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683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50Word格式.docx

(2)首先要观察图片的构图要素,看图片有哪些人、物,文字,还要注意这些人、物、字的颜色,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然后再把观察到和思考到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仔细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可以看出这幅图片的内容是:

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寓意是:

故答案为:

⑴材料一:

⑵内容:

寓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

画面组成要素。

思:

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

写:

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2.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点燃了亿万观众的国宝热。

2018年央视春晚也设置了“国宝回归”的精彩环节,向观众讲述了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历经数十载回归祖国的动人故事。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于20世纪30年代流落国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结合上述材料,补充下列句子。

守护历史,守住国之瑰宝;

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2)不少拥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中国文物在战火硝烟里、在时代变迁中“流离失所”,现仍散落在海外。

有人说,政府应该斥巨资购回流失文物。

也有人说,购回流失文物会掉进西方少数文物贩子设置的爱国主义陷阱中,让他们坐收巨额经济利益。

对此,请具体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1)盛世威仪;

文化遗产(文化基因;

精神命脉)

(2)示例一:

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示例二:

海外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在哪里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而它们“流落”他乡的命运更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流失文物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1)解答此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有与“国宝”有关的知识储备,比如常见的国宝,国宝的价值,国宝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等,然后紧扣“国宝”的价值和对国家民族的意义补充即可。

(2)本题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持什么样的观点,都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阐述理由,在此基础上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故答案为:

⑴盛世威仪 

⑵示例一: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此题要在理解“国宝”意义的基础上再按上述要求进行仿写。

⑵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3.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

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

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

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________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

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答案】

(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

《母亲的心》;

理由:

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1)仔细读这张表格,从纵向和横线分析数据,可知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首先要分析上联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写下联,上联有“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两部分共10个字组成,其中“两鬓斑白”是偏正短语,“尝尽人间疾苦”是动宾短语,因此拟写的下联也要符合这个要求,如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一本书的名字,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拟题,比如可以从内容或主旨的角度考虑,因为这本书搜集的都是反映母爱的散文,都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文章的共同的主题拟写书名,如《母亲的心》。

拟写和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

【点评】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本题考查拟写书名的能力。

平时读书时多注意和学习这些书名是从哪些角度拟写的,答题时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主旨等拟写书名。

4.读了下面的小故事后,请你写一句话表达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铁罐遇见瓦罐,建议一起出去旅行。

瓦罐说:

“出门在外多难啊,还是守着家里的炉火好。

我撞到再小的东西都会粉身碎骨。

你就没事啦,皮比我硬,我看没有什么能拦得住你。

”铁罐回答道:

“我可以保护你。

如果有什么硬的东西出现,我会马上跑到你们中间,这样你就安然无恙了。

”瓦罐被这个承诺说服了,和铁罐结伴同行。

两个家伙都是三条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只要有一丁点磕绊,就会撞到一块儿。

瓦罐真是活受罪,还没走上百步,就被铁罐撞成了碎片,甚至来不及开口抱怨。

【答案】交朋友得讲究地位平等。

【解析】【分析】在理解这个故事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陶罐和瓦罐的特点这个角度进行分析,陶罐的特点是容易破碎,而铁罐的特点是非常结实。

他们两个差别较大。

在一块旅行还不到百步,陶罐就成了碎片。

这启示我们,交朋友得讲究地位平等,地位不平等,出于弱势的那个人往往要吃大亏。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陶罐明知道自己容易破碎,但在铁罐的承若下下,就和铁罐一起去旅行,结果被铁罐撞成了碎片,假如当初陶罐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信承诺,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这就启示我们:

做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轻信被人的承诺,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等。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交朋友得讲究地位平等。

【点评】此题考查探究能力。

探究故事给人的启示,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本题解答时可从一个侧面探究故事的启示。

5.请运用一种修辞,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并说明理由。

本报济南2月28日讯 

虎年的元宵节因为不寻常的天气显得格外不同,这一天,雷电、冰雹、雨雪都降临了齐鲁大地。

2月28日是元宵节,上午10时半,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至中午12时许,天气开始变坏,风急雨骤。

到下午2时许,降雨变成了绿豆大小的“冰雨”。

下午2时30分左右,突然传来雷声。

至下午3时以后,省城街头就开始出现积雪。

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元宵节当日,我省临沂、枣庄、济宁、泰安、潍坊等地也遭遇了雷电天气,聊城、泰安、淄博等地则受到了冰雹袭击,泰安地区的冰雹如玉米粒一样。

雨雪雷电冰雹齐聚,把齐鲁大地的虎年元宵节闹得好不热闹。

气象专家分析指出,南方气旋带来的暖湿空气和北方气旋带来的冷空气在我省上方交汇,带来了此次降水,因对流强度大,带来了雷电、冰雹等异常天气。

【答案】标题:

雨雪雷雹齐鲁闹元宵。

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雷电、冰雹等异常天气对该地区的影响程度大;

同时该标题点名了时间、地点,简单明了。

【解析】【分析】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考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确定文段中的陈述对象是人、事还是物,可以用的答题模式是:

人+所做的事;

事(物)+结果。

另外我们可以注意一下第一段,通常情况下第一句就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从中找出关键词,“元宵节”、“雨雪雷雹”、“齐鲁大地”,然后运用修辞组织成句。

并结合所拟标题说出理由即可。

据此作答即可。

标题:

理由: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以及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

