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11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docx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最全

第一篇劳动定额基础理论知识

§1序

§1-1劳动定额的概念及其涵义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和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定这些消耗的数量标准就是定额,“定”即规定,“额”即额度。

工业企业的定额主要有劳动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动力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资金定额和费用定额等,它们构成了企业完整的定额体系。

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它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生产一定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预先规定的劳动量的标准,或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劳动定额概念包括下列涵义:

一、规范性

劳动定额是一种标准,具有一定的“法定规范性”,是衡量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客观规范,是一种经济上的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

二、相对性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条件不同,劳动定额水平则不同。

这些条件可以归纳为客观因素(如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组织条件等)和主观因素(如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积极性、企业领导层对劳动定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

三、综合性

劳动定额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组织的综合水平,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四、预定性

劳动定额是人为预先规定的,它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水平。

劳动消耗量的标准,不是个别劳动消耗,而是以平均的必要劳动消耗为标准。

五、凝固性

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者劳动状况的一种标准,然而,它衡量和反映的是劳动的凝固形态,而不是劳动潜在形态和流动形态。

§1-2劳动定额工作的主要内容

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理设置劳动定额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定额管理机构及定额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分工。

二、研究定额管理与相关管理工作的配合。

三、运用工作日写实、测时等方法,分析工时利用,研究工时结构,减少工时损失和工时浪费,制定时间定额标准。

四、结合企业实际,研究改善工序操作方法,推广先进经验。

五、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定额管理。

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定额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业务水平。

§1-3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重要基础

企业生产、劳动、成本等项计划的编制,应以劳动定额为基础。

如编制生产计划时,首先要根据劳动定额的资料核算出生产任务总量然后在生产任务与设备生产能力、劳动能力之间进行平衡,经过全面分析和研究后,才能编制出企业生产计划。

如编制劳动计划时,也应以劳动定额为依据,核算、平衡劳动力的需要量,确定各个工种完成生产计划所需要的人数。

二、劳动定额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基础

由于劳动定额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价格的高低,如果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产品成本中的工资支出和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各项费用也就相应降低;反之,则提高。

三、劳动定额是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由于劳动定额是考核、衡量职工劳动成果的重要尺度,把劳动定额作为开展劳动竞赛过程中的主要评比标准,可以不断促进劳动生产提高。

四、劳动定额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依据

在企业中,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劳动量的大小、技能水平的高低。

因此,在规定劳动报酬时,应把劳动定额完成情况作为一项必要的考核指标。

如果没有劳动定额作为考核标准,劳动者的劳动量大小就难以衡量。

实行计件工资制更要以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作为前提条件,否则,就无法确定计件单价。

实行奖励制度,同样应以完成劳动定额的情况作为确定奖金的依据。

§1-4劳动定额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劳动定额发展的初级阶段

劳动定额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的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简单的分工协作开始,经过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的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同时产生了雇佣劳动和产业工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支付工资,就必须有一个劳动的计量和考核问题。

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英国,就出现了一些企业家和学者,他们提出了劳动计量、劳动分工、劳动效率等问题。

比较有名的人物有:

亚当·斯密,著名的英国奏古典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劳动他工、劳动效率和劳动计量问题。

他把制针他为18道工序,使工人每天的产量由20根提高到4806根,用以说明分工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提高效率的途径。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鲁滨逊、包尔顿,他们对自己经营的工厂进行了改革,他们按工作流程设计和规划各项操作,并对各个职位制定了标准产量,还建立了详细的统计记录制度,实行按成果支付工资的办法。

二、劳动定额发展的第二阶段

19世纪80年代,美国人泰勒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形成了定量作业管理阶段和泰勒制,劳动定额成为科学管理的一项标志,形成了劳动定额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使劳动定额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研究劳动者的劳动效率问题,建立科学先进的劳动定额,注入一些新的科学方法。

泰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7方面:

⑴研究人机关系、劳动效率。

他第一次把时间效率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和方法提到日程上来,形成了劳动定额;⑵进行动作分析,详细分析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动作状况;⑶对工艺路线和切削量进行分析和试验;⑷对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和劳动过程的服务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⑸实行差别工资制,凡是达到定量作业标准的,按照高工资率计算工资,否则按照低工资率计算工资;⑹以新的作业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培训工人,使培训时间缩短,使工人之间的效率差别有所缩小;⑺改直线制为以计划管理为中心的职能制,建立职能管理科室,开展质量验收。

总之,泰勒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三定:

定标准作业方法、定标准作业时间、定每日的工作量,形成了定量作业管理。

三、劳动定额发展的第三阶段

劳动定额的发展与整个企业管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得到蓬勃发展,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和系统管理阶段。

管理理论已由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老三论”)发展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新三论”),出现了系统学派、数理学派、行为学派、会计学派、统计学派,出现了工业工程、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等新的学科。

许多科学向综合性和一体化发展。

经济、技术、数学、心理学相与交融和渗透,它们在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和信息联系性等方面的联系和耦合,既向深度,又向广度,既向交合,又向单一,并由低序和无序向高序和有序发展。

