,故此法也叫垂准线投测法。
由于使用仪器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投测方法。
a、吊线坠法吊线坠法是使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首层靠近建筑物轮廓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施测中,如果采取的措施得当,使用线坠引测铅直线是既经济、简单,又直观、准确的方法。
一般在3~4m层高的情况下,只要认真操作,由下一层向上一层悬吊铅直线的误差不会大于±
3mm。
若采取依次逐层悬吊16层,其总误差不会大于±
3mm16=±
12mm,此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但在使用吊线坠法向上引测轴线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要用没有扭曲的细钢丝或鱼皮线。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线。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行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振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b、内外控综合法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尤其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多使用内控法进行竖向控制,但因内控制法所用内控网的边长均较短,一般多在20~50m之间,每次向施工面上投测后,虽可对内控网各边长及各夹角的自身尺寸进行校测与调整,但检查不了内控网在施工面上的整体位移与转动。
为此近年来,在一些超高层建(构)筑物的施工中,多使用内外控互相结合的测法。
五、变形观测
㈠变形观测的特点和基本措施①变形观测的特点a、精度要求高为了能准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
为此,变形观测中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S0.5)、精密经纬仪(J2、J1)和精密的测量方法。
b、观测时间性强各项变形观测的首次观测时间必须按时进行,否则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失去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也必须根据工程进展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变形量及其变化情况。
c、观测成果要可靠、资料要完整。
②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地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a、一稳定一稳定是指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程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每项工程至少要有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
工作基点是观测中直接使用的依据点,要选在距观测点较近但比较稳定的地方。
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高层建筑,可不设工作基点,而直接依据基准点观测。
变形观测点应塞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b、四固定四固定是指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
观测人员要固定;
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
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㈡沉降观测①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的观测打桩(包括护坡桩)和采用井点降低水位等,均会使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裂缝和位移等变形。
为此,在打桩前,除在打桩、井点降水影响范围的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
以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②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吨位和臂长均较大。
塔吊基座虽经处理,但随着施工的进展,塔身逐步增高,尤其在雨季时,可能会因塔基下沉、倾斜而发生事故。
因此,要根据情况及时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基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
③地基回弹观测一般基坑越深,挖土后基坑底面的原土向上回弹量越大,建筑物施工后其下沉也越大。
为了测定地基的回弹值,基坑开挖前,在拟建高层建筑的纵、横主轴线上,用钻机打直径100mm的钻孔至基础底面以下300~500mm处,在钻孔套管内压设特别的测量标志,并用特制的吊杆或吊锤等测定标志顶面的原始标高。
当套管提出后,测量标志即留在原处,在套管提出后所形成的钻孔内装满熟石灰粉,以表示点位。
待基坑挖至底面时,按石灰粉的位置,轻轻找出测量标志,测出其标高,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地基回弹值是研究地基土体结构和高层建筑物地基下沉的重要资料。
④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这项观测是了解地基下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受力的变形情况与受压层的深度,以及了解建筑物沉降对邻近地面由近及远的不同影响。
这项观测的目的和方法基本同回弹观测。
⑤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这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
当浇筑基础底板时,就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埋设好临时观测点。
一般浮筏基础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应沿纵、横轴线和基础周边设置观测点。
观测的次数与时间,应按设计要求。
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以后结构每升高一层,将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
0.000时,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
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内要测四次,第二年测三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次,至到沉降稳定为止。
一般砂土地基测二年,粘性土地基测五年,软土地基测十年。
沉降观测应提供的成果是:
a、建筑物平面图;
b、下沉量统计表;
c、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六、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不仅是验收和评价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
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管理、维修、改建及扩建的依据。
因此,竣工图和竣工资料是国家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技术档案资料,必须按规定绘制和整理,并长期保存。
为此,施工单位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所承包工程范围内的竣工文件材料。
设计单位必须提供编制竣工图所需的施工图,配合施工单位完成编制竣工文件材料的任务。
建设单位负责督促检查和验收,并汇总本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提供的竣工档案,按期报送各有关单位和档案部门。
㈠竣工图和竣工总图的基本内容①工程竣工图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