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国家标准.docx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国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国家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国家标准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和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汽车电子的发展和对汽车安全、技术需求的提升使原标准的适应性出现了缺口,比如,希望通过消除机械转向管柱以提高乘员安全性、且更易适应左右置转向盘生产需求的转向操纵装置和转向车轮之间没有任何机械连接的线控转向技术;另外与挂车相关的转向标准的缺失,使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本标准修订任务来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12月2日以国标委综合[2010]87号文下达的制修订计划,归口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名称为《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计划编号为20101254-Q-339。
1.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
工作组成员:
万兴宇、许迎光、陈春华、刘地、季学武、颜尧、周中坚、谷杰、郁金龙、耿国庆、傅培根、王春宏、王良模、农蕃榛、邬世锋、朱春庆、朱德江、许庆卫。
1.3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修订工作组一直持续跟踪UNR79法规的发展演变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修订,翻译UNR79法规原文,对比UNR79与GB17675-1999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差异,评估GB17675-XXXX参照UNR79进行修订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转向分标委、汽车工程学会转向分会所组织的国内外汽车企业技术交流会,收集了大量信息和技术资料,掌握了最新的国内外现状及动态,并按照拟参照采用的UNR79法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多轮车辆摸底验证试验,积累了车辆转向系统的分析、试验数据。
通过会议交流、调研和试验对比,系统深入地了解我国乘用车、商用车行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ADAS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由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本标准将不包含ADAS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
通过对本标准相关技术条款的分析研究,将尽可能解除原有条款对ADAS及智能驾驶可能产生的限制及约束。
主要技术研究活动如下:
(1)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2015年07月15~16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南京召开GB17675-XXXX《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来自南汽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十多位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的讨论。
会议商讨和确定了标准修订工作计划、采标建议和后续工作安排。
会议结论:
1、会议确认新工作组提交的工作计划属于原标准修订计划的调整,并原则确认了工作计划时间节点。
2、就《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的修订依据达成了共识:
考虑到原标准参照制定依据为70/311/EEC《各成员国关于汽车及其挂车转向机构的协议》,此协议虽然1999年修订过,但已于2014年11月1日被欧盟废除,现欧盟采用联合国WP29的UNR79法规,故本次标准的修订参照WP29的UNR79法规的相关技术条款,但考虑法规与标准的差异,取消法规中相关认证部分,标准格式按照我国国家标准编制规定执行。
比较WP29的UNR79法规各版本后决定该标准修订以2005年4月4日版的UNR79Rev.2e版(含2005年6月22日发布的全部勘误)为基础。
在本标准修订期间,工作组同步跟踪UNR79法规的变化,按需及时更新本标准文本。
3、本标准定位为车辆对转向系统的要求,而不仅是转向系统自身的技术要求。
4、对UNR79翻译稿进行工作组内部研读、评审,要求工作组就理解上存在疑义的“ASE”、“挂车转向”、“自循迹转向”等专业术语,各工作组成员进行资料收集和深入分析,以便准确理解和应用,下次会议讨论。
(2)第二次工作组全体会议
2016年03月8-9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全体成员在长春召开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对第一次会议的工作布置进行了检查,并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讨论稿及编制说明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研讨,尤其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逐条逐句的分析和研判,形成了基本共识。
会议结论:
1、统一专业术语,如转向角、转向车轮等并考虑与《汽车转向系术语与定义》标准的协调性。
2、标准4.1.5条款中涉及ECER10的要求,参照对应的国标GB34660-2017《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3、标准附录3中2.11条款引用的ISO1402:
1994、ISO6605:
1986和ISO7751:
1991的标准,分别用对应的国标GB/T5563-2006《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件液压静力试验方法》(IDT:
ISO1402:
1994)、GB/T7939-2008《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MOD:
ISO6605:
1986)和GB/T9574-2001《橡胶和塑料软管和软管组件试验压力和爆破压力对设计工作压力的比率》(IDT:
ISO7751:
1991)替代。
4、要求工作组进一步收集相关设计、试验方面技术资料和数据,并开展挂车转向定义、结构、性能和试验要求等方面的研究,确定试验项目。
(3)第三次工作组会议
