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65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讲座进化论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为什么人们关注和重视万物起源或进化的问题?

因为与人的理性有关。

(何为理性?

每个人头脑中各思维层次协调一致时的思维状态)

价值与伦理就建立在进化观念之上。

“进化的理性”决定人们对生存意义的评价,改变人们的价值、伦理观念,影响人们的道德与行为准则。

【何为最高意义的善?

-----“进化成功就是善”(个人、种族、国家)

进化论和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可概括为:

我们从何处来?

该往何处去?

我们原来是怎么样?

会怎么样?

该怎么样?

道德:

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马克思:

道德是一种生活方式)

4、研究的意义

自人类文明以来,人的行动总是受到思想观念的支配。

人凭借对自身以及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从事实践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理性自觉谱写的历史。

任何理论一旦确立或者被公认,就有可能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进化理论与理性关系的分析的重要性就在于每一种进化论都是一种哲理。

发现一种进化论内含的理性成份,就能对这种理论进行审视和批判,从这一时刻开始对进化方式和方向作一次校正。

第二部分:

各种进化理论对人的理性和行为的影响

(达尔文之前)

1、布丰

布丰(第一个具有进化思想的人)

进化不是进步而是退步,现存的生物是过去生物的退化。

马→驴;

人→猿,…。

据考证,柏拉图也有此观念。

【理性】:

“法先王”。

古的好。

崇尚古人,以古人的价值和道德观为准则。

(中国:

儒家,克己复礼…。

2、拉马克

拉马克(第一个试图建立科学进化论的人)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从矮脖鹿到长脖鹿,…。

“环境决定;

心想事成”

(达尔文时代)

3、达尔文自然选择进化论

第一个有说服力的科学的进化论。

繁殖过剩,遗传变异,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但自然选择作为进化机制或主动力的实证依据不多(基本上没有).

达尔文的逻辑:

适应值大的变异个体被保留,进化就是要设法保存自己。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虽然一直没有多少实证的依据,但合乎逻辑(“变--选--进”成为一种理性),导致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使人们对自然和社会采取更加功利主义的态度,强存弱亡,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伦理道德行为的准则。

最适者生存:

激进功利主义的根据。

达尔文给个人、集团、民族、地区、国家和人类的功利主义一个合理性的依据,合理地成为资本主义的生存法则,及现时中国人们行为的法则。

竞争、被选择、淘汰是发展的动力。

自然选择的观点因大量进化的科学实事而深入人心,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但是其真伪并没有被科学证据证明。

4、综合进化论(新达尔文主义)

自然选择+群体遗传学

达尔文时代没有遗传学,达尔文相信遗传融合。

孟德尔发现遗传是粒子性的;

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假说;

莫尔根提出基因论。

遗传学兴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受挫:

如果被选择的是个体,由于不能保证不定变异是有方向的和连续的一代代的产生,适应值不连续,自然选择就不可能起作用。

群体遗传学家提出了基因库和复等位基因的概念,挽救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单个性状变异不连续,但如果把它们放到群体中就有连续性了:

变异在不同个体中可以是连续的。

【适者繁殖】

综合进化论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贡献,为个体保存尽量多的后代找到合理性依据。

有理由的事情人们就会大胆地去干,尽管理由可能是虚假的。

为了种群基因库而生存,繁殖尽量多的后代。

因此,多生殖—道德;

不生殖—不道德;

繁殖是进化,是价值,是善。

(中国,无后为大:

“缺德,断子绝孙”。

皇帝、酋长为什么多妻多子。

优生或计划生育合乎道德吗?

基因是自私的,基因的存在就是繁殖自己。

综合进化论潜藏的伦理不是排他的。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种族。

关于达尔文主义的简短评述:

“适者生存”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和理性准则。

适应值大的变异个体得以保留和繁殖,对基因库做出贡献。

恩格斯曾高度赞扬达尔文发现了这种理性,即偶然性与必然性相互转化的一条途径。

达尔文从最广泛存在着的偶然性基础出发阐明了进化的必然性。

而当时的绝大多数科学家还在苦思冥想,怎样把偶然性从科学理论中排出去呢!

