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843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北京市西城区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

10.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突出体现这一民族观的事例是

A.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B.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在洛阳亲自召见玄奘D.发动“玄武门之变”

11.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可以实现减少军费和维护治安“一举两得”的是

A.市易法B.将兵法C.保马法D.保甲法

12.熙宁三年,河北韩琦上书说:

“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官放息钱,与初诏相违。

”这说明

A.青苗法使得政府收入增加B.青苗法在实施中存在问题

C.北魏初土地兼并非常严重D.均输法无法满足宫廷需求

13.甲:

宗教改革的主因是罗马教会本身的腐化。

乙:

宗教改革起于马丁·

路德在1517年公开批评天主教会的腐化。

以下叙述中较为合理的是

A.甲着眼于个人因素,乙着眼于制度性因素

B.甲着眼于背景因素,乙则着眼于导火线因素

C.甲着眼于表层因素,乙着眼于深层因素

D.甲着眼于近因,乙则着眼于远因

14.“拼命挣钱,拼命攒钱,拼命捐钱”是人们对某一新教派信徒生活方式的形容。

这一教派的创立者是

A.威克里夫B.胡司C.加尔文D.马丁·

路德

15.下图为十六世纪初的一幅对比组图,其作者的意图应该是

A.反对人们投入商业活动

B.讽刺天主教会敛财作风

C.提倡民众改变财富观念

D.支持教会内部税制改革

16.宗教改革中的下列主张,直接推动欧洲各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是

A.简化宗教仪式B.世俗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权力

C.信仰即可得救D.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和解释《圣经》

17.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千金方》D.《四库全书》

18.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

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B.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C.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公政体D.议会发动了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

19.18世纪英国诗人波普为他的一位朋友写下了如下的墓志铭:

大自然和他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

让_________来!

于是一切便灿然明朗。

横线处应该填上

A.牛顿B.哥白尼C.伽利略D.笛卡尔

20.下列康熙帝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涉及反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是

A.平定三藩B.三征噶尔丹C.设台湾府D.雅克萨之战

21.以下地图中,康熙帝统治时期的疆域范围最接近于

22.1822年,有人评价一个刚刚去世的历史人物:

“这个巨人并未将他自己的命运同他同代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他的天才是现代的,他的野心却是旧式的;

他看不到他一生的奇迹超过一顶王冠的价值。

”这个巨人是

A.克伦威尔B.拿破仑C.华盛顿D.亚历山大二世

23.在美国费城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

出于这种担忧而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

A.建立国家银行B.变邦联为联邦制

C.实行三权分立D.总统否决权制度

24.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雇佣兵制B.创办法兰西银行

C.编纂《民法典》D.以天主教为国教

25.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曾是重要的军事统帅②都走上军事独裁的道路

③都制定有效的内外政策④都反对帝制、主张共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6.马克思称赞阿里改革后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其中的“生命力”是指其

A.赶走侵略者,获得了土耳其的独立

B.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引进西方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D.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巩固了统一

27.穆罕默德·

阿里统治时期,埃及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A.纺织工业B.制革工业C.民用工业D.军事工业

2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D.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29.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合作”。

下列史事,他们共同参与的是

A.撰写《共产党宣言》B.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发表《法兰西内战》D.指导和推动第二国际成立

30.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的盛行导致农奴生活困苦B.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落后于西欧

C.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

31.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其主要论据应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32.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漫画。

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

它形象地说明了改革后

A.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B.沙皇俄国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

C.到西伯利亚去开发土地和资源

D.十二月党人起义遭到政府镇压

33.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

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

它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

据此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黑船事件”对日本影响深远B.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C.当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D.日本钢铁行业出现了垄断

34.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该宪法规定天皇:

“神圣不可侵犯”、“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行使立法权”、“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统率陆海军”。

由此可以看出,该宪法

①弘扬资产阶级民主②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③突出强调天皇权力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5.康有为、梁启超曾向光绪帝提出的主张,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的是

A.立行宪法大开国会B.设立农工商总局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在京师办大学堂

36.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其目的应该是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帮助光绪皇帝了解世界形势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37.1909年10月,清廷邮传部宣称:

“此路一成,非徒增长吾华工程师莫大之名誉,而后此之从事工程者,亦得以益坚其自信力,而勇于图成。

”其中的“此路”指的是

A.唐胥铁路B.粤汉铁路C.淞沪铁路D.京张铁路

38.赫鲁晓夫回忆说:

