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680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全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族风情构成了人文风景的主体,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和“活化石”,具有世界性的吸引力。

3、全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保留有一大批珍稀的生物物种和完整而原始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4、全省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夏季凉爽宜人,适合于避暑度假,与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形成了一种优化组合。

5、以长征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夜郎文化、国酒文化、名人文化等为代表的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景观有着较高的旅游发展潜力。

6、全省风景资源以真山、真水、真风情为特色,呈现出一种“立体、多样”的结构形态,并且基本处于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之中,保存完整。

景观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生态的原始性与文化的原始性是其吸引力的核心之所在。

但是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是风景旅游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7、全省风景资源在整体上表现出黔西、黔西南地区以喀斯特奇观;

黔东南地区以民族风情;

黔北地区以长征文化、丹霞风光;

黔南地区以喀斯特森林为主要特色的分布特征。

但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格局的影响,全省风景名胜区在景观构成上存在着大相同、小差别的现象,从风景游览的角度观察有一定的雷同感。

8、全省风景名胜区分布在整体上呈现出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贵阳周边地区、安顺周边地区、兴义周边地区、赤水河地区、凯里周边地区等,但各风景名胜区内部空间构成相对松散,主要表现为以河流为纽带的分散式片区格局,空间联系薄弱,核心景区规模偏小,游览组织困难。

第十条针对全省风景资源的特点,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本规划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的战略是:

1、全面保护战略: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重要的源头,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贵州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于贵州省,而且对于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景名胜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应发挥其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通过建立风景名胜区,将目前省内那些仅存的“生态孤岛”和“文化孤岛”纳入全面保护的体系之中,确保全省风景名胜区和社会经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重点发展战略:

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龙头,加强区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培育风景旅游核心,形成规模效益,并且通过核心区域的吸引和带动,构筑资源互补的旅游市场网络,避免全面开花,分散建设。

3、文化促进战略:

风景旅游发展的核心在于突出特色,挖掘内涵。

贵州作为一块神奇的喀斯特王国,有其独特文化特征。

只有紧紧围绕并努力突出历史文化内涵,贵州的风景旅游才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4、生态旅游战略:

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于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文化生态)。

生态旅游强调保护当地资源。

生态保护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区别于自然旅游的最本质特点;

生态旅游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当地居民的利益。

5.有序适度战略:

贵州生态环境(包括人文生态)脆弱敏感,风景资源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面对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做好统一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有序适度,合理利用,避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规划

第一节规划原则与目标

第十一条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

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本规划以保护全省风景名胜资源为前提,通过规划建立起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并且在不破坏风景资源完整性、真实性的前提下发展风景旅游事业,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突出重点原则:

针对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的特点,本规划强调发展重点与发展特色,把有限的发展资金用于最有发展潜力的景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全面开花”带来的资源破坏与浪费。

3、区域合作原则:

加强各风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省内各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周边省份之间的横向联系,改善交通条件,发展区域旅游,突出集合优势与整体效益。

4、综合协调原则:

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应与旅游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以及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相协调,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可持续发展原则:

针对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状况与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强调体系规划的宏观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以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速度,将发展纳入可持续的轨道,确保子孙后代享有永续利用的权益。

第十二条规划目标

1、总目标:

①在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掘,突出本省风景名胜区特色,提升自然风景、民族文化的品质,确保贵州真正成为生态良好、文化昌盛、山河秀美的风景名胜大省。

②根据风景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建立类型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风景名胜区体系框架,明确建设重点和发展时序,协调相关矛盾,理顺管理体制,确保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经济强省。

2、发展目标:

①2020年全省建立88处风景名胜区;

②争取3-5处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或非物质遗产);

③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达到18处;

④风景名胜区占全省国土总面积达到6.5-7.0%,与自然保护区一起使全省受到保护的区域面积达到10%以上。

第二节体系结构框架

第十三条全省风景名胜区体系等级结构分为四级:

1、市、县级——具有一定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环境优美、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以接待本地游人为主。

2、省级——具有较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具有地方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和设施,在省内外较有影响。

3、国家级——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著名,规模较大。

4、世界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且具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

