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十堰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产业规模相对较小……………………………………3
(二)传统服务业比重相对过高……………………………4
(三)对工业支撑不足………………………………………5
(四)综合竞争力不强………………………………………5
三、发展环境…………………………………………………5
(一)国家重大战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5
(二)区域合作加深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6
(三)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条件…6
(四)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升服务业…………………6
第二章发展思路与目标………………………………………8
一、发展思路…………………………………………………8
二、发展原则…………………………………………………10
(一)坚持服务生产与促进消费相结合……………………10
(二)坚持提升传统与培育新兴相结合……………………11
(三)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结合……………………11
(四)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11
(五)坚持自身发展与借力发展相结合……………………12
三、发展目标…………………………………………………12
第三章产业构建……………………………………………14
一、产业发展路径……………………………………………14
(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14
(二)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15
(三)提升传统服务业,引入新兴服务业…………………16
二、主导产业…………………………………………………17
(一)生态文化旅游业………………………………………17
(二)健康产业………………………………………………20
(三)交通运输服务业………………………………………23
(四)金融服务业……………………………………………27
(五)文化创意产业…………………………………………30
三、辅助产业…………………………………………………33
(一)商业服务业……………………………………………33
(二)商务服务业……………………………………………34
(三)信息服务业……………………………………………34
(四)节能环保服务业………………………………………35
(五)科技服务业………………………………………37
第四章空间布局…………………………………………41
一、总体布局…………………………………………………41
二、核心区……………………………………………………42
三、两大增长极………………………………………………43
四、四大片区…………………………………………………44
第五章重大支撑工程………………………………………46
一、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工程………………………………46
(一)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46
(二)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发展………………………………46
(三)加大服务业创业孵化支持力度………………………47
(四)大力推进品牌建设……………………………………47
二、产业集聚发展工程………………………………………47
(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48
(二)增强园区政策指导和服务……………………………48
三、政策扶持工程……………………………………………48
(一)积极申请服务业相关试点……………………………48
(二)全面推开“营改增”工作……………………………49
(三)制定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49
(四)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50
四、区域合作工程……………………………………………50
(一)加强优势服务业资源对接……………………………50
(二)加强服务业功能区合作………………………………51
第六章保障措施……………………………………………52
一、建立完善规划实施机制…………………………………52
二、加强统计考核工作………………………………………52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53
四、强化人才保障……………………………………………53
附表一:
“十三五”服务业提档升级重大项目………………55
附表二:
“十三五”生态文化旅游重大项目…………………62
第一章发展基础
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十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传统的商贸、仓储、交通运输等业态向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能级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十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十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效的双重任务。
从发展阶段上研判,十堰市现代服务业尚处于快速成长的产业发展初期。
一、发展现状
(一)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贡献度显著提升
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6.5亿元,占GDP的比重39%;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
全市服务业总投资860亿元,增长18.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2%;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84个,实现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利润总额5.75亿元,同比增长16.9%。
“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4.8%提高到39%。
“十二五”十堰市服务业增加值变化
(二)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新兴业态发展较快
近年来,十堰市以旅游、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成效显著。
2015年,十堰市旅游接待总人数401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十二五”年均增长22.1%;
武当山景区接待游客660.1万人次,同比增长16%。
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23.5%,占全市GDP的23.1%,仅次于汽车产业,“十二五”年均增长27.4%;
武当山景区实现旅游收入36.3亿元,武当太极湖旅游度假区成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现代物流业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形成了三大物流园区和三大物流中心。
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2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
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3亿元,增长137.9%,占全市GDP提升到2.6%。
(三)集聚程度不断提升,重点功能区建设加速
“十二五”以来,十堰市服务业集聚程度迅速提升,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茅箭区已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其中,2015年茅箭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56.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9.6%,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例达到31%,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达90家。
竹山县国际绿松石文化创业产业园、房县黄酒文化生态养生旅游示范园区、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聚集区等作为湖北省第三批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已成功申报确立,未来将成为推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市场主体逐年增多,就业吸纳效应明显
2014—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3.77万户,其中新登记第三产业市场主体12.91万户,占比达84.87%。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实有第三产业市场主体22.3万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50.6%,比2010年上升11.6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十堰市服务业虽然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提升,但与国内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相比,尚有明显差距。
从2014年湖北省对市州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得分情况看,十堰排在第六位,落后于武汉、宜昌、黄冈、襄阳等城市,处于省内中等水平,特别是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税收收入等效益指标均落后较多,2015年十堰市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14973元,仅为武汉市的25.9%。
十堰与其他城市服务业发展对比表
(二)传统服务业比重相对过高
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商务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0%以上,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新兴业态比重较小,健康服务业、养生养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咨询设计、信息服务、会展、动漫等新兴服务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
2015年十堰市服务业细分行业增加值及占比
行业
增加值(亿元)
占比
交通运输服务业
74.66
14.74%
批发与零售业
87.67
17.31%
住宿和餐饮业