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该“政策”指的是

A.《土地法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统购统销政策

39.下图方框指向的是一些留下了孙中山先生革命足迹的城市。

下列地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立地

B.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地

C.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地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

40.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政策转变。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1.凯末尔称:

“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

”下列土耳其改革措施中,反映凯末尔上述观点的有

①继续沿用政教合一的政体②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③宣布传统伊斯兰教法无效④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2.有位学者为一个历史人物写了翔实的传记专著,副标题是“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这个人物应该是

A.克伦威尔B.孙中山C.华盛顿D.凯末尔

43.印度圣雄甘地说:

“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

”该言论

A.引发了阿姆利则惨案B.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C.对工业文明认识全面D.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

44.土耳其的凯末尔与印度的甘地都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都

A.抵制西方文明维护民族传统B.排斥运用武力进行政治斗争

C.批驳种姓制度以及教派纷争D.反对殖民统治维护民族独立

4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的颁布

46.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B.量子论C.经典力学D.相对论

4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4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国家没收B.和平赎买C.国家扶植D.工人接管

49.以下是四幅人物纪念对联,其中赞颂李四光的是

A.四海求学,奠地质宏论基础

B.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迎来新世界

八方探宝,开石油大国华光

马列结合中国,硬脊梁挺起大中华

C.钜著仰先贤,纲举目张传本草

D.为天下先行,堪比舜尧,沥胆披肝图破壁

大名驰四极,西欧东亚拜崇丘

欲民富国强,须联俄共,真知远识证英明

50.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他的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二、综合题(51题20分、52题12分、53题18分,共计50分。

51.(20分)主题一: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材料1拿破仑远征埃及,除军队外还带上了由数百名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学考察团。

这些人不久后发现并解读了罗塞塔石碑和碑文,埃及人对自己祖先曾创造的辉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由此萌发了民族的觉醒。

在登陆埃及后不久,由于通往法国本土的后勤供应被完全切断,远征军必须在埃及建立全套的军事供应系统。

于是,面包房、风车磨房、啤酒厂、铸造厂等相继建立,这不异于将19世纪初欧洲若干先进的工厂和作坊在埃及重造起来。

穆罕默德·

阿里自幼生活在东南欧的希腊,青年时期从事烟草生意,与法国商人兼驻卡瓦拉领事利昂来往甚多,由此了解到许多法国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才能自立于世界。

(1)根据材料1,概括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背景因素。

(6分)

材料2

(2)根据材料2,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历史影响。

(8分)

材料3康有为试图以《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重塑孔子形象,以树立其变法的理论依据。

但其考证牵强附会,结论简单粗陋,使很多倾向于变法的开明人士都无法容忍。

康有为认为,举办各项改革措施,共需用银六亿两。

在“快变、大变与全变”的战略影响下,光绪皇帝在一百零三天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

变法的策划者们要求在当年就把全国的生童试改为策论考试,没有给考生做准备的时间。

鉴于慈禧和光绪帝的矛盾,有人主张“调和两宫”,但康有为却力主“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3)结合材料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52.(12分)主题二:

历史人物的判断与抉择

材料1是不是应当马上推翻临时政府?

我的回答是:

(1)应该推翻它,……

(2)但是不能马上推翻它,……(3)决不能用寻常的方法去“推翻”,……觉悟的工人要取得政权,必须把大多数群众争取过来,……我们不主张由少数人夺取政权。

——列宁《论两个政权》(1917年4月)

材料2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

(1)根据材料,指出列宁抉择夺权手段的变化;

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4分)

(2)下图为《秋收起义军进军路线图》,秋收起义计划进攻的城市A为:

_________,军队实际进军的最终方向B是:

_________。

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转变的历史意义。

材料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3)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国际背景以及产生的直接影响。

53.(18分)主题三:

基于现实的汲取和关照

材料11885年,康有为写道:

“吾之于哥白尼也,尸祝而馨香之[注:

真切崇拜],鼓歌而侑享之。

后有伽利略修正哥白尼学说,益发明焉。

至康熙时,西1686年,英人牛顿发明重力相引,游星公转互引,皆由吸拒力。

自是天文益易明而有所入焉。

牛顿之功以配享哥白尼可也。

故吾最敬哥、牛二子。

(1)材料1中,康有为提到了三位科学家。

请选择一位,写出其主要成就,并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2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将康有为称为“孔教之马丁路得(德)”。

次年,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刊载了一篇名为“东西两路德”的科考趣事:

今年山西院试,策论题有“问西方文艺复兴,与路德新教最有关系,能言其故欤?