第十四条全省风景名胜区主要功能确定为6大类,各风景名胜区依据自身的资源构成特征、价值等级以及资源的敏感性和适宜性的不同,有所侧重。

1、观光游览——风景旅游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往往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载体,以欣赏为主,满足游人的好奇心,适合于大众旅游,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2、休闲度假——以休养、疗养、康体、娱乐、保健、运动等为主要活动内容,与观光游览相比,休闲度假更注重环境的舒适性以及设施条件,并且较少流动,强调休息与放松。

其中休闲旅游是综合了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双重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3、文化探源——以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历史遗迹等为载体,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探究,与观光游览相比,更注重学习与体验。

4、生态旅游——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或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为背景,强调参与性、探索性、自助性,小规模,低开发,重环保,生态旅游具有多种功能与内容,但它与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非大众性。

5、科学考察——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

6、资源保护——保护、保存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风景环境的保护和培育。

第十五条根据风景名胜区资源价值和生态敏感性,全省风景名胜区分为四种类型,并赋予不同的管理目标。

1、Ⅰ类——具有突出的或典型的生态系统,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或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并且基本处于未受干扰或轻微干扰状态。

其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生物多样性和为科学研究服务。

由于该类风景名胜区环境大多敏感、脆弱,除允许有少量的科学考察和专项旅游外,不发展面向大众的普通旅游。

该类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模式可参照自然保护区。

管理目标:

①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种群尽可能小地受到外界的侵扰。

②保持现有的生态进化过程,从动态上保持遗传资源的进化演替。

③保护地貌景观特色的完整。

④使土著居民以低密度和与资源平衡的状态,居住在该区域内,并保持土著居民的生活。

⑤通过周密的计划和严格地控制,使科研的实施和其它被批准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侵扰。

2、Ⅱ类——风景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包括文化)和科学价值,代表着国家、地区重要自然或文化特征,其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生态保护和游憩,维护风景名胜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该类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可参考国际上通行的国家公园模式。

①为了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游憩的或旅游的目的,保护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

②尽可能以自然状态来保持和再现各种地形地貌区域、生物群落、遗传资源和物种,维护生态的稳定和多样性。

③在保持本区域自然或准自然状态下,为参观者提供精神上、教育上、文化上和游憩上的服务。

④消除和阻止与规划目的不一致的开发和占用。

限制工商业及聚居开发,禁止伐木、采矿、设厂、农耕、放牧及狩猎等行为,必要时应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采取措施。

⑤严格控制游人容量和发展规模,一切发展必须严格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以内。

⑥考虑土著居民生存用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其它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3、Ⅲ类——自然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环境承载力,尽管区域内存在着多种土地使用方式,但它们基本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其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为多样化的游憩活动提供机会。

①保护整体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环境污染,限制与规划目的不一致的开发和利用。

②允许有一定强度的旅游开发,但必须控制在规划指定的区域和允许的强度以内。

③为了增加游憩机会,允许有一定的人工改造。

④各项建设活动必须履行严格的申报、审批程序。

4、Ⅳ类——具有一定的风景资源基础,但短期内不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以风景恢复和环境保护为主。

①封山育林,生态恢复。

②适当开展小规模的游憩活动。

第十六条全省风景名胜区规模结构分为四级

1、小型——风景名胜区面积≤20KM2

2、中型——风景名胜区面积大于20KM2,小于100KM2

3、大型——风景名胜区面积大于100KM2,小于500KM2

4、特大型——风景名胜区面积≥500KM2

第十七条全省风景名胜区旅游市场开拓分为国际(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省内市场和周边城市四个层次。

第三节发展规划

第十八条本规划通过实地调查、评价筛选,将贵州风景名胜区发展到88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3处,市、县级风景名胜区17处(详见: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规划一览表)

第十九条 根据全省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分布特征,省域城镇体系布局和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区域旅游市场结构,本规划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空间发展采取“点轴结构”模式,即:

以重点旅游城市和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发展核心和增长点,以交通干线(特别是高速公路)为发展主轴,形成“一心二环四带,八大区域十八重点”的全省风景名胜区空间结构网络。

第二十条 贵阳风景旅游核心区。

以省会贵阳为中心,在半径50KM范围内,包括红枫湖、百花湖、花溪、香纸沟、修文阳明、息烽、开阳、鱼洞峡、猴子沟、洛北河等风景名胜区。

该区景观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适宜于开展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活动。

第二十一条 黔西风景旅游环线。

以贵阳—安顺—毕节—贵阳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安顺市为核心,包括红枫湖、龙宫、黄果树、平坝天台山――斯拉河、普定梭筛、关岭花江大峡谷、