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新闻的标题了。

拟好标题后,根据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自2月18日在央视开播以来,被赞为文化清流节目的《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以声传情,享受文字魅力的理念也在观众中传播。

节目组还专门在一些城市设立了配备有专业录音和摄像设备的朗读亭,鼓励大家进去朗读心爱的文字。

近日,朗读亭来到了广州,从省立中山图书馆,到沙西步行街、广州购书中心、海心沙,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让路过的市民在小小的空间里独处,回想哪一段文字影响了生命的成长,表达感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

仿照划线例句,写出相应的内容,使之构成排比。

选择是一个人生重塑的过程。

我读《我与地坛》:

身残志坚的史铁生,选择了坚强,我读《文化苦旅》:

风尘仆仆的余秋雨,选择了思考;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个选择,一次次阅读,不断完善和滋养我们的生命。

【答案】

(1)《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2)我读《史记》;

惨受宫刑的司马迁;

选择了坚持(或:

我读《东坡全集》;

屡遭贬谪的苏轼;

选择了乐观)

(1)通读材料我们可以搜集到“《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

据此概括作答。

(2)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

仿照句式“我读……,……的某某,选择了……”,结合名著知识完成即可。

示例:

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渴望光明的海伦•凯勒,选择了乐观。

我读《海底两万里》,勇于探险的尼摩船长,选择了无畏。

⑴《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⑵我读《史记》;

选择了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

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具体方法是:

1.抓关键词语;

2.关注重点;

⑵材料阅读即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材料阅读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7.阅读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任务一】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为亲友(或自己)读一首诗。

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

【任务二】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听到知名音乐人周杰伦读诗。

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向周杰伦发出邀请。

要求:

①目的明确,理由合理,表达得体;

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字左右;

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示例一】任务一:

我是一个九年级的学生,即将离开我的母校,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很舍不得。

“为你读诗”是一个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网络平台,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同学的爱,也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示例二】任务二:

我是一个九年级的学生,“为你读诗”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给我带来了轻松和快乐。

我和我的同学都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想在平台上听到周杰伦的声音。

他的歌词常化用古典诗词,如果让他朗读诗歌,一定很有味道。

相信周杰伦读诗会让更多青年人走近诗歌,希望您能满足我的愿望,邀请他来为大家读诗。

(1)“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宗旨是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拟写邮件紧扣这个宗旨,结合自己的学生身份,用词造句要仔细斟酌。

自己的情况:

提出具体地要求和想法:

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同学的爱,也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2)“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具体的想法和要求:

(1)

【示例一】任务一:

(2)

【点评】

(1)本题考查针对具体要求拟写邮件。

答题时应注意,提取题目要求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2)本题考查针对具体要求拟写邮件。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阐明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

这样往往可以使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邮件内容的针对性要强,可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你的建议。

8.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

×

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

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日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答案】示例一:

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成就。

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

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令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材料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信息内容,明确重点内容,然后采用谁(什么)加(怎么样)进行概括。

本题可以借助于导语部分进行概括: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

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

这一句子是重点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重点概括,抽取出首个航天日,专家总结航天成就即可。

或可以关注颇给人震撼的结果:

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示例一:

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

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给人深刻的印象,有吸引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材料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信息内容,明确重点内容,然后采用谁(什么)加(怎么样)进行概括。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5日,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

2016年7月~2017年6月,孙女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儿子儿媳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垫付的抚养费2600元。

其实,所谓“带孙费”也并非照看孙女的劳务费,而是此前两位老人为孙女垫付的抚养费(如日常开支,幼儿园花费等)。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老年人因为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

每天接诊的三四十个睡不着的老人中有三成都跟带孩子有关。

”一家睡眼治疗中心的医生表示。

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

只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馅弄孙的天伦之乐,恐怕也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这一现状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在经济和家务上双重“喷老”的问题。

【材料四】在一次随机的街头采访中,30位老人里有17位老人表示自己是主动要求帮儿女带孩子,另外,有9位老人说是“被要求”帮忙带孩子。

石家庄一位带孩子的姥姥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小两口工作忙,很不容易。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

(2)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材料二】的画面内容。

(3)针对以上材料,你们班举办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老人该不该要‘带孙费””。

反方认为“老人不该要‘带孙费’。

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出于对孙辈的喜爱,二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三是更能体谅到年轻人打拼不易。

”作为正方的发言代表之一,你将如何反驳反方呢?

【答案】

(1)一对老人状告儿子儿媳,要求其支付“带孙费”,获得法院支持。

(2)画面中,右边一位中年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左边一位老人和小孩指责:

“没有照顾好孩子!

”,小孩惊恐地看着中年妇女,左边老人双手摸着小孩的头,紧张得满头大汗。

(3)我方认为“老人应该要‘带孙费’”。

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付出了时间和心血,二是会带出情绪问题,三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会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核心事件是:

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

事件的结果是:

获得法院支持。

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即可。

(2)首先要认真观察画面,看画面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动作怎么样,神情怎样,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了。

仔细观察画面,可以看出画面中,右边一位中年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左边一位老人和小孩指责:

⑶题目给出了反方的观点和理由。

正方的观点应和反方的观点相反,即“老人应该要‘带孙费’”我方认为“老人应该要‘带孙费’”。

阐述理由时可结合材料三和现实生活,如:

⑴一对老人状告儿子儿媳,要求其支付“带孙费”,获得法院支持。

⑵画面中,右边一位中年妇女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