29.51
5.83%
金融业
33.30
6.50%
房地产业
34.88
6.89%
其他服务业
245.75
48.52%
营利性服务业
107.07
21.14%
非营利性服务业
138.68
27.38%
(三)对工业支撑不足
十堰市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不足,关联度、融合度不够紧密。
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以及陈旧的生产模式,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外包项目主要以产品生产为主,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与现代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支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近年始终在10%左右。
(四)综合竞争力不强
虽然市场主体众多,但服务业整体仍处于产业层次低和企业竞争力低的“双低阶段”,表现在: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少,全市仅有284家,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对市场的占有份额不高,对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没有品牌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
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例如物流业,大多园区建设档次偏低,基本上属于物流企业在空间布局上扎堆,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物流成本过高,缺乏竞争优势。
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创意、酒店管理、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物业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人才紧缺,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易流失现象较为突出。
服务业创新投入总体偏低,统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十堰市服务业企业研发支出的比重不足5%,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市25-35%的比重。
三、发展环境
(一)国家重大战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014年,十堰市被国家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范围,有利于获得更多国家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转移支付补偿,加快建成国家生态文明样板,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
国家深入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十堰市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将得到更多国家资金和项目支持,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二)区域合作加深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十堰市地处南水北调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以及对口协作深入实施,为十堰市服务业与京津冀产业、技术、资金、市场的全面对接提供了新途径。
湖北省联合河南、陕西争取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努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为十堰市服务业与周边省市合作共赢创造了新途径。
(三)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条件
武当山机场建成运营、武西铁路建成通车,十堰市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齐备,已经进入各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新阶段,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进入了加速成网期,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交通优势将聚集人气,吸引大量的优质服务业资源流入十堰,同时促使高铁经济、临空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在十堰发展。
(四)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升服务业
十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6000美元,接近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公共服务资源丰富,拥有医院46家、普通高校8所、体育场馆3372个、文物事业机构15个、博物馆12个,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急剧扩张,2015年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13760元,同比增长10%,对十堰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5年十堰市产业结构12.1:
48.9:
39.0,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实力强劲,拥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汽车产业集群,但同时面临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迫切需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第二章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总目标,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到城市战略的高度,以服务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以重大项目为引爆点,着力于“提速度、增总量、优质量、上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打造“有内涵、有品质、有价值”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系,全面提升十堰市服务业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1、在发展理念上,立足实际、着眼长远。
运用“生态+”、“互联网+”、“文化+”的“三加理念”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生态+”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十堰市服务业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将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力,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绿色供给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和绿色环境体系,突出强调生态效益,合理开发生态环境服务价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智慧健康等生态服务业。
“互联网+”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服务业中注入互联网基因,使信息经济成为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催化剂,促使传统服务业与信息经济高度融合,做大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休闲、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延长服务业产业链条,打破服务业地区性产业壁垒限制,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文化+”理念,充分挖掘武当文化、道教文化、汽车文化、汉水文化、秦巴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著名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知名文化企业与产业基地,加快创意、设计和内容生产资源聚集,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地区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聚集中心、文化产品生产流通中心、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
2、在产业发展上,培育支柱、做大规模。
在产业选择上紧紧结合十堰市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打造“一个龙头,四大支柱”的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效应、功能作用和区域竞争力。
“一个龙头”指生态文化旅游业,到2020年收入达到10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达到8000万人次;
“四大支柱”为健康产业、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到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
3、空间布局上,规划引领、集群发展。
现代服务业具有向城市高度集中的显著特征。
“十三五”期间十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仍以中心城区为主战场,以功能区为载体促进集群发展,对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商贸街区、重点市场集群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引导企业退城入园,尽快使服务业集聚区成为新增长极。
4、在推进举措上,做实项目、壮大龙头。
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储备库和推进责任制,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现代服务业招商考核体系,引导各地各部门大力引进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一批企业总部、金融保险总部、贸易总部和研发总部,引进一批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引进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力强的综合性娱乐项目,培育新的支撑点、增长点,带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质的企业,制定培育计划和成长路线图,从土地、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尽快培育成为有品牌影响力、行业话语权、资源整合力的龙头企业。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服务生产与促进消费相结合
