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2092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31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创新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五)强化科技管理服务和科普工作

(六)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农村和偏远地区流动

(七)加快科技人才国际化步伐

(八)营造科技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二)强化科技人才基础性工作

(三)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

(初稿)

科技人才是指有科技知识和专业能力,从事创造性科学技术活动,并对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

主要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服务、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的科技活动人员。

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核心是人才。

科技人才是我省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制定本规划。

1、科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湘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人才增长较快。

2004年-2009年, 

R&

D活动人员从3.14万人年增加到6.38万人年,年均增长15.2%,R&

D活动人员增长速度高于科技活动人员的增长速度;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年均增长约10%,到2009年底全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1100人,居中部地区前列。

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从10.49万人增加到15.12万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从6.83万人增加到10.29万人,逐年增长趋势明显;

2、科技人才年轻化趋势明显

全省科技人才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年轻化趋势明显。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例,到2008年底,全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中,45岁以下的占33%,46-55岁的占46%,55岁以上的仅占21%,中青年科技人才占据较大比重,表明我省科技创新潜力较大,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势头良好。

3、科技人才投入逐年增加

科技人才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对R&

D活动的投入上。

2004-2009年,全省R&

D投入总量从37.04亿元增加到153.5亿元,年均增长32.9%;

D人员人均R&

D经费从11.79万元/人年提高到24.06万元/人年,总量和强度都逐年增大。

4、科技人才向重点领域集聚

2004-2009年,全省企业R&

D活动人员增幅达18.4%,高于科研机构(11.4%)和高校(5.4%);

2009年底,企业R&

D活动人员数量占全省69.8%,高于科研机构(9.8%)和高校(15.7%)。

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才大幅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7.7%、37.2%、29.1%和10.6%。

长株潭地区R&

D活动人员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8.5%,集聚了全省95%以上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5、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据科技部统计,2009年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居中部六省前列,其中科技活动产出居全国前10位、中部六省首位。

2009年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4416件和1752件。

“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964项,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取得了超级杂交水稻、C/C高性能复合材料、银河Ⅲ型计算机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1、国内外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世界各国纷纷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发达各国采取提供丰厚待遇和优越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国现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时期,各省市纷纷采取有力举措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焦点。

2、科技人才已成为我省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

未来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科技人才发展的大好时机。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任务,《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我省人才发展重点任务之首,充分表明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和我省未来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新机遇,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3、“四化两型”建设对科技人才发展提出新要求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省科学发展的新起点。

“四化两型”建设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虽然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实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顶尖科技人才稀缺,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的评价、选拔、任用机制还有待创新等。

加快科技人才发展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湘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尊重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以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和“四化两型”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

1、人才优先与服务发展相结合。

把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放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

同时,把支撑和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科技人才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形成科技人才发展和服务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的局面。

2、项目攻关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创新科技工作理念和思路,将科技工作由重项目攻关向项目攻关与人才培养并重转变,将科技工作目标由重成果效益向成果效益与人才培养结合转变,把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融入到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平台建设中去,实现科技计划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3、高端引领与整体开发相结合。

坚持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在重点领域优先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开发利用省内外各类科技人才,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科技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4、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技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人才有序流动。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和区域、产业、企业需求,推动科技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

到2020年,我省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突出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科技人才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确立我省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全国科技人才强省行列。

1、科技人才数量较快增加。

到2020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到30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达80%;

全省R&

D人员总量达到16万人年以上,R&

D科学家和工程师规模达到8.5万人年,其中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3000人左右;

培育150个左右省重点创新团队。

2、科技人才素质大幅提升。

到2020年,高层次科技人才比重有较大提高,人才竞争力不断提升,拥有一批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型企业家;

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新材料、生物、能新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3、科技人才结构明显优化。

到2020年,通过培养、引进产业紧缺急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政策导向,实现产业部门科技人才达到总量的75%以上,产业部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总量的50%以上,青年人才成为科技人才队伍的主体。

4、科技人才环境显著改善。

到2020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政策环境有较大改善,人才投入大幅增加,R&

D经费达到35万元/人年,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科技人才发展目标

年份

D人员(万人年)

D科学家和工程师(万人年)

D经费(万元/人年)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人)

2008

5.2

3.9

22

1000

2015

10

6

30

2000

2020

16

8.5

35

3000

服务于我省优势产业和重点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领军人才。

加大计划实施力度,进一步健全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制度,优化人选的分布格局;

完善项目带动、团队建设、院士带培、培训进修、高端论坛等措施;

推进与国家“科学家工作室”计划的结合,探索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工作室,由政府财政提供连续稳定支持,鼓励其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进一步完善科技领军人才考核管理、跟踪服务,积极推行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体制,保证科技领军人才可自组团队、自主管理、自选课题、自由探索。

到2020年,培养人选达到100名。

适应科研梯队建设,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需要,实施青年科技英才培育计划。

整合各类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强化青年科技英才培育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设立“青年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专项资金”,对相关科技计划中35岁以下独立开展研究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予以适当补助和奖励;

对科研中颇有建树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给与长期稳定的支持,促进其尽快成长为新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各项科技计划项目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独立负责开展的科研项目予以倾斜支持。

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奖励和人才奖励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增设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推动青年科技英才海外培训工作,支持拔尖的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接受培养或开展合作研究。

到2020年,形成一支规模适中而创新活力迸发的青年科技英才队伍。

围绕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对优秀创新团队的引导和支持,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打破地域、行业和单位界限,着眼于改变长期以来在科研上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等问题,依托集成学科优势和产业优势,培养和组建科技创新团队。