达尔文的理性在被用到人类社会的时候就出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些主张。

与其说是故意歪曲,不如说是一种理性的本质表现。

适者生存的理性信念从一种对存在事物的解释转变为一种行动的准则、一种为某种行为辩解的理由。

(达尔文之后)

5、分子进化钟和中性学说

人类是“上帝”(自然)的最佳选择即人是最适应者的神话破灭了分子钟。

对DNA和蛋白质分子成分代换率测定的结果表明:

分子水平上的突变,其速率基本上是恒定的,时间单位为年,而不是代(自然选择是以代为单位的),如果自然选择真正起作用,那么,选择的速率也必须是恒定的。

选择必须及时对带有有害基因突变的个体加以淘汰,同时繁殖的速率要抵上淘汰的速率,而这种速率是任何一种哺乳动物都承受不了的。

只有一种假设是合理的:

绝大多数基因突变所带有的表现型都是中性的,适应值都接近一个常数,能不能被保留下来,只能靠运气(随机漂变)。

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分子进化钟和中性学说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几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中性说的提出者木村资生并不完全否定自然选择的作用,但认为自然选择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幸运者生存】

现存的生物不是适者,更不是最适者,只不过是幸存者。

中性说使人在万物自然阶梯中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哦,原来我们不是自然选择学说中说的最适者呀!

如果“幸存者生存”是一个规律,人的存在只不过是属于比较幸运一点,那么,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被建立起来的自然阶梯和社会秩序的意义是什么?

人类和人类社会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它成为两种处世哲学的依据:

行为无所顾忌,做事不必想后果;

一切靠运气,听天命,无所作为。

6、系统进化论(又名广义一般进化论)唤起人类重建有序必然世界的信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系统思想兴起,人们开始用系统的观点解释进化:

个体变异是整体目的性的规定,进化是一种系统性事件。

生存者为了一个整体的目的性而生存,生存还是不生存不是个体的事,而是整体的事。

(已阐明的机制有:

耗散结构和复杂适应系统)

图:

一切有序、有结构的东西都是物质、能量、信息流中的漩涡。

进化就发生在在漩涡当中。

【生存者必须生存】

世界始终被某种有序性主导着(世界是按一定规则组成和存在的系统)。

必然性规定偶然性,每一种偶然性都有必然性作为其前提,同时又为着一种新的必然性。

进步和衰败在一个共同的目的下有同等的地位和价值:

进步以衰败为代价(耗散结构)。

生存者为了系统目标而生存,系统规定它生存。

被淘汰者,也是为了系统的目的而被淘汰。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心甘情愿”

价值、伦理和道德:

为了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而生存或不生存,都是值得的,应该的。

牺牲周围环境,牺牲其它群体而使自身进步非常道德。

系统进化的思想目前也成为许多团体、民族,地区和国家行为准则的理性来源。

(有学者考察和论证,欧共体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归因于这种系统进化论思想的宣传及理解)

7、断续平衡和大突变理论使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和前景惘然,行动不知所措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进化是个渐进过程,是逐渐适应,变异都是小的,由于不断积累成为大的变异,然后种形成。

不同时期形成的化石变化是连续的:

从简单到复杂。

但是最新材料发现并不是这样,在老一点的地层只发现很少物种,而在相隔时间很短,新一点的地层一下子出现了许多物种。

也就是说,许多生物物种是一下子变出来的,不是逐渐进化出来的。

每个突变期形成一大批物种。

于是人们推测:

现今的物种是经过若干次大突变形成的。

因为假定变异是不连续的,所以称为断续平衡。

断续平衡和大突变进化是对以往进化论的挑战:

