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2414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探究Word下载.docx

具备对探究结果的可靠行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表达与交流

能比较明确的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简单仪器的使用

Bb

初步学会正确的持拿试管、振荡试管和用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

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引流;

会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用酒精灯给盛有少量液体(或固体)的试管、烧杯、蒸发皿加热;

用滴管吸取并滴加少量试液;

用烧杯盛液体加热和溶解少量固体;

正确选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收集少量的气体;

会使用铁架台等固定仪器的装置。

实验操作与要求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与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配制溶液

cb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溶液的酸碱性

Ab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混合物的分离

Ba

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制取气体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Cb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以下8个实验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学生应按要求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对有关实验的考查内容、目标水平祥见上述表格。

1、粗盐的提纯实验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5、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

6、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实验。

7、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

8、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实验。

 

二、近三年淮安中考探究题考点及所占比例分析

选择题

填空题与简答题

实验探究题

总分及分值比例

2012

10(2分)

15(3分)

17(5分)、18(5分)

15分(25%)

2013

17(5分)、18(6分)

13分(21.7%)

2014

7(2分)

17(6分)、18(6分)

14分(23.3%)

三、中考对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进行探究的侧重点

1、侧重填写实验报告的探究:

例1(2011淮安中考)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

小麦粉、小苏打……。

她思考:

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

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

……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实验一:

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

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题18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二:

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实验三:

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请完成下表:

(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总结】

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拓展延伸】

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

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

可能是H2O;

猜想②:

可能是Na+;

猜想③:

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提示:

对于侧重填写实验报告的检测是淮安市中考的重头戏,在四年中考中两年出现相关试题。

(1)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2)对于实验报告的填写,要鼓励学生去“抄”。

只变换少量关键性词组,使语言描述更完美。

2、侧重反思和评价的探究:

例3(2014徐州中考)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

C+2CuO

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

①全部是Cu;

②全部是Cu2O;

③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

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3U8f:

a$O,i7?

现象'

S9O,D%S2E

结论1j,c2j,\g4R/`"

S]2i;

W)W*G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__________,充分反应。

6L&

a/f7h6B-L#R%Z9U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为变为______色/g&

Z7j7M/e

猜想__________错误)d4S%D:

a'

Z'

_4d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8G1Z4h6j3K-Z"

N/Q4R)Z

$g(W(Q&

M6Z#C7A9U/f:

X

猜想__________正确-j,I!

E5\'

_(N"

Q,H7G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反思与评价是从严密的角度对探究行为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要注重发展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的意识;

诱导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反思的意识。

3、侧重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的探究

例4(2012淮安中考)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

纯净的NaOH;

乙:

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

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____________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

例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全部是CaO;

猜想二:

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

全部是Ca(OH)2;

猜想四:

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考虑四个问题:

(1)化学反应原理的科学合理性;

(2)实验装置是否安全、操作简便易行;

(3)有无对环境造成污染;

(4)是否节约药品,经济可行。

四、中考中出现的探究题的分类

1、以教材重点内容为主线的探究:

(1)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探究

例题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右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

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

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探究

例题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脚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_______并盖上_______。

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

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

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

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测  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3)对物质构成及微粒性质的探究

例题8.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小红与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例题9.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例题10.

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4.0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g呢?

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

①2Mg+CO2点燃C+2MgO;

②3Mg+N2点燃Mg3N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  

 (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

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写物质的字母代号)。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2.4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  

 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11.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金属活动性顺序:

Ca 

Na 

MgAlZn____SnPb(H)____HgAgPtAu,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

猜想2.Fe>Cu>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_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

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金属锈蚀及其条件探究

例题12.在“铁能生锈的条件”实验探究结束后,老师告诉同学们,铜在空气中也能生锈,铜生锈,主要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铜生锈的条件。

(1)小雨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看到A装置中的铜片确实生锈了,于是小雨说,他证明了铜生锈是铜片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2)小丽否定了他的说法。

结合小丽设计的装置B和装置C,小丽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在综合了上述三个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说,还要设计一个在没有_________(填气体名称或化学式)气体存在的条件下,铜不能生锈的实验,方可验证铜生锈的条件。

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根据装置图回答:

①D装置的试管中应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

②小强的设计是否严谨,如果你认为严谨可不作答,认为不严谨,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探究

例题13.(2013滨州)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小滨同学设计了实验,以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实验,震荡。

现象:

溶液变成浅红色.由此得出结论______;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______;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充分加热后,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结论:

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白色固体。

验证:

(1)请你帮小滨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