江、织金洞、六冲河(九洞天)、百里杜鹃等风景名胜区。

该区自然景观以瀑布奇洞、喀斯特风光著称于世,人文景观主要有布依族、苗族和彝族风情以及屯堡文化等,是最能体现贵州风景特色的区域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到贵州旅游的主要线路和风景旅游发展的重点。

第二十二条 黔东南风景旅游环线。

以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台江—剑河—锦屏—黎平—榕江—雷山—凯里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凯里市为核心,包括

阳河、剑河、黎平侗乡、榕江、雷山等风景名胜区,以及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村寨。

该区风景特色以青山秀水、苗侗风情和自然生态著称,展现了贵州风景的另一侧面,特别是为面向国际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具有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人文生态旅游中心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十三条 贵阳—安顺—兴义风景旅游带。

沿贵阳—安顺—兴义高等级公路,包括红枫湖、龙宫、黄果树、花江大峡谷、马岭河峡谷—万峰湖等风景名胜区,是传统西线的延伸。

该风景旅游带向南延伸与云南罗平、路南、昆明相连,将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集中展现喀斯特景观的风景旅游带。

第二十四条 贵阳—遵义—赤水风景旅游带:

沿贵阳—遵义—赤水高等级公路,包括阳明、息烽、娄山关、茅台、习水、赤水等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该风景旅游带以丹霞风光、自然生态、长征文化和国酒文化等为特色。

该带向北可与成都、重庆相连,旅游发展前景巨大。

第二十五条 贵阳—都匀—荔波风景旅游带。

以贵新高速公路为骨架,包括荔波樟江、都匀斗篷山――剑江、平塘等风景名胜区,以及水族、瑶族风情,该风景旅游带的最大特色在于喀斯特森林生态景观,该带向南延伸,可与广西相连,是广西地区进入贵州的重要通道。

第二十六条 贵阳—凯里—铜仁风景旅游带。

以GZ65高速公路和湘黔铁路为骨架,包括

阳河、九龙洞、梵净山—太平河等风景名胜区。

该风景旅游带以

阳河和梵净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的生态,以及苗疆文化等最具特色。

该带向东延伸则是张家界和湘西地区,将构筑起国内重要的黄金旅游通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十七条 全省风景旅游分为八个大的优先发展区域。

1、贵阳中心区域:

包括贵阳市区、清镇、开阳、息烽、修文等市县,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旅游为主,面向国内外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规划要点:

●以红枫湖风景名胜区、花溪风景名胜区、开阳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发展面向国内外游人的观光游览,突出体现喀斯特湖泊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喀斯特生态景观。

●以百花湖风景名胜区、息烽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突出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度假、会议、康体等旅游产品,完善配套设施,成为全省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的基地。

●以香纸沟风景名胜区、鱼洞峡风景名胜区、乌当相思河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城市郊野休闲度假旅游。

●以猫跳河为纽带,以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清镇暗流河风景名胜区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专项旅游等。

●建立南明河、清水河、猫跳河生态经济带,协调风景保护、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关系。

2、安顺区域:

包括安顺市区、镇宁、关岭、平坝、六枝、普定等市县,以观光游览、生态旅游为主,面向国内外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加强黄果树、龙宫、织金洞三大传统风景区的治理整顿,深挖景观内涵,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成为构筑西部旅游环线的核心“三角”。

●尽快开发平坝天台山――斯拉河、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峰屯堡风景名胜区,突出屯堡文化,形成新的增长点。

●建设王二河风景名胜区,启动连接龙宫、黄果树的水道工程,保证黄果树大瀑布的景观效果,同时在两个国家级风景中间形成一个以森林、湖泊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完善安顺地区的旅游活动内容。

●提升安顺—织金—牛场—天龙环线公路等级,适应旅游交通要求。

●开辟织金洞—东风湖—大关—红枫湖的水陆相连的旅游线路。

●挖掘整理织金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资源潜力,充实区域游览活动内容。

●以六枝梭嘎、关岭古生物化石为主,发展特色旅游,生态旅游。

●建立北盘江、六冲河生态经济带,协调风景保护、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

3、兴义区域:

包括兴义、兴仁、安龙、盘县等市县,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自然探险为主,面向国内外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完善马岭河峡谷探险、漂流观光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国际品牌,启动万峰湖旅游度假基地建设。