小突变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突变造成的大进化。

【没有图腾,道德虚无】

谁是人类的祖先,一个祖先还是有许多祖先,或者根本没有祖先。

按照传统的说法(达尔文的进化树告诉我们),人是从后口动物进化出来的,经过,脊索类,头索类,有头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真兽,灵长目,最后,猿(森林古猿)。

但是现在的实事却告诉我们,人类同它的前辈们可能是兄弟,而不是祖孙关系。

历史是不连续的,一次变化就可能越出质的范围。

遗传和变异并不是同步的。

价值,伦理:

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不值得的,无法判定。

8、协进化与红皇后假说告诫人类采取更加激进和主动的行为

协进化:

物种间的生态关系和牵制作用使得物种在其生存期间灭绝的风险是恒定的,物种要获得显著进化相当困难。

万瓦伦VanValen于1973年发现:

一个分类群的生存曲线(对数形式),是线性的,灭绝概率是相对恒定的。

他提出红皇后假说解释协进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大家都在进化,跑得慢的要想赶在前面,就要拼命跑。

《爱丽丝漫游奇遇记》说爱丽丝一次进入了梦幻世界,遇到红皇后在不停地跑,于是就问:

为什么?

红皇后答:

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奔跑,这样才能够呆在同一个地方。

原来拼命跑是为了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如在健身跑步机上那样。

【机会均等,不进则退】

一个物种要保持优势,就得加快进化。

当前的适应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

具有大的进化潜力的物种才能获得长远成功。

在生态中,相互结成密切关系,共同进化,你不进化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新事物不一定能代替老事物,两者存在与否机会均等。

暂时的适应不能保障将来的成功。

但是达尔文说,适应就是成功,适应将得到发展,得到进化,其实,未必是这样。

优生是合理的,改造人种是合理的,都是道德的。

通过基因工程及其他手段改变的人的遗传没有什么不道德。

人种要加快变异才能在共同进化过程中保持优势。

9、生态进化论劝说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放弃人的功利,替天行道

生态学兴起,人们企图从生态中寻找进化的原因。

根源:

人类的工业化、现代化,使环境遭到破坏,反过来威胁人类生存的。

所以人们终于明白,人不能不管自然万物的进化,只有一齐进化,才能进化。

如果只有人类进化了(文化进化),而自然万物退化了,人失去了自然,就不能生存。

从这里出发进而产生了要把价值和伦理的观念扩大到自然界多层次去的主张。

【伦理:

从普世到普天】

人不是自然的主人,而只是托管者和保姆。

人和自然都有存在、发展的价值,同等的权力和自身的价值。

价值和伦理从功利主义转向道义论。

价值主体泛化。

从人类中心转向生物中心转向生态中心。

人不该为了人的利益而损害其它生物的价值和利益,也不应漠视他们的利益和权力。

号召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捍卫自然界整体的的利益。

10、新拉马克主义的证据正在增强理性作用的地位及其尊严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逐步得到一些支持获得性遗传(逆中性法则的遗传信息流向)的新证据:

上世纪80年代,发现某些微生物由环境诱导的抗逆性是可以遗传的。

随后又发现老鼠后天获得的接触抗原的耐受性有遗传的倾向。

基因论和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的绝对正确性受到了挑战。

之后,有许多发现,如,多维遗传信息:

蛋白质模板、细胞模板、型式遗传、孤雌生殖、转录本的可变剪切、RNA编辑等。

这些证据暗示生物遗传信息也有可能受后天表现型变异的修正或影响。

由环境或生物体意志导致的后天变异,有可能是进化的主要源泉。

【为所欲为,成功即善】

拉马克主义的进化理性,使极权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为膨胀的自我找到了一种伦理道德依据。

“为所欲为”。

现实决定未来。

既成事实的行为都是善。

“成功即善”、“胜者王侯败者寇”(例,信仰法西斯主义的人们的“善”和“善行”)。

11、新灾变说和随机进化论导致理性作用的信念丧失,并使得机会主义的行为具有更多的理由

一些地质化石证据表明:

低级和高级、古代和现代的物种之间没有变异的连续性。

由此推断:

生物没有定向变异,也没有定向进化。

物种的产生、灭绝是随机的。

地球上现有生命和物种是在地球上发生的一次次的灾变中造成的。

下一次灾变何时到来,我们无法知道,即使知道也无能为力。

我们不知到过去,也无法知道未来。

对于我们的命运,无法把握。

因此,一切都是随机的,无所谓进化的成功,也无所谓善。

一切道德行为的约束力似乎都是无意义的。

一切“听天由命”。

【善恶无规,听天由命】

现代的非线性科学也为灾变说提供了依据。

12、多元进化论导致反传统的自由主义的行为和倾向

每当有一个进化的新事实被发现,接着就会有一种新的进化理论产生,和一种进化理性的建立。

然而,至今,每一种进化理论尽管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证据,但是都不能涵盖说明所有的现象。

进化是一元的(只有一条途径),还是多元的(存在多条途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多元进化。

就生物进化而言,可能多种机制都起作用。

【无善亦无恶】

这种进化的理性信念导致人们对规范行为准则的基础产生怀疑并加以修正。

人类社会也可能多元发展,或多元趋同地发展。

在多元进化理性主导下人们的伦理道德规范可能更加反传统,更加具有自由主义的倾向。

“什么都是进化,什么都是善”。

13、恐龙综合症理论预言:

人类面临灭亡的时刻即将到来,人们必须放弃局部利益,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全球问题

对恐龙灭绝研究的一些证据表明,一个物种生存,繁殖,延续,是以环境对其发展的包容程度为前提的。

一个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绝对压倒多数物种的最强者,发展的了顶峰,就必然要走下坡路。

恐龙就是因为其个体体积和种群数目过量,而导致灭亡。

在生态竞争中,有时不是强者胜,而是强者败。

【人类已到了决定命运的时刻:

联合生存】

全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大倒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人类要迅速作出抉择。

人们不要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伤残,不能让战争继续下去,要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全球问题。

民族主义、地域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不道德的,是使人类灭绝的恶,而不是使人类进化的善。

【结论一】

以往我们倾向地认为,一种新提出的进化理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证据,是它被接受或被放弃的关键。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一种新的进化机制(理论)被接受或拒绝,取决于该理论内含的理性成份。

进化论研究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理性范式,这些范式往往就是这些进化理论(实则为假说)的核心,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依据。

【结论二】

进化论的研究和关于进化机制的各种理论使人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信念不断修正,进而左右人们的行为及其方向,直接和间接地改变着环境和社会历史。

虽然这也是一切科学理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但是进化理论或学说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尤其突出。

【结论三】

每一种进化模式都是对一个可能世界的描述。

所以,进化理论有可能从它被提出来那时起就对进化产生作用,通过人们有意无意的行动(行为),使进化过程、方式和方向发生变化。

而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我们本应以哪一种方式朝哪个方向进化。

第三部分:

人类进化

1、人类的生物进化和社会文化进化

人类的进化包括两部分:

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

生物进化----指生物个体和种群的遗传组成和与之关联的表型特征的世代变化。

文化进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系统(包括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随时间变更的过程。

(在生物学家看来,所谓文化,是指后天的非遗传信息的传递)。

【人类的生物学进化疑难】

是什么原因使古猿变成人?

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所形成的信念成为重要的伦理的基础之一。

在我国,大家最熟悉的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所以劳动是最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

但是现代遗传学理论和试验都不支持后天的获得性遗传。

因此,有人根据达尔文学说提出了劳动选择了人。

也可能,人的起源同劳动根本无关,其原因是,随机突变、幸运,或自然界的目的性所致。

【人类的生物学进化还在继续吗?