2016年09月19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工作组会议,会议对前次会议要求4月上报的征求意见稿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并对试验内容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2014年2月13日发布的UNR79Rev.2/Amend.1对标准修订的影响、UNR79与UNR13&R13H对N1类车制动要求及附件3制动性能要求,达成了共识。
会议结论:
1、以UNR79及其最新勘误和增补作为GB17675的修订依据。
2、关于试验验证的原则:
与原标准(GB17675-1999)无区别的技术要求不再重做试验;与国内标准相比有区别,且有条件进行试验的技术要求,工作组成员单位开展专项试验,补充试验验证数据,如挂车方面的试验;与国内标准相比有区别,但因缺少产品实物、试验场地等原因无条件开展验证的技术要求,不进行专项试验,相关技术要求参考UNR79要求,如ACSF相关试验验证。
3、确认挂车随动车桥结构有利于减小转向圆,收集到多轮转向系统定义相关的结构图。
4、对于共用能源系统,转向系统的标准不对制动系统提出制动性能要求。
5、进一步对挂车转向技术要求和试验进行研究,要求工作组与广东富华等挂车随动转向车桥制造商就转向圆、挂车驶离外摆值等交流,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以论证UNR79中相关挂车技术要求在国内的可实施性。
6、工作组成员跟踪ESF、ACSF/CSF等标准演进、技术实施和验证方案,与汽车设计、制造商、大专院校等就此对转向标准修订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
7、评估挂车试验场地,准备挂车转向的符合性试验。
8、要求工作组尽快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在中汽盐城试验场进行中置轴挂车转向圆试验验证。
(4)第四次工作组会议
在2016年11月20日重庆召开的转向分标委标准审查会上,标准修订工作组宣读了征求意见稿草稿,同时与会专家要求工作组关注UNR79新的增补文件。
2017年2月9日,UNR79发布Rev.2/Amend.2,为了取消对转向动力来自牵引车的挂车的限制,UNR79增加了牵引车向挂车转向系统提供电能特别规定的附件。
2017年5月8日,工作组部分成员与劳尔专用汽车制造(无锡)有限公司就中置轴挂车转向结构、转向圆半径仿真、欧盟道路宽度标准等做了交流。
2017年7月8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和宝马中国、戴姆勒中国、沃尔沃商用车、ACEA等在南京进行交流,讨论了宝马要求提高UNR79中关于ACSF的A类自动控制转向功能最高车速10Km/h的限值的要求、中置轴挂车转向试验的必要性和样车资源及转向系统失效试验的方法。
2017年12月7日,结合在南京召开的转向分标委年会,标准修订工作组全体成员和转向分标委年会参会人员对征求意见稿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会议结论:
1、符合GB15089标准要求车辆长度的劳尔中置轴挂车,其转向圆仿真分析能满足UNR79要求,但仍需进行实车试验。
2、鉴于转向系统失效模式的不确定性,在修订后的标准中增加助力失效时的转向操纵力试验。
3、完善征求意见稿讨论稿,与整车级功能相关的ACSF/CSF的定义、标准、测试等内容从本标准正文、规范性附录中移除,合并为资料性附录。
4、按转向系统结构性能等分类,梳理术语和定义文本结构。
5、对于挂车的转向圆、驶入、驶离外摆圆差异进行仿真分析,完成挂车试验,梳理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6、与高校合作对中置轴挂车转向进行仿真分析,协调车辆进行实车试验。
(5)第五次工作组全体会议
2018年11月22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就一年来开展的对UNR79法规跟踪、相关工作组成员在盐城试验场进行的挂车试验、企业进行的实车试验、南京理工大学进行的中置轴挂车外摆圆模型仿真分析等工作,在南京召开了工作组全体成员会议,会议通报了各项工作的进展和结果,并在与全标委沟通后,就UNR79Rev.3e、UNR79Rev.4e中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的特别要求等内容和使用同一供能装置的汽车制动性能要求等内容对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会议结论:
1、本标准采标版本为2018.11.7发布的UNR79Rev.4e。
2、原规范性附录“附录A《转向系和制动系使用同一供能装置的汽车的制动性能要求》”,因对涉及与制动系统使用同一供能装置的汽车,在供能系统故障时需优先保证对转向系统的供能,而对制动性能提出了要求,与会专家认为,作为转向系统,设计时应与制动系统协调,相关制动减速度要求应由制动系统确认能否满足,故删除该附录。
3、附录D《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的特别要求》因涉及功能安全,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功能安全标准修订工作组,按GB/T34590-2017《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的要求编写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要求,并在2019年5月31日前完成附录D的修订。
4、统一了规范性附录E《牵引车向挂车转向系统提供电能的特别规定》中对挂车和牵引车的描述。
5、定义GB17675-XXXX为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UNR79中相关ACSF/CSF等要求由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进行研究,不在本标准中进行规定。
(6)第六次工作组全体扩大会议
2019年8月7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南京召开了第七次工作组全体成员扩大会议,会议就附录D《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的特别要求》的修订、挂车试验数据、标准文本修订等做了通报、释义和交流。
会议结论:
1、修改附录D《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的特别要求》名称为《功能安全要求》。
2、根据已完成试验,参会人员再次讨论了试验方法。
3、对标准文本达成共识,要求标准修订工作组在2019年10月份前上传征求意见稿。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起草。
本标准采标版本为2018.11.7发布的UNR79(Rev.4e)第4修订版《关于批准机动车辆转向装置的统一规定》。
本标准参照其技术条款要求,不采用其认证内容,本标准技术部分与UNR79(Rev.4e)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NEQ)。
本标准不对新技术设定约束,仅对新技术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