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392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6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资格考试消化系统深刻复知识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体温升高达39℃,口唇及颊黏膜出现成簇的小疱疹。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黏膜损伤特点为

A.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B.潮红、可有渗血

C.有灰白色假膜

D.白色片状物

E.充血、红绒状

考察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

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

口角及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疱疹。

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2.小儿,10个月。

因反复腹泻而致轻度营养不良。

近日其母喂小儿喝水时发现口腔黏膜表面有不易擦去的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经医生检查诊为鹅口疮。

鹅口疮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白色念珠菌

E

考察鹅口疮的病原体。

其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

3.鹅口疮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无全身症状

B.齿龈颊部等处均有乳凝块附着

C.病变可影响消化道呼吸道等

D.均有发热

E.口腔黏膜无红肿不影响喂奶

考察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

一般无全身症状,重症时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出现拒食、吞咽困难等。

4.不符合疱疹性口腔炎特点的是

A.病初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B.起病时高热达38~40℃

C.无传染性

D.口腔疼痛较剧烈影响进食

E.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C

多见于1~3岁婴幼儿,全年可发病,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发生小流行。

5.9个月的小儿,因哭闹、拒食就诊。

体格检查:

体温38.0℃,见口腔内溃疡,覆以黄白色膜状物,周围绕以红晕。

可能诊断为

A.单纯性口腔炎

B.疱疹性口腔炎

C.溃疡性口腔炎

D.齿龈炎

E.鹅口疮

考察不同口炎的临床表现。

疱疹性口腔炎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

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

6.小兰,女,10个月。

因食欲下降就诊,体检发现口腔颊黏膜多处有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掉,强行擦去下面有红色创面。

清洁该患儿口腔应选择的清洁液是

A.3%过氧化氢

B.0.1%依沙吖啶

C.制霉菌素溶液

D.2%碳酸氢钠

E.1%高锰酸钾

考察鹅口疮的护理措施。

根据患儿的表现判断是鹅口疮,对鹅口疮患儿可用2%碳酸氢钠做清洁预防用药,治疗可涂抹制霉菌素溶液药物。

7.新生儿,15天。

其母喂奶时发现口腔黏膜表面有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不易擦去。

经护士家庭访视时确诊为鹅口疮。

治疗鹅口疮的药物是

A.碳酸氢钠

B.制霉菌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青霉素

考察鹅口疮的给药方法。

预防鹅口疮的药物是碳酸氢钠,治疗鹅口疮的药物是制霉菌素。

8.关于溃疡性口腔炎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口腔护理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

B.清洗后涂5%的金霉素鱼肝油

C.进餐前可局部涂2%利多卡因

D.患儿的奶具、玩具等应消毒

E.患儿宜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

考察鹅口疮和溃疡性口腔炎护理措施的区别。

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

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9.鹅口疮初期的患儿,其首要的护理诊断

A.营养不良:

与拒食有关

B.体温升高:

与感染有关

C.口腔黏膜改变:

D.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E.知识缺乏:

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考察鹅口疮的护理诊断。

鹅口疮患儿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吃奶,一般无全身症状。

10.小儿,5个月。

因口腔黏膜表面有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就诊。

经医生检查诊为鹅口疮,嘱保持口腔清洁。

给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最适合的溶液为

A.0.1%利凡诺溶液

B.3%过氧化氢溶液

C.生理盐水

D.温开水

E.2%碳酸氢钠溶液

考察护理措施。

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

11.1岁肺炎小儿治疗3周后,口腔黏膜上出现点状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无全身不适,无局部疼痛。

应考虑为

A.维生素C缺乏

B.鹅口疮

C.疱疹性口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溃疡性口腔炎

考察鹅口疮的病因与好发年龄及临床表现。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易发生本病。

12.患儿,男性,日龄2天。

上腭中线和齿龈部有黄白色斑点,称为“马牙”,护理的方法是

A.挑破

B.用软布擦净

C.抗炎治疗

D.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E.用制霉菌素甘油

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又称“上皮珠”,数周后可自然消失,不需处理。

13.患者以发热待查入院,体温39℃左右,有时高低不一日差在2℃左右,持续5天不退,脉搏96次/分,呼吸23次/分,查体口腔黏膜干燥,左颊黏膜有-0.2cm×

0.2cm溃疡面,基底潮红。

口腔护理时涂于溃疡面上的药物应选用

A.锡类散

B.制菌霉素

C.液体石蜡

D.疱疹净

E.碳酸氢钠散

考察各种口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锡类散出自清代尤在泾所著《金匮翼》,原名烂喉痧方。

