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761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点睛】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

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

2.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

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

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答案】B

【详解】秦汉时期朝廷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和监察,是为了控制地方,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故答案为B项。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不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而且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排除C项;

D项“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

3.下表是我国唐朝中期以前,全国“户数及人口数”表,表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唐朝

公历

唐历

户数

总人口

618

高祖武德元年

2000000

12000000

652

高宗永徽三年

3800000

22800000

705

中宗神龙元年

46156141

35705617

762

玄宗开元二十年

7861236

45595168

 

A.统治者持续实行鼓励人口增长政策

B.继续推行均田制,农业持续发展

C.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自耕农经济发展

【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唐朝中期以前全国的户数和总人口均有较大增长,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唐朝继续推行均田制、农业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唐朝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这缺乏史实依据,排除A项;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

唐朝中期均田制受到破坏,但表格反映的是唐朝中期以前的现象,排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材料和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即“唐朝中期以前”,以及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所反映出的问题。

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这一时期全国的户数和总人口均有较大增长,联系所学可知,这种变化是均田制的实行所带来的结果,据此确定答案。

解答此类试题,要将教材内容、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特别是注意材料中变化的数据所反映的信息。

4.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

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

所谓“抑末”,即“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

这说明他主张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详解】从材料中的“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

所谓‘抑末’,即‘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等信息可以看出,黄宗羲主张儒礼为民本,反对鬼神享乐的“末”。

材料没有涉及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排除A项;

黄宗羲不是探讨工商业的地位问题,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君权和君臣平等,排除C项。

5.下图漫画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某一现状,其意在揭示

A.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必要性

C.“中体西用”思想的正确性

D.变革中国封建制度的必要性

【详解】从漫画寓意来看,是指在封建制度上嫁接的西方先进技术,难以长成参天大树,说明其主张变革中国封建制度。

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先进技术与封建制度的关系,排除B项;

从漫画寓意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存在极大弊端,排除C项。

【点睛】历史漫画是一种形象的历史图画语言,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形态,来反映作者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或赞扬或讽刺。

漫画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

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

6.梁启超称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

路德,蔡元培认为宋恕要在儒学里边做文艺复兴运动,因此两者变法主张本质是一致的。

这表明康宋二人

A.通过民主科学,改造中国旧社会

B.照搬西方文化,解放国人思想

C.借助儒家思想,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

D.批判传统礼教,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C

【详解】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材料中的“宋恕要在儒学里边做文艺复兴运动”也表明是利用儒家思想开展斗争,与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相似。

这表明康宋二人均是借助儒家思想,通过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C项。

康有为没有主张民主科学,排除A项;

二人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不是照搬西方文化,排除B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二人主张改良,并非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排除D项。

【点睛】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表现在:

①以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的理论外衣。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因此,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7.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

这种观点

A.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

B.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一致,得到普遍认同

C.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D.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

【详解】陈独秀“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则在民主革命阶段无产阶级不应当争取领导权,这一认识导致陈独秀在国民革命运动中放弃领导权,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这一认识不符合中国国情,当时无产阶级应当争取领导权,排除A项;

中共一大认为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这一认识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关,排除D项。

【点睛】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认为,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只能进行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由资产阶级掌权走资本主义道路,等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具备时再开展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根据这种观点,在民主革命阶段,无产阶级不应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应当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且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开展民主革命斗争时,往往主动放弃革命的领导权,认为无产阶级只应协助资产阶级斗争,从而容易犯保守、妥协、退让的右的错误。

8.193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其旨在引导

A.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

C.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策略是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

D.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详解】从材料中的“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策略是联合一切革命阶级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排除A项;

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

1939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任务是取得抵抗日本侵略的胜利,排除D项。

9.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

这反映了

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详解】“德行可教”的主张表明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每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拥有美德,反映出一种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材料没有反映思想自由,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雅典民主与道德的关系,排除C项;

材料信息与罗马法无关,排除D项。

10.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

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辣椒

15世纪末

番茄

秘鲁

16世纪年代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

花生

巴西、玻利维亚

16世纪初

向日葵

北美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

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

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

【详解】从材料中的“哥伦布航行后”和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项。

11.1820年,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说:

“就我所知,社会最高权力的最可靠掌管人只能是人民自己,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B.美国体制由“邦联”到“联邦”,中央权力被削弱

C.美国实行的是间接民主,总统是国家权力核心

D.美国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总统只是国家象征

【详解】从材料中的“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来看,杰斐逊认为美国总统权力太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实行的是间接民主,总统是国家权力核心。

美国总统共和制是实,排除A项;

美国体制由“邦联”到“联邦”,中央权力有所增强,排除B项;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排除D项。

12.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D.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答案】A

【详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社会不平等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即《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从发行的份数可以推断出在一国的欢迎程度,实际上也就可以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和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

《共产党宣言》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而且材料也没有反映《共产党宣言》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排除C项;

D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一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一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3年,上海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其进出口贸易值约占全国的50%左右,上海开埠后,江苏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广大市场,这大大刺激了江苏农村副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出口。

