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747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

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

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

分组活动。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

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

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

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

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的方案。

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

交流:

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

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

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

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本图进行解说。

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

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小组活动。

根据各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对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质疑、补充、梳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动力大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相反,杠杆的支点越远离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省力,动力小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身边常见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

五、堂小结。

 

第2时《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

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

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帮助我们做这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P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堂上举例费力的事)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

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小结

第3时《滑轮、轮轴与齿轮》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一、激趣导入新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

“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学生回答:

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

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否()

要改变的条

不要改变的条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

“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

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

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4时《斜面》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使用。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应用

设计实验,探究利用斜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木板、测力计、绳子、卡纸、螺丝钉。

导入:

工人在搬运重物上车。

没有重型机器的帮助,他们只是利用一块木板就轻松地把重物搬上了汽车。

这块搭成斜面的木板起到了什么作用?

认识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研究斜面的作用

人们从低处把重物搬运到高处时,常常会在高低处之间用木板架设一个斜面。

这些斜面有什么作用?

设计:

设计探究斜面作用的实验。

引导:

利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观察同一个重物在垂直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按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分别测量同一重物的重力,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按改变斜面角度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

请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找出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但是经过的路程就越长。

播放“斜面”视频。

拓展:

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

时,斜面便垂直于水平面。

这时还能省力吗?

变形的斜面

教具:

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卡纸。

这是一张三角形的卡纸,如果把它卷到铅笔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把三角形的卡纸卷到铅笔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变形的斜面。

这种“卷起”的变形斜面有什么特点?

出示本盘公路图。

在卡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放一个平直的斜面,搬运重物时就可以省力;

但在一座大的顶与脚之间就不能放一个平直的斜面了,因为距离太远。

顶与脚之间的盘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卷起”的变形斜面,汽车利用这个变形的斜面爬坡就可以省力,但是就要行驶更多的路程。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种“卷起”的斜面?

斜面的应用

出示盘公路、飞机货舱输送带、商场的自动扶梯、登旋梯、高层停车场的斜坡、大桥的引桥的图片。

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是利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分析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斜面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人们怎样利用斜面,懂得解释斜面的作用。

寻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

第时《研究自行车》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

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后再回头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

(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

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

自行车部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

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第二单元

第6时《珍贵的淡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水资的含义,分析水资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相应措施,理解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

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比较水资时空分布的地区差异;

能运用图表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能根据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特征,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情况,并提出水资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

通过身边用水现状和节水方法的调查,增强节约、保护水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水资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危机的案例分析

2、教学难点:

水资的时空分布,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前准备:

“谈天说地”主题:

家庭用水调查与节水措施

(1)、调查统计班级内同学家庭的月用水量及水费,并算出人均用水量和水费

(2)、询问其中节水家庭的节水措施

(3)、设计几条节约用水的标语

2、题引入

观看投影片:

干旱地区、水体污染的图片

学生感悟:

说出水资缺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师归纳并板书:

水资危机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淡水资稀少、水资时间分布不均、水资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水体污染、浪费严重、需水量加大、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3、难点分析

(1)水资空间分布不均

(2)水资的时间分布不均

4、案例分析

(1)水资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通过连线题的形式归纳水资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谈天说地”

请前安排的两位同学展示班机同学家庭用水调查的结果。

(3)案例分析

提供小题:

黄河断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上海地区缺水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学生分析:

选择以上的案例进行分析。

、专题小结

利用学生设计的标语,增强节约、保护淡水资的意识。

第7时《宝贵的耕地》

1知道自然界水资的分布。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1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重要性;

2知道我国耕地资非常匮乏。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数据分析——讨论归纳

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了解我国耕地资匮乏的情况,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情景:

在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正用轻质砖砌墙。

工人为什么不用红砖砌墙?

大量使用红砖是否会破坏我们宝贵的耕地资?

为什么禁用红砖?

制造红砖需要什么作为原材料?

为什么政府要禁用红砖?

引导学生认识红砖的原材料自耕地中的黏土。

红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算一算,如果要建造一栋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18层大楼,需要使用多少红砖?

要生产这些红砖,需要耗费多少面积的耕地?

小组交流,认识使用红砖作建筑材料将造成严重的耕地破坏问题:

资料:

我国人均耕地为009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多么珍贵!

媒体播放-----“宝贵的耕地”视频。

调查我们周围的耕地情况

为什么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所得,讨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

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了解人类的发展与耕地受到破坏是一对矛盾体。

能否提出一个方案尝试解决这对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保护好、利用好耕地资?

四、堂小结。

第8时《保护生物资》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1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体验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搜集数据——分析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对当地的动植物资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情景:

在自然保护区里,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正在吃着竹子。

波波说:

“大熊猫真可爱,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呢?

通过阅读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等事例,讨论野生动植物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播放“保护生物资”视频。

三、活动: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视频。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

什么样的区域能被列入自然保护区呢?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现在,我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已相继建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种野生动植物资。

对我们居住的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第9时《矿产资》

1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

1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了解主要的金属矿产、能矿产及非金属矿产等不可再生资的稀有性特点,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小培养保护自然资的意识和习惯。

工人为什么要开采矿石?

这些矿石有什么用途?

这些材料是从哪里的?

大家是否知道钢铁是从哪里的?

出示本图(常见的铁矿石)。

铁矿石是金属矿产中最普通的一种。

我们以铁矿石的提炼为例,一起了解金属材料是从何而的。

全身是宝的石油

出示本图片。

我们已经知道,矿石能提炼出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

除此之外,有一些能矿产,如石油,还能提炼出一些能物质。

为什么说石油是“黑色的金子”?

它有什么用途?

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石油的重要作用。

总之,人类的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开石油。

四、拓展:

石油自哪里?

介绍: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

五、活动三:

能矿产还有多少?

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矿产都是不可再生的资。

能矿产的形成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

算一算,能矿产还能开采多少年。

媒体播放“珍惜矿产资”视频。

不难看出,能矿产很快就会被人类开发完。

能危机正威胁着人类,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非金属矿产资,可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进化和繁衍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六、堂小结。

第10时《海洋宝库》

科学知识

1了解要保护海洋资的方法;

2了解海洋资,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

能力培养

1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了解海洋资的类型,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的意识,培养保护自然资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