成分是象牙屑、青黛、壁钱炭、珍珠、冰片、牛黄等。

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之功效,适用于咽喉红肿,糜烂,唇舌肿痛等症。

第三节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1.男性,35岁,1月前出现腹痛、上腹部饱胀、嗳气,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阳性,给予抗生素最适宜的是

A.四环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头孢霉素

E.阿莫西林

考察治疗原则。

常应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或)枸橼酸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

2.慢性胃炎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B.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

C.食欲不振

D.恶心、呕吐,贫血

E.少数病人有呕血与黑便

考察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多无明显症状。

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多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反酸、上腹部饱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人有呕血与黑便。

本病多无明显体征,有的病人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人可有舌炎及贫血。

3.女性,45岁。

上腹部饱胀,隐痛不适,反酸嗳气、食欲不振,恶心、查体:

上腹部有轻度压痛。

肝脾未触及。

可能的诊断为

A.慢性胃炎

B.急性胃炎

C.慢性胃溃疡

D.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E.慢性胰腺炎

4.各种胃病中发病率占首位的是

A.胃癌

B.慢性胃炎

C.胃溃疡

D.十二指肠溃疡

E.食管炎

考察胃炎的类型及其发病率。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慢性炎症。

是胃部疾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男性,37岁,上腹部隐痛2年,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可见

A.黏膜萎缩

B.黏膜肥厚

C.黏膜广泛炎症细胞浸润

D.黏膜充血、水肿

E.黏膜糜烂、出血

考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及病理特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

6.男性,34岁,上腹部隐痛、反酸、嗳气1月余,饮食喜辛辣,多饮浓茶,诊断慢性胃炎。

护士对其进行保健指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乐观情绪

B.注意饮食卫生

C.生活规律

D.指导自我护理

E.常规应用抗生素

考察慢性胃炎的护理措施的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的保健指导措施应注意协助医生进行病因治疗,按医嘱准确给予灭菌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但是不宜常规应用抗生素。

7.易导致癌变的胃炎是

A.肥厚性胃炎

B.胃窦胃炎

C.胃体胃炎

D.萎缩性胃炎

E.浅表性胃炎

考察慢性胃炎癌变的种类及其几率。

病变累及腺体,腺体发生萎缩、消失,胃黏膜变薄,称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当胃腺细胞发生肠腺化生或假性幽门腺化生、增生,增生的上皮和肠化的上皮异常发育,形成不典型增生,到达中度以上被认为癌前病变。

8.慢性胃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A.腹痛

B.腹泻

C.呕血

D.黑便

E.上腹部饱胀不适

9.下列有关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不妥的是

A.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B.疼痛明显者可予以局部热敷

C.胃酸缺乏者可给予酸性食物

D.出血者均必须禁食

E.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考察慢性胃炎的护理措施。

慢性胃炎病人并发出血,不一定需要禁食。

剧烈呕吐或呕血者,需禁食。

少量出血者,可给予牛奶、米汤等易消化的温凉流质,不必禁食。

10.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的细菌是

A.痢疾杆菌感染

B.军团菌感染

C.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D.肺炎球菌感染

E.大肠杆菌感染

考察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

11.自身免疫性胃炎所致恶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是

A.输新鲜血

B.肌注促红细胞生成素

C.肌注维生素B12

D.口服维生素B12

E.给予静脉高营养

维生素B12与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后才能被肠黏膜细胞吸收,自身免疫性胃炎因存在抗内因子抗体,其内因子量少,肠黏膜对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故口服维生素B12无效,必须选择肌肉注射补充维生素B12。

12.女性,41岁,慢性胃炎病史2年,诉上腹部疼痛不适,护士指导其减轻腹痛可采用的方法不包括

A.热水袋热敷胃部

B.按摩

C.给止痛药

D.针灸内关

E.平卧位

考察慢性胃炎引起的腹痛的疼痛的护理。

减轻腹痛的方法:

遵医嘱给予局部热敷、按摩、针灸或给止痛药物等缓解疼痛。

13.患者男性,52岁。

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伴嗳气、食欲减退3个月,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窦炎”,下列项目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胃液分析

B.胃镜检查

C.X钡餐检查

D.血清学检查

E.幽门螺杆菌检查

考察慢性胃炎的确诊方法。

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14.男性,27岁,自去年冬季以来每日发生上腹部隐痛,平时伴有恶心、打嗝、反酸,检查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诊断“慢性胃炎”,医生针对其病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

三联疗法包括

A.阿莫西林+甲硝唑+次枸橼酸铋

B.利福平+甲硝唑+乙胺丁醇

C.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

D.黄连素+呋喃唑酮+链霉素

E.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

考察幽门螺旋感觉引起的胃炎的治疗原则。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尤其有活动性者应给予灭菌治疗。

一种制酸或铋剂+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35岁,餐后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多年,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部触诊:

腹肌紧张呈板状腹,有压痛和反跳痛。

该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A.急性胆囊炎

B.上消化道溃疡穿孔

C.脾破裂

D.急性胰腺炎

E.肾破裂

考察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穿孔的主要为腹膜刺激征,即腹痛、腹肌紧张。

2.男性,27岁,自去年冬季以来每日发生腹痛,平时伴有恶心、打嗝、反酸,查体在剑突右侧有局限压痛,无反跳痛,诊断“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特点是

A.餐后即痛,持续2小时后缓解

B.餐后1小时开始,持续2小时后缓解

C.餐后2小时开始,持续2小时后缓解

D.餐后3~4小时开始,进餐后缓解

E.无规律性

考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上腹部腹痛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

(1)部位:

GU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DU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

(2)性质:

多为隐痛、胀痛、烧灼痛、钝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

(3)范围:

手掌大小(4)疼痛具有节律性:

与饮食关系密切。

GU疼痛常在进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其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

DU病人疼痛为饥饿痛、空腹痛或夜间痛,其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

3.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是

A.阻断H+-K+-ATP酶

B.拮抗H2受体

C.中和胃酸

D.加速胃排空

E.延缓胃排空

考察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及其相应的药理作用。

H2受体拮抗剂:

能阻止组胺与H2其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

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4.患者,女性,30岁,半年来出现节律性腹痛,常于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疼痛缓解,同时伴有打嗝、反酸。

查体于上中腹偏右侧有局限压痛,无反跳痛。

根据病史,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

为明确诊断,可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是

A.胃酸监测

B.胃镜

C.CT

D.B超

E.血常规

考察消化性溃疡的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

血常规检查没有典型改变和特定意义。

5.毕(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特点是

A.胆汁、胰液反流少

B.重建后胃肠道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

C.术后溃疡易复发

D.残留胃与十二指肠吻合

E.残留胃与上段空肠吻合

考察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的特点。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是切除远端胃大部后,缝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

A、B、C、D均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特点。

6.病人,男性,37岁,患胃溃疡9+年。

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第5日,突发右上腹剧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首先考虑并发了

A.吻合口出血

B.急性输入襻梗阻

C.倾倒综合征

D.吻合口梗阻

E.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考察手术后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一般多发生在术后3~6天,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

应立即手术治疗。

7.患者男性,38岁,有胃溃疡史8年,因突发腹痛3小时来急诊,诊断胃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早期倾倒综合征。

下列关于术前饮食指导错误的是

A.少量多餐

B.低蛋白

C.低糖

D.避免过甜、过咸食物

E.避免过浓食物

考察手术后护理措施。

早期倾倒综合征症状持续60~90分钟后自行缓解。

多数病人经调整饮食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包括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流质,宜进低糖、高蛋白饮食,进餐后平卧10~20分钟。

多数病人在术后半年到1年内能逐渐自愈。

此类病人应该高蛋白饮食。

8.患者,女性,46岁。

胃大部切除术后1周,进食后上腹饱胀并呕吐,呕吐食物无胆汁,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吻合口梗阻

B.吻合口近侧空肠梗阻

C.吻合口远侧空肠梗阻

D.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E.倾倒综合征

考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吻合口梗阻病人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