该问题对伦理也很重要,甚至成为法律的依据。

一种观点认为:

人类的生物学进化早在数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

因为,人种一旦形成之后就不再受自然选择作用,人自己把握被选择的方向。

数万年前的智人骨骼化石与现代人几乎没有差别。

我们现代人的大脑结构并不比古代人高级,我们比古代人聪明、智力高是因为文化知识的积累。

另一种意见认为:

人的生物进化还继续。

人类的文化创造行为必须有生物学的控制因素,社会文化特征最终取决于构成这个社会的个人的基因组成。

文化是由基因决定的(以wilson为代表的社会生物学观点)。

【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互为条件,相互作用】

文化进化在生物进化到一定程度,出现了文化活动的器官和能力,如,脑(思维)、手(劳动)、声带(语言),才有可能。

文化进化影响生物进化。

在个体形态方面,文化使生物进化受到压抑。

例,婚姻制度限制了性选择及关联的适应进化。

医学发达和医保制度使人的生存机会相等,减轻了选择压。

社会伦理和法律制度使人人有生育权,抵消了自然选择的作用(智力高的人不一定有更多的后代)。

文化进化可能使人类的遗传退化。

怪胎可能是人类新种,如果由自然选择,可能进化成为优秀人种,但是被文化所淘汰。

人类新物种因文化而不可能出现。

在群体方面,文化使人类的社会性生活脱离自然选择的轨道。

文化进化导致人类整体适应性提高,但阻碍了个体的进化和自然的社会生活形式。

人们对人的生物学进化的认识加上由价值判断所形成的理性意识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

2、理性成为进化的重要因素

在人类具有自觉的理性意识以前,人类的进化是受自然支配的(无论以何种形式),同其他生物一样。

在人类有了思维、意识,人类的进化及与人类相关的生物的进化都受到理性的影响。

人们对自身来源的认识,及由生产和生活及交往需要产生的观念、理想及愿望,无论它们是科学的、非科学的、虚幻的、还是来自宗教或形而上学的,只要人们确信这些东西是真的,是对的,就可能内化成为理性道德意识,并进而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

如此,关于过去的假,也会变成现实和未来的真。

3、自然选择----选择自然----选择自己

人类从形成那天起就开始改造自然。

通过人工选择,改造了许多物种,人取代了“上帝”,使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打上人类思维的烙印(让金鱼的眼睛朝上;

让猪肉好吃),赋予人的价值。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现在可以选择自己了,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手术等,对人的各种遗传形状加以改造。

(所谓工程,就是依设计者的某种目的来设计、施工和制造。

例如:

操纵基因、精子、卵子、胚胎、胎儿、人体,以及人的大脑与人的行为)

一切自然进化的法则在人类这里都发生了变化。

探讨“进化→伦理;

伦理→进化”成为人类继续生存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理性渗透到进化,成为进化的一个重要的因子之后,人类主导进化的自由越来越来大。

人类应当怎样生存,怎样发展?

其中的“理”是什么?

到那里去找这“理”的根?

我们要有怎样的道德,或者说,我们应当怎样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

(马克思说:

道德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研究的结果是:

对进化的理解,即进化的理性始终是人类道德生活的“理”。

一种循环:

进化(论)影响伦理,伦理又反过来影响进化。

其中的关系至关重要。

4、人类的未来

人类的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历史。

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始终受某种(可变的)伦理规范约束,要这样生活,而不要那样生活。

伦理的“理”始终受科学的冲击和改造(否定、支持或强化)。

人类不可以没有伦理,但必须不断审视伦理,进而审视人类的行为规范,其中包括伦理意识中的科学认识依据。

因为人们往往依据不成熟、未加证明的又合乎(一部分)人的价值追求的科学假说作为伦理的依据,而实践的结果却背离人类总体的价值追求。

人类的未来把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结果如何,关键在于人类是否能够合理地利用所掌握的进化的规律规范自身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