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48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人小档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

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

“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

“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

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

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

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

歌,叫《石壕吏》。

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二吏二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名作欣赏

1望岳[1]

岱宗夫如何[2]?

齐鲁青未了[3]

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5]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

会当凌绝顶[7],—览众山小。

注释:

①:

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

天地,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

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

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

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

张大。

眦:

眼眶。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

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

一定要。

凌:

登上。

赏析: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2、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2]。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4]?

注释:

①鄜州:

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

爱。

未解:

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

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

的玉臂上,显得寒凉。

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

透明的窗帷。

双照:

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

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3、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①国破山河在:

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

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2这两句有两种解说:

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

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

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

二说皆可通。

3连三月:

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

抵万金:

极言家信之难得。

4浑欲:

简直要。

不胜簪:

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

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

首二句从大处着眼,是悲壮之笔;

次二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

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

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

4、蜀相[1]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

①蜀相:

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在蜀称帝,国号为汉(后人称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故称蜀相。

2丞相祠堂:

即诸葛亮庙。

是东晋时李雄所建。

今名武侯祠,在四川省成都市。

锦官城:

又简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的官府驻此,因以得名。

在今成都市南。

柏森森:

传说祠前的柏树是诸葛亮亲手种植。

3黄鹂:

也称黄莺,是一种鸣声动听的小鸟。

4三顾:

指刘备亲自到隆中访问诸葛亮,“三顾草庐”的故事。

频烦:

即频繁。

天下计:

统一天下的策略。

两朝:

指蜀主刘备和刘禅父子两代。

开济:

开创基业,匡济危时。

5“出师”句: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伐魏,兵出五丈原(今陕西省郿县),与司马懿的军队在渭南相持百余日,病死军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自问自答,写武侯祠景物,以松柏长青象征武侯英名长存。

颔联写祠堂内的景物,感物思人,以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不永暗相对照。

颈联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忠贞之心和不朽业迹,深表仰慕之情。

尾联痛惜武侯大功未成。

这首诗写在作者仕途失意,弃官入蜀之后。

当时安史之乱未平,国难仍殷。

杜甫在诗中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崇备至,是有深刻的寓意的。

5、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①:

万方多难此登临②!

锦江春色来天地③,玉垒浮云变古今④。

北极朝廷终不改⑤,西山寇盗莫相侵⑥!

可怜后主还祠庙⑦,日暮聊为《梁甫吟》⑧

①心:

客居者之心。

2一、二句因果倒置。

登临而想到万方多难,因此而伤心。

3锦江:

岷江的支流,流经成都。

4玉垒:

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5北极:

北极星,比喻朝廷中枢。

终不改:

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6西山寇盗:

吐蕃。

这两句所写史实是:

广德元年(763)十月

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奔陕州。

吐蕃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作傀儡),

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

十二月,代宗还长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诛。

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松潘、理县一带)及云山新筑二城。

“终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

7后主:

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

还有祠庙。

这句是说,象蜀后主这样一个昏馈的亡国之君,本不配有祠庙,然而由于刘备和诸葛亮对蜀地人民做过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还是为他建了祠庙。

大唐立国百有余年,即使万方多难,也决不会就此亡国。

但另一方面,杜甫又有借古讽今之意:

蜀后主宠信宦官黄皓,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和鱼朝恩。

8聊为:

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甫吟》:

情调哀伤的曲子。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好为《梁甫吟》”。

这是杜诗中著名的七律诗,作于广德二年(764)。

借登临而深慨时事,取景壮阔,寓意深沉,虽写忧思之心,却无衰飒之气。

故前人评曰:

“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

《杜臆》云:

“此诗妙在突然而起,情理反常,令人错愕。

而伤之故,至末始尽发之,此作诗者之苦心也。

……首联写登临所见,意极愤懑,词犹未露。

此亦急来缓受,文法固应如是。

言锦江春水与天地俱来,而玉垒云浮与古今俱变,俯视宏阔,气笼宇宙,可称奇杰。

而佳不在是,止借作过脉起下。

云‘北极朝廷'

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为不改;

‘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悠起悠灭,莫来相侵。

……‘终’、‘莫’

二字有微意在。

5、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檣①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②。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①危檣:

咼咼的船桅杆。

2这两句说:

我岂止是因文章而得名!

但我的官职的确是因老病而休止了。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这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6、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尚有村②。

一去紫台连朔漠③,独留青冢向黄昏④。

画图省识春风面⑤,环佩空归月夜魂⑤?

千载琵琶作胡语⑦,分明怨恨曲中论⑧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

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

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7、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①,渚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④。

艰难苦恨繁霜鬓⑤,潦倒新停浊酒杯⑥

①猿啸哀:

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

水中的小洲。

飞回:

回旋。

3落木:

落叶。

萧萧:

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4“万里”两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惨凄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5繁霜鬓:

白发日多。

6潦倒:

衰颓、失意。

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

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