”一条,某生以八股负盛名于一时,得题即吮笔伸纸,文思勃发,其中一段云:

自百年以前,人心不古,士皆惊于奇袤之说,文风殆将扫地,其时挽狂澜之即倒者,惟我西省,有路闰生先生[注:

路德(1784~1851),字闰生,陕西周至人。

以八股文、试帖诗闻名],著《仁在堂》九种,而文艺正宗始以复兴云云。

场后出卷夸示同辈,同辈皆赞其联络之巧,点题之醒。

(2)阅读材料2,将其中的历史信息与合理推论填写完整。

(如能补充其他信息或推论可加分,但本题总分不超过6分)

历史信息

合理推论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1:

梁启超非常推崇康有为在儒学发展中的贡献

信息2:

某生将陕西人路闰生误认为是马丁·

路德,而同辈考生皆称赞其作答之巧

推论2:

信息3:

推论3:

晚清科举考试中出现有关西学的内容

信息4:

推论4:

材料31908年,梁启超在《王荆公》一书中感叹:

“其有誉之者,不过赏其文辞。

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见及。

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埋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

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注:

放下书大哭]也。

(3)王安石“宏远而伟大的事业”的目的是:

_________(1分),为了实现这一伟大事业,他实行的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有:

_________(请列举3项)(3分)

结合历史背景,试阐释梁启超“每读宋史,废书而恸”的原因。

 

B卷[学期综合]本卷满分:

20分

54.主题四:

历史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方法一:

跨越时空的对话

针对东周的乱世,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商鞅认为: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1)概括材料中孔子和商鞅的主张;

结合所学,概述各自主张出现的背景。

方法二:

史论结合的阐释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中讲到,北魏政权的融合工作可以由几个方面看。

北魏所做的工作,可分为几个步骤,①第一个步骤是稳定人口,恢复农业生产。

第二个步骤比较困难,就是要离散部落成为国民。

在这一基础上,②北魏又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工作。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政权与汉人大族融合。

(2)从①、②两句表述中任选一句,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方法三:

中外关联的考察

1683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中国进入“康乾盛世”。

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了四位耶稣会士远渡重洋,赐名为“国王数学家”。

这几个人很快被康熙帝所接受。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

1699年,路易十四赐名法国科学院为“巴黎皇家科学院”,并制订了章程,经费由国王提供。

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

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研究内容。

1713年,康熙帝设立“算学馆”,翻译西方历算著作,编写《律历渊源》等书籍,被西方人称为“皇家科学院”。

《律历渊源》编纂完成后,算学馆终结。

(3)请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康熙时代的中国”的认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二、综合题

51.

(1)背景因素:

法军科学考察团的发现促进了埃及的民族觉醒;

远征军的军需系统向埃及人展现了欧洲的工业文明;

阿里本人了解并寄望于西方先进技术。

(一点2分,共6分)

(2)措施及影响:

政治上,日本通过“废藩置县”,结束了割据状态,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借助“殖产兴业”,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为日本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社会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西化;

军事上,建立新军队,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亚洲邻国带来巨大灾难。

(措施与影响一点1分,共8分)

(3)失败原因:

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急于求成;

一些措施缺乏周密策划,贸然行事;

财政开支浩大,超出政府承受能力;

变法理论偏颇,引起维新派内部分歧;

对慈禧的排斥使变法的阻力大增等。

(任意答出三点,给6分)

52.

(1)变化:

由和平夺权(过渡)到暴力革命。

(2分)

原因:

“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2)A为:

长沙(1分)B是:

井冈山(1分)

历史意义:

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崭新革命道路。

(3)国际背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或“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一点1分,共2分)

直接影响:

为十四大的召开解放了思想,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53.

(1)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或写作《天体运行论》),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伽利略: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或制作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牛顿:

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任选一位科学家,写出成就和评价各给2分)

(2)信息1:

梁启超将康有为称为“孔教之马丁路得(德)”(2分)

西学在国人中并未得以普及(2分)

山西院试以“文艺复兴与路德新教”为题(2分)

(信息4和推论4为选答,提取信息正确、推论基本合理,每空给2分;

本题总分不超过6分)

(3)目的:

通过变法,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1分)

措施: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

(任答三点,给3分)

示例:

1908年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内忧外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