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17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8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校本课程

智慧数学

宁德市华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卷首语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它是科学的语言。

与其他国家相比,数学是我们擅长的学科。

中国人能用一只手表示1~10,而很多国家非用两只手不可。

中国人早就有位数的概念,而且采用最方便的十进制(不少国家至今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的残余)。

中国文字都是单音节,易于背诵,例如乘法表,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再“傻”的人也都知道“不管三七二十一”。

但外国人,一学乘法,头就大了。

不信,

请你用英语背一下乘法表,真是难以成诵。

圆周率π=3.14159……背到小数点后五位,中国人很快就能完成。

可是俄国人为了背这几个数字专门写了一首诗,第一句三个单词,第二句一个……要背

π先背诗,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自找麻烦,可他们还作为记忆的妙法。

四则运算应用题及其算术解法,也是中国数学的一大特色。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人就编了很多应用题,或联系实际,或饶有兴趣,解法简洁优雅,机敏而又多种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例如:

“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外国人多半只会列方程解,中国却有多种算术解法。

近几年,中国在各项国际数学竞赛中屡创佳绩,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还曾说:

“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数学大国。

”愿同学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能

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悟。

一、简易方程

第1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第二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

二、折线统计图

第三讲 折线统计图三、因数与倍数

第四讲分解质因数第五讲最大公因数第六讲最小公倍数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七讲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大小比较第八讲 分数加、减法计算

五、圆

第九讲 圆的周长第十讲 圆的面积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一讲转化法第十二讲还原法

7、实践活动

《折线统计图》

简易方程

《数学手抄报》八、综合卷

第一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

有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6,如果把个位上的数字移到百位上,原来百位上的数字移到十位上,原十位上的数字移到个位上,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54。

原数是多少?

【思维导航】:

原三位数中只知道个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都不知道,如果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两位数为X,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10X+6,那么新数就可以表示为6X100+X=600+X。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

解:

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两位数为X。

10X+6=600+X+54

10X-X=600+54-6

9X=648

X=72

10×72+6=726

答:

原三位数是726.

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5倍,如果调换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则新数比原数小27,求原来的数是多少?

2.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3倍,百位上的数字又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49,甲数是乙数的6倍,丙数比甲数多15,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你知道吗?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方程出现在英国,考古学家兰德1858年找到的一份古埃及人的“纸草书”上,都是一些与方程有关的问题,共85个。

早在3600多年前,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已经能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

在我国,“方程”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初年的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的第八章“方程”,到唐宋时期,对方程的研究达到我国古代的鼎盛阶段。

我国数学家李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应用“天元术”解题。

“天元术”

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从设未知数到列方程都和现代数学十分相似。

《九章算术》中解方程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

第二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

A、B两地相距593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4千米。

甲车开出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每小时62千米。

乙车开出几小时后与甲车相遇?

【思维导航】:

如果把乙车开出后与甲车相遇的时间用X表示,甲先走0.5小时的路程加上甲、乙合走X小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即甲车0.5小时走的路程+甲、乙合走

X小时的路程=593千米。

解:

设乙车开出X小时后与甲车相遇,则:

34×0.5+(34+62)X=593

17+96X=593

96X=593-17

96X=576X=6

答:

乙车开出6小时后与甲车相遇。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宁德开往厦门,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客车到达厦门后1.05小时,货车也到达厦门。

求宁德与厦门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侨侨从家到蕉城区体育馆参加活动,如果每分钟走55米,就会比计划迟到

2分钟。

如果每分钟走66米,就会比计划提前3分钟到达,侨侨家到体育馆多少米?

3.华华和东东两人在环形道上练习跑步,已知华华每秒跑5米,东东比华华跑得快。

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每隔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时同地反向出发,每隔20秒相遇一次,求环形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数学语言不仅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地表达人的思想、性格

及追求等,并且是那么言简意赅。

一些格言一方面折射出数学家伟大的人生,一方面折射出数学之美.

让我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让我们也用那些数学写成的格言来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可限量的。

折线统计图

第三讲

折线统计图

◎学前导航◎

本单元内容是在我们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1)小华骑车从家去距离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

以看出:

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 )分钟,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钟;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思维导航】:

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离家的距离,时间不停地增长,因为小华活动方式的不同,离家距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

这一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段:

①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②途中休息,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③途中休息后到图书馆的这段时间离家越来越远;④在图书馆借书,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也是离家最远的距离5千米;⑤从图书馆回家,这段时间里离家越来越近,距离最后变为0千米;⑥往返速度是把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因此停车时间40-20=20分钟;借书时间100-60=40分钟;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

1.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哪天售出的图书最多?

哪天售出的图书最少?

售出的图书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 )册。

(2)一星期共售出图书多少册?

2.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

(2)火车停站时间是( )分钟。

(3)火车停站后时速大约是每分钟( )千米。

(4)汽车比火车早到( )分钟。

3.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

(2)9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 )万元;

(3)全年实际收入( )万元;

(4)年平均每月支出( )万元;

(1)(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

(2)9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 )万元。

(3)全年实际收入( )万元。

(4)平均每月支出大约( )万元。

(5)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因数与倍数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我国就有了统计工作。

《尚书.禹贡》中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分别叙述了各地的物产、交通、植物特征等情况,又依照土质不同,按照复合分组的方式把田地及贡献分为九等。

这种描述与17世纪德国的国势派对一个国家国情的记述是很相似的。

第四讲

分解质因数

长、宽均为自然数,面积为105平方米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思维导航】:

在五年级上册时我们曾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其实也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解决。

想:

面积为105,105是长与宽的乘积。

可把105分解质因数,再写成两

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

解:

105=3×5×7=1×105=3×35=5×21=7×15

答:

面积为105平方米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4种。

1.张大爷是养鸭专业户,他准备在空地上用篱笆围一个240平方米的长方形鸭圈,请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准备多少米长的篱笆?

2.布袋里有100个糖果,如果不一次拿出,也不一个一个地拿出,但每次

拿出的个数都要相等,并且最后一次正好拿完,共有几种拿法?

3.有四个学生的年龄恰好是四个连续的自然数,他们年龄的乘积是5040,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907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88,求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思维导航】:

根据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除数与商的积是907-88=819,我们把819分解质因数:

819=3×3×7×13,由于题目中的余数是88,而除数必须比余数大,所以819=9×91,即这个两位数是91.

1.251除以一个两位数,得到的余数是41,求这个两位数。

2.47÷( )=( )……5,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3.三个质数的和是90,这三个质数的最大乘积是多少?

约瑟夫问题与因式分解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64名战土被敌人俘虏了,敌人命令它们排成一个圈,编上号码1,2,3,……64。

敌人把1号杀了,又把3号杀了,他们是隔一个杀一个这样转着圈杀。

最后剩下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约瑟夫,请问约瑟夫是多少号?

这就是数学上有名的“约瑟夫问题”。

给大家一个提示,敌人从1号开始,隔一个杀一个,第一圈把奇数号码的战土全杀死了。

剩下的32 名战土需要重新编号,而敌人在第二圈杀死的是重新编排的奇数号码。

按照这个思路,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

由于第一圈剩下的全部是偶数号2,4,6,8,……64。

把它们全部用

2除,得1,2,3,4, 32。

这是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