劳动定额同样也发展为工时学、工效学等新的学科。

同时,时间研究、方法研究、动作研究、疲劳研究、环境研究、微动作研究等也不断深入。

四、我国劳动定额发展的过程

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1957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

⑴建立定额机构,配备劳动定额干部,学习前苏联经验,实行计件工资;⑵培养定额人员,了解定额业务;⑶建立各种原始记录和定额资料,建立统计分析制度;⑷建立劳动定额制定和修改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之前。

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企业管理出现许多偏向,如在定额管理方面,鼓吹无定额劳动,全盘否定计件工资,否定劳动定额,否定按劳分配等,使劳动定额工作受到很大冲击。

1961年党和国家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生产秩序逐渐恢复,劳动定额工作也得到了逐步恢复,多数企业又实行了定额管理。

第三阶段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定额工作受到更大的冲击,撤销了定额机构,下放了人员,出现了“生产无制度,工作无秩序,劳动无定额,都吃大锅饭”的混乱局面,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

第四阶段是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定额得到了恢复和全面发展。

和部门、各地区、许多企业都举办定额训练班,培养了许多新的定额人员;制定了各种定额标准;普遍整顿了原始记录和定额资料,建立了各种报表和台帐。

有些部门和企业还实行了计算机辅助劳动定额管理,使劳动定额工作得到很快的发展。

§1-5集团公司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兖矿集团的前身兖州矿务局成立于1976年7月21日。

矿务局成立以后,劳动定额管理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一样,逐步建立和完善。

集团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大体分为3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197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劳动工资的十条规定(草案)》,提出“所有企业都要在明年内把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制度建立起来”。

矿务局开始组织编制劳动定额。

1978年2月,举办了第一期定额员培训班,培训33名定额员,第一次编制了包括采煤、掘进、巷修、砌碹4部分,共560个综合定额标准的《采掘劳动定额手册》,在南屯、北宿、唐村矿实行定额考核,推行计时工资加奖励的工资制度。

同年7月,矿务局成立劳动定额编制小组,抽调20名定额员,在各生产矿进行工作日写实,测定技术资料240份,取得有效单件产品时间13007个,采用技术测定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分项定额标准1085个,编制了《兖州矿务局劳动定额手册》,于1979年2月试行。

试行期满后,对一些标准偏高偏低进行了修改,报经省煤炭工业局审批,于1979年9月1日正式执行,在各矿采掘区(队)实行了“综合定额、圆班计件、分班计量、按分分配”的直接无限制计件工资制。

同时,矿务局定额管理机构也随之建立起来。

矿务局劳动工资处设置了定额管理组,各级定额管理人员逐步充实,矿务局和3对矿井共配备定额员40多人,形成了局、矿、区(队)三级管理体制。

二、发展阶段

1982年,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矿务局抽调25名定额专业人员,对定额标准再次修订。

写实1256人次;定额覆盖范围扩大到巷修、井下钻机、木材加工等;分项定额标准3550个,比原标准增加2537个;采掘定额水平提高2.8%,其中采煤提高2.6%,掘进提高%。

1986年国家煤炭基建体制改革,原兖州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划归矿务局后,于1988年修改劳动定额标准时,将原基建公司定额标准纳入矿务局定额标准中。

此后,劳动定额标准分别于1992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补充了综采放顶煤定额标准,并且定额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为了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制定了定额员职责范围、验收记录员职责范围等制度。

三、提高阶段

为使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适应集团公司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结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搞活内部工资分配的需要,2002年,集团公司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修改劳动定额、劳动定员标准工作的安排意见》和《关于扩大劳动定额覆盖面,全面推行劳动定额管理的安排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两个意见”,集团公司组织18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原劳动定额标准进行修改。

首先,是修订生产矿井劳动定额标准。

通过深入现场考察,结合大量统计资料,新拟劳动定额标准4171个,比原定额标准4005个增加166个。

其中:

因采用新工艺、扩大生产矿井定额面增加定额标准1232个,已经淘汰的生产工艺、调整定额标准划分结构(如地质钻探、木材加工等)减少、取消840个,同类合并226个。

新增定额标准的重点部分是增加了井下单项工程定额。

新定额水平比原来提高%,其中采煤提高%,掘进提高%。

其次,是制定地面生产定额标准。

系统地、全面地制定地面生产劳动定额标准,是集团公司前所未有的工作。

集团公司修改“双定”标准办公室在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基层,考察了解生产工艺过程,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制定地面生产劳动定额标准的思路和意见。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加工、整理,制定出包括生产制作、输送带生产、制造电缆、设备(部件)维修、建筑工程等11部分、4707个定额标准。

2003年1月,集团公司颁发了《关于贯彻执行新颁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意见》,规定生产矿井劳动定额标准从2003年2月1日起执行,地面生产劳动定额标准从2003年4月1日起执行。

新颁劳动定额标准将成为进行劳动考核、实行计件工资的主要依据。

 

§2劳动定额概述

§2-1劳动定额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