加强兴义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尽快启用兴义机场,形成昆明—兴义—贵阳的空中联系,从而更好地发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提高兴义至盘县的公路等级,完善区域游览交通组织。

●以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盘县大洞风景名胜区、盘县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普安铜鼓山风景名胜区等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考古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专项旅游。

4、遵义—赤水区域:

包括遵义、茅台、习水、赤水和桐梓县部分地区,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酒文化为主,面向国内外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修建遵义—茅台—赤水的高等级公路,这是促进遵义—赤水区域发展的关键。

●尽早促成赤水—泸州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四川、重庆地区游客进入赤水的交通瓶颈。

近期加强对泸州机场的利用,远期可考虑在赤水建设旅游专用机场。

●保护赤水、习水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自然旅游、生态旅游。

●加强遵义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形象,提升旅游功能。

保护遵义地区长征文化遗存,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之旅。

●建立赤水河生态风光带,协调风景保护、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开通赤水—茅台水上游览线路。

5、凯里—镇远区域:

包括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台江、剑河、雷山、麻江等市县,以观光游览、文化探源为主,面向国外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加强

阳河风景名胜区的深层次开发,完善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发挥规模效益,突出区域旅游龙头景区的作用。

●加强凯里市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发挥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以凯里为中心,以雷山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构筑苗族风情特色旅游圈,开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加强对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名城(镇)和民族村寨的调查和保护,制订专项规划,以文化带动和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建立清水江生态经济带,协调风景保护、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关系。

开辟清水江水上游览线路。

6、黎平区域:

包括黎平、榕江、从江等县,以文化生态旅游为主,面向国内外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抓住修建黎平机场的契机,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尽快形成黔东南旅游环线公路,加强资源特色宣传,提升区域知名度。

●加强民族村寨与民族文化保护,特别应注重民族文化传承的延续和挖掘。

以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形成国际影响。

●加强黎平、隆里古城保护,突出长征文化与屯堡文化特色。

●利用新建三板溪水库的有利条件,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建立都柳江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域,开辟都柳江水上观光游览线。

7、都匀—荔波区域:

包括都匀、荔波、三都、独山等市县,以观光游览、生态旅游为主,面向国内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茂兰自然保护区为重点,改造独山—荔波,麻尾—荔波公路,建设荔波机场,提升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的龙头地位,发展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特色旅游产品。

建立樟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区域。

●以都匀斗蓬山――剑江风景名胜区、都匀桥城风光为重点,发展观光旅游、生态旅游。

●建设都柳江生态风光带,加强与黎平、榕江的联系,发展民族风情旅游。

●提高都匀经大坪、王司、阳和、三都、三洞至荔波的县乡道路质量,建立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融合的生态旅游走廊。

8、铜仁区域:

以观光游览、生态旅游为主,面向国内外游人的优先发展区域。

●依托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在其外围地区建立梵净山――太平河、印江木黄、松桃豹子岭――寨英等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

●充分利用铜仁大兴机场的优势条件,加强与张家界等旅游热点地区的联系,通过区域旅游组织,打造湘西—黔东黄金旅游走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划确定十八个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最能够体现贵州风景特色,旅游开发条件较好的风景名胜区,它们是:

1、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2、花溪风景名胜区 

3、开阳风景名胜区 

4、百花湖风景名胜区 

5、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6、龙宫风景名胜区 

7、平坝天台山――斯拉河风景名胜区 

8、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

9、织金洞风景名胜区

10、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11、

阳河风景名胜区

12、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13、雷山风景名胜区

14、赤水风景名胜区

15、遵义娄山关风景名胜区

16、仁怀茅台风景名胜区 

17、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 

18、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

第四章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原则与措施

第二十九条 全省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是:

1、保护风景资源真实性完整性原则。

风景资源的价值首先是它的“存在价值”,如果“存在价值”受到破坏,那么其它价值也就受到了破坏。

真实性的理念要求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确保风景名胜资源保持其原始(或原有)状态和品质,不能因人工的改动和干扰减弱甚至破坏其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完整性的理念要求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确保风景名胜区生态的完整性、文化的完整性,以及空间的完整性。

2、根据环境承载力合理利用原则。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环境允许的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之内。

风景区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因素(如地质、土壤、水、大气、植被、野生动物、自然资源等)、社会心理因素(如文化习俗、旅游体验、拥挤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