健全科技创新团队组织网络和管理运行制度,以各类科研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联盟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等为手段,培育一批能保持创新领先地位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成为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新型研发组织,为各行各业技术创新持续提供重大技术支撑。

对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目标和标志性创新成果计划,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达到领先水平的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

到2020年,重点建设20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能够开展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的科技创新团队。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湘创新创业。

继续完善出入境和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实行海外高层次人才“省级特聘专家制度”,营造有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实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公开发布、对接洽谈和留学人员登记推荐就业等制度,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充分发挥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吸引海外留学人员。

到2015年,在我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省属国有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重点支持1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

着眼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施科技人才创业推进计划,聚集和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加大对科技人才创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机制,支持科技人才创办科技企业的专利质押贷款;

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对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

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建设,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融资提供服务。

健全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升级;

健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依托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检测机构,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测试中心,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制度,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专业测试和成品检验服务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完善科技创业激励保障措施,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和创新基金等对科技人才创业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在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创业补贴制度;

建立和完善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离岗创业的具体办法,明确科技人才离岗创业期间的身份、待遇、竞聘资格及社会保障。

到2020年,每年择优重点扶持50名左右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为农村提供稳定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面,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5000人左右,形成稳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整合利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资源,为科技特派员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探索设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基金,以创业行动贷款担保等支持方式,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建立网上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网络体系,提升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

落实科技特派员创业激励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相关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到2020年,派遣农村科技特派员达到50000人次左右。

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结构,大幅增加科技事业费用,到2015年,全省R&

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2020年达到3.5以上,确保R&

D投入增幅高于GDP增长速度;

财政拨款的科技三项费用2015年占省财政当年经常性支出的3%,2020年力争达到4%,确保科技三项经费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幅。

加大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力度,引导和激励科技人员更高质量完成研究工作。

设立科技人才工作财政专项资金,建立包括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引进国外智力专项经费和创业扶持资金、小额贷款、信用担保等在内的资金扶持体系,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开发、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事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

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研究制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企业将智力支出作为技术开发费投入,把引才、育才的投入列入经营成本,用于引进科技人才的配套科研经费、住房经费等列入成本,科研创新经费和设备折旧抵扣企业所得税,优秀科技人才培训费用税前列支。

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科技重大项目实施和重点平台建设中培养人才的有关规定》,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强化高等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以创新平台、重点研究基地为基础培养高水平的学术技术群体。

加大我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类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学科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人才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积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参加课题项目投标,推荐担任主持人,使人才的成长与科技项目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科技人才终身教育,倡导终身教育理念,以发展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为切入点,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教育网络。

开拓科技人才培养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发挥老专家的智力优势和在科技人才成长中“传、帮、带”的作用,在省、市等各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大力倡导、开展“一带一”活动,帮助培养对象尽快成长成才,进入重点学术技术岗位。

强化科技人才国(境)外培训工作,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外境外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合作研究,研制开发新产品等,以开阔视野,跟踪世界科技先进水平,提高学术和技术品位。

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支持科技人才参加各级科研规划、计划和重大项目的调研、论证及组织管理工作,承担重大科研和生产项目,参加各类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的活动,使科技人才在尽可能多的科技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知识和才干。

进一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探索科技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建立健全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省直相关部门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市州科技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协调推动各类科技人才政策措施和相关科技人才计划的实施。

改进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由对科技人才的“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实现科技人才管理的社会化。

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起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现科技人才评价从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从重论文数量向重论文质量、重知识产权转变。

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的不同领域科技人才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试点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委托给社会中介组织,大力推进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

打破专业技术资格和职务终身制,切实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相分离。

适应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才专业性强的特点,建立不拘一格的科技人才选拔任用制度。

根据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规律,细化各职各类人才在品行、知识、能力和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能力、行为、专业、知识、年龄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各类科技人才推荐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责任制和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实现人才与岗位、项目、成果的最佳结合。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实现人才利益与本行业、本单位长远发展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

鼓励有可行性科技项目的科研人员组建独立公司或子公司,允许参与开发和经营的科研人员以技术要素入股,或以期权形式给予奖励。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予以重奖。

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建立与事业单位大体平衡的企业保障机制。

研究向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倾斜的保障政策,鼓励企业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定期发布企业科技人才工资指导价格,使企业科技人才能够得到相应收入和回报。

支持企业提高专利技术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权益保护。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与条件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基地,促进科技人才的快速集聚和能力提升。

支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所等重点企业研发机构,使其成为引领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发展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的企业科研机构,吸引、支持国内外国家级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硕士生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风险投资、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升水平,使之成为观念前卫、硬件先进、软件齐备的科技人才聚集地。

围绕区域块状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区域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构建一批区域创新平台。

加快科技公共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步伐,打造全省性的科技文献资源、大型仪器设备、技术市场与科技成果、科技数据、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服务等平台,推动我省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创新型湖南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研究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和组织形态,加大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支持,努力实现科技管理从注重创新点到注重创新链、从注重某个企业需求到注重产业发展的转变,解决产业提升发展的创新支撑。

加大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制订具体方案,扩大科技政策的宣传面,真正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

完善科技型企业管理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科技园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组改造或创办民营企业,并从政策法规、项目审批、信贷担保、社会保障等方面,为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积极探索创办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企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商业性创业基金,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问题。

强化科学普及在科技人才发展中的地位,加强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列入各级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不断加大科普投入力度。

发挥各级科协在科普基础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各市(州)、各县(市、区)科技活动场馆建设,制定激励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配套政策。

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实现共建共享。

制定《关于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的若干意见》,引导和规范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

改进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利益分享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支持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

发挥科技计划对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实施科技计划向企业倾斜的政策,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产学研各方围绕我省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工作。

建立人才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