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实训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筑测量实训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测量实训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项目
作业内容
时间分配/天
1
布置任务、选点、领仪器
0.5
2
检验仪器
检验水准仪和经纬仪
3
闭合水准测量外业
按普通水准施测
4
闭合导线测量外业
按图根导线施测
1.0
5
内业计算和测图准备
水准、导线计算和展绘控制点
6
小块地形图测绘
测1:
500地形图(图上20㎝×
20㎝)
1.5
7
建筑物定位
测设矩形厂房四周角点
8
平整场地测量
施工场地平整测量和土方量计算
9
撰写报告、上交成果
10
合计
四、技术要求
1、平面控制测量
每小组围绕某建筑物,按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布设一条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为:
(1)踏勘选点。
导线沿建筑物四周的道路边布设,计含8~10个导线点,边长为50~100m,点位一般设在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外墙拐角或门厅、过道附近,通过实地踏勘选定。
(2)水平角观测。
导线转折角用经纬仪测回法按导线前进方向观测左角(即闭合导线内角)1个测回,仪器对中误差如用光学对点器应小于等于±
1㎜,如用垂球应小于等于±
3㎜,整平时水准管气泡偏移应不超过1格,盘左、盘右两个半测回水平角之差应小于等于±
40″。
(3)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用钢尺进行往返丈量,往返丈量较差的相对误差应小于等于1/3000。
(4)连接测量。
在导线已知点上同时观测连接已知方向的连接角。
如果没有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应假设其中1个导线点为已知点,1条边的方位角为已知方向,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方位角可根据实地情况予以设定。
(5)内业计算。
对外业观测成果予以检查,若符合要求,即进行导线的闭合差调整和坐标计算。
导线的角度值及方位角值取至秒;
边长取至毫米,最后坐标取至厘米,导线角度闭合差、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应满足精度要求。
计算在表2“导线闭合差调整及坐标计算表”内进行。
表2导线闭合差调整及坐标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β
°
′″
改正后观测角°
′″
方位角α
距离D/m
纵增量Δx/m
横增量Δy/m
改正后Δx/m
改正后Δy/m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11
辅助计算
2、高程控制测量
以闭合导线的所有导线点作为高程控制点,按普通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完成一条闭合路线的水准测量。
闭合水准路线应与已知水准点相连测,若无水准点,应假设其中1个点为已知点,其高程可根据实地情况予以设定。
(1)观测。
设站时,应将仪器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处,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00m。
(2)计算。
对外业观测成果予以检查,若符合要求,即进行水准路线的闭合差调整和高程计算。
计算在表3“高差闭合调整及待定点高程计算表”内进行。
表3高差闭合差调整及待定点高程计算表
测站数
距离/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高程/m
辅助
计算
3、小块地形图测绘(经纬仪测图)
每个小组依据所测闭合导线中的4~5个导线点,测绘比例尺为1:
500的小块地形图(20㎝×
20㎝)1幅,即两个小组共同完成导线范围内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道路、花圃等地物、地貌的测绘(各测一半,最后进行地形图的拼图和整饰),如下图2所示。
具体步骤为:
(1)绘制坐标格网(4个方格,其西南角的X坐标和Y坐标由指导教师指定),其格式见“碎部测量坐标格网示意图”。
(2)展绘控制点。
(3)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步测量,碎部点用小平板、半圆量角器展点,高程注记至厘米。
4、建筑物定位(矩形厂房四周角点测设)
每个小组依据两个假定的建筑基线点,采用极坐标法,完成一矩形厂房四周角点(即外墙轴线交点)的测设(如图3所示)。
(1)内业计算。
假设两个建筑基线点的已知坐标和四个角点坐标(同坐标系)列于表4。
表4矩形厂房角点定位已知数据和角点坐标
X/m
Y/m
边号
平距/m
A
1200.000
1800.000
B
1234.641
1820.000
A-B
40.000
P1
1202.928
1810.928
P1-P2
24.000
P2
1223.713
1822.928
P2-P3
12.000
P3
1217.713
1833.320
P3-P4
P4
1196.928
1821.320
P4-P1
①计算基线A-B的方位角
;
②分别计算A点至四个角点的方位角
(i=1~4);
③分别计算测设四个角点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
计算在表5“矩形厂房墙轴线角点测设数据计算表”内进行。
表5矩形厂房墙轴线角点测设数据计算表
方向号
方位角
水平角
A-P1
A-P2
A-P3
A-P4
(2)外业测设
①场地上先用钢尺测设一条建筑基线(长40m),令其两端分别为A点,B点。
②以A为测站、B为起始方向,依据计算所得的测设数据,用经纬仪和钢尺(如条件允许,还可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逐一将四个角点测设于实地。
(3)点位检核
①用钢尺(或全站仪)对所测设相邻点位之间的水平距离进行实测检核,与表4中的相应平距比较,其相对误差应小于等于1/4000。
②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对所测设矩形厂房的四个内角进行实测检核,与90°
相比较,其误差应小于等于±
5、施工场地平整测量
在丘陵山地约50m×
50m的场地上,沿山坡建立一个由4行4列方格组成的格网(即4×
4计16个方格,方格边长均为10m(如图4所示),在每网格角点打上木桩(如无山坡,可在同样范围的平坦场地上打上高度不等的木桩,以模拟一丘陵山地,山地由低至高的高差约为1.0~1.5m,坡度变化不宜太大),设将该格网范围内按总填方量等于总挖方量的原则整为一水平场地,按以下步骤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和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
(1)外业。
在场地内适宜地点安置水准仪,以场地外围一假定高程的水准点为后视,依次测定所有桩点的高程(由于后视和各桩点的前视距离可能相差较多,所以事先应再次对水准仪的水准管轴进行检验和校正,以尽量减小i角误差的影响)。
(2)内业
1)以1:
200比例尺绘制上述场地格网图,将各桩位的高程注于图上相应网格角点右上方。
2)计算场地平整设计高程,即零点高程H0(计算公式见“施工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表”,与《建筑测量第7.4节式(7-5)计算结果相同》),在格网图上内插高程等于H0的零线。
3)计算每个网格角点的挖深(+)或填高(-),注于图上相应网格角点的右下方。
4)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计算每个方格的下挖面积、下挖均深或上填面积、上填均高:
①无零线通过的全挖方格,下挖面积就等于方格的面积(100㎡),下挖均深就等于四个角点挖深的平均值。
②无零线通过的全填方格,上填面积就等于方格的面积(100㎡),上填均高就等于四个角点填高的平均值。
③有零线通过的方格,应将该方格分成下挖和上填两部分,分别计算其下挖面积和平均挖深,以及上填面积和平均填高。
5)计算各方格的挖方和填方(第①种情况为全挖方,第②种情况为全填方,第③种情况既有挖方也有填方),汇总得全场的总挖方、总填方以及总方量。
计算在表6“施工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表”内进行
表6施工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表
零点高程计算
方格号
角点挖深(+)或填高(-)/m
挖方/m3
填方/m3
备注
左上
右上
左下
右下
均深
面积
方量
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