把握和利用好十堰市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把高端服务元素嵌入制造业之中,以采购分销、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创意设计、科教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整合要素资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业态,实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双赢,推动十堰市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面向民生的消费类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文化、房地产业、家庭服务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服务业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二)坚持提升传统与培育新兴相结合
充分发挥十堰市比较优势,把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
积极挖掘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支持传统服务业企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先进技术标准、高等级服务规范等进行改造整合。
大力推进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研发创意、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网上展会、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态、新服务产品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将潜在服务需求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服务业和经济发展制高点。
(三)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结合
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齐头并进,既抓外延又丰富内涵,在加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服务业人员培养力度,改善服务业政策环境,提升服务业科技含量,促进硬件建设现代化、标准化,软件建设多样化、特色化,促使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双重融合。
(四)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抓住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选择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实施重点突破,坚持注重特色、以点带面,形成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同时站在促进区域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服务业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推动服务业整体全面发展。
(五)坚持自身发展与借力发展相结合
坚持内外统筹配置要素资源,实现自身发展与借力发展相结合,双向发力。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政府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创新政策服务体系,不断激发服务业企业内在活力和动力,推进优势企业规模扩张,培育壮大一批营业收入超一亿、过十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自主发展。
抢抓对口协作合作机遇,借助北京科技、人才、信息、资本等资源优势,学习借鉴北京先进服务业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助推十堰市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发展目标
1、提高服务业比重。
到2020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千亿级,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形态,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
全国、湖北省和十堰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目标对比表
全国
湖北省
十堰市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50.5%
43.1
39%
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目标
55%
48%
45%
2、提升服务业水平。
服务业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兴服务业比重占到40%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0%以上,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服务业水平明显提升。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3、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
到202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力争突破55%,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第三章产业构建
一、产业发展路径
“十三五”时期,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以“提升存量、引入增量”为服务业发展总体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服务业在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加快引入新兴服务业。
(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
积极推动城市物流、金融、营销、品牌、渠道、研发、咨询等专业服务业下乡,构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使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增加农民收入。
在生产环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
依托十堰市科研优势,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栽培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疫病防控及预警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支持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和应用,发展智能农业育种、农业生产动态监测、环境监控等信息技术服务。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水平,加大在金融、市场信息等方面中介支持服务。
在流通环节,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加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物流,重点打造郧阳农副产品物流园、郧西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竹溪电商产业物流园等一批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集聚区,实现集农资和农机展示、信息发布、市场交易、融资服务、示范推广、教育培训、配件供应、物流仓储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以观光休闲体验功能为核心,以农业庄园为主要开发模式,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沿环丹江口库区旅游公路和竹房城镇带,建设两个百公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打造一批集生产观光、农事体验、娱乐休闲、教育科普、农耕文化传播、度假养生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做强做精现代休闲农业。
(二)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
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重点对传统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企业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升改造,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形成“十堰制造”品牌。
提升工业的科技与信息化水平。
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和汽车、医药等行业的大企业集团共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博士后工作站,鼓励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
鼓励工业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相融合、数字产品与内容服务相结合,推动产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
建设共性服务平台。
针对不同行业生产性服务的共性需求,以产品检测、质量认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在十堰市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大、效率高、服务范围广的商品交易、大宗采购、价格指数发布、产权交易、国际认证、专业会展、产学研合作等行业共性服务平台。
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
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生产流程中的技术研发、工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