据海关统计资料,1896-1937年,江苏地区通过苏州海关、镇江海关、金陵海关出口的土货总值为4亿8千万关平两,其中出口值最高年份为民国8年,达到30348130关平两。

——《近代对外贸易与江苏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材料二在前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贸易政策,譬如禁止进口印度的棉织品,禁止技术输出和采取保护性的粮食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涉和监督,粮食贸易一直以来都是立法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此时也变得自由开放了。

但政府并没有显示完全放手的意思,政策的选择仍决定于现实的需求,英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在19世纪年代仍高速净进口价值的三分之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3-1937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并分析变动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江苏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减少贸易干涉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美贸易争端,我国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1)变动:

江苏省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商品市场扩大;

西方掠夺工业发展的资源、原料的推动;

受一战的影响。

地位:

附庸地位(或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领地)。

(2)变化:

由重商主义政策变化到自由主义政策(保护性的商业政策变化到减少干涉、自由开放)

条件:

经济上,英国率先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经济实力强大,成为世界工厂。

政治上,打败法国,在欧洲和世界,削弱了竞争对手;

经济思想上,自由贸易政策被政府一定程度接受,国际上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以自由主义为原则,以最惠国待遇为内容的《国际经济交流准则》建立。

(3)市场开放和现实需求相结合;

发展核心经济实力才能在贸易中处于有利位置;

保护本国和民族工业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坚持中国特色的贸易政策,走互利共赢的道路。

【详解】本题考查1843-1937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和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1843-1937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大大刺激了江苏农村副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出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经济结构变化和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来回答。

其变动原因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43年”“民国8年”,并联系所学从鸦片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来回答。

江苏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应当联系所学中国当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来回答。

(2)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前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贸易政策”“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涉和监督,粮食贸易一直以来都是立法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此时也变得自由开放了”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减少贸易干涉的有利条件,应当联系所学,从经济上的工业革命、政治上打败法国、经济思想上的自由贸易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3)面对当今中美贸易争端,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发挥市场作用、发展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互利共赢等方面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著名汉学家史华慈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诠释:

第一、思想史的中心课题就是人类对于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的“意识反应”,是“情境”与“意识”之间的互动;

第二、思想史是环绕各种“问题意识”而展开的对话;

而思想间的辩论与对话不可避免地要分享共同的关切(共同的议题、共同的预设)。

问题:

依据“史华慈”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选取一例,指出其“关切的议题”,概述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并以“所处的环境或情境”论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示例

事例:

启蒙运动

关切议题:

反封建专制和构建新社会

意识反应: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民主科学等

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新社会;

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详解】从题目要求来看,某一所学文化运动“关切的议题”实际上就是运动的主题;

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就是该运动提出的主张;

“所处的环境或情境”就是爆发这一运动的原因。

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例,如启蒙运动,按照史华慈的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则主题是反封建专制和构建新社会,提出的主张包括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民主科学等,爆发原因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兴起等方面来回答。

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理解史华慈研究思想史的方式,然后联系所学古代、近代的思想文化运动,选取一例按照其方式进行分析论证。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代土地买卖合法化及商品经济繁荣,善讼之风初露端倪。

五代时期,地方长官独揽司法大权,造成政权更迭动荡。

因此,宋沿唐制,重视立法,并建立了一套周密的司法制度。

宋人将审判过程切分为十个环节:

推勘、录问、检法、拟判、连署判决书、宣判、翻异别勘、上诉复审、复核、疑狱奏谳等,环环相扣,相互制衡,形成了独到的鞫谳分司制、翻异别勘制、死刑覆核制、法官回避制、司法检验制等一系列司法原则,其周密的判决制度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

在司法及监督机构上,宋朝在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

各路设中央派出机构提点刑狱司,定期巡视州县:

地方州县实行司法与行政合一。

宋代司法注重证据和现场勘验,并产生了《洗冤集录》等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宋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成熟时期和顶峰。

——摘编自《宋代司法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司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司法制度的内容,简评其影响。

(1)原因:

经济上,宋代土地兼并和商品经济繁荣,民事纠纷增多;

政治上,为改变五代时期的司法混乱,稳定宋朝统治;

社会思想上,继承唐代司法思想和制度,社会上诉讼之风形成,诉讼意识增强。

(2)内容:

审判过程严密;

创制了一系列的司法制度和原则;

设置了中央派出机构提点刑狱司;

重证据勘验。

影响: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推动了中国司法审判制度的发展,使中国封建司法制度走向成熟,达到顶峰。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司法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宋代司法改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代土地买卖合法化及商品经济繁荣,善讼之风初露端倪”“五代时期,地方长官独揽司法大权,造成政权更迭动荡”“宋沿唐制,重视立法”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宋代司法制度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人将审判过程切分为十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制衡,形成了独到的鞫谳分司制、翻异别勘制、死刑覆核制、法官回避制、司法检验制等一系列司法原则”“各路设中央派出机构提点刑狱司,定期巡视州县”“宋代司法注重证据和现场勘验”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其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成熟时期和顶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从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影响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