呕吐物为食物,不含胆汁。

9.倾倒综合征的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A.发生于饮食后10~30分钟

B.上腹胀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

C.重者可有肠鸣腹泻

D.平卧几分钟可缓解

E.严重者可引起休克

考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晚期倾倒综合征病人可出现低血糖昏迷,但不出现休克。

10.病人,女性,37岁,因消化性溃疡,腹痛显著,医嘱给予口服碱性药物,该药服用的适宜时间是

A.餐前1小时

B.餐前2小时

C.餐中

D.餐后1小时

E.餐后2小时

考察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措施之用药指导。

碱性药物的药理机制是直接中和胃酸,胃酸分泌于餐后1小时显著增加,故此时用药效果最佳。

11.不属于幽门梗阻的特征

A.剧烈腹痛

B.呕吐宿食气味酸腐

C.呕吐后腹痛加重

D.上腹部可见胃型

E.可听到振水音

考察幽门梗阻临床表现。

幽门梗阻发生率约为2%~4%,大多由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溃疡引起,临床上表现为上腹持续性胀痛、嗳气、反酸,且餐后加重,呕吐大量呈酸腐味的宿食,呕吐后腹部症状减轻,严重及频繁呕吐者可致失水或低氯、低钾性碱性中毒、营养不良等。

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可闻及振水音。

12.根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三联药物除外

A.甲硝唑

B.氨苄西林

C.黄连素

D.兰索拉唑

E.奥美拉唑

考察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给予根除Hp治疗质子泵阻滞剂或胶体铋剂和两种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三联治疗,可使Hp根除率可达80%以上。

常用的质子泵阻滞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13.患者,男性,56岁。

常于餐后3~4小时上腹部胀痛,进食后缓解。

最近1周来中上腹部持续性胀痛,较以往严重,伴恶心、呕吐。

2小时前呕血一次后十分紧张,气促明显,测血压为13.7/9.6kPa(103/72mmHg)。

您认为该患者潜在的护理问题是下列哪一项

A.疼痛

B.体液不足

C.活动无耐力

D.焦虑

E.休克

考察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

呕血后血容量不足,造成各个组织器官严重灌注不足导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14.患者男性,41岁,胃溃疡病史3年,昨日行胃大部切除术。

今日患者向主管护士询问术后进食时间,下列指征表示允许患者进食的是

A.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

B.病情好转

C.伤口拆线后

D.术后3天

E.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

考察消化性溃疡手术后护理。

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第2日进半量流质饮食,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

15.女性,47岁,以“十二指肠溃疡”收住院,经内科治疗后病情好转。

患者出院时咨询饮食保健相关知识,下列食用汤类中对她较适宜的是

A.咖喱牛肉汤

B.菜末蛋花汤

C.榨菜肉丝汤

D.老母鸡汤

E.竹笋肉汤

考察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及其有关病因。

目前认为肉汤可刺激胃酸分泌,因此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不适宜。

16.患者男性,37岁,有溃疡病史。

中午饱餐后,出现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出冷汗,休克,考虑溃疡病穿孔,下列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指征是

B.呕血

C.板状腹

D.休克

E.X线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

考察消化性溃疡辅助检查的临床表现。

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胃镜检查有禁忌或者不接受胃镜检查者,发现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证据,对溃疡有确诊价值;

X线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提示溃疡病穿孔。

病人,男性,58岁,患十二指肠溃疡10年。

近1个月以来,上腹部胀满不适,并反复呕吐有酸臭味的宿食。

查体:

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上腹膨隆,可见胃型和蠕动波,有振水音,诊断为瘢痕性幽门梗阻,拟手术治疗

17.为减轻胃黏膜水肿,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禁食

B.留置胃管

C.给予流质饮食

D.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

E.每晚用温等渗盐水洗胃

瘢痕性幽门梗阻病人术前3天,每晚用300~500ml温等渗盐水洗胃,以减轻胃壁水肿和炎症。

18.病人行毕I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第1天,护士查房时见胃管内吸出咖啡色胃液约280ml。

正确的处理是

A.继续观察,不需特殊处理

B.加快静脉输液速度

C.应用止血药

D.胃管内灌注冰盐水

E.马上做好手术止血的准备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24小时内由胃管引流出少量(100~300ml)血液或咖啡样液体,属正常情况,无需特殊处理。

19.术后第2周,进食10~20分钟后出现上腹饱胀、头晕、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

考虑可能发生了

A.术后胃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