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939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B.将试验剩余的药品及时放回原试剂瓶

C.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芯接触

D.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先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缓缓地沿试管内壁滑到底部

8.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9.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A.稀H2SO4B.稀HClC.CuSO4溶液D.FeSO4溶液

10.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使其浓度增大一倍,采用的方法达不到目的是(假设蒸发溶剂时没有晶体析出)(  )

A.将溶剂的质量蒸发掉一半

B.再加入溶质12.5g

C.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

D.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此溶液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m的数值为64

B.Z和W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9

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

D.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12.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老化,钢铁生锈,饭菜变质等都属于常见的化学变化

B.一个烧杯的底部放入一根燃烧着的蜡烛,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验烧杯壁缓缓倒入,蜡烛熄灭,其原因既及利用了二氧化碳的部分化学性质,也利用了部分物理性质

C.水可以是化合反应的产物,但不能是分解反应的产物

D.实验室用锌粒而不是镁条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的原因.原因之一在于要控制反应速率,让它适中

二、填空题

14.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调味品食盐的阳离子_____;

(2)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_____;

(3)标出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骨质酥松症”的患者应补充分元素是_____;

(5)金属铝之所以在空气中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期保存,是因为其表面有一薄层_____.

15.屠呦呦曾从西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她因此认识到不能用加热法提取青蒿素;

于是改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终于在经历第190次失败后获得成功,并荣获【最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

(1)研究表明,在60℃时青蒿素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从而失去疗效。

据此可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青蒿素药品应密封保存在处。

(2)乙醚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则乙醚的化学式为,乙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的含义_____.

(2)10℃时将5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是A物质_____溶液.(填“饱和”和“不饱和”).将此溶液升温至30℃需要再加入_____克溶质,溶液方能饱和.

(3)在2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三者的质量分数关系是_____.

17.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后形成粒子的符号_____.

②如图3所示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8.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①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水质富营养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

(填字母)

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

②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

③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管A,管B中的气体质量比是_____.

④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填编号).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氧元素发生了改变B粒子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C粒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水分子与水合氢离子的电子数不同.

19.在实验室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过程的步骤是:

_____、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②应该称取的氯化钠质量为_____g,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A添加氯化钠B减少氯化钠C调节平衡螺母D添加砝码

③已知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mL.则应该使用_____(填仪器名称)去量取_____mL的水.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或“<”)5%.

④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B装置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制氧气.因为在此反应发生过程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度,而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保持不变,所以在此过程中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气泡_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4)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_____.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5)已知二氧化碳是一种可溶性气体,常温常压下1体积气体的水最多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这个溶解度在可溶性气体中是最小的.请你对采用D装置,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做出一个全面综合的评价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一、都是化学变化;

二、__________。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a__________;

b手摸烧杯壁有____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

分析:

该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有____,蜡烛燃烧为____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____     

 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结论)猜想二正确。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发明指南针使用与化学无关,B.印刷术与化学变化无关;

C.冶炼钢铁、烧瓷器、制火药都设计化学变化,都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D.印刷术与化学变化无关。

选C

2.B

试题分析:

A选项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木桌椅的着火点;

B选项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

D选项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选B

考点:

燃烧与灭火

3.B

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所以属于纯净物。

故选B.

物质的分类

4.D

A.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能将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正确;

B.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能将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正确;

C.将使用过的菜刀用布擦干,保持干燥,正确;

D、用洗涤剂把铁制品表面的油膜洗净,会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接触,加快生锈,错误。

故选D

金属制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

5.A

【详解】

A、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向篮球中打气,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6.B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

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

7.D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时,当液体沸腾时容易外溅引发危险,故A错误;

B、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而是要放到指定的地方,故B错误;

C、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给试管加热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故C错误;

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8.B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是由2个A原子构成的。

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反应是由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反应前后的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断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错误;

C、丙物质的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物质丙为单质,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反应是由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即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B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9.C

首先分析,把铁加入下列溶液,是否反应.如果不反应,则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如果反应,再看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质量是否增大或减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质量的变化.

A、铁与H2SO4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溶液质量增加.故A错误;

B、铁与HCl反应后,生成FeCl2溶液,溶液质量增加.故B错误;

C、铁与CuSO4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溶液质量减少.故C正确;

D、铁与FeSO4溶液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0.A

【分析】

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溶质的质量是

,溶剂的质量是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后的质量分数是20%。

A、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蒸发45g水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00%≈18.2%,故A不正确;

B、再加入溶质12.5g,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20%,故B正确;

C、溶剂的质量蒸发掉一半,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20%,故C正确;

D、加入200g25%的此溶液,

100%=20%,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11.C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

,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16g;

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

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故该反应为

A、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故m的数值为

,故A不正确;

B、不知道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及时Z和W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故C正确;

D、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生成物可能均为化合物,但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不正确。

故选C。

12.C

该化合物中碳的质量为:

8.8g×

=2.4g;

该化合物中氢的质量为:

5.4g×

=0.6g;

该化合物中氧的质量为:

4.6g-2.4g-0.6g=1.6g;

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3.C

A、塑料老化,钢铁生锈,饭菜变质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用来灭火,即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水可以是化合反应的产物,也可能是分解反应的产物,例如: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实验室用锌粒而不是镁条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的原因是:

镁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反应的发生和气体的收集,故D正确。

14.Na+Hg

CaAl2O3

(1)调味品食盐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故离子符号为Na+。

(2)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汞,故化学式为Hg。

(3)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表示为

(4)“骨质酥松症”的患者应补充的元素是钙元素,故元素符号为Ca。

(5)金属铝之所以在空气中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期保存,是其表面有一薄层氧化铝保护膜,故化学式为Al2O3。

15.

(1)青蒿素加热会分解;

低温

(2)C4H10O;

21.6%

不能用加热法提取青蒿素说明青蒿素加热会分解或者说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所以青蒿素药品应密封保存在低温处;

从图示看乙醚的化学式为C4H10O,乙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74×

100%=21.6%.

物质的性质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

16.10℃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饱和5A=B>C.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点P是BC两曲线的交点,故其含义是10℃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10℃时,A的溶解度为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故10℃时将5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是A物质的饱和溶液;

30℃,A的溶解度为20g,故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故需要再加入5g溶质,溶液方能饱和.

(3)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即在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升温后,由于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至30℃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至30℃时,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在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故30℃,三者的质量分数关系仍是A=B>C。

17.Al3+2CO+2NO

N2+2CO2.

(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13,该原子是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变成了铝离子,符号为Al3+。

(2)由图3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氮.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NO

N2+2CO2。

18.A吸附煮沸1:

8BDAD

①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元素,故选A。

②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③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管A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则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二者的质量比是1:

8。

④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能保持生态平衡,不能防止水污染,故A不正确;

B、不任意排放污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严重污染水源,同时也会造成粮食污染,故C不正确;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BD。

⑤H+和水结合形成水合氢离子的方程式为H++H2O=H3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种类没有变化,微粒组成由分子和离子结合成为离子而发生变化,化学性质也变为酸性,氢离子中没有电子,水合过程前后电子总数均为10电子,无变化,故选AD。

19.计算2.5B量筒47.5>烧杯玻璃棒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①实验室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

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50g5%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托盘天平称取未知质量药品,步骤是:

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选B。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为

(合47.5mL),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

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应该使用量筒去量取47.5mL水;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

④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0.锥形瓶A2KMnO4

K2MnO4+MnO2+O2↑质量和化学性质催化剂连续均匀冒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较小,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又易分解,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发生装置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从b管通入。

(5)对采用D装置,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做出一个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又易分解,二氧化碳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1.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发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化学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到热灯丝为银白色固体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猜想与假设]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故填: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

(1)蜡烛燃烧生成水,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烧杯形成水雾,所以会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填: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手摸烧杯壁感觉到烧杯外壁发烫,故填:

发烫。

(2)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

二氧化碳;

两种燃烧后生成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填:

化学。

(3)白炽灯通电过程中,灯丝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到热,故填: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到热;

关闭电源开关后,灯丝不再发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故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